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络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99702发布日期:2020-06-05 22:33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智能网络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网络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网络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与业务融合进程的逐步深入,网络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担负起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作为业务重要支撑元素的网络管理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一直以来,网络管理工作的焦点都只是在技术层面,单纯地追求网络组件的稳定运行和性能质量,这将许多人带入了“重技术质量,轻业务指标”的误区。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往往会由于企业系统自身问题使得企业业务出现波动,但具体是企业系统哪部分出现了问题,业务系统为何会越用越慢,面对这些疑问,在基于设备管理的模式中,网络运维工程师只能逐个检测网络、应用、中间件和数据存储环节,缺少一种从业务层面实施网络管理、网络服务的工具。

在网络管理中,运维人员不仅仅维护管理某几种网络资源、某几款网络资源,常常面对的是具备不同功能特点、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网络资源,甚至还要管理包括机房环境、机柜等非网络资源。这些繁杂的基础设施构成了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可能对企业业务的正常运行造成巨大影响。

综上,研究一套有效的工具和方法能够将这些种类繁多、关系复杂的资源进行综合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网络管理系统,其是一套能够将这些种类繁多、关系复杂的资源进行综合的管理的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智能网络管理系统,其包括数据采集层、中央控制层及数据展示层;

所述数据采集层包括数据采集模块、远程控制中心模块、流量分析模块;

其中,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支持snmp协议的网络资源指标信息的数据,并且将其传递给ccs统一处理;远程控制中心模块用于采集非snmp协议可监管设备的信息;流量分析模块用于完成流量分析的功能;

所述中央控制层包括控制中心模块及储存模块;

其中控制中心模块用于完成由所述数据采集层获取的所有数据的分析和处理,portal传达指令的中转控制,系统策略的全局配置和下发,资源事件和告警的同步,链路信息的采集分析,脚本监控功能;储存模块用于存储由所述数据采集层获取的所有数据;

所述数据展示层包括展示模块及管理配置模块,

其中展示模块用于提供网络资源的管理展现,管理配置模块用于完成用户各项指令的交互,并对所述中央控制层传达用户的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层还包括日志服务模块及发现服务模块;所述日志服务模块用于收集采集日志;发现服务模块用于完成系统初始化工作时资源的自动发现功能。

优选的,所述远程控制中心模块的采集方式包括wmi、telnet/ssh、ping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分析模块支持ipfix(v5、v9、v10)、xflow(v5)、netstream、netflow等流量分析协议通过与相应硬件设备的配合,完成流量分析的功能。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智能网络管理方法,其包括资源管理方法、告警管理方法、业务管理方法;

所述资源管理方法为所述数据采集层中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资源数据,将数据上传至控制中心模块,控制中心模块将资源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并获取资源性能指标,处理后数据在所述数据展示层的展示模块进行展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资源分类统计可帮助网络管理员快速掌握网络资产配备情况,清晰直接展现整体网络资产分类及数据,帮助网络管理员掌握每一种类型的网络资产数量。资源分类统计排行可帮助网络管理员掌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哪一类资产配比数量最多,帮助网络管理员对网络维护重点及方向提供数据依据。资源性能指标排行,帮助网络管理员快速定位当前网络环境中资源使用性能瓶颈点。资源性能指标排行,帮助网络管理员快速定位当前网络环境中资源使用性能瓶颈点,

所述告警管理方法为所述数据采集层中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告警数据,将数据上传至控制中心模块,控制中心模块将告警数据进行告警数量统计、告警分类、告警严重程度分类,处理后数据在所述数据展示层的展示模块进行展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告警级别占比帮助网络管理员了解整网网络资产故障的严重程度,对分析整网故障风险提供数据依据。最新告警列表可帮助网络管理员快速掌握当前网络环境中的故障情况,在第一时间处理关键故障,保障网络业务的稳定运行。

