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站换电用户排队数量的识别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4252173发布日期:2021-03-12 13:30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换电站换电用户排队数量的识别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换电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电站换电用户排队数量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交通工具,具有噪音低、能源利用效率高、无尾气排放等特点,已成为我国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能源供给是电动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能源供给模式与电动汽车的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电池租赁的换电池模式配合大规模集中型充电已经成为当前电动汽车发展的竞争力因素。

在现有技术中,换电站可为电动汽车提供全自动换电和快速充电服务,随着日益增长的电动车需求使得换电用户逐步增多,特别是出租车,为了节省时间成本,更倾向于换电服务,但是由于换电站数量以及电池数量有限,这样就导致换电用户通常需要在换电站内有序排队并等候换电。这时,对排队数量进行展示就可以给换电用户一个预判,让其选择更合适的换电站进行换电。目前,主要是通过人工目测统计排队的换电用户的数量,这种人工方式容易出错,费时费力,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换电站内换电用户排队数量统计的低效性及易出错性的缺陷,提供能了一种能够全自动化实时识别获取换电站内的换电用户的排队数量,从而既减少换电站工作人员的负担又方便换电用户安排其换电时间的换电站换电用户排队数量的识别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电站换电用户排队数量的识别方法,所述识别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换电站的位置设置虚拟围栏,所述虚拟围栏的范围覆盖所述换电站的范围;

接收用户上传的用户信息,所述用户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位于所述虚拟围栏内,若是,则确定所述用户为排队用户。

其中,所述换电站包括有多个换电位置。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虚拟围栏以及判断用户是否在虚拟围栏内,从而可以实现换电站换电用户排队数量的自动识别,进一步提高了对排队用户数量的统计效率,也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有利于合理分配资源。

较佳地,所述根据所述换电站的位置设置虚拟围栏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换电站在地面的投影,并根据所述投影的形状标记所述投影的端点;

根据所述端点的经纬度设置虚拟围栏。

其中,所述虚拟围栏的形状为多边形。

本发明中,通过换电站的端点的经纬度来设置虚拟围栏,从而使得虚拟围栏的范围更加精确,从而也进一步使得对后续排队用户数量的统计更准确。

较佳地,所述接收用户上传的用户信息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用户的可移动通信装置是否与后台服务器建立tcp(一种网络连接协议)连接,若建立,则判断是否获得所述用户的所述位置信息,若获得,则保持tcp连接,并且每隔第一时间阈值,通过所述可移动通信装置接收并更新所述用户的所述用户信息。

其中,在所述用户的可移动通信装置首次与后台服务器建立tcp连接时,接收后端指令,判断是否允许可移动通信装置发送用户信息,若允许,则保持tcp连接。

本发明中,通过不断获得最新的用户信息,从而可以准确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虚拟围栏之内,也使得对排队用户数量的统计更佳且及时。

较佳地,在所述检测所述用户的可移动通信装置是否与后台服务器建立tcp连接的步骤中,

若判断为所述可移动通信装置未与所述后台服务器建立tcp连接,或所述可移动通信装置与所述后台服务器建立tcp连接后又发生连接断开,

则保持所述可移动通信装置运行,且每间隔第二时间阈值再次判断所述可移动通信装置是否与所述后台服务器建立tcp连接;

在所述每间隔第二时间阈值再次判断所述可移动通信装置是否与所述后台服务器建立tcp连接的步骤中,若判断的次数超过次数阈值,则中断所述可移动通信装置运行;

和/或,

在所述判断是否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的步骤中,若未获得所述用户的所述位置信息,则在间隔第三时间阈值后再次启动所述可移动通信装置。

本发明中,在可移动通信装置未与所述后台服务器建立tcp连接或未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时,通过循环判断、获取等步骤以避免由于网络等客观原因导致用户信息获取不及时,从而使可移动通信装置发送的当前用户信息更准确。

较佳地,所述用户信息还包括所述用户的速度信息,

在判断出所述用户位于所述虚拟围栏内之后,进一步判断所述用户的所述速度信息是否小于速度阈值,若是,则确定该用户是排队用户;

和/或,

所述用户信息还包括上传所述用户信息时的第一时间信息;

所述识别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第二时间信息,所述第二时间信息为所述用户换电时的结账时间;

在判断出所述用户位于所述虚拟围栏内之后,还包括:

