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播放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20455发布日期:2020-02-25 11:3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播放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消费电子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播放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一些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设备,例如ai音箱,去除了网罩等扬声器的保护结构,使扬声器直接裸露在环境中,以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观察扬声器振膜的振动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律动感和播放低音时的震撼感,提高用户的听觉体验。振膜有时也被称作音膜、喇叭膜片,一般使用纸盆、陶瓷、聚丙烯、金属和木质等材料制成。振膜通常与扬声器的动力结构固定在一起,振膜在动力结构的驱动下产生振动时,能够推动周围的空气产生振动,由此产生声音。如果电子设备的扬声器采用了去除网罩的裸露设计,那么当用户拿起电子设备或者触摸电子设备的机身时,用户的手指可能会触摸到扬声器的振膜,导致振膜振动受阻,影响扬声器的正常发声,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播放控制方法,能够在用户接近或者试图触摸扬声器的振膜时,执行播放控制动作以提醒用户,从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扬声器、处理器、运算放大器和接近传感器;壳体设置有通孔;扬声器包括振膜,振膜面向通孔设置;接近传感器与振膜相邻设置;处理器与运算放大器耦合,运算放大器与扬声器耦合;处理器用于产生音频信号,将音频信号发送给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用于对音频信号进行处理之后,发送给扬声器进行播放;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外部物体与振膜之间的接近距离,以及在接近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产生中断信号;处理器与接近传感器耦合,处理器用于接收中断信号,根据中断信号执行播放控制动作。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利用接近传感器检测是否有外部物体接近扬声器的振膜,当有外部物体接近振膜并且外部物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电子设备能够与用户互动,提示用户不要触摸振膜,从而避免扬声器的播放受到影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可选的,接近传感器包括感应线圈和传感器电路,感应线圈与传感器电路耦合,传感器电路与处理器耦合;感应线圈环绕设置在振膜周围,感应线圈用于与外部物体互容而产生寄生电容;传感器电路用于在寄生电容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容阈值时,产生中断信号;其中,第一电容阈值是预先确定的感应线圈在接近距离等于安全距离时产生的寄生电容。由此,根据寄生电容会随着接近距离的变化而改变的特点,本申请将安全距离对应的寄生电容作为第一电容阈值,根据寄生电容与第一电容阈值的数值关系即可判断接近距离是否小于或者等于安全距离,以生成中断信号。可选的,传感器电路用于将寄生电容与至少一个电容阈值比较;传感器电路还用于在寄生电容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容阈值并且小于第二电容阈值时产生第一中断信号;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中断信号执行第一播放控制动作;传感器电路还用于在寄生电容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容阈值并且小于第三电容阈值时产生第二中断信号;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二中断信号执行第二播放控制动作;传感器电路还用于在寄生电容大于或者等于第三电容阈值时产生第三中断信号;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三中断信号执行第三播放控制动作。由此,当有外部物体接近振膜并且外部物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电子设备根据外部物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式与用户互动,以提示用户不要触摸振膜,从而避免扬声器的播放受到影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可选的,传感器电路用于在寄生电容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容阈值时,确定寄生电容在预设时长内的电容变化量;传感器电路还用于将电容变化量与至少一个电容变化量阈值比较;传感器电路还用于在电容变化量小于第一电容变化量阈值时产生第四中断信号;处理器用于根据第四中断信号执行第四播放控制动作;传感器电路还用于在电容变化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容变化量阈值并且小于第二电容变化量阈值时产生第五中断信号;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五中断信号执行第五播放控制动作;传感器电路还用于在电容变化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容变化量阈值时产生第六中断信号;处理器用于根据第六中断信号执行第六播放控制动作。由此,当有外部物体接近振膜并且外部物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电子设备根据外部物体接近振膜的速度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式与用户互动,以提示用户不要触摸振膜,从而避免扬声器的播放受到影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可选的,传感器电路用于在寄生电容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容阈值时,获取寄生电容变化的特征曲线;传感器电路用于将特征曲线与至少一个预设特征曲线匹配;传感器还用于在特征曲线匹配到手指基准特征曲线时产生第七中断信号,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七中断信号执行第七播放控制动作;传感器还用于在特征曲线匹配到手掌基准特征曲线时产生第八中断信号,处理器用于根据第八中断信号执行第八播放控制动作。