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蓝牙耳机手环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4807发布日期:2020-05-15 17:2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蓝牙耳机手环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蓝牙耳机手环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环通常只能够通过表壳佩戴在手腕上使用,并不能够用作耳机使用。而现有的蓝牙耳机通常只能够做为耳机使用,并不能够作为手环表壳佩戴在手腕上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蓝牙耳机手环组件,旨在实现既能够做为手环佩戴在手腕上使用,也能够用做蓝牙耳机使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蓝牙耳机手环组件,所述多功能蓝牙耳机手环组件包括蓝牙手环耳机及表壳,所述表壳的两端用于与表带连接,所述表壳包括上壳、下壳及卡扣组件,所述上壳和下壳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并在上壳和下壳之间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蓝牙手环耳机的收容空间,所述蓝牙手环耳机通过所述卡扣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蓝牙手环耳机包括下盖、咪头、电池、马达、柔性电路板组件、主板组件、显示屏、上盖、耳机头盖及喇叭,所述咪头、电池、马达、柔性电路板组件、主板组件和显示屏设于所述下盖内,所述上盖盖设在所述下盖上,所述下盖的一端一体形成有耳机头座,所述耳机头盖设于所述耳机头座上,由所述耳机头盖和耳机头座组合形成耳机头,所述喇叭设于所述耳机头内,所述下壳对应所述耳机头设有供耳机头伸入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下盖和耳机头盖均由塑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耳机头盖正对所述喇叭的一面设有第一出音孔,所述耳机头盖于所述第一出音孔的一侧设有第二出音孔。

优选地,所述下壳靠近其第一端设有第一卡位,所述上壳对应所述第一卡位设有第一扣位,所述下壳和上壳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一扣位卡合连接,所述下壳和上壳的第二端通过螺丝锁合固定。

优选地,所述卡扣组件包括框体、两卡扣单元及两卡扣按键,每一卡扣单元包括一推动件和一卡扣件,卡扣件设于所述框体内并可沿所述框体的第一方向滑动,所述卡扣件与框体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在不受所述推动件作用时,所述卡扣件在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保持在第一位置,所述卡扣件上设有卡接头,所述蓝牙手环耳机的下盖上对应所述卡接头相应地设有卡孔,所述蓝牙手环耳机安装在所述收容空间且所述卡扣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卡扣件的卡接头卡入所述下盖的卡孔内将所述蓝牙手环耳机固定在所述表壳内,所述推动件安装在所述框体内并位于所述卡扣件的外侧,所述推动件可沿所述框体的第二方向滑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推动件与框体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推动件的外端对应连接有一个卡扣按键,两卡扣单元的两卡扣件相邻设置,两卡扣单元的两推动件相远离设置,所述下壳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供两卡扣按键穿过的通孔,在所述卡扣按键上没有外力按压时,所述推动件在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保持在初始位置,所述推动件朝向所述卡扣件设有限位推块,所述推动件在初始位置时通过所述限位推动件对所述卡扣件进行限位以防止卡扣件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从所述框体中滑出,当有外力按压卡扣按键时,推动件在卡扣按键的作用下朝向卡扣件移动,并通过限位推块推动所述卡扣件朝远离所述下盖的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卡扣件的卡接头从所述下盖的卡孔内脱离松开所述蓝牙手环耳机,使所述蓝牙手环耳机可以从所述收容空间内取出。

优选地,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位于卡扣组件的下侧,所述弹片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向上翘起用于将所述蓝牙手环耳机弹起以便于蓝牙手环耳机的取出。

优选地,所述框体包括下板、与所述下板相对的上板、与所述蓝牙手环耳机的下盖靠近的右板、及与所述右板相对的左板,由所述下板、上板、右板和左板连接形成中空框,所述中空框内对应所述两卡扣单元的两推动件相应地设有两挡板,并于所述两挡板之间设一隔板,所述右板上对应所述两卡扣单元的两卡扣件分别设有两第一孔以供卡扣件的卡接头向外伸出,所述卡扣件的上侧设有第一导块,所述上板上对应设有第一导孔,所述卡扣件的第一导块设于所述上板的第一导孔内,以对卡扣件的滑动进行导向,所述推动件的上侧设有第二导块,所述上板上对应设有第二导孔,所述推动件的第二导块设于所述上板的第二导孔内,以对推动件的滑动进行导向,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卡扣件与所述左板之间,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推动件与对应的挡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左板上对应所述第一弹簧相应地设有第一柱体,所述卡扣件对应所述第一弹簧相应地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柱体上,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挡板上对应所述第二弹簧相应地设有第二柱体,所述推动件对应所述第二弹簧相应地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柱体上,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耳机头为右耳佩戴式耳机头。

