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壳及点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8840发布日期:2019-08-03 16:03阅读:2251来源:国知局
外壳及点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图像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壳及点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日渐提高,安防监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此也促进了摄像机行业的快速发展。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相关技术中,摄像机会由内部通过外壳1上的穿线孔10引出外甩线2进行电源与通信连接,为了将摄像机的外甩线2与摄像机的外壳1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在外壳1上围绕穿线孔10设置有一圈点胶围壁12,点胶围壁12围成点胶槽14。外甩线2的大部穿过穿线孔10,而其一端留在点胶槽14内部。之后向点胶槽14内点胶,利用胶水3的粘接性将外甩线2的端部与外壳1粘接固定在一起。

然而,由于外壳1与胶水2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温度剧烈降低时,胶水的体积会快速收缩,容易造成胶水与点胶围壁14之间脱胶。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外壳及点胶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穿线孔、点胶围壁以及溢胶围壁;

所述穿线孔贯穿所述外壳,所述点胶围壁围绕设置在所述穿线孔的外围并围成点胶槽,所述溢胶围壁围绕设置在所述点胶围壁的外围,所述点胶围壁与所述溢胶围壁形成一圈溢胶槽;

所述溢胶围壁在所述穿线孔的孔轴的延伸方向上超出所述点胶围壁。

可选地,上述的外壳中,所述溢胶围壁超出所述点胶围壁2~5mm。

可选地,上述的外壳中,所述溢胶槽的宽度不低于1mm。

可选地,上述的外壳中,所述溢胶槽的各处宽度一致。

可选地,上述的外壳中,在垂直于所述孔轴的截面内,所述点胶围壁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溢胶围壁的截面形状一致。

可选地,上述的外壳中,所述点胶围壁与所述溢胶围壁的截面形状均为圆环形。

可选地,上述的外壳中,在经过所述孔轴的截面内,所述点胶围壁的截面形状和/或所述溢胶围壁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梯形的上底远离所述穿线孔。

可选地,上述的外壳中,所述梯形为等腰梯形。

可选地,上述的外壳中,所述等腰梯形的腰与所述下底的夹角为85~87°。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点胶结构,包括外甩线、胶水以及所述的外壳;

所述外甩线穿过所述穿线孔且其一端留在所述点胶槽内,所述胶水包括填充在所述点胶槽内的点胶槽填充部、填充在所述溢胶槽内的溢胶槽填充部以及越过所述点胶围壁同时连接所述点胶槽填充部以及所述溢胶槽填充部的连通部。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外壳及点胶结构能够使胶水由三个方向共同包裹点胶围壁,当温度降低时,胶水会在三部分作用下达到应力平衡,并以点胶围壁为核心进行收缩,从而有效避免了脱胶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背景技术提供的外壳与外甩线的整体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点胶结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外壳的整体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外壳与外甩线的整体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点胶结构的局部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10-穿线孔、12-点胶围壁、14-点胶槽、16-溢胶围壁、18-溢胶槽、2-外甩线、3-胶水、30-点胶槽填充部、32-溢胶槽填充部、34-连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外壳1。如图3所示,外壳1上设置有穿线孔10、点胶围壁12以及溢胶围壁16。穿线孔10贯穿外壳1,点胶围壁12围绕设置在穿线孔10的外围并围成点胶槽14,溢胶围壁16围绕设置在点胶围壁14的外围,点胶围壁14与溢胶围壁16形成一圈溢胶槽18。穿线孔10具有孔轴a,溢胶围壁16在孔轴a的延伸方向上超出点胶围壁12。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形成点胶结构固定外壳1与外甩线2时,外甩线2穿过穿线孔10且其一端留在点胶槽14内,之后向点胶槽14或者溢胶槽18内填充胶水3,胶水3填满点胶槽14形成点胶槽填充部30,胶水3填满溢胶槽18形成溢胶槽填充部32,由于溢胶围壁16在孔轴a的延伸方向上超出点胶围壁12,因此当点胶槽14与溢胶槽18均填满胶水3后还可以有一部分胶水依靠溢胶围壁16超出点胶围壁12的部分的阻挡而越过点胶围壁12,并在点胶围壁12的上方形成一个同时连接点胶槽填充部30以及溢胶槽填充部32的连通部34。

由于该连通部34的存在,使得点胶槽填充部30、溢胶槽填充部32以及连通部34形成一个整体,该整体三个方向共同包裹点胶围壁12。在遭遇温度降低时,由于三部分相互作用,在点胶围壁12附近会形成应力平衡,从而有效防止胶水3与点胶围壁12发生脱胶。

在本实施例中,溢胶围壁16超出点胶围壁12的尺寸可以保持在2~5mm范围内,如果超出尺寸过小则在点胶时胶水容易溢出,造成点胶困难,而如果超出尺寸过大则可能造成连通部34厚度过大,造成浪费。

对于溢胶槽18的宽度,本实施例中原则上没有限制,只要能够保证胶水3能够顺利填充即可。但在生产环节中,壳体1通常采用整体注塑成型,如果溢胶槽18的宽度过小则可能会造成成型难度的增加,影响成品率,因此溢胶槽18的宽度至少保持在1mm以上。

除此之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点胶围壁12与溢胶围壁16较为接近,考虑到降低注塑成型工艺的脱模环节的难度,可以将点胶围壁12或者溢胶围壁16在经过孔轴a的截面内的截面形状设计为梯形,其中梯形的上底处于远离穿线孔10的位置。这样点胶围壁12与溢胶围壁16在由靠近穿线孔10的一侧至远离穿线孔的一侧会形成渐缩结构,从而更加利于脱模。点胶围壁12与溢胶围壁16的截面形状可以为普通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任意梯形形状,其中等腰梯形由于两侧倾斜角度相同,因此脱模过程中可以使点胶围壁12以及溢胶围壁16两侧所受的作用力更加均衡。等腰梯形的腰与下底的夹角对于壁厚有较大影响,如果夹角过小则壁厚较厚,导致材料浪费,而如果腰与下底的夹角过大则又可能会影响脱模效果。本实施例中,等腰梯形的腰与下底的夹角在85~87°范围内较为适宜。

为了提升受力均匀性,溢胶槽18的各处宽度优选保持一致,避免过大差异。保持溢胶槽18各处宽度一致的方式较多,从简化结构方面考虑,可以将点胶围壁12与溢胶围壁16设计为在垂直于孔轴a的截面内二者的截面形状完全一致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点胶围壁12以及溢胶围壁16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环形、方环形等各种形状,其中圆环形的截面形状对胶水3的流动阻力较小。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外壳及点胶结构能够有效避免脱胶问题。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