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8833发布日期:2019-08-03 16:0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像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摄像机的镜头位置的手动调节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需要先将摄像机的透明罩拆卸,然后才能接触到调节件,通过该调节件对摄像机的镜头位置进行手动调节,该调节件的结构使得调节过程繁琐并且调节精度低。

另一种需要将摄像机安装在调节支架上,借助调节支架来调节摄像机的镜头位置,调节支架的价格昂贵并且将摄像机安装在调节支架上的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调节镜头位置方便的摄像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摄像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弧形孔;

第一镜头组件,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包括第一镜头,所述第一镜头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镜头组件与所述弧形孔相连、且所述第一镜头组件与所述弧形孔滑动配合;

调节块,所述调节块的一端伸进所述第一调节孔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相连,另一端伸至所述壳体之外,所述调节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孔中。

优选地,在上述摄像机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的球心与所述弧形孔所在圆的圆心重合。

优选地,在上述摄像机中,所述摄像机还包括第一弹性阻尼件,所述第一弹性阻尼件夹设在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的外表面和所述壳体之间。

优选地,在上述摄像机中,所述壳体内安装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块,所述弧形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块上;所述调节架上设置有第四安装块,所述第四安装块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孔,所述调节块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调节孔和所述第一调节孔、且伸至所述壳体之外。

优选地,在上述摄像机中,所述第四安装块套设在所述第一调节孔内。

优选地,在上述摄像机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弧形孔相连,所述第一镜头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弧形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块相连。

优选地,在上述摄像机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销轴和卡簧,所述销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块限位配合,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弧形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且通过所述卡簧与所述第一安装块限位配合,所述卡簧安装在所述销轴的另一端上;所述销轴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弧形孔中。

优选地,在上述摄像机中,所述摄像机还包括支座和旋钮组件,所述支座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镜头组件与所述支座可转动连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旋钮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通孔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相连,另一端伸至所述壳体之外。

优选地,在上述摄像机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相对于所述弧形孔在第一平面内转动,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相对于所述支座在第二平面内转动,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垂直。

优选地,在上述摄像机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支座可转动连接,所述支座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

优选地,在上述摄像机中,所述壳体内安装有调节架,所述弧形孔设置在所述调节架上;所述调节架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块,所述第三安装块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

优选地,在上述摄像机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和所述支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阻尼件。

优选地,在上述摄像机中,所述第三安装块与所述支座之间设置有波形弹性片,所述支座上设置有座轴,所述螺纹孔设置在所述座轴内;所述波形弹性片的自由高度加所述第三安装块的厚度大于所述座轴的高度。

优选地,在上述摄像机中,所述第一调节孔的中心线与所述螺纹孔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优选地,在上述摄像机中,所述旋钮组件上具有旋钮通孔,所述调节块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旋钮通孔、且伸至所述壳体之外。

优选地,在上述摄像机中,所述旋钮组件包括内盘和外盘,所述外盘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相连,所述内盘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外盘可转动地套接在所述内盘上,所述外盘的外周面上具有防滑齿。

优选地,在上述摄像机中,所述摄像机还包括第二镜头组件,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包括变焦镜头;所述第一镜头为定焦镜头。

本实用新型的摄像机的优点在于:通过手动移动所述调节块使得所述第一镜头组件沿着所述弧形孔滑动,进而达到调节所述第一镜头位置的目的,调节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摄像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摄像机的剖视图;

图3为图2在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摄像机的局部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摄像机的第一镜头组件与调节架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摄像机的第一镜头组件与调节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及标号如下:壳体10、第一罩体11、第一调节孔111、凹槽112、细节罩体12、第一镜头组件20、第一镜头22、调节块24、旋钮组件26、内盘261、旋钮通孔2611、外盘262、防滑齿2621、第三连接件263、第二安装块28、第二安装孔281、调节架30、第一安装块31、弧形孔311、第一连接件32、销轴321、第一轴端3211、第二轴端3212、卡槽3213、卡簧322、穿孔33、第四安装块34、第二调节孔341、第三安装块35、第三安装孔351、支座40、座轴41、螺纹孔411、第一弹性阻尼件50、第二连接件60、第二弹性阻尼件70、第二镜头组件80、变焦镜头8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为了便于描述,以图2中的上、下、左、右的方位为本实施例的摄像机的上、下、左、右的方位进行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摄像机包括壳体10、第一镜头组件20和调节块24,壳体10上开设有第一调节孔111,壳体10内设置有弧形孔311。第一镜头组件20包括第一镜头22,第一镜头组件20设置在壳体10内,第一镜头组件20与弧形孔311相连、且第一镜头组件20与弧形孔311滑动配合。调节块24的一端伸进第一调节孔111与第一镜头组件20相连,另一端伸至壳体10之外,调节块24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调节孔111中。

本实施例的摄像机的优点在于:通过手动移动调节块24使得第一镜头组件20沿着弧形孔311滑动,进而达到调节第一镜头22位置的目的,调节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壳体10包括第一罩体11,第一罩体11罩在第一镜头组件20上,第一罩体11的左侧面上开设有窗口,窗口与第一镜头22相对设置。第一调节孔111开设在第一罩体11的顶面上。