优选地,所述上壳的两端分别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与表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多功能蓝牙耳机手环组件,蓝牙手环耳机装设在表壳中时,可以作为手环使用,蓝牙手环耳机从表壳中取下时,可以作为耳机使用,从而具有多功能用途。另外,相比于由硅胶制成的耳机头套,由耳机头盖和耳机头座组合形成的耳机头具有较高的硬度,在佩戴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而影响出音品质,并且能够更加贴合人体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蓝牙耳机手环组件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多功能蓝牙耳机手环组件的由另一角度所视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多功能蓝牙耳机手环组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多功能蓝牙耳机手环组件中表壳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表壳中扣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表壳中扣组件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其中一并示出了弹

图7是图4所示表壳中扣组件中上壳由另一角度所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所示多功能蓝牙耳机手环组件中蓝牙手环耳机的分解示意图。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出一种多功能蓝牙耳机手环组件,所述多功能蓝牙耳机手环组件包括蓝牙手环耳机1及表壳3,所述表壳3的两端用于与表带连接,以将所述表壳3连同蓝牙手环耳机1一起佩戴在使用者的手腕上,以将所述蓝牙手环耳机1作为手环耳使用。

所述表壳3包括上壳31、下壳32及卡扣组件33,所述上壳31和下壳32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并在上壳31和下壳32之间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蓝牙手环耳机1的收容空间320。所述蓝牙手环耳机1通过所述卡扣组件33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收容空间320内,这样,需要将蓝牙手环耳机1作为耳机使用时,只需要将蓝牙手环耳机1从所述表壳3取下即可。

所述蓝牙手环耳机1包括下盖11、咪头12、电池13、马达14、柔性电路板组件15、主板组件16、显示屏17、上盖18、耳机头盖19及喇叭20,所述咪头12、电池13、马达14、柔性电路板组件15、主板组件16和显示屏17设于所述下盖11内,所述上盖18盖设在所述下盖11上,所述下盖11的一端一体形成有耳机头座21,所述耳机头盖19设于所述耳机头座21上,由所述耳机头盖19和耳机头座21组合形成耳机头,所述喇叭20设于所述耳机头内,所述下壳32对应所述耳机头设有供耳机头伸入的通孔323。

所述蓝牙手环耳机1通过在主板组件16设置相应的软件,可以具有现有手环的相关功能,例如智能助手、科学睡眠、精准心率监测、24h呼吸训练、运动助手、日常活动监测、多种锻炼模式、运动记录分享、陌生号码识别、自配对闹钟、久坐提醒、秒表、遥控拍照、信息提醒等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盖11和耳机头盖19均由塑料制成。由于下盖11和耳机头盖19均是由塑料制成,相比于由硅胶制成的耳机头套,由耳机头盖19和耳机头座21组合形成的耳机头具有较高的硬度,在佩戴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而影响出音品质,并且能够更加贴合人体设计。

所述耳机头盖19正对所述喇叭20的一面设有第一出音孔191,所述耳机头盖19于所述第一出音孔191的一侧设有第二出音孔192,通过设置第一出音孔191和第二出音孔192,使得耳机头具有较佳的出音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32靠近其第一端设有第一卡位321,所述上壳31对应所述第一卡位321设有第一扣位311,所述下壳32和上壳31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卡块321和第一扣位311卡合连接,所述下壳32和上壳31的第二端通过螺丝锁合固定,例如,下壳32的第二端设置有供螺丝穿过的通孔(图中未示出),上壳31的第二端相应地设置螺孔310,通过螺丝穿过下壳32的第二端的通孔再与上壳31的第二端的螺孔螺接,将下壳32和上壳31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组件33包括框体34、两卡扣单元35及两卡扣按键36,每一卡扣单元35包括一推动件351和一卡扣件352,卡扣件352设于所述框体34内并可沿所述框体34的第一方向(即水平横向)滑动,所述卡扣件352与框体34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图中未示出),在不受所述推动件351作用时,所述卡扣件352在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保持在第一位置,所述卡扣件352上设有卡接头3521,所述蓝牙手环耳机1的下盖11上对应所述卡接头3521相应地设有卡孔111,所述蓝牙手环耳机1安装在所述收容空间320且所述卡扣件352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卡扣件352的卡接头3521卡入所述下盖11的卡孔111内将所述蓝牙手环耳机1固定在所述表壳3内。