由此,当有人体接近振膜时并且人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电子设备判断接近振膜的人体部位,例如手指或手掌,根据人体部位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式与用户互动,以提示用户不要触摸振膜,从而避免扬声器的播放受到影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可选的,电子设备还包括:麦克风和模拟数字转换器,麦克风与模拟数字转换器耦合,模拟数字转换器与处理器耦合;麦克风用于拾取用户声音,得到用户声音的波形信息;模拟数字转换器用于对波形信息进行采样,得到用户声音对应的音频信号;处理器用于获取音频信号对应的用户角色的预测结果;处理器还用于执行与预测结果相关联的播放控制动作。由此,当有人体接近振膜并且人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电子设备检测用户角色,根据用户角色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式与用户互动,以提示用户不要触摸振膜,从而避免扬声器的播放受到影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可选的,播放控制动作包括:使扬声器停止播放、调整扬声器的输出功率、使扬声器播放预设的媒体内容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播放控制方法。该播放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例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扬声器和接近传感器;壳体设置有通孔;扬声器包括振膜,振膜面向通孔设置;接近传感器与振膜相邻设置;该播放控制方法包括:电子设备检测外部物体与扬声器的振膜之间的接近距离;电子设备确定接近距离是否小于或者等于安全距离;电子设备在接近距离小于或者等于安全距离时执行播放控制动作。本申请提供的播放控制方法,电子设备检测是否有外部物体接近扬声器的振膜,当有外部物体接近振膜并且外部物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电子设备能够与用户互动,提示用户不要触摸振膜,从而避免扬声器的播放受到影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可选的,电子设备包括感应线圈,感应线圈用于与外部物体互容而产生感应电容,电子设备根据感应电容确定接近距离。可选的,电子设备判断感应电容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容阈值,如果感应电容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容阈值,电子设备确定接近距离小于或者等于安全距离;其中,第一电容阈值是预先确定的感应线圈在接近距离等于安全距离时产生的寄生电容。由此,根据寄生电容会随着接近距离的变化而改变的特点,本申请将安全距离对应的寄生电容作为第一电容阈值,根据寄生电容与第一电容阈值的数值关系即可判断接近距离是否小于或者等于安全距离。可选的,电子设备将寄生电容与至少一个电容阈值比较,以执行如下播放控制动作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如果感应电容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容阈值并且小于第二电容阈值,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播放控制动作;如果感应电容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容阈值并且小于第三电容阈值,电子设备执行第二播放控制动作;如果感应电容大于或者等于第三电容阈值,电子设备执行第三播放控制动作。由此,当有外部物体接近振膜并且外部物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电子设备根据外部物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式与用户互动,以提示用户不要触摸振膜,从而避免扬声器的播放受到影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可选的,电子设备获取寄生电容在预设时长内的电容变化量;电子设备将电容变化量与至少一个电容变化量阈值比较,以执行如下播放控制动作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如果电容变化量小于第一电容变化量阈值,电子设备执行第四播放控制动作;如果电容变化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容变化量阈值并且小于第二电容变化量阈值,电子设备执行第五播放控制动作;如果电容变化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容变化量阈值,电子设备执行第六播放控制动作。由此,当有外部物体接近振膜并且外部物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电子设备根据外部物体接近振膜的速度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式与用户互动,以提示用户不要触摸振膜,从而避免扬声器的播放受到影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可选的,电子设备获取感应电容变化的特征曲线;电子设备将特征曲线与至少一个基准特征曲线进行匹配,以执行如下播放控制动作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如果特征曲线匹配到手指基准特征曲线,电子设备执行第七播放控制动作;如果特征曲线匹配到手掌基准特征曲线,电子设备执行第八播放控制动作。由此,当有人体接近振膜时并且人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电子设备判断接近振膜的人体部位,例如手指或手掌,根据人体部位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式与用户互动,以提示用户不要触摸振膜,从而避免扬声器的播放受到影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可选的,电子设备对用户声音进行采样,得到对应的音频信号;电子设备将音频信号发送给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包括语音识别模型,云端服务器用于使用语音识别模型对音频信号进行用户角色预测,得到对应预测结果;电子设备从云端服务器接收预测结果;电子设备执行与预测结果相关联的播放控制动作。