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站点识别方法、售票管理系统及电信运营商平台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60777发布日期:2019-11-06 01:45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乘车站点识别方法、售票管理系统及电信运营商平台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交通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乘车站点识别方法、一种售票管理系统,以及一种电信运营商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运输技术的不断发展,乘坐普通列车、动车、高铁等列车出行的人次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法定节假日期间,更是一票难求。虽然现在列车站的通行规则越来越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还是会有部分乘客需要进行补票。补票的时候,由于乘客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据证明自己登上列车的站点,工作人员也无法人为的判断出乘客在哪一站登上的列车,因而需要乘客从列车起始站补票,导致工作人员和乘客之间容易发生矛盾,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乘客的满意度。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乘客上车起始地点的方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乘车站点识别方法、售票管理系统及电信运营商平台,以解决目前无法快速、准确识别乘客用户乘车的起始地所造成的工作效率低、用户体验差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乘车站点识别方法,包括:

售票管理系统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

所述售票管理系统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

所述售票管理系统判断所述第一移动轨迹与所述第二移动轨迹之间是否存在重合的移动轨迹;

若存在重合的移动轨迹,则所述售票管理系统获取所述重合的移动轨迹的起始点,并根据所述起始点确定所述乘客用户的上车站点。

可选地,在所述售票管理系统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之前,还包括:

所述售票管理系统将待识别的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及乘车信息发送至电信运营商平台,其中所述乘客用户的乘车信息包括所述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以使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根据所述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识别出注册该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信息,并使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判断所述注册该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与所述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一致,若一致,则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发送确认消息至所述售票管理系统;

所述售票管理系统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具体为:

所述售票管理系统接收到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发送的确认消息后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

可选地,在所述售票管理系统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之前,还包括:

所述售票管理系统发送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的请求信息至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其中所述请求信息包括所述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以使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在接收到所述请求信息后根据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对应的基站信息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并将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发送至所述售票管理系统;

所述售票管理系统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具体为:

所述售票管理系统获取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发送的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相应还提供一种乘车站点识别方法,包括:

电信运营商平台接收售票管理系统发送的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信息包括所述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

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根据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对应的基站信息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

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将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发送至所述售票管理系统,以使所述售票管理系统判断其已获取的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与所述第二移动轨迹之间是否存在重合的移动轨迹,若存在重合的移动轨迹,则由所述售票管理系统获取所述重合的移动轨迹的起始点,并使所述售票管理系统根据所述起始点确定所述乘客用户的上车站点。

可选地,在电信运营商平台接收售票管理系统发送的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的请求信息之前,还包括:

电信运营商平台接收售票管理系统发送的待识别的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及乘车信息,其中所述乘客用户的乘车信息包括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

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根据所述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识别出注册该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信息;

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判断所述注册该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与所述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一致;

若一致,则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发送确认消息至所述售票管理系统中,以使所述售票管理系统接收到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发送的确认消息后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并发送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的请求信息至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相应还提供一种售票管理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移动轨迹与所述第二移动轨迹之间是否存在重合的移动轨迹;

站点确定模块,用于当第一判断模块判断为存在重合的移动轨迹时,获取所述重合的移动轨迹的起始点,并根据所述起始点确定所述乘客用户的上车站点。

可选地,所述售票管理系统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待识别的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及乘车信息发送至电信运营商平台,其中所述乘客用户的乘车信息包括所述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以使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根据所述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识别出注册该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信息,并使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判断所述注册该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与所述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一致,若一致,则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发送确认消息至所述售票管理系统;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具体为: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发送的确认消息后,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

可选地,所述售票管理系统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的请求信息至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其中所述请求信息包括所述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以使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在接收到所述请求信息后根据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对应的基站信息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并将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发送至所述售票管理系统;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具体为: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发送的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相应还提供一种电信运营商平台,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售票管理系统发送的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信息包括所述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对应的基站信息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发送至所述售票管理系统,以使所述售票管理系统判断其已获取的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与所述第二移动轨迹之间是否存在重合的移动轨迹,若存在重合的移动轨迹,则由所述售票管理系统获取所述重合的移动轨迹的起始点,并使所述售票管理系统根据所述起始点确定所述乘客用户的上车站点。

