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蓝牙耳机上的咪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1381发布日期:2019-11-12 23:24阅读:19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蓝牙耳机上的咪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蓝牙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蓝牙耳机上的咪头。



背景技术:

蓝牙耳机就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自从蓝牙耳机问世以来,一直是行动商务族提升效率的好工具。

目前市场上的蓝牙耳机咪头在配合蓝牙耳机使用时,不合适的尺寸容易导致蓝牙耳机体积过大或者咪头部分不适配不美观,不利于使用者对蓝牙耳机的佩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蓝牙耳机上的咪头,旨在解决目前市场上的蓝牙耳机咪头在配合蓝牙耳机使用时,不合适的尺寸容易导致蓝牙耳机体积过大或者咪头部分不适配不美观,不利于使用者对蓝牙耳机的佩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蓝牙耳机上的咪头,包括后盖,所述后盖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对孔柱,所述后盖的端面开设有出声孔,所述后盖盖合于前盖,所述后盖位于所述前盖的外侧,所述前盖分别固定连接于天线板、触屏板、辅助板,且所述天线板和所述辅助板分别位于所述触屏板的左右两侧,所述前盖的外表面开设有咪头孔,所述前盖固定连接于插针,所述插针位于所述前盖的内部,所述前盖的内部收容有主板、充电器、动铁和咪头元件,所述主板位于所述充电器的侧面,所述动铁位于所述充电器的一侧,所述咪头元件位于所述充电器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咪头孔设置在所述前盖远离所述出声孔的一端,且所述咪头孔位于所述前盖的背面。

优选的,所述咪头元件的接收端与所述咪头孔相适配,且所述咪头元件位于所述咪头孔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咪头元件焊接于所述前盖的内表面。

优选的,所述咪头孔呈胶囊状,且各边分别为4.9400mm;2.3600mm;0.3299mm;转角半径为1.2900mm。

优选的,所述后盖和所述前盖组成蓝牙耳机外壳,且靠近所述出声孔的一端插入耳。

优选的,所述前盖的内部还收容有天线,且所述天线、所述充电器、所述动铁和所述咪头元件均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蓝牙耳机上的咪头,通过将咪头孔设置在前盖的背面,即咪头孔位于前盖和背盖组成的蓝牙耳机的外侧前方,便于对前方使用者的语音进行收集,同时也避免了与出声孔的声音进行混淆,将咪头孔的面积进行限定,避免将整个咪头孔设置过大,一方面避免在蓝牙耳机外壳造成不美观,另一方面避免造成整个蓝牙耳机外壳过大,不适合配搭,体积小的蓝牙耳机便于使用者的配搭,保证佩戴的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前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耳机佩戴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盖;2、对孔柱;3、出声孔;4、前盖;5、天线板;6、触屏板;7、辅助板;8、咪头孔;9、插针;10、主板;11、充电器;12、动铁;13、咪头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蓝牙耳机上的咪头,包括后盖1,后盖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对孔柱2,后盖1的端面开设有出声孔3,后盖1盖合于前盖4,后盖1位于前盖4的外侧,前盖4分别固定连接于天线板5、触屏板6、辅助板7,且天线板5和辅助板7分别位于触屏板6的左右两侧,前盖4的外表面开设有咪头孔8,前盖4固定连接于插针9,插针9位于前盖4的内部,前盖4的内部收容有主板10、充电器11、动铁12和咪头元件13,主板10位于充电器11的侧面,动铁12位于充电器11的一侧,咪头元件13位于充电器11的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触屏板6设置在蓝牙耳机的最外侧,当蓝牙耳机插入到耳朵中时,触屏板6留在最外侧,方便使用者的触摸和控制,触摸板的面积设置较小,一方面配合蓝牙耳机的外壳对整个蓝牙耳机的体积进行做小,另一方面避免单独的触屏板6面积过大影响到蓝牙耳机的美观。

在本实施方式中,组装时,首先将主板10插接到前盖4内部的卡槽上,随后将动铁12安装在前盖4的出声孔3处,与主板10进行连接,触屏元件与前盖4的触摸板进行连接固定,并与主板10进行电线连接,天线固定在天线板5位置处,并与主板10相连接,咪头元件13固定在咪头孔8处,同时也与主板10进行连接,随后将充电器11与蓄电池安放被主板10的一侧,并位于咪头元件13和天线的上方,最后将后盖1通过对孔柱2于前盖4的插针9进行插接,使得后盖1和前盖4进行盖合,组成完整的蓝牙耳机,佩戴时,手持蓝牙耳机将前盖4面向面前,后盖1面向后脑处,然后将之缓缓的塞入耳朵中进行佩戴。

