穿戴式全空间拍摄智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7117发布日期:2019-08-10 00:3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穿戴式全空间拍摄智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拍摄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穿戴式全空间拍摄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全空间拍摄即全景拍摄,随着虚拟现实技术(vr)的广泛应用而迅速发展,全景拍摄可以无死角获得360°信息,更全面掌握现场情况。由于获得的信息更为完整、全面,将全景拍摄技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将会实现传统相机的革命性突破。很多新兴全景应用场景不断涌现,比如安防、巡视、探测、视频会议等,其中很多场景可以和人工智能(ai)技术相结合。

目前穿戴拍摄类产品的穿戴方式主要以眼镜嵌入类、胸前/肩部夹持类、头盔固定类样式为主,典型的产品形态比如gopro运动相机、googleglass眼镜、snap的spectacles眼镜、insta360的全景相机、各种品牌的警用执法仪等。对于警用执法仪而言,现有执法仪很少具备智能识别的功能,即使具备智能识别,其多采用在执法仪端(视频采集器)进行改进,对执法仪本身造成过多不必要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穿戴式全空间拍摄智能设备,其通过鱼眼镜头实现了全空间感兴趣物体的捕捉,利用图像采集器实现全空间图像(视频)的采集,图像处理模块实现视频拼接,得全景图像,信息提取模块在全景图像中按照一定规则抽取图片,并在图片上提取兴趣对象的位置数据,实现感兴趣物体的实时检测。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穿戴式全空间拍摄智能设备,包括:

视频采集器,其底面具有肩夹,以将其夹设于人体肩部,所述视频采集器包括:

一对鱼眼镜头,一对鱼眼镜头背对背设置;

一对图像传感器,一对图像传感器分别一一对应通过一对鱼眼镜头采集图像;

图像拼接模块,其与一对图像传感器连接,用于获取一对图像传感器采集的图像并进行拼接获得全景图像;

信息提取模块,其与图像拼接模块连接,用于从全景图像中提取兴趣对象的位置数据,并将全景图像、位置数据打包获得数据包;

发送模块,其与信息处理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并发送数据包;移动终端,其包括:

信息识别模块,其用于接收数据包以获取全景图像及位置数据,并根据全景图像及位置数据获取兴趣对象的识别信息;

显示模块,其与信息识别模块连接,用于显示全景图像;电源,其与视频采集器、移动终端连接,所述电源包括:

储能模块,用于为视频采集器、移动终端供电;

传输模块,其与发送模块和信息识别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数据包并发送至信息识别模块;

其中,还包括数据库,其用于存储待对比对象的识别信息,识别信息为确认对象身份的基本信息,所述数据库为离线数据库、或云端数据库中的一种;

当所述数据库为离线数据库时,其存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信息比较模块,其与信息识别模块、及离线数据库连接,用于将兴趣对象的识别信息与待对比对象的识别信息进行比对,获得比对结果,显示模块与信息比较模块连接,用于显示比对结果;

当所述数据库为云端数据库时,还包括服务器,其与所述信息比较模块通过4g信号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兴趣对象的识别信息与云端数据库里的待对比对象的识别信息进行比对,获得比对结果并反馈至显示模块。

优选的是,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反馈模块,其用于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发送警示指令,若是,发送警示指令;

所述视频采集器还包括:警示模块,其用于接收警示指令,并发出警示,其中,传输模块用于接收反馈模块发送的警示指令并传输至警示模块。

优选的是,所述电源具有typec连接口,所述电源通过typec连接口与移动终端间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电源还包括:切换模块,所述切换模块通过改变数据线usbid的电平实现所述移动终端在数据传输模式和充电模式间的切换,当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数据传输模式时,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视频采集器间进行数据传输,当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充电模式时,所述移动终端通过电源充电。

优选的是,所述视频采集器还包括:

一对图像传感器板,一对图像传感器板侧面相对设置;

一对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图像传感器的相对侧面固接,其中,一对图像传感器设于图像传感器板上,且一对鱼眼镜头分别设于所述图像传感器板相背离的一侧,以使两个鱼眼镜头背对背设置;

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可拆卸的对接形成中空壳体,所述壳体为类长方体形,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镜孔,其中,一对图像传感器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两个鱼眼镜头分别从两个镜孔露出,所述壳体高度和宽度的比1:2-2.5,所述壳体高度和长度的比1:2.6-3.4,且一对固定杆位于所述壳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

所述电源还包括背夹,用于将电源夹设于待夹设部位。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杆两端分别一体向上延伸形成螺接部,所述螺接部与所述图像传感器板固接的一侧设有螺纹槽,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板上设有与每个螺纹槽匹配的螺纹孔,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图像传感器板通过螺钉锁紧固定。

