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的空闲模式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29452551发布日期:2022-03-30 12:09阅读:91来源:国知局
终端的空闲模式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的空闲模式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背景技术:

2.目前,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中空闲模式下对寻呼的监视功能采用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简称drx)方式,从而降低了功耗,空闲模式下的drx工作机制固定,采用固定的周期,并在寻呼时刻(paging occasion,简称po)到来时启动监视寻呼的功能,进入空闲模式下的激活期,在激活期需要全面监视寻呼,在drx激活期过去之后再次进入睡眠状态。在ue开机后将会按照网络配置的drx周期进行周期循环。
3.终端在应用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处在空闲模式,空闲模式下任务规划对用户体验而言非常重要。然而在空闲模式下,终端的移动性与功耗这两个指标是矛盾性存在的,如何保证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移动性与功耗做到合理取舍以满足不同应用者需求,便显得尤为迫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合理平衡终端的移动性与功耗的需求。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的空闲模式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空闲模式下,根据第一时间段内各频点的信号质量的变化确定各频点的移动性状态;确定各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对于每一频点,根据该频点的移动性状态对其初始检测周期进行更新,得到该频点的当前检测周期,以根据所述当前检测周期对该频点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
6.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时间段内各频点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通过所述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确定各频点的信号质量的变化。
7.可选的,所述获取第一时间段内各频点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通过所述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确定各频点的信号质量的变化,包括:获取第一时间段内各个邻区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计算各个邻区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以确定各个邻区的信号质量的变化;根据各频点对应的若干个邻区的信号质量的变化确定该频点的信号质量的变化。
8.可选的,所述第一时间段包括若干个第二时间段,所述获取第一时间段内各个邻区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包括:获取连续若干个第二时间段内各个邻区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得到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个邻区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9.可选的,各频点的移动性包括低级、中级和高级,其中,若第一时间段内,一频点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信号阈值时,该频点的移动性为高级;若第一时间段内,一频点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信号阈值时,该频点的移动性为低级;若第一时间段内,一频点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
大于第二信号阈值、且小于第一信号阈值时,该频点的移动性为中级。
10.可选的,所述确定各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包括:根据历史驻留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的驻留时长,计算在当前服务小区内的预估驻留时长;根据所述预估驻留时长确定各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
11.可选的,按照如下公式根据所述预估驻留时长确定各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其中,t_reselection为预配置的一频点/小区的重选评估时长,n1为驻留一小区的期间内的检测次数,cellduration0为所述预估驻留时长,t
detect
_th1为最小周期,t
detect
_th2为最大周期,t
detect
_th1、t
detect
_th2的取值为预设常数,n2为预设常数,t
measure
为所述初始检测周期。
12.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接收到的寻呼消息监控当前服务小区的解析能力;当检测到当前服务小区的解析能力不满足解析需求时,触发所有频点的邻区检测及测量,以进行小区重选。
13.可选的,两次触发所有频点的邻区检测及测量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触发时间阈值。
14.可选的,当检测到当前服务小区的解析能力不满足解析需求时,若同时满足下述条件,则触发所有频点的邻区检测及测量:所有频点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小于重选信号门限、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大于第一移动阈值、距上一次触发所有频点的邻区检测及测量的时长大于等于所述触发时间阈值、当前服务小区的解析能力不满足解析需求;其中,按照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速度的快慢,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包括高级、中级和低级。
15.可选的,所述触发所有频点的邻区检测及测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一频点满足网络配置的重选评估条件时,进入小区重选评估期,且将该频点的当前检测周期修改为drx周期。
16.可选的,按照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速度的快慢,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被划分为高级、中级和低级,进入小区重选评估期之后,若不就该频点执行小区重选,将该频点记作待更新频点;确定所述待更新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当所述待更新频点为高优先级频点时,若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为低级、且所述待更新频点的移动性为低级,不再进行对所述待更新频点启动邻区检测及测量;当所述待更新频点为高优先级频点时,若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为非低级、或者所述待更新频点的移动性为非低级时,将所述当前检测周期设置为所述初始检测周期。
17.可选的,所述将所述当前检测周期设置为所述初始检测周期之后,还包括:若检测到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为低级时,增大待更新频点的检测周期,以得到更新后的当前检测周期。
18.可选的,所述将所述当前检测周期设置为所述初始检测周期之后,还包括:若检测到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为高级时,减小待更新频点的当前检测周期,以得到更新后的当前检测周期。
