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身支架结构的头戴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7768发布日期:2019-08-13 21:19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身支架结构的头戴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式耳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细身支架结构的头戴式耳机。



背景技术:

头戴式耳机,顾名思义是指戴在头上的耳机,主要由耳机主体、支架、头带三大部分组成。现有的耳机支架,为满足支架的伸缩功能,耳机支架中的导线需要在支架内走“S”形路线,导致支架的体积粗壮,降低了头戴式耳机整体的美观性,及佩戴的舒适性。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细身支架结构的头戴式耳机,解决现有技术中,耳机支架体积粗壮,美观性差、佩戴不够舒适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细身支架结构的头戴式耳机,包括:两个耳机主体、头带、连接线、两个支架单元,所述头带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支架单元与一个耳机主体连接;所述耳机主体包括:喇叭壳、与所述喇叭壳连接的喇叭盖,设置在所述喇叭壳与喇叭盖之间的控制板、喇叭;所述支架单元包括:支架、滑扣,所述支架上分别设置有滑槽、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滑扣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连通;所述头带包括:套管、设置在所述套管内的钢条,所述钢条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支架的第一通孔与滑扣连接;所述连接线穿过所述套管、第二通孔与两个耳机主体的控制板电性连接,伸入喇叭壳内的部分连接线盘绕在所述喇叭壳内。头带与滑扣连接,连接线穿过套管与耳机主体电性连接,拉动头带,带动滑扣在滑槽内移动,带动盘绕在喇叭壳内的连接线伸缩,从而实现了支架的伸缩功能,将伸入喇叭壳内的部分连接线盘绕在喇叭壳内,避免了连接线在支架内走“S”形路线,可有效减少支架的体积,提高了耳机整体的美观性,及佩戴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主体还包括:与所述喇叭盖连接的耳垫,与所述喇叭壳连接的装饰盖。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细身支架结构的头戴式耳机还包括安装在一个耳机主体上的耳麦组件,所述耳麦组件包括:阻尼压盖板、阻尼板、与所述阻尼板连接的麦克风杆;所述阻尼压盖板设置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边缘设置有若干定位槽;所述阻尼板的边缘设置有若干定位块,所述阻尼板设置在所述圆形凹槽内,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定位槽匹配;所述阻尼压盖板、阻尼板设置在所述喇叭壳与喇叭盖之间,所述麦克风杆设置在喇叭壳的外侧。定位块、定位槽对麦克风杆的转动起到定位限制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耳麦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阻尼压盖板与阻尼板之间的钢片压板。