优选的是,所述上盖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下盖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具有弧形缺口,每个弧形缺口位于所述壳体外的一侧均固接有弧形卡板,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对接以使弧形卡板对接形成镜孔,所述镜孔沿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孔径变小,且自由端向内缩合形成挡板;

所述鱼眼镜头为一端为镜面的圆柱状,所述鱼眼镜头靠近其镜面的一端向外凸出形成固定圈;

还包括,密封圈,其包括相对设置以分别套设在所述固定圈上的密封环、用于连接两密封环并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对接处匹配的密封条,其中,所述上盖底端面开设有与所述密封条匹配的密封槽,所述下盖向上凸起设有与所述密封条匹配的凸条,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弧形卡板处均设有与密封环对应的弧形槽;

其中,当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对接时,所述固定圈位于镜孔内,且所述固定圈前端周向与所述镜孔的挡板抵接,所述密封条位于所述密封槽内,且底端与所述凸条顶端抵紧,所述密封环密封位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对接的弧形槽内,以构成所述鱼眼镜头与所述上盖、下盖之间的密封。

优选的是,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位于各自弧形缺口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窗口,所述窗口覆设透光板;

所述视频采集器还包括:

两个补光灯板,每个补光灯板均设有与所述鱼眼镜头相匹配的拱形缺口,两个补光灯板分别通过拱形缺口一一对应架设在所述鱼眼镜头上、且位于所述鱼眼镜头的镜面和所述图像传感器板之间,其中,每个补光灯板上朝向对应镜面的一侧分别设置四个红外补光灯;

按键板,其上具有按钮,所述按键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固定于所述上盖上,所述上盖顶端具有物理按键,其中,所述按钮与所述物理按键的行程相匹配,按钮包括用于控制红外补光灯开关的按钮。

优选的是,所述电源具有typea供电连接口、typec的充电接口。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首先,通过鱼眼镜头实现了全空间感兴趣物体的捕捉,利用图像采集器实现全空间图像(视频)的采集,图像处理模块实现视频拼接,得全景图像,信息提取模块在全景图像中按照一定规则抽取图片,并在图片上提取兴趣对象的位置数据,实现感兴趣物体的实时检测;其次,将视频采集端与供电分体式设计,将穿戴者肩部承受的重量下移,视频采集端重量不到一百克,实现穿戴拍摄作业的轻便体验,即将智能全景产品小型化,进一步拓展全向拍摄产品在移动场景下的智能化应用。

第二、中空壳体配合双目镜头模组设置,通过一对固定杆控制壳体沿长度方向距离,一对图像传感器板控制壳体沿宽度方向的距离,形成供其它元器件安放的扁平状空间,有效降低相机的重心高度、增大接触区域的面积,提高了穿戴的稳定性,实现便于穿戴。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穿戴式全空间拍摄智能设备的框图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穿戴式全空间拍摄智能设备的信息流向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穿戴式全空间拍摄智能设备的信息流向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视频采集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视频采集端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视频采集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视频采集器1;图像传感器板10;固定杆11;螺接部110;鱼眼镜头12;固定圈120;壳体2;上盖20;下盖21;镜孔22;弧形缺口23;弧形卡板24;挡板25;凸条26;肩夹3;密封圈4;密封环40;密封条41;主控芯片5;窗口7;透光板70;补光灯板71;拱形缺口72;物理按键8;按键板80;按钮81;肩闪灯9;连接线90;电源60;背夹61;typec连接口62;切换开关63;typea供电连接口64;typec的充电接口65;航空插口6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戴式全空间拍摄智能设备,包括:

视频采集器1,其底面具有肩夹3(肩夹3为现有的安装在物件表面上的用于夹持一种),以将视频采集器1夹设于人体肩部,所述视频采集器1包括:

一对鱼眼镜头12,一对鱼眼镜头12背对背设置;

一对图像传感器,一对图像传感器分别一一对应通过一对鱼眼镜头12采集图像(即视频,其由对应帧的照片构成),且实现360°全向视频的采集;

图像拼接模块,其与一对图像传感器连接,用于获取一对图像传感器采集的图像并进行拼接获得全景图像;

信息提取模块,其与图像拼接模块连接,用于从全景图像中提取兴趣对象的位置数据(即像素数据,具体为按照一定规律抽取对应帧的照片,并从照片中提取兴趣对象的位置数据),并将全景图像、位置数据打包获得数据包;

发送模块,其与信息处理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并发送数据包;移动终端,其包括:

信息识别模块,其用于接收数据包以获取全景图像及位置数据,并根据全景图像及位置数据获取兴趣对象的识别信息,兴趣对象的识别信息为兴趣对象在对应的照片上反映出来的用于表明该兴趣对象身份的信息,例如,若兴趣对象为车辆,识别信息具体为车辆的车型信息、车牌信息、车身颜色;

显示模块,其与信息识别模块连接,用于显示全景图像;电源60,其与视频采集器1、移动终端连接,所述电源60包括:

储能模块,用于为视频采集器1、移动终端供电;

传输模块,其与发送模块和信息识别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数据包并发送至信息识别模块;

其中,还包括数据库,其用于存储待对比对象(备案车辆的车辆信息)的识别信息,待对比对象的识别信息与兴趣对象的识别信息所包含的类别相同,均为用于确认对象身份的基本信息;识别信息为确认对象身份的基本信息,所述数据库为离线数据库、或云端数据库中的一种;

当所述数据库为离线数据库时,其存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信息比较模块,其与信息识别模块、及离线数据库连接,用于将兴趣对象的识别信息与待对比对象的识别信息进行比对,获得比对结果,显示模块与信息比较模块连接,用于显示比对结果;

当所述数据库为云端数据库时,还包括服务器,其与所述信息比较模块通过4g信号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兴趣对象的识别信息与云端数据库里的待对比对象的识别信息进行比对,获得比对结果并反馈至显示模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视频采集器1包括具有图像处理器(isp)主控芯片5,图像处理器(isp)主控芯片5包括图像拼接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发送模块,其中,所述视频采集器1与其主控芯片5连接具有连接线90,所述连接线90的自由端具有航空插头,所述电源60具有航空插口66,以使所述视频采集器1与所述电源60通过连接线90连接,其中,航空插口66采用6pin线,4pin用于视频数据传输,1pin用于由移动电源60向外部设备充电,1pin用于向外部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使用过程中,利用双鱼眼镜头12加具有图像处理器(isp)主控芯片5,利用图像采集器实现全空间图像(视频)的采集,图像处理模块实现视频拼接,得全景图像,信息提取模块在全景图像中按照一定规则抽取图片,并在图片上提取兴趣对象的位置数据,实现感兴趣物体的实时检测,将采集的全景图像与位置数据打包传送至移动终端(具体可为手机、警务通等),通过移动终端可以进一步实现离线与在线数据库的物体识别应用。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首先,通过鱼眼镜头12实现了全空间感兴趣物体的捕捉,利用图像采集器实现全空间图像(视频)的采集,图像处理模块实现视频拼接,得全景图像,信息提取模块在全景图像中按照一定规则抽取图片,并在图片上提取兴趣对象的位置数据,实现感兴趣物体的实时检测;其次,将视频采集端与供电分体式设计,将穿戴者肩部承受的重量下移,视频采集端重量不到一百克,实现穿戴拍摄作业的轻便体验,即将智能全景产品小型化,进一步拓展全向拍摄产品在移动场景下的智能化应用,再者,在移动端进行离线数据库存储,利用移动端存储性能,保证离线数据安全性,采用云端数据库确保数据存储量和完整性,解决数据库因顾虑安全性无法向前端(视频采集端)移植的现实问题。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反馈模块,其用于根据比对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发送警示指令,若是,发送警示指令;

所述视频采集器1还包括:警示模块,其用于接收警示指令,并发出警示(具体为所述视频采集器1上设置有肩闪灯9,当发出警示时,肩闪灯9闪烁),其中,传输模块用于接收反馈模块发送的警示指令并传输至警示模块。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源60具有typec连接口62,所述电源60通过typec连接口62与移动终端间通过数据线连接,以实现向移动终端充电、或信号传输,所述电源60还包括:切换模块,所述切换模块通过改变数据线usbid的电平实现所述移动终端在数据传输模式和充电模式间的切换,当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数据传输模式时,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视频采集器1间进行数据传输,当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充电模式时,所述移动终端通过电源60充电。采用这种方案,所述切换模块具体包括设于电源60侧壁的切换开关63,以通过手动切换实现移动终端工作模式的切换。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视频采集器1还包括:

一对图像传感器板10,一对图像传感器板10侧面相对设置;

一对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图像传感器的相对侧面固接,其中,一对图像传感器设于图像传感器板10上,一对固定杆11位于一对图像传感器板10之间,以固定两个图像传感器板10,且一对鱼眼镜头12分别设于所述图像传感器板10相背离的一侧,以使两个鱼眼镜头12背对背设置,进而拉开一对鱼眼镜头12背对背设置之间的距离,每个图像传感器板10上设置有一个与对应鱼眼镜头12配套的图像传感器,背靠背的两个鱼眼镜头12分别将超过180°视场的场景经由对应的图像传感器实现光电信号转换,采集形成两幅图像;