由此,当有人体接近振膜并且人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电子设备检测用户角色,根据用户角色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式与用户互动,以提示用户不要触摸振膜,从而避免扬声器的播放受到影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可选的,播放控制动作包括:使扬声器停止播放、调整扬声器的输出功率、使扬声器播放预设的媒体内容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和处理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有程序指令,当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带有振膜的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人体接近正在播放音频的电子设备的一个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寄生电容与人体和感应线圈距离的关系示意图;图5是电子设备在人体接近振膜时执行播放控制动作的流程图;图6是电子设备实现播放控制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7是电子设备获取媒体资源的场景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电路产生不同的中断信号的示意图;图9是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的一个示意图;图10是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的另一个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警示音的波形示意图;图12是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的又一个示意图;图13是不同速度下的人体接近振膜时的寄生电容变化曲线示意图;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电路产生不同的中断信号的示意图;图15是手指和手掌接近振膜时的寄生电容变化曲线示意图;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电路产生不同的中断信号的示意图;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采集用户声音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18是电子设备和云端服务器协助完成用户角色识别的示意图;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执行播放控制动作的一个流程图;图20是电子设备执行播放控制动作的场景示意图;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执行播放控制动作的另一个流程图;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执行播放控制动作的另一个流程图;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执行播放控制动作的一个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一些电子设备设置有用于播放声音的音频输出设备。音频输出设备例如可以包括扬声器。扬声器有时也被称作喇叭或音响,扬声器通常被设置在诸如音箱、便携式计算机、喊话器等电子设备中。扬声器按照工作方式划分可以包括电动式扬声器、电磁式扬声器、压电式扬声器、电极式扬声器等。例如,电动式扬声器、电磁式扬声器等均设置有振膜,以及用于将电流信号转化成机械能,以驱动振膜振动而产生声音的动力结构。振膜有时也被称作音膜、喇叭膜片,一般使用纸盆、陶瓷、聚丙烯、金属和木质能材料制成。图1是带有振膜的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振膜31通常与扬声器的动力结构32固定在一起,振膜31在动力结构32的驱动下产生振动时,能够推动周围的空气产生振动,由此产生声音。振膜31产生声音的频率和功率是由振膜31振动的频率和振幅确定的,振膜31振动的频率和振幅是由驱动动力结构32的电流信号的频率和功率决定的。一般来说,高频率低功率的声音对应振膜31的振动频率快振幅小,低频率高功率的声音对应振膜31的振动频率慢振幅大。振膜31振动的幅度可以用振动行程38来表示,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振动行程38可以指振膜31前后振动时,向前振动的最远位置33与初始位置34之间的距离。图2是人体接近正在播放音频的电子设备的一个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些电子设备的壳体20设置有通孔21,使得扬声器的振膜31裸露在环境中,当电子设备播放音频时,用户可以通过观察振膜31的振动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律动感和播放低音时的震撼感,提高听觉体验。用户在使用图2所示电子设备播放音频时,有时会把电子设备拿在手中或者触碰电子设备,此时,用户的手指可能会触摸到振膜31。用户手指触摸振膜31会导致振膜31的振动会受阻,影响扬声器的正常发声,从而降低用户使用体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播放控制方法,能够在用户试图接近或者触摸扬声器的振膜时,执行播放控制动作以提醒用户,从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实施例(一)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带有扬声器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一种音箱设备,如:人工智能ai音箱。图3是该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包括壳体20,以及设置于壳体20内的扬声器30。壳体20设置有通孔21,扬声器30的振膜31面向通孔21设置,使得振膜31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直接经由通孔21向电子设备的壳体20外部传导。电子设备还包括接近传感器40,接近传感器40设置于壳体和振膜31之间。接近传感器40可以通过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电感式接近传感器、光电式接近传感器、声波式接近传感器或者其他适当的接近传感器来实施。接近传感器4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感应线圈41,感应线圈41可以具有一定的柔性,使其可以根据壳体20的结构形状适应性地弯曲,以贴合在壳体20的内侧。感应线圈41的直径可以大于通孔21的孔径和振膜31的直径,使其能够环绕设置于通孔21和振膜31的外侧,隐藏在壳体20内。接近传感器40可以通过感应线圈内的“寄生电容”的变化来检测是否有外部物体(例如人体、动物体或者其他物体)接近扬声器30的振膜3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术语“寄生电容”也可以称为杂散电容、感应电容,是电气学领域的术语。寄生电容是指两个或者多个带电元件之间产生电容联系,例如互容而产生的电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或者多个带电元件”例如可以是人体和感应线圈。由于人体是带电体,当人体接近感应线圈时,人体会与感应线圈形成互容,使感应线圈内产生寄生电容。当人体与感应线圈的距离发生变化时,人体与感应线圈互容的程度也会发生变化,导致感应线圈内的寄生电容发生变化。图4是寄生电容与人体和感应线圈距离的关系示意图。其中,y轴表示感应线圈内的寄生电容,x轴表示人体与感应线圈之间的距离(为便于描述,以下简称为接近距离)。从4可以看出,随着接近距离的减小,寄生电容的变化大体可以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当接近距离大于x0时,随着接近距离的减小,寄生电容的变化不明显;第二阶段,当接近距离小于x0时,随着接近距离的进一步减小,寄生电容呈现明显增大的趋势。