判断每一用户的所述第一时间信息与所述第二时间信息的差值是否大于第四时间阈值,若是,则确定该用户是排队用户,

统计所述排队用户的数量。

本发明中,通过对比用户的速度信息与速度阈值从而可以排除临时经过而无需换电的车辆,从而进一步优化了本发明中的识别方法。

本发明中,通过统计排队用户的数量从而可以准确、及时、自动地计算出需要进行换电的用户的数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换电站换电用户排队数量的识别系统,所述识别系统包括:设置模块、接收模块、范围判断模块;

所述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换电站的位置设置虚拟围栏,所述虚拟围栏的范围覆盖所述换电站的范围;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上传的用户信息,所述用户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的位置信息;

所述范围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用户是否位于所述虚拟围栏内,若是,则确定所述用户为排队用户。

其中,所述换电站包括有多个换电位置。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模块设置虚拟围栏以及通过范围判断模块判断用户是否在虚拟围栏内,从而可以实现换电站换电用户排队数量的自动识别,进一步提高了对排队用户数量的统计效率,也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有利于合理分配资源。

较佳地,所述设置模块还包括端点标记单元及围栏设置单元;

所述端点标记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换电站在地面的投影,并根据所述投影的形状标记所述投影的端点;

所述围栏设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端点的经纬度设置虚拟围栏。

其中,所述虚拟围栏的形状为多边形。

本发明中,通过端点标记单元来进行打点,再由围栏设置单元根据端点的经纬度来设置虚拟围栏,使得虚拟围栏的范围更加精确,从而也进一步使得对后续排队用户数量的统计更准确。

较佳地,所述接收模块包括:第一连接检测单元、位置判断单元及更新单元;

所述第一连接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用户的可移动通信装置是否与后台服务器建立tcp连接,若建立,则调用所述位置判断单元;

所述位置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若获得,则调用所述更新单元;

所述更新单元用于保持tcp连接,并且每隔第一时间阈值,通过所述可移动通信装置接收并更新用户的用户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检测单元在所述用户的可移动通信装置首次与后台服务器建立tcp连接时,接收后端指令,并通过所述位置判断单元判断是否允许可移动通信装置发送用户信息,若允许,则保持tcp连接。

本发明中,通过第一连接检测单元、位置判断单元及更新单元不断获得最新的用户信息,从而可以准确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虚拟围栏之内,也使得对排队用户数量的统计更佳且及时。

较佳地,所述接收模块还包括第二连接检测单元;

所述第一连接检测单元还用于当检测所述可移动通信装置不能与后台服务器建立tcp连接,或所述可移动通信装置能与后台服务器建立tcp连接,但建立起tcp连接后,所述tcp连接又再次断开时,则调用所述第二连接检测单元;

所述第二连接检测单元用于保持所述可移动通信装置的运行,且每间隔第二时间阈值再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检测单元判断所述可移动通信装置是否与后台服务器建立tcp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检测单元还用于在判断的次数超过次数阈值时,中断所述可移动通信装置;

和/或,

所述位置判断单元还用于当判断不能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时,经过第三时间阈值后再次启动所述可移动通信装置。

本发明中,在可移动通信装置未与所述后台服务器建立tcp连接或未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时,通过第二连接检测单元循环判断、获取新的用户信息等以避免由于网络等客观原因导致用户信息获取不及时,从而使可移动通信装置发送的当前用户信息更准确。

较佳地,所述用户信息还包括所述用户的速度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还包括速度判断单元,所述速度判断单元用于当判断所述速度信息大于速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用户不是排队用户;

和/或,

所述用户信息还包括上传所述用户信息时的第一时间信息;

所述识别系统还包括:获取模块、统计模块及差值判断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第二时间信息,所述第二时间信息为所述用户换电时的结账时间;

所述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所述排队用户的数量;

所述差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每一用户的所述第一时间信息与上一次换电的所述第二时间信息的差值是否小于第四时间阈值,若是,则将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四时间阈值的用户从所述排队用户中剔除。

本发明中,通过速度判断单元对比用户的速度信息与速度阈值可以排除临时经过而无需换电的车辆,从而进一步优化了本发明中的识别方法。

本发明中,通过统计模块来统计排队用户的数量,从而可以准确、及时、自动地计算出需要进行换电的用户的数量。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设置虚拟围栏,通过将虚拟围栏与获取的围栏队列中的用户位置的比较来判断用户是否为换电用户,并且根据判断结果对换电用户进行排队数据的计算,从而不但可以实现换电站内换电用户的全自动化排队,也使需换电的用户可以预先获取换电站内的排队数据从而可以安排其换电时间以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更是可以减少换电站工作人员的负担,使得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换电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换电站换电用户排队数量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2的换电站换电用户排队数量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实施例4的换电站换电用户排队数量的识别系统的系统模块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5的换电站换电用户排队数量的识别系统的系统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电站换电用户排队数量的识别方法,如图1所示,识别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换电站的位置设置虚拟围栏;

