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装置及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9955发布日期:2019-07-19 22:1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发声装置及音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及音箱。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很多电子产品外观趋向小巧、简洁、轻薄等特点,如电视机、智能音箱、蓝牙音箱、Soundbar音箱等,这样的设计势必会减小电子产品中音响内腔的容积,容积减小将导致音响低频听感不足,通常通过增加被动辐射器进行低频听感的调整。

折环作为被动辐射器中连接振动板和支撑框的连接部件,对被动辐射器的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在音响低频工作时,由于音响内腔容积小,被动辐射器的振动板将带动折环做大振幅振动,由于折环的拉力不够,振动板会做非线性的失控振动,从而产生声频响失真。通常中高档音箱中的被动辐射器会增加折环厚度并使用优质橡胶,但优质橡胶本身价格比较高,而且成型时间长;另一种方法是在被动辐射器下方加贴一个弹波,当振动板大幅度振动时,弹波也会提供一定的拉力以保证被动辐射器不出现失真,这种方案同样会增加材料成本及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声装置及音箱,主要目的是通过在折环内部增加加强筋,在振动板大振幅振动时提供一定的拉力,有效解决被动辐射器在大功率输入下的低频失真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声装置,该装置包括:

固定部、折环和振动板,固定部上设置有开口,振动板设置于开口中心,折环延振动板边沿铺设一周,振动板通过折环固定于开口边沿,其中,折环上设置有加强筋。

可选的,折环为圆形环状结构,加强筋为多个,多个加强筋周向均匀设置于折环上,任一加强筋由振动板向固定部延伸,且延伸方向为折环的法线方向。

可选的,折环为环状结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组直边、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组直边以及连接第一组直边和第二组直边的圆弧形边;

加强筋设置于圆弧形边上,加强筋由振动板向固定部延伸,且延伸方向为圆弧形边的法线方向。

可选的,第一组直边的长度大于第二组直边的长度,加强筋还相对于第一组直边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于第一组直边上,加强筋由振动板向固定部延伸,且延伸方向与第一组直边成第一预设角度。

可选的,设置于第一组直边上的加强筋在远离振动板的方向上距离逐渐增加。

可选的,折环为长方形环状结构,包括一组相互平行设置的长边和一组相互平行设置的短边,加强筋相对于长边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于长边的两端,加强筋由振动板向固定部延伸,且延伸方向与长边成第二预设角度。

可选的,折环的截面为弧形,包括弧形内壁,加强筋为半圆环形,其外壁连接于弧形内壁,外壁两端分别与固定部和振动板连接。

可选的,加强筋与折环为一体成型结构。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音箱,该音箱包括: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

可选的,还包括:箱体和扬声器;

发声装置和扬声器均设置于箱体上,发声装置、扬声器和箱体构成密闭腔体,振动板的两面分别置于密闭腔体内和密闭腔体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发声装置及音箱,用于在振动板大振幅振动时提供一定的拉力,有效解决被动辐射器在大功率输入下的低频失真现象。而现有技术中,在音响低频工作时,由于音响内腔容积小,被动辐射器的振动板将带动折环做大振幅振动,由于折环的拉力不够,振动板会做非线性的失控振动,从而产生声频响失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文件中的发声装置,通过在折环内部增加加强筋,可以在折环大振幅振动时提供一定的拉力,以保证振动板可以随被动辐射箱内部气压变化做线性振动,同时在小振幅振动时,由于振幅小不会达到加强筋产生拉力的振幅范围,故不会影响折环在中高频的顺性,在改善低频的同时又不影响中高频,从而有效提高被动辐射器的发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音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密闭腔体气压增加示意图,(b)为密闭腔体气压减小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 为折环第一侧的结构示意图,(b)为相背于折环第一侧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 为折环第一侧的结构示意图,(b)为相背于折环第一侧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再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加强筋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声组件及音箱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声装置1,该装置1包括:

固定部2、折环3和振动板4,固定部2上设置有开口(图中未标出),振动板4设置于开口中心,折环3延振动板4边沿铺设一周,振动板4通过折环3 固定于开口边沿21,其中,折环3上设置有加强筋5。