可选地,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售票管理系统发送的待识别的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及乘车信息,其中所述乘客用户的乘车信息包括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识别出注册该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信息;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注册该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与所述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一致;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第二判断模块判断为一致时,发送确认消息至所述售票管理系统中,以使所述售票管理系统接收到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发送的确认消息后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并发送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的请求信息至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本提供的乘车站点识别方法、售票管理系统以及电信运营商平台可以准确、快速识别乘客用户的起始乘车站点,并有效防止乘客的恶意欺瞒,准确分析出需要补票乘客用户的乘车站点,进而实现准确补票,减少列车乘务员工作量,同时增加客户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乘车站点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乘车站点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乘车站点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乘车站点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列车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电信运营商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照图1,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乘车站点识别方法流程图,为了解决目前部分乘客所乘坐列车需要进行补票时,无法快速、准确识别乘客用户乘车的起始地所造成的工作效率低、用户体验差等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乘车站点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4:

步骤s101:售票管理系统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

本实施例中,预设时间段包括预设时间段起始点和时间段终点,其中时间段起始点可以是列车的起始站发车时间点,时间段终点可以是乘客用户下站或者列车工作人员检票时间点,其中,该预设时间段可以根据列车发车时间以及乘客下站时间机票或检票时间点进行自定义调整。具体地,可以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乘客用户的当次列车的列车起始地以及起始时间,以及该乘客用户下车的站点以及该站点列车停战时间。

具体地,所述售票管理系统根据列车的gps定位信息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

目前的列车通常安装有gps定位系统,本实施例售票管理系统根据列车的gps定位信息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其中第一移动轨迹由列车在预设时间段内各个时间点所在位置连线形成。

步骤s102:所述售票管理系统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来确定乘客用户移动轨迹,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利用乘客用户随身携带手机,根据手机的定位数据获取获取和乘客用户的定位数据,具体地,可以通过gps定位手机号码对应的手机位置。为了进一步实现对手机号码的准确定位,本是合理的所述售票管理系统获取的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由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发送。可选地,步骤s101之后,以及步骤s102之前,还包括:

步骤sa:所述售票管理系统发送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的请求信息至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其中所述请求信息包括所述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以使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在接收到所述请求信息后根据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对应的基站信息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并将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发送至所述售票管理系统。

具体地,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对应的基站可以记录该手机号码的移动数据,本实施例通过从电信运营平台中获取基站信息中所记录的相关手机号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移动轨迹,可以准确获取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减少误差。

具体地,所述售票管理系统获取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发送的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

步骤s103:所述售票管理系统判断所述第一移动轨迹与所述第二移动轨迹之间是否存在重合的移动轨迹,若是,则进入步骤s104,否则,进入步骤sb。

具体的,所述售票管理系统判断比对所述第一移动轨迹和第二移动轨迹之间是否存在重合的第三移动轨迹,如果有重合的第三移动轨迹,则说明乘客用户和列车的行程吻合,该第三移动轨迹为乘客用户乘坐列车随时间移动的轨迹,如果没有重合的第三移动轨迹,则说明乘客提供的信息有误,无法证明乘客用户的上车地点,需要通过其它办法证明乘客用户的上车地点,或者从起始站算起进行补票,需要说明的是,该重合的第三移动轨迹并非特定的某段轨迹,仅表示乘客用户随身携带的手机号码的移动轨迹与列车的移动轨迹所重合的轨迹部分,对于不同乘客用户与列车重合对应的第三移动轨迹可能是不同的。

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乘客用户手机号码在预设时间段的移动轨迹与列车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移动轨迹之间是否有重合部分,可以有效防止乘客用户有多个手机号码时,通过不进行随身携带的手机号码欺瞒乘客用户,并更好的确定乘客用户与列车共同移动的时间及路程,以最终确定乘客用户的乘车站点。