上盖20和下盖21,所述上盖20和所述下盖21可拆卸的对接形成中空壳体2,所述壳体2为类长方体形,所述壳体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镜孔22,其中,一对图像传感器板10设于所述壳体2内,且两个鱼眼镜头12分别从两个镜孔22露出,即中空壳体2配合双目镜头模组设置,通过一对固定杆11控制壳体2沿长度方向距离,一对图像传感器板10控制壳体2沿宽度方向的距离,形成供其它元器件安放的扁平状空间,有效降低相机的重心高度,所述壳体2高度和宽度的比1:2-2.5,所述壳体2高度和长度的比1:2.6-3.4,且一对固定杆11位于所述壳体2沿宽度方向的两侧;

所述电源60还包括背夹61,用于将电源60夹设于待夹设部位。一个图像传感器板10在另一图像传感器板10与其相对的侧面上的投影与该侧面(另一图像传感器板10的相对侧面)完全重叠,使用过程中,将双目镜头模组安放在下盖21上,并配合安装其它元器件,将上盖20对接于下盖21上,可拆卸连接,然后通过肩夹3将扁平式双目全景相机安装在人体肩部,即可;采用这种方案,中空壳体2配合双目镜头模组设置,通过一对固定杆11控制壳体2沿长度方向距离,一对图像传感器板10控制壳体2沿宽度方向的距离,形成供其它元器件安放的扁平状空间,有效降低相机的重心高度、增大接触区域的面积,提高了穿戴的稳定性,实现便于穿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的高度约为23.5mm、宽度约为51.5mm,长度约为70mm。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杆11两端分别一体向上延伸形成螺接部110,两个螺接部110配合固定杆11形成位于一对图像传感器板10间的u形支撑架,与一个固定杆11一体设置的两个螺接部110的外侧面分别与一对图像传感器板10的相对侧面抵接,所述螺接部110与所述图像传感器板10固接的一侧(外侧面)设有螺纹槽,螺纹槽的个数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1-3个,优选两个,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板10上设有与每个螺纹槽匹配的螺纹孔,所述固定杆11与所述图像传感器板10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及螺钉依次穿过螺纹孔和对应螺纹槽,将固定杆11与图像传感器板10固定。采用这种方案,两个螺接部110配合固定杆11形成位于一对图像传感器板10间的u形支撑架,提高固定杆11相对于两个图像传感器板10安装的稳定性。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盖2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下盖2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具有弧形缺口23,每个弧形缺口23位于所述壳体2外的一侧均固接有弧形卡板24,所述上盖20和所述下盖21对接以使弧形卡板24对接形成镜孔22,所述镜孔22沿远离所述壳体2的方向孔径变小,且自由端向内缩合形成挡板25;

所述鱼眼镜头12为一端为镜面的圆柱状,所述鱼眼镜头12靠近其镜面的一端向外凸出形成固定圈120,所述鱼眼镜头12远离其镜面的一端安装在与其对应的图像传感器板10的侧面上;

还包括,密封圈4,其包括相对设置以分别套设在所述固定圈120上的密封环40、用于连接两密封环40并与所述上盖20和所述下盖21对接处匹配的密封条41,其中,所述上盖20底端面开设有与所述密封条41匹配的密封槽,所述下盖21向上凸起设有与所述密封条41匹配的凸条26,所述上盖20和所述下盖21的弧形卡板24处均设有与密封环40对应的弧形槽;

