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应急救援指挥机的蓝牙对讲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4398发布日期:2019-10-13 01:38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应急救援指挥机的蓝牙对讲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应急救援指挥机的蓝牙对讲模块。



背景技术:

消防人员是工作在火灾一线的救援人员,身边时刻伴随不可预测、不可控的情况发生。火灾发生时,消防人员有时候在没有了解起火原因的情况下就去救援,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针对特定的起火原因做出特定的灭火方式,往往会导致火越灭越大,造成更大的财产人员损失。因而在灭火过程中,需要对火场内的消防员建立通信,由指挥者对现场的消防员进行调配,火场内的通讯机制是所有消防员都能够同时听到指挥者的部署,有通话需求的消防员按下通话键后才能够回话,以保证整体沟通顺畅。目前的消防通讯设备通常采用对讲机,对讲机可以连接有线耳机使用,也可把蓝牙适配器插入耳机接口,蓝牙适配器再与蓝牙耳机无线连接实现人体语音到对讲主机的传输。蓝牙适配器是自带电池以及蓝牙控制电路的模块,具有一定体积与重量。消防队员配合蓝牙适配器使用蓝牙耳机对讲时,增加了负担,并且增加一个设备的转接,降低了对讲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应急救援指挥机的蓝牙对讲模块,消防人员通信稳定可靠、简单便捷,并且能够了解现场的人员状况、事件动态,加强了消防人员的工作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应急救援指挥机的蓝牙对讲模块,包括安卓控制核心板,所述安卓控制核心板上设有蓝牙模块,蓝牙模块匹配连接有蓝牙对讲耳机;所述安卓控制核心板连接有音频编解码模块,音频编解码模块连接有对讲模块,对讲模块连接有PTT按键电路。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安卓控制核心板的型号为高通MSM8909。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音频编解码模块包括音频编解码芯片U416、电容C292、电容C297和贴片电感FB46,所述音频编解码芯片U416的型号为TLV320AIC3204IRHBR,音频编解码芯片U416的LDOIN引脚分别与电容C292、电容C297和贴片电感FB46的一端连接,电容C292和电容C297的另一端接地,贴片电感FB46的另一端与电源端连接。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对讲模块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收发单元和对讲天线,所述基带处理单元与音频编解码模块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蓝牙对讲模块在使用工作中,用户接收语音时,对讲天线接收到外部的第一信号时传输至射频收发单元,射频收发单元对第一信号进行处理并转换为第一射频信号传输至基带处理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对第一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并转换为第一基带信号传输至音频编解码单元,音频编解码单元对第一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并转换为第一语音信号传输至安卓控制核心板,安卓控制核心板将第一语音信号通过蓝牙模块传输至蓝牙对讲耳机。相反的,用户发送语音时,蓝牙对讲耳机接收人体语音信息,蓝牙对讲耳机将语音信息通过与其无线连接的蓝牙模块传输至安卓控制核心板,安卓控制核心板将语音信息传输至音频编解码模块,音频编解码模块对语音信息进行处理并转换为第二语音信号传输至基带处理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对第二语音信号进行处理并转换为第二基带信号传输至射频收发单元,射频收发单元对第二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并转换为第二射频信号,通过对讲天线发射出去。通过本实用新型使各个消防人员能够穿戴无线的蓝牙对讲耳机进行对讲,其使用方便,消防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现场的人员状况、事件动态,提高消防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了消防人员的安全性,减轻了火灾造成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应急救援指挥机的蓝牙对讲模块的控制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应急救援指挥机的蓝牙对讲模块中安卓控制核心板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应急救援指挥机的蓝牙对讲模块中音频编解码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应急救援指挥机的蓝牙对讲模块中音频编解码模块的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应急救援指挥机的蓝牙对讲模块,包括安卓控制核心板,所述安卓控制核心板上设有蓝牙模块,蓝牙模块匹配连接有蓝牙对讲耳机。所述安卓控制核心板连接有音频编解码模块,音频编解码模块连接有对讲模块,对讲模块连接有PTT按键电路。安卓控制核心板设置在应急救援指挥机的机体内,PTT按键电路具有PTT按键,PTT按键设置在机体表面,用户通过按压PTT按键进行对讲通话。