优选地,摄像机还包括第二镜头组件80,第二镜头组件80包括变焦镜头82,第一镜头22为定焦镜头。第一镜头22用于全局监控,变焦镜头82用于局部放大,显示更加清晰的图片,定焦镜头配合变焦镜头82能够使得整个摄像机具有更好的摄像效果,既能够全局监控,也能够局部放大。壳体10还包括细节罩体12,细节罩体12罩在第二镜头组件80上。全景镜头组件设置在摄像机的上部,第二镜头组件80设置在摄像机的下部。

优选地,第一镜头组件20除了与第一镜头22相对的部分以外,其余的外表面为球面。优选地,第一镜头组件20的球心与弧形孔311所在圆的圆心重合,从而使得第一镜头组件20在弧形孔311中滑动的时候,能够绕着自身的球心转动,第一镜头组件20围绕自身的球心转动,转动的规律更容易被操作者掌握,从而更加方便操作者调节第一镜头组件20的位置,也有利于提高调节精度。

优选地,摄像机还包括第一弹性阻尼件50,第一弹性阻尼件50夹设在第一镜头组件20的外表面和壳体10之间。在第一镜头组件20的外表面和壳体10之间设置第一弹性阻尼件50的好处是:第一弹性阻尼件50起到阻尼的作用,移动调节块24调节第一镜头组件20的位置之后,由于第一弹性阻尼件50的阻尼的作用,使得松开调节块24之后,第一镜头组件20的位置能够保持,不会自由移动。如图3所示,第一弹性阻尼件50的数量具有两个,两个第一弹性阻尼件50可以对称设置,也可以非对称设置,优选地,两个第一弹性阻尼件50采用对称设置的布置方式。第一弹性阻尼件50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制作,也可以由其它具有弹性且能够与第一镜头组件20的外表面产生摩擦力的材料制作而成。第一弹性阻尼件50可以安装在第一镜头组件20的外表面上,也可以安装在壳体10上,优选地,第一弹性阻尼件50安装在壳体10上。

优选地,壳体10内安装有调节架30,调节架3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块31,弧形孔311设置在第一安装块31上。调节架30上设置有第四安装块34,第四安装块34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孔341,调节块24依次穿过第二调节孔341和第一调节孔111、且伸至壳体10之外。在调节架30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孔341,调节块24穿过第二调节孔341,从而使得第一镜头组件20与调节架30的连接配合的位置更多,从而使得第一镜头组件20能够在调节架30的弧形孔311中更加稳定的滑动,有利于提高调节精度。优选地,第四安装块34套设在第一调节孔111内,有利于节省空间,第四安装块34的外周面为圆周面,并且第四安装块34的外周面与第一调节孔111配合。由于第四安装块34套设在第一调节孔111内,从而使得第二调节孔341位于第一调节孔111内,调节块24穿过第二调节孔341的同时会穿过第一调节孔111。

优选地,第一镜头组件20通过第一连接件32与弧形孔311相连,第一镜头组件2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81,第一连接件32依次穿过弧形孔311和第二安装孔281、且与第一安装块31相连,第一镜头组件20和弧形孔311的连接结构简单。优选地,第一连接件32包括销轴321和卡簧322,销轴321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块31限位配合,另一端依次穿过弧形孔311和第二安装孔281、且通过卡簧322与第一安装块31限位配合,卡簧322安装在销轴321的另一端上。销轴321可移动地设置在弧形孔311中。第一连接件32的结构简单。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镜头组件20与弧形孔311的具体连接结构如下:调节架30上设置有对称的两个第一安装块31,每个第一安装块31上设置有弧形孔311,两个弧形孔311对齐设置。调节架30上设置有穿孔33,穿孔33位于两个第一安装块31之间。第一镜头组件20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第二安装块28,每个第二安装块28上间隔设置有上下两个第二安装孔281。相应地,第一连接件32的数量具有两个。第二安装块28穿过穿孔33并且使得第二安装孔281与弧形孔311横向对齐。销轴321包括第一轴端3211和第二轴端3212,第一轴端3211能够穿过第二安装孔281和弧形孔311,第二轴端3212的尺寸较大,不能穿过弧形孔311。第一轴端321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卡簧322的卡槽3213,卡簧322不能穿过弧形孔311。

一根销轴321的第一轴端3211穿过第一个弧形孔311、第二安装块28上部的第二安装孔281和第二个弧形孔311然后通过在第一轴端3211的卡槽3213内安装卡簧322将第一根销轴321限位在弧形孔311上。另一根销轴321的第一轴端3211穿过第一个弧形孔311、第二安装块28下部的第二安装孔281和第二个弧形孔311然后通过在第一轴端3211的卡槽3213内安装卡簧322将第二根销轴321限位在弧形孔311上。通过两根销轴321将第一镜头组件20连接到弧形孔311,提高第一镜头组件20和弧形孔311连接的可靠性,也使得第一镜头组件20能够在弧形孔311中更加稳定的滑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摄像机包括实施例1的摄像机以及其它的结构特征,其它的结构特征如下:

摄像机还包括支座40和旋钮组件26,支座40安装在壳体10内,第一镜头组件20与支座40可转动连接。壳体10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旋钮组件26的一端穿过安装通孔与第一镜头组件20相连,另一端伸至壳体10之外。

可以通过手动操作述旋钮组件26,进而驱动第一镜头组件20相对于支座40转动,达到调节第一镜头组件20位置的目的。其中支座40固定安装在壳体10内。即在实施例1的调节第一镜头组件20位置的结构基础之上,增加了另一种调节第一镜头组件20位置的结构。

优选地,第一镜头组件20相对于弧形孔311在第一平面内转动,第一镜头组件20相对于支座40在第二平面内转动,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垂直。

第一平面为垂直平面,第二平面为水平面,第一镜头组件20既能够在垂直平面内转动,也能够在水平面内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镜头组件20的调节范围比较大,方便根据需要进行任意角度的调节。

优选地,第一镜头组件20通过第二连接件60与支座40可转动连接,支座40上设置有螺纹孔411,第二连接件60与螺纹孔411螺纹配合。第二连接件60可以选用螺钉。通过第二连接件60与螺纹孔411的螺纹连接实现第一镜头组件20与支座40的可转动连接,结构简单,成本低,调节方便。优选地,第一调节孔111的中心线与螺纹孔411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有利于提高第一镜头组件20在水平面内的位置调节精度。

壳体10内安装有调节架30,弧形孔311设置在调节架30上。调节架30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块35,第三安装块35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351,第二连接件60的一端穿过第三安装孔351与螺纹孔411螺纹配合。第一镜头组件20通过调节架30与支座40可转动连接,好处是:不需要在第一镜头组件20上另外设置连接结构。本实施例的调节架30既用于实现第一镜头组件20在垂直面内的转动,也用于实现第一镜头组件20在水平面内的转动。

优选地,第一镜头组件20和支座40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阻尼件70。第二弹性阻尼件70起到阻尼的作用,调节第一镜头组件20在水平面内的角度之后,由于第二弹性阻尼件70的作用,第一镜头组件20在水平面内的角度能够保持,不会自由转动。

优选地,第二弹性阻尼件70可以为波形弹性片,波形弹性片可以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波形弹性片的表面呈弯曲的波浪状。波形弹性片设置在第三安装块35与支座40之间,支座40上设置有座轴41,螺纹孔411设置在座轴41内。波形弹性片的自由高度加第三安装块35的厚度大于座轴41的高度。螺纹孔411的深度以及第二连接件60的螺纹段的长度均大于座轴41的高度。波形弹性片上设置有通孔,波形弹性片套设在座轴41上。由于波形弹性片的自由高度加第三安装块35的厚度大于座轴41的高度,从而使得第二连接件60安装到螺纹孔411之后,波形弹性片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从而波形弹性片能够给第三安装块35一个向上的弹力,该波形弹性片起到阻尼的作用,能够在调节第一镜头组件20在水平面内的角度之后,使得第一镜头组件20在水平面内的角度能够保持,不会自由转动。

优选地,旋钮组件26上具有旋钮通孔2611,调节块24依次穿过第二调节孔341和旋钮通孔2611、且伸至壳体10之外。如图3所示,旋钮通孔2611位于第一调节孔111的上方,第二调节孔341位于第一调节孔111内。调节块24可移动地设置在旋钮通孔2611中。旋钮组件26上具有供调节块24穿过的旋钮通孔2611的好处是能够节省安装空间。并且由于旋钮组件26与调节块24设置在一起,从而方便查找调节端,也方便同时操作旋钮组件26和调节块24,从而能同时调节第一镜头组件20在水平面和垂直面内的位置。由于,第一镜头组件20相对于弧形孔311在垂直平面内转动,所以,第二调节孔341和旋钮通孔2611沿着垂直平面设置,例如可以是设置在垂直平面内的矩形孔。由于第四安装块34套设在第一调节孔111内,所以第一调节孔111的形状与第四安装块34的外周面配合即可。

优选地,旋钮组件26包括内盘261和外盘262,外盘262与第一镜头组件20相连,内盘261安装在壳体10上,外盘262可转动地套接在内盘261上,这样的结构设计的好处是,外盘262转动更加的稳定。外盘262的外周面上具有防滑齿2621。设置防滑齿2621的好处是:增加外盘262的外周面与人手的摩擦力,方便调节。防滑齿2621为竖直的条状的齿形结构。具体地,旋钮通孔2611设置在内盘261上,内盘261通过第三连接件263连接到第一罩体11上,第三连接件263可以为螺钉,该螺钉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壳体10的第一罩体11的顶面上设置有凹槽112,如图4所示,第一调节孔111设置在凹槽112的中心位置。该旋钮组件26安装在凹槽112中,外盘262的外周面与凹槽112的内壁间隙配合,从而不会影响外盘262的正常转动。如图4所示,凹槽112的左侧设置有缺口,方便操作者转动外盘262。调节第一镜头组件20在水平面的角度时,手动转动外盘262,外盘262带动第一镜头组件20在水平面内转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