根据图4,接近传感器可以通过感应线圈内的寄生电容的数值变化检测是否有人体接近振膜,当寄生电容大于或者等于某个预设的阈值c0时,可以认为有人体接近振膜,并且人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安全距离;当寄生电容小于某个预设的阈值c0时,可以认为没有人体接近振膜。接近传感器可以连续测量感应线圈的寄生电容,也可以周期性地对感应线圈的寄生电容进行采样测量,例如每隔10毫秒(ms)采样一次。接近传感器周期性采集感应线圈的寄生电容的方式,可以通过在接近传感器中配置定时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算法实现,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图5是电子设备在外部物体接近振膜时执行播放控制动作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在步骤s101中,电子设备检测外部物体与扬声器的振膜之间的接近距离。在步骤s102中,电子设备确定接近距离是否小于或者等于安全距离,如果小于或者等于安全距离,则执行步骤s103,如果大于安全距离,继续执行步骤s101。在步骤s103中,电子设备执行播放控制动作以提醒用户不要触摸振膜,电子设备可以执行的播放控制动作包括但不限于:降低扬声器功率(即降低音量)、停止/暂停播放音频以减小振膜的振动幅度,播放提示信息以警示用户不要继续接近振膜等。图6是电子设备实现播放控制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电路结构可以包括扬声器30、接近传感器40、运算放大器35、处理器51、存储器52和电源模块300。接近传感器40例如可以包括感应线圈41和传感器电路42;感应线圈41用于在人体接近振膜31时产生变化的寄生电容;传感器电路42用于测量感应线圈41的寄生电容,以及在寄生电容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阈值c0时产生中断信号并发送给处理器51;处理器51用于在接收到中断信号时执行相应的程序指令,以使电子设备执行相应的播放控制动作。处理器51还用于将媒体资源解码成音频信号并发送给运算放大器35。运算放大器35可以用于将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扬声器30用于将放大的音频信号输出为声音。存储器52可以用于存储程序指令53。电源模块300,用于为放音模块100和主控模块200提供驱动电能。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51可以使用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字模拟转换器以及其他处理器来实现。存储器52可以使用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器(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来实现。进一步如图6所示,该电路结构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400,通信模块400可以包括移动通信模块54,移动通信模块54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上的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新空口(5gnr)等一种或者多种移动通信解决方案。通信模块400可以包括无线通信模块55,无线通信模块55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wlan),蓝牙(bluetooth,bt),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等一种或者多种无线通信解决方案。图7是电子设备获取媒体资源的场景示意图。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10可以与云端服务器11、移动电话12、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13、智能电视14等其他设备建立网络连接,从上述其他设备获取播放音频所需媒体资源。利用电子设备10与上述其他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电子设备10还可以与上述其他设备进行其他的数据和指令的交互,例如:用户可以使用移动电话12等设备向电子设备10发送音量加、音量减、播放、暂停、停止、开机、关机等播放控制指令,使电子设备10根据上述指令执行相应的动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利用接近传感器检测是否有人体接近扬声器的振膜,当有人体接近振膜并且人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电子设备能够通过降低扬声器功率(即降低音量)、停止/暂停播放音频、播放提示信息等方式与用户互动,提示用户不要触摸振膜,从而避免扬声器的播放受到影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实施例(二)本申请实施例(二)对电子设备产生中断信号以及执行播放控制动作进行具体说明。当人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即感应线圈的寄生电容大于或者等于电容阈值c0时,可以认为发生了表征人体接近振膜的侵入事件,根据人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不同,侵入事件可以对应不同的等级,传感器电路根据侵入事件的等级对应产生不同的中断信号,使处理器根据不同的中断信号,随着人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变化而执行不同的播放控制动作。示例地,根据人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由远到近的顺序,侵入事件例如可以包括轻微、一般和严重三个等级。其中,轻微级别的侵入事件可以对应中断信号1,一般级别的侵入事件可以对应中断信号2,严重级别的侵入事件对应中断信号3。在人体向振膜逐渐靠近直至接触振膜的过程中,中断信号1会首先产生,中断信号2会在中断信号1之后产生,中断信号3会在中断信号2之后产生。由于感应线圈的寄生电容会随着人体与振膜之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因此,传感器电路可以根据寄生电容的大小产生不同的中断信号。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电路产生不同的中断信号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传感器电路42可以将采集到的感应线圈41的寄生电容与预设的至少一个电容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产生不同的中断信号。示例地,预设的至少一个电容阈值可以包括c0、c1和c2,并且,c0<c1<c2。以用户手指61接近振膜31为例,当感应线圈41的寄生电容c大于或者等于电容阈值c0并且小于电容阈值c1时,说明发生了轻微级别的侵入事件,传感器电路42产生中断信号1;当感应线圈41的寄生电容c大于或者等于电容阈值c1并且小于电容阈值c2时,说明发生了一般级别的侵入事件,传感器电路42产生中断信号2;当感应线圈41的寄生电容c大于或者等于电容阈值c2时,说明发生了严重级别的侵入事件,传感器电路42产生中断信号3。本申请实施例中,中断信号可以是低电平信号或者高电平信号。