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耐用的无线数据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9902发布日期:2019-10-09 06:4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耐用的无线数据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数据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水耐用的无线数据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数据终端设备是常用到的一种设备,使用十分方便,无线数据终端设备内部设置有蓄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即需要给电池充电,然而现有的无线数据终端往往需要只能依靠充电线进行充电,而充电线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容易出现断裂等问题,导致充电线接触不良甚至无法充电,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无线充电、使用方便的防水耐用的无线数据终端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耐用的无线数据终端设备,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屏幕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功能模块;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屏幕相连的上内壳、设于所述上壳体上的安装凸部及与所述上内壳可拆卸连接的下内壳;所述功能模块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池、可为所述电池充电的有线充电结构及可为所述电池充电的无线充电结构;所述无线充电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凸部上的导电件安装口和与所述导电件安装口可拆卸连接的导电件;通过无线充电结构的设置,使得无需充电线即可为电池充电,从根源上避免了充电线损坏无法充电的问题,并且充电更为方便,充电效率更高,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再通过有线充电结构的设置,使得也可以使用充电线进行充电,选择更为多样化,适用于不同的使用情况,适应性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件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插杆、与所述插杆可拆卸连接的防水圈及设于所述插杆上的弹片;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电能能够被快速的传导入电池,达到为电池充电的目的,充电效果好,传输损耗低,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同时也避免了液体从导电件安装口渗入,保证设备不会短路损坏,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插杆包括杆体、设于所述杆体上的接头、设于所述杆体上的退刀槽及与所述防水圈相契合的防水槽;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便于防水圈的安装,安装更为方便,简化了生产安装的工序;同时也使得插杆的加工更为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件安装口包括与所述接头相贴合的接头槽、与所述接头槽相连通的挡片槽及与所述挡片槽相连通的杆体槽;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接头与接头槽相贴合,起到进一步的防水防尘的作用,密封性更好,保证导电件始终能起到较好的导电作用,避免杂物进入设备造成设备的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插杆上设有与所述挡片槽相配合的挡片;所述接头呈台体结构设置,其靠近所述导电件安装口外部的一侧面积大,靠近所述杆体的一侧面积小;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接头与接头槽贴合的更为紧密,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的同时,也起到了对导电件的限位作用,保证导电件与内部元件的连接稳固,避免导电件穿入壳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包括与所述插杆固定连接的弹片座、设于所述弹片座上的弹性部及设于所述弹性座上的通孔;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弹片与插杆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从而保证导电件始终具有较好的导电效果,弹性部的设置则使得弹片始终能够与其他零部件紧贴,将电能传导到其他零部件上,最终充入电池中。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包括呈倾斜设置的延伸段、与所述延伸段相连的过渡段及与所述过渡段相连的抵触段;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弹性部始终能够紧贴其他部件,起到较好的导电效果,保证导电件能够稳定的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插杆上设有与所述通孔相配合的连接孔和与所述抵触段相配合的形变槽;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插杆与弹片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的同时,也使得弹片始终能够紧贴其他部件,起到较好的导电效果;而形变槽则起到避免弹性部形变过大的作用,避免弹片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由金属材料制成,该弹片通过激光焊接工艺与所述插杆相连;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保证弹片具有弹性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导电效果,并且弹片与插杆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使用寿命更长。

进一步的,所述接头的端面与所述上内壳的底面之间至少留有部分空隙;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导电件在充电时与配套的充电座的连接更为稳定,贴合更为紧密,充电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无线充电结构的设置,充电更为方便,充电效率更高,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减少了电能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内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内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电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下内壳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部与连接组件的立体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一种防水耐用的无线数据终端设备,包括屏幕1、壳体2及功能模块;其中壳体包括上外框21、下外框22、上内壳23及下内壳24,屏幕即安装在上内壳23上,与上内壳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胶接,连接牢固,密封性好;上内壳23上设有卡扣231,该卡扣由上内壳体230向下延伸形成,在卡扣上开设了一个卡扣槽232,本实施例中共有四个卡扣,其中第一卡扣2311位于上内壳顶部的中部,上内壳体230的底部至少部分下表面向下延伸形成了一个安装凸部233,第二卡扣2312即开设在安装凸部的中部,第三卡扣2313和第四卡扣2314分别开设在安装凸部的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卡扣和第四卡扣也可以安装在安装凸部上;下内壳24包括有下内壳体240,下内壳体240的内表面向外延伸形成了卡块241,当上内壳和下内壳安装在一起时,卡块正好嵌入卡扣槽232内,从而将上内壳和下内壳初步连接在一起,连接方便,结构稳定,生产简单;再在上内壳体上开设了上螺钉座234,在下内壳体上开设了下螺钉座242,上内壳和下内壳通过卡扣和卡块初步相连后,上螺钉座正对下螺钉座,上螺钉座上开设了一个上螺钉孔2341,下螺钉座上开设了一个下螺钉孔2421,该向下螺钉孔为通孔,从而使得螺钉能够穿过下螺钉孔进入上螺钉孔,将下螺钉座和上螺钉座连接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将上内壳和下内壳连接在一起,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