步骤s104:所述售票管理系统获取所述重合移动轨迹的起始点,并根据所述起始点确定所述乘客用户的上车站点,并结束流程。

重合的第三移动轨迹的起始点,即为乘客用户最开始与列车移动位置相重合的位置点,该位置点附近的列车站台最有可能为乘客用户的上车地点,此时,根据该重合起始点查询该范围内最近的列车站台,作为本次补票的起始点。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b:发出乘客用户提供信息有误的提示信息,并结束流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乘车站点识别方法通过售票管理系统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以及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并通过所述售票管理系统判断所述第一移动轨迹与所述第二移动轨迹之间是否存在重合的移动轨迹,若是,所述售票管理系统则获取所述重合移动轨迹的起始点,根据所述起始点确定所述乘客用户的上车站点。本实施例可以准确、快速识别乘客用户的起始上车站点,并有效防止乘客的恶意欺瞒,准确分析出需要补票乘客用户的乘车站点,进而实现准确补票,减少列车乘务员工作量,同时增加客户满意度;进一步的,利用列车的gps定位信息,结合电信运营商平台的数据信息,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取列车以及乘客用户的移动轨迹,减少误差。

请参照图2,图2为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乘车站点识别方法流程图,为了防止乘客用户临时使用他人的手机号码欺瞒乘务员,使得对乘客用户乘车站点识别错误,导致不能准确对乘客用户进行补票,所造成的列车经济损失,秩序混乱等问题,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除了步骤s101-s104之外,在步骤s101之前,还包括步骤s200:

步骤s200:所述售票管理系统将待识别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及乘车信息发送至电信运营商平台,其中所述乘客用户的乘车信息包括所述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以使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根据所述手机号码识别出注册该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信息,并使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判断所述注册该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与所述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一致,若一致,则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发送确认消息至所述售票管理系统中;

所述售票管理系统接收到所述确认消息后执行步骤s101。

本实施例中,需要补票的乘客用户需要提供自己随身携带的手机对应的手机号码以及证明自己身份的证明文件例如身份证。

目前,用户在注册手机号码均需要进行实名制认证,通常一个手机号需要对应一个身份证号码,为了防止乘客用户在向列车乘务员提供手机号码时使用他人手机号码以欺瞒乘客用户,导致所采集的乘客用户的移动轨迹信息不准确,本实施例售票管理系统将乘客用户提供的手机号码以及乘客信息发送到电信运营商平台,电信运营商平台以判断该乘客用户提供的手机号码是否为其随身携带的手机号码,当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手机号码对应的注册信息判断为一致时,电信运营商平台发送确认消息给售票管理系统,此时售票管理系统再执行步骤s101-s104,避免了乘客使用他人手机号码欺瞒乘客用户以进行补票的问题。

请参照图3,图3为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乘车站点识别方法流程图,为解决目前无法快速、准确识别乘客用户乘车的起始地所造成的工作效率低、用户体验差等问题,本实施例通过电信运营商平台获取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并根据该手机号码获取用户的移动轨迹,以方便售票管理系统识别乘客用户的上车站点,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301-s303:

步骤s301:电信运营商平台接收售票管理系统发送的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信息包括所述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

步骤s302: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根据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对应的基站信息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

步骤s303: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将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移动轨迹发送至所述售票管理系统,以使所述售票管理系统判断其已获得的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与所述第二移动轨迹之间是否存在重合的移动轨迹,若是,所述售票管理系统则获取所述重合移动轨迹的起始点,并使所述售票管理系统根据所述起始点确定所述乘客用户的上车站点。

可选地,在电信运营商平台接收售票管理系统发送的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的请求信息之前,还包括:

电信运营商平台接收售票管理系统发送的待识别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及乘车信息,其中所述乘客用户的乘车信息包括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

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根据所述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识别出注册该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信息;

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判断所述注册该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与所述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一致;

