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75580发布日期:2020-12-04 14:0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协议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现有的通信协议主要包括tcp和udp两种,其中基于tcp通信协议传输文件的方式因tcp本身具有的可靠性数据传输的特点而具有确认、窗口、重传、拥塞控制机制,从而可以有效保证文件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但是基于tcp通信协议传输文件的方式中文件数据流的每一包都需要确认,传递效率比较低,占用网络资源较高,并且在传输文件数据之前,要先建立连接,导致文件传输的效率较低。而基于udp通信协议传输文件的方式则恰恰相反,在数据传递时由于没有三次握手等机制,因此较基于tcp通信协议传输文件的方式传输速率较快,但是基于udp通信协议传输文件的方式不可靠,不稳定,如果网络质量不好,很容易丢包,导致文件数据传输不够完整。

可见,现有的基于tcp或者基于udp协议来实现文件传输的方式还存在着传输速率与文件数据传输完整性无法兼得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基于tcp或者基于udp协议来实现文件传输的方式还存在着传输速率与文件数据传输完整性无法兼得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数据发送端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发送待传输文件数据;所述待传输文件数据中携带有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

数据接收端根据实际接收的传输数据以及所述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未传输数据;

当判断存在未传输数据时,数据接收端根据未传输数据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缺失数据重传指令;所述缺失数据重传指令中携带有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

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确定未传输数据,并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重发未传输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文件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数据发送端以及数据接收端;

所述数据发送端,用于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发送待传输文件数据,所述待传输文件数据中携带有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用于根据所述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确定未传输数据,并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重发未传输数据;

所述数据接收端,用于根据实际接收的传输数据以及所述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未传输数据,并在判断存在未传输数据时,根据未传输数据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缺失数据重传指令;所述缺失数据重传指令中携带有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数据发送端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发送待传输文件数据,由于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但稳定性不足,通过在传输的文件数据中携带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使得数据接收端能够根据实际接收的传输数据以及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未传输数据,并在判断存在未传输数据时,向数据发送端返回携带有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的缺失数据重传指令,数据发送端在接收到缺失数据重传指令后,进一步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重发未传输数据,即在每一轮数据发送端发送结束后,数据接收端都会针对未接收到的文件内容索引,进行统一确认,并通知到数据发送端,如此,通过有限次数的重传,从而保证了文件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且由于每轮重传的数据都要比上一轮少,大大减少了对承载资源的占用,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文件数据传输效率,较大发挥了承载的传输能力,在保证数据传输完整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文件数据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的时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重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接收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接收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解决现有的基于tcp或者基于udp协议来实现文件传输的方式还存在的传输速率与文件数据传输完整性无法兼得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在基于udp协议来实现文件传输的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具体的,数据发送端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发送待传输文件数据保证文件数据的传输速率,但考虑到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容易发生丢包,因此在传输的文件数据中携带有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以保证数据接收端可以根据实际接收的传输数据以及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未传输数据,数据接收端在判断存在未传输数据,会向数据发送端发送携带有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的缺失数据重传指令,数据发送端能够根据缺失数据重传指令继续以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重发未传输数据,经过若干轮数据确定与重发后,能够保证文件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同时由于每轮数据发送均采用随机数据传输,且每轮重传的数据都要比上一轮少,保证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即在保证数据传输完整的前提下,保证数据的传输效率。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环境图,详述如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文件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环境图可以等同理解为文件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包括数据发送端110以及数据接收端120。

所述数据发送端110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发送待传输文件数据,其中所述待传输文件数据中携带有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

所述数据接收端120根据实际接收的传输数据以及所述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未传输数据,并在判断存在未传输数据时,数据接收端根据未传输数据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缺失数据重传指令,其中所述缺失数据重传指令中携带有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