并将其中部分与背盖5上的触屏面9、天线面10、咪头孔811以及第二出声孔37之间进行位置的相对应,随后将背盖5上的插针96插入到正面壳1的插接孔3中,从而对内部的元器件进行安装,组成完整的蓝牙耳机,随后将正面壳1向脑后,背盖5向面前,侧向将第一出声孔34和第二出声孔37插入到使用者的外耳道中,正面壳1的弧面2与外耳道进行完整的贴合,保证使用的舒适。

进一步的,咪头孔8设置在前盖4远离出声孔3的一端,且咪头孔8位于前盖4的背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咪头孔8设置在前盖4远离出声孔3的一端,当前盖4和后盖1组成蓝牙耳机外壳时,并将出声孔3一端插入到耳朵中时,咪头孔8由于远离出声孔3的一端,被留在耳朵的外侧,更加方便对外界声音的接收,同时也避免与出声孔3太近,接收到出声孔3发出后的声音,造成声音的杂乱。

进一步的,咪头元件13的接收端与咪头孔8相适配,且咪头元件13位于咪头孔8的内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咪头元件13的接收端与咪头孔8进行对应,咪头元件13的接收端通过咪头孔8与外界环境相连通,用于接收外界环境中的声音,对于使用者发出的语音信息进行收集并转发。

进一步的,咪头元件13焊接于前盖4的内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咪头元件13设置为4013贴片咪头,咪头元件13内部存在一个由振膜,垫片和极板组成的电容器,因为膜片上充有电荷,并且是一个塑料膜,因此当膜片受到声压强的作用,膜片要产生振动,从而改变了膜片与极板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了电容器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产生了一个Δd的变化,因此由公式C=εS/4πkd可知,必然要产生一个ΔC的变化,由公式C=Q/V又知,由于ΔC的变化,充电电荷又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必然产生一个ΔV的变化,这样初步完成了一个由声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由于这个信号非常微弱,内阻非常高,不能直接使用,因此还要进行阻抗变换和放大,FET场效应管是一个电压控制元件,漏极的输出电流受源极与栅极电压的控制,由于电容器的两个极是接到FET的S极和G极的,因此相当于FET的S极与G极之间加了一个Δv的变化量,FET的漏极电流I就产生一个ΔID的变化量,因此这个电流的变化量就在电阻RL上产生一个ΔVD的变化量,这个电压的变化量就可以通过电容C0输出,这个电压的变化量是由声压引起的,因此整个咪头就完成了一个声电的转换过程。

进一步的,咪头孔8呈胶囊状,且各边分别为4.9400mm;2.3600mm;0.3299mm;转角半径为1.2900mm。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咪头孔8的外形和各边长度以及转角半径进行限定,避免整个咪头孔8在前盖4的背面设置过大,影响到其余元件的设置,造成整个前盖4外观不美观。

进一步的,后盖1和前盖4组成蓝牙耳机外壳,且靠近出声孔3的一端插入耳。

在本实施方式中,后盖1和前盖4组成蓝牙耳机外壳,用于对蓝牙耳机内部的各种电器元件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损伤,另一方面为了适配人体的外耳道,保证佩戴的舒适度。

进一步的,前盖4的内部还收容有天线,且天线、充电器11、动铁12和咪头元件13均与主板10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盖4的天线板5的内部对应的为天线,天线连接有主板10,主板10连接有蓄电池,蓄电池和无线充电器11一体设置,主板10还与触屏板6对应的触屏元件、咪头孔8对应的咪头元件13以及出声孔3对应的发声元件相连接,充电时,外部无线充电装置对内部的无线充电器11进行无线充电,从而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保证蓝牙耳机的正常使用,使用时,通过触屏元件控制主板10对天线进行信号控制,与外部的蓝牙进行连接,蓝牙连接成功后,天线接收到手机或者计算机的信号后反馈给主板10,主板10控制内部的发声元件进行发声,同时咪头元件13接收外界的声音发送给主板10,通过天线发送给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等进行语音的发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