步骤102、接收用户上传的用户的位置信息;

步骤103、根据位置信息判断该用户是否位于虚拟围栏内,若是,则执行步骤104,若否,则执行步骤105;

步骤104、确定该用户是排队用户。

步骤105、确定该用户不是排队用户。

其中,虚拟围栏的范围覆盖换电站的范围。

其中,换电站包括双通道或者三通道换电站,换电站包括有至少一个换电位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虚拟围栏以及根据用户位置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在虚拟围栏内,实现了换电站换电用户排队数量的自动识别,进一步提高了对排队用户数量的统计效率,也大大节约了劳动力,而且有利于合理分配资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换电站换电用户排队数量的识别方法,如图2所示,识别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换电站在地面的投影,并根据投影的形状标记投影的端点;

步骤202、根据端点的经纬度设置虚拟围栏;

步骤203、检测用户的可移动通信装置是否与后台服务器建立tcp连接,若建立,则执行步骤204,若未建立,则执行步骤206;

步骤204、判断是否获得该用户的位置信息,若获得,则执行步骤205,若未获得,则执行步骤209;

步骤205、保持tcp连接,并且每隔第一时间阈值,通过可移动通信装置接收并更新该用户的用户信息,执行步骤210;

步骤206、保持可移动通信装置运行,且每间隔第二时间阈值再次判断可移动通信装置是否与后台服务器建立tcp连接,若建立,则执行步骤204,若未建立,则执行步骤207;

步骤207、判断执行步骤206的次数是否超过5次,若是,则执行步骤208,若否,则执行步骤206;

步骤208、中断可移动通信装置运行,等待可移动通信装置的再次启动。

步骤209、在后一天的零点零一分再次启动可移动通信装置,执行步骤203;

步骤210、判断该用户是否位于虚拟围栏内,若是,则执行步骤212,若否,则执行步骤211;

步骤211、确定该用户不是排队用户。

步骤212、判断该用户的速度信息是否小于速度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213,若否,则执行步骤211。

步骤213、确定该用户为排队用户;

步骤214、统计排队用户的数量。

其中,换电站包括双通道及三通道换电站,且每一换电站包括至少一个换电位置。

其中,虚拟围栏为多边形的形状。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203前还包括获取用户信息的步骤,用户信息具体包括用户的位置信息及速度信息。

本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203时,若检测到用户的可移动通信装置可以与后台服务器建立tcp连接,但是建立起连接后该连接又断开了,则也可执行步骤206来进行下一步判断。

其中,在步骤204中,可以根据可移动通信装置的城市设置反馈来判断是否发送定位指导从而判断是否需要不断地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如果其反馈为不需要,则不能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则执行步骤209,应当理解,步骤209中的后一天的零点零一分的具体时间的设置并不能成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处的具体的再次启动的时间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不同的设置。

其中,在步骤207中,判断是否超过5次只是作为一举例性说明,在实际情况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不同的判断次数。

本实施例中,之所以要在步骤208中设置对次数的判断,一方面是为了符合市场监管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替用户省电,也降低了服务器的压力。

其中,在步骤208,可以等待用户重新打开可移动通信装置中的相关应用程序时再进行新的尝试,即在用户重新打开相关应用程序时再重新执行步骤203,如果用户在当天都没有重新打开可移动通信装置中的相关应用程序,则执行步骤209。

本实施例中,步骤209对相关应用程序再次启动时的新的连接尝试,再次启动是在建立在tcp连接的基础上,系统会有一个指令(一天设置一次)决定是否需要不断去收集手机的位置信息,如果指令是否,就无须不断获取,从用户角度帮用户省电(因为不断尝试会耗费客户手机用电),从公司角度,避免不必要的连接,减缓服务器压力。

其中,在步骤210中,虚拟围栏内的用户数表明当前统计共有多少用户可能在换电,这里可能包括临时经过虚拟围栏的司机,因此,可以通过步骤212中对速度信息的判断从而排除临时经过的司机。