所述推动件351安装在所述框体34内并位于所述卡扣件352的外侧,所述推动件351可沿所述框体34的第二方向(水平纵向)滑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推动件351与框体34之间设有第二弹簧(图中未示出),所述推动件351的外端对应连接有一个卡扣按键36,两卡扣单元35的两卡扣件352相邻设置,两卡扣单元35的两推动件351相远离设置。

所述下壳3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供两卡扣按键36穿过的通孔322,在所述卡扣按键6上没有外力按压时,所述推动件351在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保持在初始位置,所述推动件351朝向所述卡扣件352设有限位推块3511,所述推动件351在初始位置时通过所述限位推块3511对所述卡扣件352进行限位以防止卡扣件352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从所述框体34中滑出,当有外力按压卡扣按键36时,推动件351在卡扣按键36的作用下朝向卡扣件352移动,并通过限位推块3511推动所述卡扣件352朝远离所述下盖11的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卡扣件352的卡接头3521从所述下盖11的卡孔111内脱离松开所述蓝牙手环耳机1,使所述蓝牙手环耳机1可以从所述收容空间320内取出。

卡扣组件33设置有两卡扣单元35及两卡扣按键36,通过两卡扣按键36分别来控制两卡扣单元35,只有同时按压两卡扣按键36时,才能够使两卡扣单元35的卡扣件352的卡接头3521均从蓝牙手环耳机1的下盖11的卡孔111脱离,使蓝牙手环耳机1可以从表壳3的收容空间320内取出,如果仅是按压一个卡扣按键36,则另一卡扣按键36对应的卡扣单元35的卡扣件352的卡接头3521还是与蓝牙手环耳机1的下盖11的卡孔111扣合,蓝牙手环耳机1不能够从收容空间320内取出,这样可以防止误单边按压的误操作(例如不小心按到一边的卡扣按键36)而导致蓝牙手环耳机1的丢失。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弹片37,所述弹片37的一端位于卡扣组件33的下侧,所述弹片37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收容空间320内并向上翘起用于将所述蓝牙手环耳机1弹起以便于蓝牙手环耳机1的取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框体34包括下板341、与所述下板341相对的上板342、与所述蓝牙手环耳机1的下盖11靠近的右板343、及与所述右板343相对的左板344,由所述下板341、上板342、右板343和左板344连接形成中空框,所述中空框内对应所述两卡扣单元35的两推动件351相应地设有两挡板345,并于所述两挡板345之间设一隔板346,所述右板343上对应所述两卡扣单元35的两卡扣件352分别设有两第一孔3431以供卡扣件352的卡接头3521向外伸出,所述卡扣件352的上侧设有第一导块3522,所述上板342上对应设有第一导孔3421,所述卡扣件352的第一导块3522设于所述上板342的第一导孔3421内,以对卡扣件352的滑动进行导向,所述推动件351的上侧设有第二导块3512,所述上板342上对应设有第二导孔3422,所述推动件351的第二导块3512设于所述上板342的第二导孔3422内,以对推动件351的滑动进行导向,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卡扣件352与所述左板344之间,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推动件351与对应的挡板345之间。

通过设置第一导块3522和第一导孔3421,能够对卡扣件352进行很好的导向,防止卡扣件352在滑动过程中发生错位。通过设置第二导块3512和第二导孔3422,能够对推动件351进行很好的导向,防止推动件351在滑动过程中发生错位。

所述左板344上对应所述第一弹簧相应地设有第一柱体3441,所述卡扣件352对应所述第一弹簧相应地设有第一凹槽3523,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柱体3441上,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凹槽3523内,所述挡板345上对应所述第二弹簧相应地设有第二柱体3451,所述推动件351对应所述第二弹簧相应地设有第二凹槽3513,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柱体3451上,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凹槽3513内。通过设置第一柱体3441和第一凹槽3523,能够对第一弹簧进行很好的定位,防止第一弹簧受压发生错位。通过设置第二柱体3451和第二凹槽3513,能够对第二弹簧进行很好的定位,防止第二弹簧受压发生错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头为右耳佩戴式耳机头。所述上壳31的两端分别设有安装孔312,所述安装孔312用于与表带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