所述数据发送端110还用于根据所述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确定未传输数据,并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重发未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数据发送端110以及数据接收端120所执行的步骤的具体说明可以参阅后续图2及其解释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数据发送端110以及数据接收端120的结构具体可以参阅后续图8~图11的内容及其解释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发明提供的文件数据传输方法仅仅是以一轮数据交互的流程作为示例来进行说明,事实上,在一次完整的文件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多轮的数据交互,也就是说,在数据发送端在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重发未传输数据后,数据接收端还会进一步根据实际接收的传输数据以及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或者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来判断是否仍然还存在有未传输数据,并在判断出仍然还存在有未传输数据时,再向数据发送端缺失数据重传指令,以使数据发送端进行下一轮的数据发送,通过反复重复数据上述数据交互过程,直至确定文件数据被完整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数据传输系统,其中数据发送端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发送待传输文件数据,由于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但稳定性不足,通过在传输的文件数据中携带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使得数据接收端能够根据实际接收的传输数据以及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未传输数据,并在判断存在未传输数据时,向数据发送端返回携带有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的缺失数据重传指令,数据发送端在接收到缺失数据重传指令后,进一步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重发未传输数据,即在每一轮数据发送端发送结束后,数据接收端都会针对未接收到的文件内容索引,进行统一确认,并通知到数据发送端,如此,通过有限次数的重传,从而保证了文件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且由于每轮重传的数据都要比上一轮少,大大减少了对承载资源的占用,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文件数据传输效率,较大发挥了承载的传输能力,在保证数据传输完整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文件数据传输效率。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数据发送端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发送待传输文件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待传输文件数据中携带有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是考虑到随机数据传输的速率较快,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同时待传输文件数据中携带的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可以方便于数据接收端进行统一确认,确认未传输数据。

步骤s204,数据接收端根据实际接收的传输数据以及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未传输数据。当判断存在未传输数据时,执行步骤s206;当判断不存在未传输数据时,执行其他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接收端在接收到传输数据后会有相应的记录,通过将实际接收的传输数据与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对比,可以确定出是否存在未传输数据以及确定出那些数据未传输完成,即在判断存在未传输数据时,需要通知数据发送端重新发送未传输数据,即执行步骤s206,而如果在判断不存在未传输数据时,也就是表明文件数据传输完成时,可以通过其他预先定义的方式通知到数据发送端文件数据传输完成,此时文件数据传输完成,循环结束。

步骤s206,数据接收端根据未传输数据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缺失数据重传指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缺失数据重传指令中携带有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由于数据接收端具有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能够结合实际接收的传输数据确定出未传输的数据,因此数据接收端就根据未传输数据向数据发送端发送携带有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的缺失数据重传指令,以通知到数据发送端需要重发哪些数据。

步骤s208,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确定未传输数据,并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重发未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发送端在接收到所述数据接收端返回的缺失数据重传指令后,表明数据接收端未完整接收到数据,还有部分数据未接收到,此时可以根据缺失数据重传指令中携带的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重新找到文件数据,并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重发该部分未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仅仅描述了一个文件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一轮数据交互,事实上,可以理解,在数据发送端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重发未传输数据后,数据接收端会再次根据实际接收到的传输数据与索引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是否还存在未传输数据,如果仍然存在未传输数据,将会再次向数据发送端发送携带有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的缺失数据重传指令,上述过程将会持续到在数据发送端某次发送数据后,数据接收端根据实际接收的传输数据以及所述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判断出不存在未传输数据时,表明文件数据全部接受,此时,文件数据传输流程结束。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每轮可以保证至少部分文件数据被数据接收端接收到,因此,每轮传输的文件数据都会比上一轮传输的文件数据小,在有限轮快速的随机数据传输后,总可以保证文件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结合前述论述可知,步骤s204~步骤s208可以理解为一轮数据交互,在一次完整的文件数据传输流程中,需要重复s204~步骤s208的过程,也就是重复“数据发送端发送数据—数据接收端接收数据统一确认未发送数据,并通知数据发送端——数据发送端发送数据”的过程,上述步骤会重复进行直至数据发送端以及数据接收端确定文件数据传输完成,其中数据接收端确定文件数据传输完成可在数据接收端接收数据统一确认的过程中实现,而数据发送端确定文件数据传输完成可通过其他预先定义的方式实现,具体可以参阅图4以及图5的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数据发送端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发送待传输文件数据,由于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但稳定性不足,通过在传输的文件数据中携带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使得数据接收端能够根据实际接收的传输数据以及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未传输数据,并在判断存在未传输数据时,向数据发送端返回携带有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的缺失数据重传指令,数据发送端在接收到缺失数据重传指令后,进一步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重发未传输数据,即在每一轮数据发送端发送结束后,数据接收端都会针对未接收到的文件内容索引,进行统一确认,并通知到数据发送端,如此,通过有限次数的重传,从而保证了文件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且由于每轮重传的数据都要比上一轮少,大大减少了对承载资源的占用,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文件数据传输效率,较大发挥了承载的传输能力,在保证数据传输完整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文件数据传输效率。