若一致,则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发送确认消息至所述售票管理系统中,以使所述售票管理系统接收到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发送的确认消息后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并发送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的请求信息至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乘车站点识别方法首先获取售票管理系统发送的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的请求信息,然后根据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对应的基站信息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最后将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对应的第二移动轨迹发送至所述售票管理系统,以方便售票管理系统快速、准确识别乘客用户的乘车站点,有效防止乘客的恶意欺瞒;进一步的,进行判断所述注册该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与所述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一致,以确定乘客用户提供的手机号码是否准确,避免乘客用户使用他人手机号码欺瞒列车乘务员等情况,进一步保障乘车站点识别的准确性。

请参照图4,图4为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乘车站点识别的方法流程图,为解决目前无法快速、准确识别乘客用户乘车的起始地所造成的工作效率低、用户体验差等问题,本实施例通过售票管理系统与电信运营商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实现乘客用户乘车站点的准确、快速识别,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401-s412:

步骤s401:售票管理系统将待识别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及乘车信息发送至电信运营商平台,其中所述乘客用户的乘车信息包括所述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

具体地,需要补票的待识别乘客用户需要向列车乘务员提供随身携带的手机号码以及乘车信息,列车乘务员可以操作售票管理系统,将该信息登入至售票管理系统,售票管理系统将乘客用户提供的手机号码和乘车信息发送给电信运营商平台,其中乘车信息包括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其身份信息可以是乘客用户的身份证号码或者其它可以进行实名制认证的身份证件。

步骤s402: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根据所述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识别出注册该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信息;

目前,用户在注册手机号码均需要进行实名制认证,通常一个手机号需要对应一个身份证号码,电信运营商平台获取手机号码后可以快速识别注册该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信息。

步骤s403: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判断所述注册该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与所述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一致,若一致,则进入步骤s404,否则,进入步骤s412,并结束流程;

具体地,电信运营商平台判断注册该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信息是否和售票管理系统发送的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是否一致,若不一致,说明该乘客用户所提供的手机号并非其注册的手机号码,该手机号码可能是乘客用户想要恶意欺瞒列车乘务员混淆上车地点所提供的他人的手机号码,此时进入步骤s412,当判断为一致时,说明该乘客用户所提供的手机号码确实为其随身携带的手机号码,根据该号码后续售票管理管理系统可以获得该用户的移动轨迹,此时进入步骤s404: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则发送确认消息至所述售票管理系统中;

步骤s405:所述售票管理系统接收到确认消息后,根据列车的gps定位信息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

目前的列车通常安装有gps定位系统,本实施例售票管理系统根据列车的gps定位信息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其中第一移动轨迹由列车在预设时间段内各个时间点所在位置连线形成。

步骤s406:所述售票管理系统发送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的请求信息至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其中所述请求信息包括所述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

步骤s407: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在接收到所述请求信息后根据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对应的基站信息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

具体地,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对应的基站可以记录该手机号码的移动数据,本实施例通过从电信运营平台中获取基站信息中所记录的相关手机号码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二移动轨迹,可以准确获取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减少误差。

步骤s408: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将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发送至所述售票管理系统。

步骤s409:所述售票管理系统获取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发送的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

步骤s410:所述售票管理系统判断所述第一移动轨迹与所述第二移动轨迹之间是否存在重合的移动轨迹,若是,则进入步骤s411,否则,进入步骤s412,并结束流程;

具体的,所述售票管理系统判断比对所述第一移动轨迹和第二移动轨迹之间是否存在重合的第三移动轨迹,如果有重合的第三移动轨迹,则说明乘客用户和列车的行程吻合,该第三移动轨迹为乘客用户乘坐列车随时间移动的轨迹,进入步骤s411确定乘客用户的乘车起始站点,如果没有重合的第三移动轨迹,则说明乘客提供的信息有误,无法证明乘客用户的上车地点,进入步骤s412。

步骤s411:所述售票管理系统则获取所述重合的移动轨迹的起始点,并根据所述起始点确定所述乘客用户的上车站点,列车乘务员根据该确定的乘车站点对所述乘客用户进行补票,并结束流程;