当中断信号是低电平信号时,如果没有中断信号产生,传感器电路输出高电平,如果产生中断信号,传感器电路输出低电平。当中断信号是高电平信号时,如果没有中断信号产生,传感器电路输出低电平,如果产生中断信号,传感器电路输出高电平。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的中断信号如图8所示可以通过信号的持续时长不同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信号的幅值、频率等其他形式实现,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其中,“中断信号的持续时长”可以具有以下定义:当中断信号是低电平信号时,“中断信号的持续时长”是中断信号从开始进入下降沿到离开上升沿所持续的时长;当中断信号是高电平信号时,“中断信号的持续时长”是中断信号从开始进入上升沿到离开下降沿所持续的时长。图9是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的一个示意图。结合图9,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处理器51可以响应于中断信号降低扬声器30的音量,以减小振膜31的振幅和振动动能。具体实现中,处理器51可以通过降低其输出给运算放大器35的音频信号的功率,来降低扬声器30的音量。可选的,处理器51可以响应于不同中断信号,将扬声器30的音量调整到不同值,使扬声器30的音量根据侵入事件级别由到高的顺序呈现阶梯式的下降。处理器51使扬声器30的音量呈现阶梯式的下降,具体可以通过按照不同的比例降低扬声器30的初始音量v0的方式实现。其中,“初始音量v0”是指在没有发生侵入事件的情况下,扬声器30播放声音的音量。如果将扬声器30静音时的音量值定义为0,将扬声器30能够播放的最大音量定义为100,那么扬声器30的初始音量v0可以表示为0-100之间的任意一个数值。初始音量v0的数值越大,意味着扬声器30播放的声音越大;初始音量v0的数值越小,意味着扬声器30播放的声音越小,扬声器30播放的声音大小可以通过声音的分贝或者扬声器30的输出功率等参数进行量化表示。初始音量v0的数值可以是电子设备默认设置的,也可以是用户设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预先配置多个用于降低初始音量v0的比例值,每个中断信号都有其对应的比例值,使处理器可以根据上述比例值对初始音量v0按比例进行降低。表1示例性提供了中断信号和音量比例值的对应关系。中断信号侵入事件级别音量比例值中断信号1轻微50%中断信号2一般20%中断信号3严重0表1如表1所示,中断信号1可以对应的比例值为50%,中断信号2可以对应的比例值为30%,中断信号3可以对应的比例值为0。上述比例值及其与中断信号的对应关系可以预先配置在存储器或者存储器中。根据表1,当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1时,可以将扬声器的播放音量减小为50%的v0;当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2时,可以将扬声器的播放音量减小为20%的v0;当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3时,可以将扬声器的播放音量减小为0%的v0(即扬声器静音)。图10是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的另一个示意图。结合图10,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处理器51可以响应于中断信号,使扬声器30播放预设的声音信息,以提醒用户不要靠近振膜31。可选的,处理器51可以响应于不同中断信号,使扬声器30播放不同的声音信息。可选的,声音信息可以包括语音提醒信息。其中,语音提醒信息例如可以是能够被用户语义理解的人声或者模拟人声,例如:“请勿靠近振膜”“请远离振膜”“请勿触摸振膜”等。表2示例性提供了中断信号和语音提醒信息的对应关系。中断信号侵入事件级别声音信息中断信号1轻微语音提醒信息1:请勿靠近振膜中断信号2一般语音提醒信息2:小心危险中断信号3严重语音提醒信息3:请勿触摸振膜表2如表2所示,当侵入事件的级别包括轻微、一般和严重时,中断信号可以对应包括中断信号1、中断信号2和中断信号3。其中,中断信号1对应语音提醒信息1,当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1时,使扬声器播放语音提醒信息1,例如“请勿靠近振膜”;中断信号2对应语音提醒信息2,当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2时,使扬声器播放语音提醒信息2,例如“小心危险”;中断信号3对应语音提醒信息3,当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3时,使扬声器播放语音提醒信息3,例如“请勿触摸振膜”。可选的,声音信息还可以包括警示音。其中,警示音可以是与扬声器在发生侵入事件之前播放的声音有明显区别并且能够引起用户注意的声音,例如:脉冲音(例如:咚咚咚),嗡鸣音,简短而节奏急促的变奏音等。表3示例性提供了中断信号和警示音的对应关系。表3如表3所示,当侵入事件的级别包括轻微、一般和严重时,中断信号可以对应包括中断信号1、中断信号2和中断信号3。其中,中断信号1对应警示音1,当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1时,使扬声器播放警示音1,例如:嗡嗡;中断信号2对应警示音2,当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2时,使扬声器播放警示音2,例如:叮叮;中断信号3对应警示音3,当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3时,使扬声器播放警示音3,例如:咚咚。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警示音的波形示意图。如图11所示,当警示音为脉冲音时,脉冲音的脉冲周期可以随着侵入事件级别的提高而逐渐缩短,由此,在人体向振膜接近的过程中,扬声器发出的警示音在听觉上逐渐急促,以对用户起到明显的警示作用。图12是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的又一个示意图。如图12所示,处理器51可以响应于不同的中断信号,使扬声器30播放语音提醒信息,或者警示音,或者降低音量,以提醒用户不要靠近振膜。表4-1示例性提供了中断信号与语音提醒信息和音量比例值的对应关系。中断信号侵入事件级别播放控制动作中断信号1轻微语音提醒信息1:请勿靠近振膜中断信号2一般音量比例值:50%中断信号3严重音量比例值:0表4-1如表4-1所示,当侵入事件的级别包括轻微、一般和严重时,中断信号可以对应包括中断信号1、中断信号2和中断信号3。其中,中断信号1对应语音提醒信息1,当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1时,使扬声器播放语音提醒信息1,例如“请勿靠近振膜”;中断信号2对应的音量比例值为50%,当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2时,可以将扬声器的播放音量减小为50%的v0;中断信号3对应音量的比例值为0,当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3时,可以将扬声器的播放音量减小为0%的v0(即扬声器静音)。表4-2示例性提供了中断信号与警示音和音量比例值的对应关系。