进一步地,所述喇叭壳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一侧设置有销轴镶;所述喇叭壳与所述支架之间设置有空心销轴;所述空心销轴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销轴镶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空心销轴分别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第三通孔,所述卡槽与所述第一卡块相匹配,所述喇叭壳通过所述空心销轴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细身支架结构的头戴式耳机还包括:与一个耳机主体连接的耳机线;与耳机线连接的耳机主体的喇叭壳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耳机线通过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喇叭壳固定连接;所述耳机线与所述连接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伸入所述喇叭壳内的部分连接线呈U形盘绕在所述喇叭壳内。连接线呈U形盘绕在喇叭壳内,方便拉动头带。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单元还包括支架盖,所述支架盖盖住所述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单元的宽度为8.6mm、厚度为7.4mm、直径小于9mm。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细身支架结构的头戴式耳机,将头带与滑扣连接,连接线穿过套管与耳机主体电性连接,拉动头带,带动滑扣在滑槽内移动,带动盘绕在喇叭壳内的连接线伸缩,从而实现了支架的伸缩功能;连接线呈U形盘绕在喇叭壳内,避免连接线在支架单元内走“S”形路线,减少支架的体积,提高了耳机整体的美观性,及佩戴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架单元、喇叭壳、连接线、控制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耳机主体1、头带2、支架单元3、耳机线4、喇叭壳5、阻尼板6、钢片压板7、阻尼压盖板8、控制板9、喇叭10、喇叭盖11、耳垫12、装饰盖13、麦克风杆14、支架15、连接线16、滑槽17、滑扣18、支架盖19、空心销轴20、销轴镶21、钢条22、套管23、第一通孔24、第二通孔25、第三通孔26、第一卡块27、第四通孔2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细身支架结构的头戴式耳机,包括:两个耳机主体1、头带2、连接线16、两个支架单元3,所述头带2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支架单元3与一个耳机主体1连接;所述耳机主体1包括:喇叭壳5、与所述喇叭壳5连接的喇叭盖11,设置在所述喇叭壳5与喇叭盖11之间的控制板9、喇叭10;所述支架单元3包括:支架15、滑扣19,所述支架15上分别设置有滑槽18、第一通孔24、第二通孔25;所述滑扣19安装在所述滑槽18内,所述滑槽18与所述第一通孔24、第二通孔25连通;所述头带2包括:套管23、设置在所述套管23内的钢条22,所述钢条22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支架15的第一通孔24与滑扣19连接;所述连接线16穿过所述套管23、第二通孔25与两个耳机主体1的控制板9电性连接,伸入喇叭壳5内的部分连接线16盘绕在所述喇叭壳5内。头带2与滑扣19连接,连接线16穿过套管23与耳机主体1电性连接,拉动头带2,带动滑扣19在滑槽18内移动,带动盘绕在喇叭壳5内的连接线16伸缩,从而实现了支架15的伸缩功能,将伸入喇叭壳5内的部分连接线16盘绕在喇叭壳5内,避免了连接线16在支架15内走“S”形路线,可有效减少支架15的体积,提高了耳机整体的美观性,及佩戴的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机主体1还包括:与所述喇叭盖11连接的耳垫12,与所述喇叭壳5连接的装饰盖13。

所述一种细身支架结构的头戴式耳机还包括安装在一个耳机主体1上的耳麦组件,所述耳麦组件包括:阻尼压盖板8、阻尼板6、与所述阻尼板6连接的麦克风杆14;所述阻尼压盖板8设置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边缘设置有若干定位槽;所述阻尼板6的边缘设置有若干定位块,所述阻尼板6设置在所述圆形凹槽内,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定位槽匹配;所述阻尼压盖板8、阻尼板6设置在所述喇叭壳5与喇叭盖11之间,所述麦克风杆14设置在喇叭壳5的外侧。定位块、定位槽对麦克风杆14的转动起到定位限制作用。

所述耳麦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阻尼压盖板8与阻尼板6之间的钢片压板7。

请参照图2-图3,所述喇叭壳5上设置有第三通孔26,所述第三通孔26的一侧设置有销轴镶21;所述喇叭壳5与所述支架15之间设置有空心销轴20;所述空心销轴20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销轴镶21设置有第一卡块27,所述空心销轴20分别穿过所述第二通孔25、第三通孔26,所述卡槽与所述第一卡块27相匹配,所述喇叭壳5通过所述空心销轴20与所述支架15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种细身支架结构的头戴式耳机还包括:与一个耳机主体1连接的耳机线4;与耳机线4连接的耳机主体1的喇叭壳5设置有第四通孔28,所述耳机线4通过所述第四通孔28与所述喇叭壳5固定连接;所述耳机线4与所述连接线16电性连接。

伸入所述喇叭壳5内的部分连接线16呈U形盘绕在所述喇叭壳5内。连接线16呈U形盘绕在喇叭壳5内,方便拉动头带2。

所述支架单元3还包括支架盖19,所述支架盖19盖住所述滑槽18。

所述支架单元3的宽度为8.6mm、厚度为7.4mm、直径小于9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细身支架结构的头戴式耳机,将头带与滑扣连接,连接线穿过套管与耳机主体电性连接,拉动头带,带动滑扣在滑槽内移动,带动盘绕在喇叭壳内的连接线伸缩,从而实现了支架的伸缩功能;连接线呈U形盘绕在喇叭壳内,避免连接线在支架单元内走“S”形路线,减少支架的体积,提高了耳机整体的美观性,及佩戴的舒适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