具体的,在下内壳24上开设了一个悬挂孔244,该悬挂孔是两个相连通的孔形成的通孔,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孔开设在下内壳的顶部,另一个孔开设在下内壳的下表面上,两个孔相互连通从而形成了悬挂孔,使得使用者可以将挂绳穿过悬挂孔,便于设备的悬挂,方便使用;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组成悬挂孔的两个孔也可以开设在同一个平面上,并且也可以开设在下内壳的其他部位上。

具体的,功能模块包括电池4、有线充电结构及无线充电结构;有线充电结构包括开设在安装凸部233上的充电接头安装口235,充电接头即安装在充电接头安装口内,再通过配套的充电线和充电头即可实现对电池的有线充电;而无线充电结构则包括导电件安装口236、导电件3及充电座;导电件安装口开设在安装凸部上,导电件3安装在导电件安装口内,两者为插接,导电件的安装使得设备可以通过配套的充电座,实现无线充电,充电更为方便快捷,实用性更强,充电效率更高,传输损耗更少,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通过导电件该导电件包括插杆31、防水圈32及弹片33;该插杆包括杆体311、防水槽312、退刀槽313、形变槽314、连接孔315、挡片316及接头317;杆体为金属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由铜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效果;接头安装在杆体的端部,由杆体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当导电件安装在导电件安装口内时,接头正好嵌入接头槽2361内;优选的接头可以呈台体状结构设置,及接头靠近导电件安装口外的一侧面积大,远离导电件安装口外的一侧面积小,从而使得接头能够更好的契合接头槽,安装能为稳定,同时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挡片由杆体的侧面向外延伸形成,环绕杆体开设,位于靠近接头的一端;导电件安装口内开设有挡片槽2362,使得挡片正好嵌入挡片槽内,安装更为稳固,定位精准,使得便于导电件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同时也起到了加强密封效果的作用;防水槽形成于接头和挡片之间,防水圈即安装在防水槽内,本实施例为套接,便于安装,防水圈由橡胶材料制成,就有弹性,可以与导电件安装口的内壁接触更为紧密,从而起到封堵导电件安装口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密封效果,同时也起到将导电件卡在导电件安装口内的作用,使得导电件不易脱出;金属材料制成的弹片安装在杆体上,位于远离接头的一端上,本实施例中弹片通过激光焊接在杆体上,且弹片同样为铜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杆体上还开设了一个退刀槽,从而使得插杆的加工更为方便快捷;其中,接头的端面3171与上内壳的底面之间至少留有部分空隙,从而使得设备与充电座之间连接更为稳定,充电效果更好。

具体的,弹片包括弹片座330和弹性部332,弹片座上开设了一个通孔331,插杆上开设了一个连接孔315,该通孔正好与连接孔相对应,使得导电件的另一端能够被固定,同时也能加强弹片与插杆之间的连接强度;弹片靠近接头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了一个弹性部332,该弹性部包括往远离杆体的方向倾斜开设的延伸段333、往靠近杆体的方向倾斜开设的抵触段334及连接在延伸段和抵触段之间的过渡段335;延伸段使得弹片与其他部件更为接近,便于弹片与其他部件的接触,达到导电的目的,且由于弹片具有弹性,延伸段较长,延伸段会在于其他部件接触后,在压力的作用下被压弯,从而使得位于延伸段顶端的过渡段能够与其他部件始终紧贴,保证弹片始终能够起到较好的导电效果;且过渡段呈弧形,使得弹片与其他部件之间的接触更为和缓,不易损伤零部件,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抵触段连接在过渡段上,正好位于开设在杆体上的形变槽314的上方,从而使得当弹片与其他部件接触而形变量时,可与弹性部一个形变的空间,使得弹性部既能够与其他部件紧贴,起到良好的导电效果,又不会由于形变空间不足而导致无法形变,致使弹性部或其他零部件被损坏,保证设备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同时若是弹性部的形变量过大,抵触段会与形变槽的底面相接触,从而将过渡段抵住,防止与过渡段相连的延伸段形变过大而损坏。

实施例2:

如图8-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下内壳24上安装了一个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括支撑部61、收纳槽62及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座63、安装孔631及限位凸部632;收纳槽开设在下内壳的下表面上,连接座安装在收纳槽内,与收纳槽插接,从而使得连接座可以相对于收纳槽转动;安装孔开设在连接座上,支撑部即安装在安装孔上;支撑部包括转动杆段611、侧支撑段612及顶支撑段613;转动杆段穿设在安装孔内,从而使得支撑部可以相对于连接座来回转动,便于支撑部的使用和收纳;转动杆的两端分别焊接了一个侧支撑段,两个侧支撑段的另一端通过顶支撑段相连,且侧支撑段的长度大于顶支撑段的长度,从而使得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将设备支撑在不同的角度上,便于不同情况的使用,适应性更好。

具体的,在转动杆段上安装了两个定位凸部615,分别位于安装孔的两侧,从而使得转动杆段不会相对于连接座滑动,从而保证了支撑部能够稳定的支撑设备;限位凸部安装在连接座的外表面上,由连接座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形成;转动杆段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了限位槽614,限位凸部正好嵌入限位槽内,从而使得支撑部转动到一定的角度后,即会被固定,从而进一步保证支撑部能够稳定的支撑设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