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摔手机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4983发布日期:2020-06-12 15:1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摔手机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保护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摔手机保护壳。



背景技术:

普通的手机保护套可以对手机起到外表保护、防摔保护等功能。如今,随着智能机的普及,手机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但是随之带来的问题是手机的发热量明显增加,此时如果采用普通的手机保护套则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手机散热困难,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手机的正常使用。

传统的金属手机边框都采用的是海马扣或者螺丝的结合方式,而两种结合方式均有不同缺陷,如海马扣的结合方式缺点:生产难度大,不便于量产,结构不稳固,外观不够完美,用户体验不够好;螺丝的结合方式的缺点:组装复杂,需要借助其他特定工具才能完成组装;而且,传统的金属手机边框当外部冲击较大时将无法保护手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摔手机保护壳,在手机框架的边角处设置防摔护角,提高手机保护壳的防摔性能,设置的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卡接、第二卡块与第二卡槽卡接,将顶框、底框和防摔护角卡合成一体,装配简单、方便,卡合后的防摔手机保护壳结构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摔手机保护壳,包括手机框架以及卡接于手机框架的边角处的防摔护角,所述手机框架包括顶框以及与顶框配合使用的底框,所述防摔护角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顶框的边角处设置有与第一卡槽卡接的第一卡块,所述底框的边角处设置有与第二卡槽卡接的第二卡块。

优选的,所述防摔护角突伸出所述手机框架的外侧面的一侧设置有缓冲纹路。

优选的,所述防摔护角呈圆弧状;所述防摔护角的顶部设置有保护罩,所述顶框的边角处伸入所述保护罩内。

优选的,所述底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顶框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的第一凹槽以及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接的第二凹槽。

优选的,所述手机框架开设有充电口预留孔、锁屏键预留孔、音量键安装孔、开关机键安装孔和天线避空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防摔手机保护壳,在手机框架的边角处设置防摔护角,大大提高手机保护壳的防摔性能;装配过程中,可先将第二卡块与第二卡槽卡接,使防摔护角卡紧再底框上,再将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卡接,使顶框与防摔护角卡紧,即可使顶框、底框和防摔护角卡合成一体,装配简单、方便,卡合后的防摔手机保护壳结构稳固。与现有的金属手机边框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摔手机保护壳防摔性能更好,装配更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摔护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防摔护角;2、手机框架;21、顶框;22、底框;3、第一卡槽;4、第二卡槽;5、第一卡块;6、第二卡块;7、缓冲纹路;8、保护罩;9、第一卡扣;10、第二卡扣;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3、充电口预留孔;14、锁屏键预留孔;15、音量键安装孔;16、开关机键安装孔;17、天线避空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4所示,一种防摔手机保护壳,包括手机框架2以及卡接于手机框架2的边角处的防摔护角1,手机框架2大致呈矩形,防摔护角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防摔护角1分别卡接在手机框架2的四个拐角处,所述手机框架2包括顶框21以及与顶框21配合使用的底框22,手机卡持在顶框21与底框22之间,所述防摔护角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3和第二卡槽4,所述顶框21的边角处设置有与第一卡槽3卡接的第一卡块5,所述底框22的边角处设置有与第二卡槽4卡接的第二卡块6。

本实用新型的防摔手机保护壳在手机框架2的边角处设置防摔护角1,大大提高手机保护壳的防摔防撞性能,防止使用该防摔手机保护壳的手机摔伤;装配过程中,可先将第二卡块6与第二卡槽4卡接,使防摔护角1卡紧在底框22上,再将第一卡块5与第一卡槽3卡接,使顶框21与防摔护角1卡紧,即可使顶框21、底框22和防摔护角1卡合成一体,装配简单、方便,卡合后的防摔手机保护壳结构稳固。与现有的金属手机边框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摔手机保护壳防摔性能更好,装配更简单。进一步的,所述手机框架2为铝合金手机框架2,所述防摔护角1为软胶防摔护角1;所述手机框架2的四个边角处均卡接防摔护角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摔护角1突伸出所述手机框架2的外侧面的一侧设置有缓冲纹路7。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防摔护角1的外侧壁设置缓冲纹路7,提高防摔护角1的缓冲效果,从而提高其耐冲击性,更有利于防摔手机保护壳保护手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摔护角1呈圆弧状;所述防摔护角1的顶部设置有保护罩8,所述顶框21的边角处伸入所述保护罩8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防摔护角1呈圆弧状,与手机框架2的边角处吻合,结构紧凑,更少的占用防摔手机保护壳的空间,提高用户舒适度;所述顶框21的边角处伸入所述保护罩8内,更好地保护手机的边角处,提高防摔手机保护壳的防摔防撞性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摔护角1、缓冲纹路7和保护罩8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框2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扣9和第二卡扣10,所述顶框2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9卡接的第一凹槽11以及与所述第二卡扣10卡接的第二凹槽1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扣9与第一凹槽11卡接,所述第二卡扣10与第二凹槽12卡接,提高所述顶框21和底框22卡合的稳固性,还起到限位作用,避免使用该防摔手机保护壳时所述顶框21和底框22发生移位,同时防止所述防摔护角1松动、脱落,进一步提高该防摔手机保护壳的稳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机框架2开设有充电口预留孔13、锁屏键预留孔14、音量键安装孔15、开关机键安装孔16和天线避空位17。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手机提供更多孔位,便于将该防摔手机保护壳与手机配合使用,提高结构紧凑性。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摔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机框架以及卡接于手机框架的边角处的防摔护角,所述手机框架包括顶框以及与顶框配合使用的底框,所述防摔护角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顶框的边角处设置有与第一卡槽卡接的第一卡块,所述底框的边角处设置有与第二卡槽卡接的第二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摔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摔护角突伸出所述手机框架的外侧面的一侧设置有缓冲纹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摔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摔护角呈圆弧状;所述防摔护角的顶部设置有保护罩,所述顶框的边角处伸入所述保护罩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摔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顶框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的第一凹槽以及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接的第二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摔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框架开设有充电口预留孔、锁屏键预留孔、音量键安装孔、开关机键安装孔和天线避空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保护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摔手机保护壳,包括手机框架以及卡接于手机框架的边角处的防摔护角,所述手机框架包括顶框以及抵靠于顶框的底部的底框,所述防摔护角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顶框的边角处设置有与第一卡槽卡接的第一卡块,所述底框的边角处设置有与第二卡槽卡接的第二卡块。该防摔手机保护壳在手机框架的边角处设置防摔护角,大大提高手机保护壳的防摔性能;装配过程中,可先将第二卡块与第二卡槽卡接,使防摔护角卡紧再底框上,再将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卡接,使顶框与防摔护角卡紧,即可使顶框、底框和防摔护角卡合成一体,装配简单、方便,卡合后的防摔手机保护壳结构稳固。

技术研发人员:严斯洪;许春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美协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5
技术公布日:2020.06.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