本实施例中,换电站排队是根据先来先换,依次等待。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数据库,该数据库可存取上述用户信息,数据库具体可以包括历史数据库与热库,其中热库主要是指业务库,存储客户实时上传的位置信息数据,仅存储有限天数,如三天,而历史数据库主要备份到大数据服务器,备份历史数据可以有利于我们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客户行为,帮助我们完善排队模型。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虚拟围栏以及判断用户是否在虚拟围栏内,从而可以实现换电站换电用户排队数量的自动识别,进一步提高了对排队用户数量的统计效率,也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有利于合理分配资源。

本实施例中,通过换电站的端点的经纬度来设置虚拟围栏,使得虚拟围栏的范围更加精确,也进一步使得对后续排队用户数量的统计更准确。

本实施例中,通过不断获得最新的用户信息,从而可以准确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虚拟围栏之内,使得对用户数量的统计更佳且及时。

本实施例中,在可移动通信装置未与后台服务器建立tcp连接或未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时,通过循环判断、获取等步骤以避免由于网络等客观原因导致用户信息获取不及时,一方面使得可移动通信装置发送的当前用户信息更加准确,另一方面,通过设置一定的时间及次数条件既为用户节约用电,也减轻了服务器不断运行的压力。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比用户的速度信息与速度阈值从而可以排除临时经过而无需换电的车辆,进一步优化了本实施例中的识别方法。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2的进一步改进,其与实施例2的步骤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用户信息还包括上传用户信息时的第一时间信息,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还包括获取用户的第二时间信息,第二时间信息为该用户换电时的结账时间,并且在步骤210之后,步骤213之前还进一步包括:判断每一用户的第一时间信息与第二时间信息的差值是否大于第四时间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213、确定该用户是排队用户,若不是,则执行步骤211、确定该用户不是排队用户。

其中,虚拟围栏内的用户数表明当前统计共有多少个司机可能在换电,这里可能包括已经换完电的但还没驶离当前换电站的司机,因此,通过比较用户的换电时间和结账时间可以剔除已经换完电司机的数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下面举一个具体的实例来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第一时间是指最新读取到的司机的位置信息的消息发送的时间;第二时间是指司机在相关应用程序上的扫码消费的时间,如司机张三在2019年6月28日14:54进行了消费,并且在2019年6月28日15:01又发送了定位信息,虽然其被统计围栏内,但我们在统计2019年6月28日15:01时刻的排队数量时,会将其排除,因为这属于换完电还未离开的司机,不属于排队司机。具体为:可以设置司机的消费时间与发送用户位置信息的时间之差如果大于10分钟,则该司机为应当统计的排队用户,若小于10分钟,则在统计排队数时要把该司机剔除。

本实施例中,通过比较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从而可以剔除虽然处于虚拟围栏内但并不属于正在排队的用户,因此也使得本实施例中对排队用户的统计更精确,更符合实际情况。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电站换电用户排队数量的识别系统,如图3所示,识别系统包括:设置模块301、接收模块302及范围判断模块303。

设置模块301用于根据换电站的位置设置虚拟围栏,虚拟围栏的范围覆盖换电站的范围;

接收模块302用于接收用户上传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包括用户的位置信息;

范围判断模块303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判断用户是否位于虚拟围栏内,若是,则确定该用户为排队用户。

其中,换电站包括双通道或者三通道换电站,换电站包括有至少一个换电位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模块设置虚拟围栏以及根据接收模块接收的用户位置信息来执行范围判断模块以判断用户是否在虚拟围栏内,从而可以实现换电站换电用户排队数量的自动识别,进一步提高了对排队用户数量的统计效率,也大大节约了劳动力,而且有利于合理分配资源。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换电站换电用户排队数量的识别系统,如图4所示,识别系统包括:设置模块401、接收模块402、范围判断模块403及统计模块404。

范围判断模块403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判断用户是否位于虚拟围栏内,若是,则确定该用户为排队用户。