其中,固定部2为发声装置1的支撑部件,当发声装置1为设置在音箱上的发生装置1,固定部2可以为音箱的外壳,或者,固定部2为用于连接音箱外壳的连接部件。固定部2可以根据发声装置1的使用场景为多种材质,旨在对振动板4起到支撑作用。固定部2设置有开口,为保证振动板4均匀受力,振动板4的边沿形状与开口边沿形状相同,且振动板4面积小于开口面积,振动板4设置于开口中心。折环3为环状结构,包括内边缘和外边缘,折环3的内边缘连接于振动板4边沿,使得折环3环绕振动板4一周,折环3的外边缘与开口边沿21相连接,折环3与振动板4一起完全覆盖开口区域。加强筋5设置在折环3上,用于在振动板4大振幅振动下,为振动板4提供拉力。以上所述发声装置1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具体的实现形式,如发声装置1作为扬声器、被动辐射器或者任意发声装置。下面以发声装置1作为被动辐射器为例分析连接带有加强筋5的折环3的振动板4的振动发声过程:如图2所示,扬声器6、音箱壳7和发声装置1组成一个密闭的音箱,其中形成密闭腔体8,如图2(a) 所示,当扬声器6振膜向下振动时,密闭腔体8内的气压会瞬间增大,从而挤压发声装置1的振动板4向外振动;如图2(b)所示,当扬声器6振膜向上振动时,密闭腔体8内的气压会瞬间减小,受外部大气压的挤压,发声装置1的振动板4会向内振动,从而实现被动发声,当音箱在低频下工作时,扬声器6 功率增加,扬声器6的振动系统的振幅加大并对周围空气的压力增大,受密闭腔体8气压变化的影响,发声装置1的振动板4也会做大振幅振动,常规被动辐射器在大振幅振动下由于折环的拉力不够,振动板会做非线性的失控振动,从而产生声频响失真,而在折环3带有加强筋5时,在振动板4做大振幅振动时,加强筋5起到为振动板4提供拉力的作用。加强筋5的形状、位置、角度、厚度、数量等可根据发声装置1具体工作场景进行调整,具体将在后文中进行详细说明,旨在为振动板4提供一定的拉力,使振动板4可以随被动辐射箱内部气压变化做线性振动。此外,发声装置1也可以为扬声器,振动板4为扬声器的振膜,振膜连接音圈,音圈置于扬声器的磁路系统中,振膜通过折环3连接盆架即固定部2,通过在折环3内设置加强筋5,当音圈内电流增大,带动振膜大幅度振动时,加强筋5用于为振膜提供一定拉力,使振膜做线性振动,避免声频响失真,使音箱听感最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发声组件,用于在振动板大振幅振动时提供一定的拉力,有效解决被动辐射器在大功率输入下的低频失真现象。而现有技术中,在音响低频工作时,由于音响内腔容积小,被动辐射器的振动板将带动折环做大振幅振动,由于折环的拉力不够,振动板会做非线性的失控振动,从而产生声频响失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文件中的发声装置,通过在折环内部增加加强筋,可以在折环大振幅振动时提供一定的拉力,以保证振动板可以随被动辐射箱内部气压变化做线性振动,同时在小振幅振动时,由于振幅小不会达到加强筋产生拉力的振幅范围,故不会影响折环在中高频的顺性,在改善低频的同时又不影响中高频,从而有效提高被动辐射器的发声性能。

振动板4、折环3和固定部2形状可以为多种,其中,折环3作为连接振动板4和固定部2的连接件,振动板4和固定部2的形状均可以由折环3的形状体现,以下说明中,折环3均为宽度均匀的环状结构。如图3所示,折环3为圆形环状结构,加强筋5为多个,多个加强筋5周向对称设置于折环3上,任一加强筋5由振动板4向固定部2延伸,且延伸方向为折环3的法线方向。其中,如图3(a)所示,多个加强筋5均匀分布于折环3上,且设置于折环3的同一侧,如图3(b)所示,在音箱中,多个加强筋5位于音箱内侧,不影响辐射器的正面外观,此设计适合使用在一些将被动辐射器露在外表面的音箱上,不影响音箱的外观,提升产品的设计感。由于圆形振动板4振动时,折环3受力均匀且方向均朝向振动板4中心,因此,多个加强筋5的延伸方向朝向振动板4中心,在为振动板4提供足够拉力的同时不会破坏振动板4的均匀受力。

具体的,折环3的形状可以为多种,具体的,如图4所示,折环3的截面为弧形,加强筋5设置于弧形内壁31,加强筋5为半圆环形,其外壁51连接于弧形内壁31,外壁51两端分别与固定部2和振动板4连接。半圆环形折环3可以更好的协助振动板4振动,在振动板4以小振幅振动时,不会达到加强筋5 的形变范围,振动板4仅带动折环3边缘振动,折环3与振动板4连接的边缘形变,当振动板4以大振幅振动时,振动板4由静止状态逐渐向折环3弧形凸起一侧偏移过程中,弧形折环3的弧度发生变化,由于加强筋5与弧形内壁31 贴合,加强筋5随之受到拉伸,进而为振动板4提供拉力,加强筋5为半圆环形,加强筋5形变范围增加,避免了振动板4相对折环3偏移位置过大导致加强筋5的拉力过大现象。此外,加强筋5不局限于上述形状,可以根据发声装置1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设置。