中断信号侵入事件级别播放控制动作中断信号1轻微警示音1:咚咚咚中断信号2一般音量比例值:50%中断信号3严重音量比例值:0表4-2如表4-2所示,中断信号1可以对应警示音1,当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1时,使扬声器播放警示音1,例如“咚咚咚”;中断信号2对应的音量比例值为50%,当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2时,可以将扬声器的播放音量减小为50%的v0;中断信号3对应的音量比例值为0,当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3时,可以将扬声器的播放音量减小为0%的v0(即扬声器静音)。表4-3示例性提供了中断信号与警示音、语音提醒信息和音量比例值的对应关系。表4-3如表4-3所示,中断信号1可以对应警示音1,当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1时,使扬声器播放警示音1,例如“咚咚咚”;中断信号2对应语音提醒信息1,当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2时,扬声器播放语音提醒信息1;中断信号3对应的音量比例值为0,当处理器响应于中断信号3时,可以将扬声器的播放音量减小为0%的v0(即扬声器静音)。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电子设备利用接近传感器检测是否有人体接近扬声器的振膜,当有人体接近振膜并且人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电子设备根据人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式与用户互动,例如降低扬声器功率(即降低音量)、停止/暂停播放音频、播放提示信息等,以提示用户不要触摸振膜,从而避免扬声器的播放受到影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实施例(三)本申请实施例(二)对电子设备产生中断信号以及执行播放控制动作进行具体说明。当人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传感器电路可以根据寄生电容的变化速度判断人体接近振膜的速度,根据人体接近振膜的速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中断信号,使处理器根据不同的中断信号,随着人体接近振膜的速度的不同而执行不同的播放控制动作。示例地,人体接近振膜的速度由慢到快可以依次被划分为慢速接近、中速接近和快速接近。传感器电路可以对应慢速接近产生中断信号4,对应中速接近产生中断信号5、对应快速接近产生中断信号6。图13是不同速度下的人体接近振膜时的寄生电容变化曲线示意图。图13中的寄生电容变化曲线的每一次上升和下降对应人体的一次接近和远离振膜的动作,从寄生电容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人体接近振膜的速度越快,寄生电容变化曲线上升的速度越快,单位时长的寄生电容变化量越大;人体接近振膜的速度越慢,寄生电容变化曲线上升的速度越慢,单位时长的寄生电容变化量越小。根据上述特点,传感器电路可以根据寄生电容在一个预设统计时长内的变化量的大小判断人体接近振膜的速度,以生成不同的中断信号。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电路产生不同的中断信号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在一个实现方式中,传感器电路42可以将预设时长内采集到的寄生电容的变化量δc与至少一个预设的电容变化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产生不同的中断信号。示例地,电容变化阈值可以包括δc1和δc2,δc1<δc2。以用户手指61接近振膜31为例,当感应线圈41的寄生电容的变化量δc小于电容变化阈值δc1时,说明用户手指相对振膜31为慢速接近,传感器电路42产生中断信号4;当寄生电容的变化量δc大于或者等于电容变化阈值δc1并且小于电容变化阈值δc2时,说明用户手指相对振膜31为中速接近,传感器电路42产生中断信号5;当寄生电容的变化量δc大于或者等于电容变化阈值δc2时,说明用户手指相对振膜31为快速接近,传感器电路42产生中断信号6。处理器可以响应于不同的中断信号,使扬声器播放语音提醒信息、警示音或者降低扬声器的音量,以提醒用户不要靠近振膜。例如,处理器可以响应于中断信号4,使扬声器播放语音提醒信息。处理器可以响应于中断信号5,降低扬声器的音量。处理器可以响应于中断信号6,使扬声器静音。处理器响应于不同的中断信号执行不同的播放控制动作可以参照图9、图10、图12以及表1至表3、表4-1至表4-3具体实施,此处不再赘述。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电子设备可以利用接近传感器检测是否有人体接近扬声器的振膜。当有人体接近振膜并且人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电子设备根据人体接近振膜的速度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式与用户互动,例如降低扬声器功率(即降低音量)、停止/暂停播放音频、播放提示信息等,以提示用户不要触摸振膜,从而避免扬声器的播放受到影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实施例(四)本申请实施例(四)对电子设备产生中断信号以及执行播放控制动作进行具体说明。当人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传感器电路可以根据寄生电容的变化特点,判断是用户的手指接近振膜还是手掌接近振膜,针对手指接近振膜和手掌接近振膜产生不同的中断信号,使处理器针对手指接近振膜和手掌接近振膜这两种场景执行不同的播放控制动作。图15是手指和手掌接近振膜时的寄生电容变化的特征曲线示意图。图15中的特征曲线的每一次上升和下降对应手指或手掌的一次接近和远离振膜的动作,从寄生电容变化的特征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由于手指体积较小,与感应线圈的互容作用相对较小,当手指更接近于振膜时,才能使寄生电容有明显的变化,使得寄生电容发生明显变化区段的宽度较窄,寄生电容上升和下降的坡度(或斜率)更大。由于手掌体积较大,与感应线圈的互容作用相对较大,当手掌接近振膜时,相比于手指能使寄生电容更早地产生明显的变化,使得寄生电容发生明显变化区段的宽度较宽,寄生电容上升和下降的坡度(或斜率)更小。根据上述特点,传感器电路可以将寄生电容变化的特征曲线与预设的手指或者手掌的基准特征曲线进行比较,判断是手指接近振膜,还是手掌接近振膜,以生成不同的中断信号。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电路产生不同的中断信号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当传感器电路42检测到手指61接近振膜时,传感器电路42产生中断信号7,当传感器电路42检测到用户手掌62接近振膜时,传感器电路42产生中断信号8。处理器可以响应于不同的中断信号,使扬声器播放语音提醒信息、警示音或者降低扬声器的音量,以提醒用户不要靠近振膜。例如,处理器可以响应于中断信号7,播放语音提醒信息“请勿触摸喇叭”。例如,处理器可以响应于中断信号8,播放语音提醒信息“请勿遮挡喇叭”。处理器响应于不同的中断信号执行不同的播放控制动作可以参照图9、图10、图12以及表1至表3、表4-1至表4-3具体实施,此处不再赘述。