统计模块404用于统计排队用户的数量。

设置模块401包括端点标记单元411及围栏设置单元412。

端点标记单元411用于获取换电站在地面的投影,并根据投影的形状标记投影的端点。

围栏设置单元412用于根据端点的经纬度设置虚拟围栏。

接收模块402包括:第一连接检测单元421、位置判断单元422、更新单元423、第二连接检测单元424及速度判断单元425。

第一连接检测单元421用于检测用户的可移动通信装置是否与后台服务器建立tcp连接,若建立,则调用位置判断单元422。

位置判断单元422用于判断是否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若获得,则调用更新单元。

更新单元423用于保持tcp连接,并且每隔第一时间阈值,通过可移动通信装置接收并更新用户的用户信息,本实施例中,用户信息包括位置信息及速度信息。

第一连接检测单元421还用于当检测可移动通信装置不能与后台服务器建立tcp连接,或可移动通信装置能与后台服务器建立tcp连接,但建立起tcp连接后,tcp连接又再次断开时,调用第二连接检测单元424。

第二连接检测单元424用于保持可移动通信装置的运行,且每间隔第二时间阈值再次通过第一连接检测单元421判断可移动通信装置是否与后台服务器建立tcp连接。

位置判断单元422还用于当判断不能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时,在预设时间再次启动可移动通信装置。

第二连接检测单元424还用于在判断的次数超过次数阈值时,中断可移动通信装置。

速度判断单元425用于判断速度信息是否小于速度阈值,当判断为是时,确定该用户是排队用户;当判断为否时,确定该用户不是排队用户。

本实施例中的换电站包括双通道及三通道换电站,且每一换电站包括至少一个换电位置,其中,虚拟围栏为多边形的形状。

本实施例中,在位置判断单元422中,可以根据可移动通信装置的城市设置反馈来判断是否发送定位指导从而判断是否需要不断地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如果其反馈为不需要,则不能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则调用第一连接检测单元421。

其中,在第一连接检测单元421中设置对次数的判断,一方面是为了符合市场监管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替用户省电,也降低了服务器的压力。

其中,位置判断单元422中再次启动可移动通信装置是在建立在tcp连接的基础上,系统会有一个指令(一天设置一次)决定是否需要不断去收集手机的位置信息,如果指令是否,就无须不断获取,从用户角度帮用户省电(因为不断尝试会耗费客户手机用电),从公司角度,避免不必要的连接,减缓服务器压力。

本实施例中,由于虚拟围栏内的用户数量表明当前统计共有多少用户可能在换电,这里可能包括临时经过虚拟围栏的司机,因此,可以通过速度判断单元425对速度信息的判断排除临时经过的司机。

本实施例中,换电站排队是根据先来先换,依次等待。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数据库模块,用于设置数据库,该数据库可存取上述用户信息,数据库具体可以包括历史数据库与热库,其中热库主要是指业务库,存储客户实时上传的位置信息数据,仅存储有限天数,如三天,而历史数据库主要备份到大数据服务器,备份历史数据可以有利于我们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客户行为,帮助我们完善排队模型。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模块设置虚拟围栏以及通过范围判断模块判断用户是否在虚拟围栏内,从而可以实现换电站换电用户排队数量的自动识别,进一步提高了对排队用户数量的统计效率,也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有利于合理分配资源。

本实施例中,通过端点标记单元来进行打点,再由围栏设置单元根据端点的经纬度来设置虚拟围栏,使得虚拟围栏的范围更加精确,从而也进一步使得对后续排队用户数量的统计更准确。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连接检测单元、位置判断单元及更新单元不断获得最新的用户信息,从而可以准确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虚拟围栏之内,也使得对用户数量的统计更佳且及时。

本实施例中,在可移动通信装置未与后台服务器建立tcp连接或未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时,通过第二连接检测单元循环判断、获取新的用户信息等以避免由于网络等客观原因导致用户信息获取不及时,从而使得可移动通信装置发送的当前用户信息更加准确。

本实施例中,通过速度判断单元对比用户的速度信息与速度阈值从而可以排除临时经过而无需换电的车辆,进一步优化了本发明的识别方法。

本实施例中,通过统计模块来统计排队用户的数量,可以准确、及时、自动地计算出需要进行换电的用户的数量。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5的进一步改进,其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用户信息还包括上传用户信息时的第一时间信息,另外,本实施例的识别系统进一步包括获取模块及差值判断模块;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第二时间信息,第二时间信息为用户换电时的结账时间;

差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每一用户的第一时间信息与上一次换电的第二时间信息的差值是否小于第四时间阈值,若是,则将差值大于第四时间阈值的用户从排队用户中剔除。

本实施例中,通过差值判断模块比较获取到的用户的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从而可以剔除掉虽然处于虚拟围栏内但并不属于正在排队的用户,使得本实施例中对排队用户的统计更精确,更符合实际情况。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