其中,当所述上盖20和所述下盖21对接时,所述固定圈120位于镜孔22内,且所述固定圈120前端周向与所述镜孔22的挡板25抵接,所述密封条41位于所述密封槽内,且底端与所述凸条26顶端抵紧,所述密封环40密封位于所述上盖20和所述下盖21对接的弧形槽内,以构成所述鱼眼镜头12与所述上盖20、下盖21之间的密封。采用这种方案,在其中一中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盖20与下盖21的对接面的四角具有四个螺纹槽,所述下盖21的四角对应四个螺纹槽处贯穿设有孔体,孔体可为穿孔也可为螺纹孔,当所述上盖20和所述下盖21对接时,通过四个螺钉将上盖20和下盖21锁紧固定,以实现上盖20和下盖21的可拆卸连接,弧形缺口23具体可为半圆形缺口,挡板25由位于上盖20弧形卡板24自由端的上板体和位于下盖21弧形卡板24自由端的下板体对接形成的圆环形挡板25,密封圈4为圆环状,安装过程中,将密封圈4分别套设在所述固定圈120上,将双目镜头模组1安放在下盖21上,此时,所述固定圈120位于下盖21的弧形卡板24内,且前端周向与所述该弧形卡板24的下板体抵接,所述密封环40部分位于所述下盖21的弧形卡板24弧形槽内,且所述密封条41位于所述凸条26顶端,盖设上盖20与所述下盖21对接,所述密封条41位于所述密封槽内,所述凸条26部分位于所述密封槽内,所述密封环40其余部分位于所述上盖20的弧形卡板24弧形槽内,后通过螺钉螺紧固定,使所述密封条41底端与所述凸条26顶端抵紧,实现上盖20和下盖21对接的贴合性,以及所述鱼眼镜头12与所述上盖20、下盖21之间的密封。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盖20和所述下盖2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位于各自弧形缺口23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窗口7,所述窗口7覆设透光板70,其中,所述上盖20沿长度方向的每端的窗口7对称设置;

所述视频采集器1还包括:

两个补光灯板71,每个补光灯板71均设有与所述鱼眼镜头12相匹配的拱形缺口72,两个补光灯板71分别通过拱形缺口72一一对应架设在所述鱼眼镜头12上、且位于所述鱼眼镜头12的镜面和所述图像传感器板10之间,其中,每个补光灯板71上朝向对应镜面的一侧分别设置四个红外补光灯;

按键板80,其上具有按钮81,所述按键板80位于所述壳体2内,且固定于所述上盖20上,所述上盖20顶端具有物理按键8,其中,所述按钮81与所述物理按键8的行程相匹配,按钮81包括用于控制红外补光灯开关的按钮81,所述按键板80与主控芯片5上得对应电路连接,所述按钮81还包括录影键。采用这种方案,通过补光灯的设置,实现全向的夜视补光拍摄,补光灯板71通过拱形缺口72架设在所述鱼眼镜头12上,且分别通过针式连接器(图示未示出)与主控芯片5对插固定以实现红外补光灯通过按钮81控制开关。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源60还具有typea供电连接口64、typec的充电接口65,且所有接口均采用防水塞塞设进行防水设计。采用这种方案,通过typea供电连接口64为其它外接仪器供电,通过typec的充电接口65对电源60进行充电。

实施例1

所述穿戴式全空间拍摄智能设备在对嫌疑犯进行抓捕执法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s1:执法人员携带视频采集器1、电源60和手机,其中,视频采集端佩戴于肩部,电源60佩戴于腰间,电源60与视频采集器1间通过连接线90连接,电源60与移动终端间通过数据线连接;

s2:一对图像传感器进行全空间图像(视频)的采集,图像处理模块实现视频拼接,得全景图像,信息提取模块在全景图像中按照一定规则抽取图片,并在图片上提取人员人脸的位置数据,将采集的全景图像与位置数据打包传送至手机;

s3:手机上安装有处理应用程序,处理应用程序的信息识别模块接收数据包以获取全景图像及位置数据,并根据全景图像及位置数据获取人员人脸的识别信息;

s4:手机上具有存储嫌疑犯人脸信息的离线识别数据库,通过处理应用程序的信息比较模块完成人脸的离线比对识别,一旦与嫌疑犯数据库中的信息相似,可以向视频采集器1发送指令,控制肩闪灯9闪烁,提醒执法人员。

实施例2

所述穿戴式全空间拍摄智能设备在对套牌车辆识别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s1:执法人员携带视频采集器1、电源60和警务通,其中,视频采集端佩戴于肩部,电源60佩戴于腰间,电源60与视频采集器1间通过连接线90连接,电源60与移动终端间通过数据线连接;

s2:一对图像传感器进行全空间图像(视频)的采集,图像处理模块实现视频拼接,得全景图像,信息提取模块在全景图像中按照一定规则抽取图片,并在图片上提取车辆的位置数据,将采集的全景图像与位置数据打包传送至警务通;

s3:警务通上安装有处理应用程序,处理应用程序的信息识别模块接收数据包以获取全景图像及位置数据,并根据全景图像及位置数据获取车辆的识别信息,具体可为车型号、车牌号、车身颜色;

s4:利用警务通4g专用网,将识别信息发送至远程的公安专用服务器,与云端数据库中的真实信息进行比对,并将比对结果发送至所述警务通,一旦发现套牌车辆,即时向所述视频采集器1发送指令,控制肩闪灯9闪烁,提醒执法人员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再生墨盒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