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电子设备利用接近传感器检测是否有人体接近扬声器的振膜,当有人体接近振膜时并且人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电子设备判断接近振膜的人体部位,例如手指或手掌,根据人体部位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式与用户互动,例如降低扬声器功率(即降低音量)、停止/暂停播放音频、播放提示信息等,以提示用户不要触摸振膜,从而避免扬声器的播放受到影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实施例(五)本申请实施例(五)对电子设备产生中断信号以及执行播放控制动作进行具体说明。当人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传感器电路产生中断信号,处理器可以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执行不同的播放控制动作。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角色”是根据用户的年龄和性别中的至少一种划分的,例如可以包括:儿童用户、成人用户、男性用户、女性用户等。示例地,当用户角色包括儿童用户和成人用户时,如果是儿童用户,语音提醒信息可以是和蔼活泼的语气:“小朋友,请不要把手伸向喇叭”;如果是成人用户,语音提醒信息可以是警示的语气:“请勿触摸”。当用户角色包括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时,根据用户指示的声音喜好,语音提醒信息可以是男性声音或者女性声音。电子设备可以通过采集和分析用户的声音特征的方式确定用户角色。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采集用户声音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电路结构在图6所示结构的基础上海可以包括麦克风36(或者麦克风阵列)、模拟数字转换器37。其中,麦克风36可以用于拾取用户的声音,得到用户声音的波形信息;模拟数字转换器37用于对波形信息进行采样,得到对应用户声音的音频信号。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可以根据用户声音对应的音频信号对用户角色进行识别,这一过程可以由处理器请求在云端服务器的协助下完成。图18是电子设备和云端服务器协助完成用户角色识别的示意图。如图18所示,基于电子设备10与云端服务器11之间的网络连接,电子设备10将采集到的音频信号发送给云端服务器11。云端服务器11中配置有用于根据音频信号预测用户年龄和性别的语音识别模型。语音识别模型可以从音频信号中提取用户的声音特征,根据声音特征得出用户年龄和性别等预测结果,云端服务器11还用于将语音识别模型的预测结果发送给电子设备10,以使电子设备10的处理器根据不同的用户角色执行不同的播放控制动作。可选的,语音识别模型可以使用一种或者几种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得到,例如:递归神经网络模型(recursiveneuralnetwork,r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s,cnn)、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markovmodel,hmm)、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mixedmodel,gmm)等。上述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可以通过大量声音语料进行训练而具备根据声音特征识别用户角色的能力。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集大量的已知年龄、已知性别用户的声音语料,对采集的声音语料按照年龄和性别进行语料标注;然后,使用标注后的声音语料对上述语音识别模型进行训练,使其具备根据声音特征识别用户角色的能力。本申请实施例中,云端服务器11还用于存储电子设备播放音频所需的媒体资源、解码器资源,以及存储电子设备播放语音提醒信息和警示音所需的媒体资源。云端服务器11还可以配置有能够用于实现语音合成的语音合成模型。当电子设备需要播放语音提醒信息时,云端服务器使用语音合成模型合成相应的音频信号,并将音频信号发送给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接收音频信号,经由处理器解码,运算放大器放大之后,通过扬声器进行输出。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电子设备利用接近传感器检测是否有人体接近扬声器的振膜,当有人体接近振膜并且人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电子设备检测用户角色,根据用户角色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式与用户互动,例如降低扬声器功率(即降低音量)、停止/暂停播放音频、播放提示信息等,以提示用户不要触摸振膜,从而避免扬声器的播放受到影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实施例(六)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了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执行播放控制动作的具体流程。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执行播放控制动作的一个流程图。该流程可以是电子设备在接近距离小于或者等于安全距离时执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701,电子设备将寄生电容与至少一个电容阈值比较。电容阈值例如可以包括c0、c1和c2,并且,c0<c1<c2。其中,c0例如可以作为第一电容阈值,c1例如可以作为第二电容阈值,c2例如可以作为第三电容阈值。由于寄生电容与接近距离有关,接近距离越小,寄生电容越大,接近距离越大,寄生电容越小;因此,第一电容阈值、第二电容阈值和第三电容阈值对应的接近距离由小到大,分别对应不同的侵入事件级别,例如,第一电容阈值对应轻微级别的侵入事件,第二电容阈值对应一般级别的侵入事件,第三电容阈值对应严重级别的侵入事件。步骤s7021,如果感应电容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容阈值并且小于第二电容阈值,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播放控制动作。如果感应电容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容阈值并且小于第二电容阈值,说明发生了轻微级别的侵入事件,因此第一播放控制动作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示出的轻微级别的侵入事件对应的播放控制动作。步骤s7022,如果感应电容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容阈值并且小于第三电容阈值,电子设备执行第二播放控制动作。如果感应电容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容阈值并且小于第三电容阈值,说明发生了一般级别的侵入事件,因此第二播放控制动作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示出的一般级别的侵入事件对应的播放控制动作。