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乘客用户手机号码在预设时间段的移动轨迹与列车在预设时间段内的移动轨迹之间是否有重合部分,可以有效防止乘客用户有多个手机号码时,通过不进行随身携带的手机号码欺瞒乘客用户,并更好的确定乘客用户与列车共同移动的时间及路程,以最终确定乘客用户的乘车站点。

步骤s412:发出乘客用户提供信息有误的提示信息,并结束流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乘车站点识别方法通过票务管理系统和电信运营商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可以准确、快速识别乘客用户的起始乘车站点,并有效防止乘客的恶意欺瞒,准确分析出需要补票乘客用户的乘车站点,进而实现准确补票,减少列车乘务员工作量,同时增加客户满意度。

请参照图5,图5为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售票管理系统50,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51,用于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

第二获取模块52,用于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

第一判断模块53,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移动轨迹与所述第二移动轨迹之间是否存在重合的移动轨迹;

站点确定模块54,用于当第一判断模块判断为存在重合的移动轨迹时,获取所述重合的移动轨迹的起始点,并根据所述起始点确定所述乘客用户的上车站点。

可选地,所述售票管理系统50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待识别的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及乘车信息发送至电信运营商平台,其中所述乘客用户的乘车信息包括所述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以使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根据所述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识别出注册该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信息,并使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判断所述注册该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与所述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一致,若一致,则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发送确认消息至所述售票管理系统;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具体为: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发送的确认消息后,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

可选地,所述第一获取模块51包括:

gps模块,用于根据gps定位信息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

可选地,所述售票管理系统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的请求信息至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其中所述请求信息包括所述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以使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在接收到所述请求信息后根据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对应的基站信息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并将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发送至所述售票管理系统;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具体为: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发送的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

本实施例通过提供的票务管理系统通过第一获取模块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以及通过第二获取模块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并通过第一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第一移动轨迹与所述第二移动轨迹之间是否存在重合的移动轨迹,若是,则站点确认模块获取所述重合移动轨迹的起始点,根据所述起始点确定所述乘客用户的上车站点。本实施例可以准确、快速识别乘客用户的起始乘车站点,并有效防止乘客的恶意欺瞒,准确分析出需要补票乘客用户的乘车站点,进而实现准确补票,减少列车乘务员工作量,同时增加客户满意度;进一步的,利用列车的gps定位信息,结合电信运营商平台的数据信息,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取列车以及乘客用户的移动轨迹,减少误差。

请参照图6,图6为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电信运营商平台60,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61,用于接收售票管理系统发送的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信息包括所述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

第三获取模块62,用于根据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对应的基站信息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

第三发送模块63,用于将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发送至所述售票管理系统,以使所述售票管理系统判断其已获取的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与所述第二移动轨迹之间是否存在重合的移动轨迹,若存在重合的移动轨迹,则由所述售票管理系统获取所述重合的移动轨迹的起始点,并使所述售票管理系统根据所述起始点确定所述乘客用户的上车站点。

可选地,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售票管理系统发送的待识别的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及乘车信息,其中所述乘客用户的乘车信息包括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乘客用户的手机号码识别出注册该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信息;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注册该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与所述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一致;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第二判断模块判断为一致时,发送确认消息至所述售票管理系统中,以使所述售票管理系统接收到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发送的确认消息后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列车的第一移动轨迹,并发送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的请求信息至所述电信运营商平台。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信运营商平台通过第三获取模块获取售票管理系统发送的获取预设时间段内待识别的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的请求信息,然后通过第四获取模块根据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对应的基站信息获取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的第二移动轨迹,最后通过第三发送模块将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乘客用户手机号码对应的第二移动轨迹发送至所述售票管理系统,以方便售票管理系统快速、准确识别乘客用户的乘车站点,有效防止乘客的恶意欺瞒;进一步的,通过第二判断模块判断所述注册该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与所述乘客用户的身份信息一致,以确定乘客用户提供的手机号码是否准确,避免乘客用户使用他人手机号码欺瞒列车乘务员等情况,进一步保障乘车站点识别的准确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