折环3也可以为其他多种形式,如图5(a)所示,折环3为环状结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组直边32、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组直边33以及连接第一组直边32和第二组直边33的圆弧形边34,加强筋5设置于圆弧形边34上,加强筋5由振动板4向固定部2延伸,且延伸方向为圆弧形边34的法线方向。类似跑道形状的发声装置1发声效率更高,且更适合设置于常见音箱的侧壁,通用性强,对于跑道形状的发声装置1,其振动板4近似于长方形,在振动板4振动时,折环3上连接振动板4四角的位置,即折环3的圆弧形边34为主要受力点,因此,将加强筋5设置于圆弧形边34,可增大折环3在大振幅振动时产生的阻尼,提高振动板4的振动稳定性。加强筋5的设置方向根据折环3的形状进行设置,当圆弧形边34为标准圆弧形,加强筋5延圆弧形边34的法线方向延伸,当圆弧形边34不规则,可根据圆弧形边34的具体形状进行加强筋5延伸方向的调整,使加强筋5与圆弧形边34的受力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第一组直边32的长度大于第二组直边33的长度,加强筋5还相对于第一组直边32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于第一组直边32两端,加强筋5由振动板4向固定部2延伸,且延伸方向与第一组直边32成第一预设角度ɑ。由于振动板4长度较长,在振动板4大振幅振动时,振动板4的两端受力不均匀,容易产生振动不平衡,因此,在第一组直边32上设置对称的加强筋5,使振动板4的两端振动一致。具体的,加强筋5设置于第一组直边32上靠近于第二组直边33的两端,进而更好的平衡振动板4两端的受力。其中,如图6所示,由于长条形振动板4受力主要集中在加强筋5靠近四角的位置,设置于第一组直边32上的加强筋5在远离振动板4的方向上距离逐渐增加,第一预设角度ɑ小于90°,倾斜设置的加强筋5一方面可以平衡振动板4的两端受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加强筋5拉力的作用范围。此外,如图5(b)所示,加强筋5均设置于折环3的同一侧,不影响发声组件的外观。

此外,如图7所示,折环3还可以为长方形环状结构,包括一组相互平行设置的长边35和一组相互平行设置的短边36,加强筋5相对于长边35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于长边35的两端,加强筋5由振动板4向固定部2延伸,且延伸方向与长边35成第二预设角度β。与类似跑道形状的发声装置1类似,长方形发声装置1由于形状较长,长边35的两端受力不均匀,容易产生振动不平衡,在长边35两端位置增加加强筋5,可增大振动板4在大振幅振动时产生的阻尼,提高振动板4的振动稳定性。同时,为增加加强筋5作用范围,设置于长边35 上的加强筋5在远离振动板4的方向上距离逐渐增加。

在制作工艺方面,加强筋5与振动板4、折环3与振动板4之间的连接方式均可以为多种,如,加强筋5与折环3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折环3的成型模具上做出加强筋5,在折环3成型时直接形成带有加强筋5的折环3,不会增加额外的制作过程和成本;振动板4可以通过胶水与折环3贴合在一起或折环3在成型时直接将振动板4包裹在一起,振动板4一般采用纸或金属等具有一定的重量的材质,根据音箱的容积、扬声器的谐振频率等参数来调节振动板4的重量,让音箱的听感最佳,折环3具体可采用橡胶材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音箱,该音箱包括: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音箱,用于在振动板大振幅振动时提供一定的拉力,有效解决被动辐射器在大功率输入下的低频失真现象。而现有技术中,在音响低频工作时,由于音响内腔容积小,被动辐射器的振动板将带动折环做大振幅振动,由于折环的拉力不够,振动板会做非线性的失控振动,从而产生声频响失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文件中的发声组件,通过在折环内部增加加强筋,可以在折环大振幅振动时提供一定的拉力,以保证振动板可以随被动辐射箱内部气压变化做线性振动,同时在小振幅振动时,由于振幅小不会达到加强筋产生拉力的振幅范围,故不会影响折环在中高频的顺性,在改善低频的同时又不影响中高频,从而有效提高被动辐射器的发声性能。

具体的,如图2所示,音箱还包括扬声器6和音箱壳7;

发声装置1和扬声器6均设置于音箱壳7上,发声装置1、扬声器6和音箱壳7构成密闭腔体8,振动板4的两面分别置于密闭腔体8内和密闭腔体8外。

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在橡胶折环内侧增加加强筋,在不增加材料成本的情况下,让辐射器在大振幅下不出现失真,从而使音箱低频重放更优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