为便于理解图2中文件数据传输方法在图1所提出的应用环境图中的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文件数据传输方法的时序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结合图3可以看出,文件数据传输方法中各个端执行的流程,进一步的,在数据发送端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重发未传输数据后,数据接收端会继续执行其上执行的判断过程,上述数据发送端与数据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交互存在多轮,直至某次数据接收端在执行判断过程周,判断不存在未传输数据时,流程结束。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详述如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图2所示出的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的区别在于,所述步骤s208具体包括:

步骤s402,数据发送端判断在预设的响应时间内是否接收到所述数据接收端返回的缺失数据重传指令。当判断在预设的响应时间内接收到所述数据接收端返回的缺失数据重传指令时,执行步骤s404;当判断在预设的响应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数据接收端返回的缺失数据重传指令时,执行步骤s40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定响应时间来判断文件数据传输完成,具体的,数据接收端在判断存在未传输数据时,需要在预设的响应时间将缺失数据重传指令发送至数据发送端,此时数据发送端在预设的响应时间内接收到所述数据接收端返回的缺失数据重传指令时,表明数据接收端未接收到完整的数据,需要重发未传输数据,即执行步骤s404,而如果数据接收端判断不存在未传输数据时,此时数据接收端将不会发送缺失数据重传指令给数据发送端,因此数据发送端将不会在预设的响应时间内接收到缺失数据重传指令,此时数据发送端可以确定文件数据传输完成。

步骤s404,数据发送端根据所述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确定未传输数据,并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重发未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404与步骤s208的内容相似,都是在确定数据接收端存在未传输数据,数据发送端需要根据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确定未传输数据,并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发送给数据接收端。

步骤s406,数据发送端确定文件数据传输完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发送端确定文件数据传输完成即可以理解为文件数据传输流程的完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定义预设的响应时间,数据发送端通过判断在预设的响应时间内是否接收到所述数据接收端返回的缺失数据重传指令来判断是否数据接收端是否接收到完整的数据,并根据判断结果进行下一轮的数据重发或者结束文件数据传输流程,从而实现了一个完整的文件数据传输流程。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详述如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图2所示出的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的区别在于,所述步骤s204中,“当判断不存在未传输数据时,执行其他步骤”具体为“当判断不存在未传输数据时,执行步骤s502”

步骤s502,数据接收端向数据发送端发送文件数据传输完成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理解为,当数据接收端判断存在未传输数据时,需要向数据发送端发送携带有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的缺失数据重传指令以通知数据发送端重发数据;当数据接收端判断不存在未传输数据时,也就是文件数据传输已完成时,需要向数据发送端发送文件数据传输完成信息以通知数据发送端文件数据传输完成。

在所述步骤s502之后,还包括:

步骤s504,数据发送端确认文件数据传输完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发送端可以根据数据接收端返回的内容是文件数据传输完成信息还是缺失数据重传指令判断文件传输流程是否结束,从而确定是否需要重发文件数据还是确认文件数据传输完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相对于数据发送端根据是否在预设的响应时间内接收到所述数据接收端返回的缺失数据重传指令来主动判断文件数据传输是否完成的技术方案,利用数据接收端在判断不存在未传输数据时,主动向数据发送端发送文件数据传输完成信息以通知数据发送端文件数据传输完成的准确性更好,数据发送端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文件数据传输完成的节点。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详述如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图2所示出的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的区别在于,在所述步骤s204之前,还包括:

步骤s602,数据接收端基于预设的接收规则确定实际接收的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然数据接收端需要先给予预设的接收规则来确定实际接收的传输数据有哪些,才能进一步根据实际接收的传输数据以及所述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未传输数据,而具体的预设的接收规则可以如下述图7所示。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详述如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图6所示出的再一种文件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的区别在于,所述步骤s602,具体为:

步骤s702,数据接收端在首次接收到待传输文件数据之后,将在超时重传时刻内接收到的文件数据确定为实际接收的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限定超时重传时刻,将数据接收端在首次接收到待传输文件数据之后,在超时重传时刻内接收到的文件数据确定为实际接收的传输数据,而不必等待数据接收端完整接收到数据发送端所发送的传输文件数据,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超时重传时刻是预先基于传输网络信号状态确定的。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端的结构示意图,详述如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接收端110包括:

数据传输模块810,用于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发送待传输文件数据,所述待传输文件数据中携带有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待传输文件数据中携带有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是考虑到随机数据传输的速率较快,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同时待传输文件数据中携带的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可以方便于数据接收端进行统一确认,确认未传输数据。

数据重发模块820,用于根据所述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确定未传输数据,并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重发未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发送端在接收到所述数据接收端返回的缺失数据重传指令后,表明数据接收端未完整接收到数据,还有部分数据未接收到,此时可以根据缺失数据重传指令中携带的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重新找到文件数据,并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重发该部分未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仅仅描述了一个文件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一轮数据交互,事实上,可以理解,在数据发送端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重发未传输数据后,数据接收端会再次根据实际接收到的传输数据与索引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是否还存在未传输数据,如果仍然存在未传输数据,将会再次向数据发送端发送携带有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的缺失数据重传指令,上述过程将会持续到在数据发送端某次发送数据后,数据接收端根据实际接收的传输数据以及所述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判断出不存在未传输数据时,表明文件数据全部接受,此时,文件数据传输流程结束。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每轮可以保证至少部分文件数据被数据接收端接收到,因此,每轮传输的文件数据都会比上一轮传输的文件数据小,在有限轮快速的随机数据传输后,总可以保证文件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事实上,数据传输模块810与数据重发模块820可以为数据发送端上的相同结构,例如可以是数据发送端上的通讯端口,本发明以功能上的区别将两者分开仅仅是便于理解,并不能等同于两者为不同的结构。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重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详述如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重发模块820包括:

缺失数据重传指令判断单元921,用于判断在预设的响应时间内是否接收到所述数据接收端返回的缺失数据重传指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定响应时间来判断文件数据传输完成,具体的,数据接收端在判断存在未传输数据时,需要在预设的响应时间将缺失数据重传指令发送至数据发送端,此时数据发送端在预设的响应时间内接收到所述数据接收端返回的缺失数据重传指令时,表明数据接收端未接收到完整的数据,需要重发未传输数据,而如果数据接收端判断不存在未传输数据时,此时数据接收端将不会发送缺失数据重传指令给数据发送端,因此数据发送端将不会在预设的响应时间内接收到缺失数据重传指令,此时数据发送端可以确定文件数据传输完成。

数据重发单元922,用于当判断在预设的响应时间内接收到所述数据接收端返回的缺失数据重传指令时,根据所述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确定未传输数据,并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向数据接收端重发未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数据接收端存在未传输数据,数据发送端需要根据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确定未传输数据,并采用随机数据传输的方式发送给数据接收端。

文件数据传输完成单元923,用于当判断在预设的响应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数据接收端返回的缺失数据重传指令时,确定文件数据传输完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发送端确定文件数据传输完成即可以理解为文件数据传输流程的完成。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接收端的结构示意图,详述如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接收端120包括:

未传输数据判断模块1010,用于根据实际接收的传输数据以及所述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判断是否存在未传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接收端在接收到传输数据后会有相应的记录,通过将实际接收的传输数据与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对比,可以确定出是否存在未传输数据以及确定出那些数据未传输完成,即在判断存在未传输数据时,需要通知数据发送端重新发送未传输数据,而如果在判断不存在未传输数据时,也就是表明文件数据传输完成时,可以通过其他预先定义的方式通知到数据发送端文件数据传输完成,此时文件数据传输完成,循环结束。

缺失数据重传指令发送模块1020,用于在判断存在未传输数据时,根据未传输数据向数据发送端发送缺失数据重传指令;所述缺失数据重传指令中携带有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缺失数据重传指令中携带有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由于数据接收端具有完整传输文件数据的索引信息,能够结合实际接收的传输数据确定出未传输的数据,因此数据接收端就根据未传输数据向数据发送端发送携带有未传输数据的索引信息的缺失数据重传指令,以通知到数据发送端需要重发哪些数据。

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接收端的结构示意图,详述如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图10所示出的一种数据接收端的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在于,所述数据接收端120还包括:

文件数据传输完成信息发送单元1110,用于当判断不存在未传输数据时,向数据发送端发送文件数据传输完成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数据接收端判断不存在未传输数据时,也就是文件数据传输已完成时,需要向数据发送端发送文件数据传输完成信息以通知数据发送端文件数据传输完成。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