步骤s7023,如果感应电容大于或者等于第三电容阈值,电子设备执行第三播放控制动作。如果感应电容大于或者等于第三电容阈值,说明发生了严重级别的侵入事件,因此第三播放控制动作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示出的严重级别的侵入事件对应的播放控制动作。容易理解的是,根据寄生电容与上述至少一个电容阈值的比较结果,电子设备可以具体执行步骤s7021-步骤s7023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由此,当有外部物体接近振膜并且外部物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电子设备根据外部物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式与用户互动,实现例如图20所示的效果,以提示用户不要触摸振膜,从而避免扬声器的播放受到影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执行播放控制动作的另一个流程图。该流程可以是电子设备在接近距离小于或者等于安全距离时执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801,电子设备获取寄生电容在预设时长内的电容变化量。寄生电容在预设时长内的电容变化量能够反映出外部物体,例如人体接近振膜的速度,外部物体接近振膜的速度越快,寄生电容变化曲线上升的速度越快,单位时长的寄生电容变化量越大;外部物体接近振膜的速度越慢,寄生电容变化曲线上升的速度越慢,单位时长的寄生电容变化量越小。步骤s802,电子设备将电容变化量与至少一个电容变化量阈值比较。示例地,外部物体接近振膜的速度按照由慢到快的顺序可以依次被划分为慢速接近、中速接近和快速接近,与之对应地,电容变化量阈值可以包括δc1和δc2,并且δc1<δc2。其中,δc1例如可以作为第一电容变化量阈值,δc2例如可以作为第二电容变化量阈值。步骤s8031,如果电容变化量小于第一电容变化量阈值,电子设备执行第四播放控制动作。如果电容变化量小于第一电容变化量阈值,说明外部物体相对振膜为慢速接近,因此第四播放控制动作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示出的慢速接近对应的播放控制动作。步骤s8032,如果电容变化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容变化量阈值并且小于第二电容变化量阈值,电子设备执行第五播放控制动作。如果电容变化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容变化量阈值并且小于第二电容变化量阈值,说明外部物体相对振膜为中速接近,因此第五播放控制动作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示出的中速接近对应的播放控制动作。步骤s8033,如果电容变化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容变化量阈值,电子设备执行第六播放控制动作如果电容变化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容变化量阈值,说明外部物体相对振膜为快速接近,因此第六播放控制动作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示出的快速接近对应的播放控制动作。容易理解的是,根据电容变化量与上述至少一个电容变化量阈值的比较结果,电子设备可以具体执行步骤s8031-步骤s8033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由此,当有外部物体接近振膜并且外部物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电子设备根据外部物体接近振膜的速度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式与用户互动,以提示用户不要触摸振膜,从而避免扬声器的播放受到影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执行播放控制动作的另一个流程图。该流程可以是电子设备在接近距离小于或者等于安全距离时执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901,电子设备获取感应电容变化的特征曲线。特征变化曲线可以用来识别接近振膜的人体部位。当人体不同部位接近振膜时,感应电容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曲线,例如:当手指接近振膜时,由于手指体积较小,与感应线圈的互容作用相对较小,使得寄生电容发生明显变化区段的宽度较窄,寄生电容上升和下降的坡度较大;当手掌接近振膜时,由于手掌体积较大,与感应线圈的互容作用相对较大,使得寄生电容更早地产生明显的变化,寄生电容发生明显变化区段的宽度较宽,寄生电容上升和下降的坡度较大。步骤s902,电子设备将特征曲线与至少一个基准特征曲线进行匹配。示例地,基准特征曲线例如可以包括手掌基准特征曲线和手指基准特征曲线。特征曲线与基准特征曲线匹配成功的条件可以是特征曲线与基准特征曲线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的相似度阈值。步骤s9031,如果特征曲线匹配到手指基准特征曲线,电子设备执行第七播放控制动作。步骤s9032,如果特征曲线匹配到手掌基准特征曲线,电子设备执行第八播放控制动作。容易理解的是,根据特征曲线与上述至少一个基准特征曲线的匹配结果,电子设备可以具体执行步骤s9031和步骤s9032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由此,当有人体接近振膜时并且人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电子设备判断接近振膜的人体部位,例如手指或手掌,根据人体部位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式与用户互动,以提示用户不要触摸振膜,从而避免扬声器的播放受到影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执行播放控制动作的一个流程图。该流程可以是电子设备在接近距离小于或者等于安全距离时执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01,电子设备对用户声音进行采样,得到对应的音频信号。步骤s1002,电子设备将音频信号发送给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包括语音识别模型。步骤s1003,云端服务器使用语音识别模型对音频信号进行用户角色预测,得到对应的预测结果。步骤s1004,电子设备从云端服务器接收预测结果。步骤s1005,电子设备执行与预测结果相关联的播放控制动作。由此,当有人体接近振膜并且人体与振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电子设备检测用户角色,根据用户角色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式与用户互动,以提示用户不要触摸振膜,从而避免扬声器的播放受到影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和处理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有程序指令,当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