其中,蓝牙对讲耳机为具有PTT按键功能的蓝牙对讲耳机,蓝牙对讲耳机与蓝牙模块配对连接后,可直接由蓝牙对讲耳机播放语音信息,可以快速实现消防人员的对讲功能。

现在市面上对讲机要实现蓝牙对讲的功能,是要在对讲机的耳机接口上连接一个蓝牙收发器组件,该蓝牙收发器组件与蓝牙对讲耳机匹配实现语音与PTT信号的交互。该种方式通过外接蓝牙收发器组件给用户增加了负重、让用户使用很不方便,且蓝牙收发器组件和对讲机容易接触不牢固造成通讯不稳定。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蓝牙模块直接集成在安卓控制核心板上,保证了蓝牙模块的连接稳定性。

该蓝牙对讲模块的工作原理如下:蓝牙对讲耳机的MIC信号(受话器)、SPK信号(喇叭音)以及PTT信号通过蓝牙无线通讯传输至安卓控制核心板进行交互,安卓控制核心板把蓝牙无线通讯交互的数据(MIC信号、SPK信号)通过I2S总线对音频编解码模块进行读写操作。音频编解码模块把MIC信号解码成模拟信号传到对讲模块并发射出去;同时,对讲模块接收的语音模拟信号(SPK信号)传到音频编解码模块进行编码,安卓控制核心板把通过蓝牙无线通信所收到的PTT信号(高低电平)通过IO口直接连到对讲模块。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蓝牙对讲模块无需在外部外接蓝牙收发器组件便可实现与蓝牙对讲耳机之间的语音交流和PTT控制。

如图2所示,具体地,所述安卓控制核心板的型号为高通MSM8909,高通MSM8909反应速度快,尺寸小,减少了产品体积,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接口配置多,便于用户集成,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难度,支持4G高速上网,数据传输快速并且稳定。高通MSM8909上集成有蓝牙模块,保证了蓝牙模块的通讯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音频编解码模块采用超低功耗立体声音频编解码器,其芯片框图如图4所示。具体地,所述音频编解码模块包括音频编解码芯片U416、电容C292、电容C297和贴片电感FB46,所述音频编解码芯片U416的型号为TLV320AIC3204IRHBR,如图3所示,音频编解码芯片U416的LDOIN引脚分别与电容C292、电容C297和贴片电感FB46的一端连接,电容C292和电容C297的另一端接地,贴片电感FB46的另一端与电源端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对讲模块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收发单元和对讲天线,所述基带处理单元与音频编解码模块电连接。对讲天线安装在应急救援指挥机的机体上,对讲天线优选采用长度为10CM的棒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蓝牙对讲模块在使用工作中,用户接收语音时,对讲天线接收到外部的第一信号时传输至射频收发单元,射频收发单元对第一信号进行处理并转换为第一射频信号传输至基带处理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对第一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并转换为第一基带信号传输至音频编解码单元,音频编解码单元对第一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并转换为第一语音信号传输至安卓控制核心板,安卓控制核心板将第一语音信号通过蓝牙模块传输至蓝牙对讲耳机。相反的,用户发送语音时,蓝牙对讲耳机接收人体语音信息,蓝牙对讲耳机将语音信息通过与其无线连接的蓝牙模块传输至安卓控制核心板,安卓控制核心板将语音信息传输至音频编解码模块,音频编解码模块对语音信息进行处理并转换为第二语音信号传输至基带处理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对第二语音信号进行处理并转换为第二基带信号传输至射频收发单元,射频收发单元对第二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并转换为第二射频信号,通过对讲天线发射出去。

通过本实用新型使各个消防人员能够穿戴无线的蓝牙对讲耳机进行对讲,其使用方便,消防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现场的人员状况、事件动态,提高消防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了消防人员的安全性,减轻了火灾造成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