所述业务管理方法为所述数据采集层中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实际业务应用数据上传至控制中心模块,控制中心模块将实际业务应用数据进行业务系统安全运行天数统计、业务系统健康度统计、繁忙度统计;处理后数据在所述数据展示层的展示模块进行展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业务系统安全运行天数,通过底层统计分析算法,可帮助cio了解重要业务系统稳定健康运行时长,清晰了解业务系统维护现况。业务性能趋势图可以为用户提供在一定时间段内,关键业务系统健康度、繁忙度、可用性、宕机次数、宕机时长、运行趋势等以直观对比式的呈现出来,帮助用户呈现业务变化趋势,根据业务趋势辅助进行网络规划。

需要说明的是,繁忙度:可以灵活的设置业务系统的繁忙度计算规则,与可用性设置类似,用户可自定义参与繁忙度计算的元素,包括资源及其子资源的性能指标,并通过权重的设置来组合计算出影响繁忙的程度。健康度:健康度依赖于业务的可用性与繁忙度数据,通过权重的设置组合计算出业务的健康度数据,健康度也提供了自定义配置,用户可以自行添加参与健康度计算的资源及其资源的性能指标,充分满足用户对于业务系统健康数据的个性化需求。发送规则:当业务应用产生告警时,通过发送规则设置告警发送条件和升级条件,可设置告警级别、告警类型、告警发送时间、连续发送告警条件、选择性发送告警条件、发送方式、接收人员或组织等。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网络管理方法还包括存储监控管理方法,系统监控hba主机、fc交换机、存储设备、光纤通道状态,以及数据存储磁盘分配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存储监控管理方法还包括生成fc-san拓扑。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系统主要基于jdbc等方式自动发现并监控oracle、db2、mysql、sqlserver、postgresql、sybase、informix等数据库,对各数据库的分区、进程、表空间、数据文件、日志文件、命中率等指标信息进行采集,用户可以根据业务应用情况对各指标进行告警阈值的设置,从而帮助运维人员很好的掌握数据库的运行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其是一套能够将这些种类繁多、关系复杂的资源进行综合的管理的系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智能网络管理系统逻辑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智能网络管理系统,其包括数据采集层、中央控制层及数据展示层;

所述数据采集层包括数据采集模块、远程控制中心模块、流量分析模块;

其中,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支持snmp协议的网络资源指标信息的数据,并且将其传递给ccs统一处理;远程控制中心模块用于采集非snmp协议可监管设备的信息;流量分析模块用于完成流量分析的功能;

所述中央控制层包括控制中心模块及储存模块;

其中控制中心模块用于完成由所述数据采集层获取的所有数据的分析和处理,portal传达指令的中转控制,系统策略的全局配置和下发,资源事件和告警的同步,链路信息的采集分析,脚本监控功能;储存模块用于存储由所述数据采集层获取的所有数据;

所述数据展示层包括展示模块及管理配置模块,

其中展示模块用于提供网络资源的管理展现,管理配置模块用于完成用户各项指令的交互,并对所述中央控制层传达用户的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层还包括日志服务模块及发现服务模块;所述日志服务模块用于收集采集日志;发现服务模块用于完成系统初始化工作时资源的自动发现功能。

优选的,所述远程控制中心模块的采集方式包括wmi、telnet/ssh、ping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分析模块支持ipfix(v5、v9、v10)、xflow(v5)、netstream、netflow等流量分析协议通过与相应硬件设备的配合,完成流量分析的功能。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智能网络管理方法,其包括资源管理方法、告警管理方法、业务管理方法;

所述资源管理方法为所述数据采集层中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资源数据,将数据上传至控制中心模块,控制中心模块将资源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并获取资源性能指标,处理后数据在所述数据展示层的展示模块进行展示;

所述告警管理方法为所述数据采集层中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告警数据,将数据上传至控制中心模块,控制中心模块将告警数据进行告警数量统计、告警分类、告警严重程度分类,处理后数据在所述数据展示层的展示模块进行展示;

所述业务管理方法为所述数据采集层中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实际业务应用数据上传至控制中心模块,控制中心模块将实际业务应用数据进行业务系统安全运行天数统计、业务系统健康度统计、繁忙度统计;处理后数据在所述数据展示层的展示模块进行展示。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网络管理方法还包括存储监控管理方法,系统监控hba主机、fc交换机、存储设备、光纤通道状态,以及数据存储磁盘分配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存储监控管理方法还包括生成fc-san拓扑。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