19.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待更新频点为非高优先级频点时,判断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是否为低级;若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为低级,则不再进行对所述待更新频点启动邻区检测及测量。
20.可选的,所述判断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是否为低级之后,还包括:若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不为低级,则将所述当前检测周期设置为所述初始检测周期。
21.可选的,所述将所述当前检测周期设置为所述初始检测周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检测到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为中级,增大待更新频点的检测周期,以得到更新后的当前检测周期。
22.可选的,所述将所述当前检测周期设置为所述初始检测周期之后,还包括:若检测到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为高级,减小待更新频点的检测周期,以得到更新后的当前检测周期。
23.可选的,所述当前检测周期包括m个drx周期,其中,m的取值为正整数。
24.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当前检测周期对各频点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包括:每经过一频点的drx周期,该频点对应的计数器数值加1;当所述计数器数值大于或等于m时,对该频点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并清空该频点对应的计数器。
2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的空闲模式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频点移动性确定模块,用于在空闲模式下,根据第一时间段内各频点的信号质量的变化确定各频点的移动性状态;初始检测周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各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检测周期更新模块,用于对于每一频点,根据该频点的移动性状态对其初始检测周期更新,得到该频点的当前检测周期,以根据所述当前检测周期对该频点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
2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27.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所述方法的步骤。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的空闲模式控制方法,包括:在空闲模式下,根据第一时间段内各频点的信号质量的变化确定各频点的移动性状态;确定各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对于每一频点,根据该频点的移动性状态对其初始检测周期进行更新,得到该频点的当前检测周期,以根据所述当前检测周期对该频点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较之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能够在执行该方法开始时,根据终端的历史运动情况和各频点的运动状况,能够先确定各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之后实时监控各频点在各个第一时间段内的移动性状态,以能够根据各频点的移动性状态的变化,对初始检测周期进行更新。具体更新可以为,对于移动性不强的频点,无需频繁对其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可延长对其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的周期,能够有效降低功耗。而对于移动性较强的频点,则可缩短对其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的周期。由此,能够平衡终端的移动性与功耗的需求。
30.进一步地,若终端在当前服务小区内的解析能力不满足解析需求时,触发所有频点的邻区检测及测量进行小区重选,以避免在终端处于idle状态下各频点的当前检测周期时间较长,导致终端无法及时进行小区重选,影响终端的通信。
31.进一步地,在触发小区重选评估之后,对频点的检测周期进行了更新,其更新条件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各个频点的移动性等),对频点的检测周期的更新方式也不同(如扩大或减小当前检测周期)。由此,能够控制终端对各频点的邻区检测
及测量的频次,以灵活平衡终端的移动性与功耗,且不影响终端的信号质量。
32.进一步地,将各个频点的当前检测周期转化为drx周期的正整数倍,终端可通过对经历的drx周期进行计数,以确定是否到达各个频点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的时间点。
附图说明
33.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drx周期内的终端状态切换的时序图;
34.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空闲模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第一时间段内某邻区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获取方法示意图;
36.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空闲模式控制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3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状态切换的时序图;
38.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终端的空闲模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技术中无法保证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对终端的移动性与功耗做到合理取舍。
40.具体地,终端在空闲模式下主要进行两种类型的任务:1.寻呼信息的接收;2.移动性的保障(如邻区检测及测量等)。除处理该两种任务之外,终端将进入睡眠模式。由此,上述两种任务的处理时间越长,终端的功耗越大。
41.请参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drx周期内的终端状态切换示意图,每一drx周期内包含睡眠期(也称为睡眠状态)和激活期,其中,激活期内终端执行寻呼消息(paging)接收和邻区检测及测量等操作。
42.对于第1种任务,寻呼信息的接收需要基于较好的驻留小区信号接收质量,信号质量越高,寻呼接收可靠性越高。对于第2种任务,驻留小区信号质量的保障需要较好的终端移动性,小区移动性越好,需要使用越加频繁的邻区检测及测量作为保障,这样终端才能够对所处周围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反映,能够在第一时间选择当前覆盖范围最好信号质量的小区作为驻留小区,从而更为有效保证寻呼的解析接收。然而,越频繁的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则直接导致终端功耗的急剧增加。
43.综上,移动性与功耗在空闲模式下这两个指标是矛盾性存在。伴随着消费者应用需求差异化的日益明显,移动终端样态越来越不同,移动终端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复杂。终端在空闲模式下的移动性和功耗的矛盾性具体可将终端根据应用场景进行区分:第一类终端的主流应用场景为低速或者静止状态,单位时间内终端周边信号质量变化较小,这种终端对移动性要求不高,但是对终端功耗指标要求很高;第二类终端的常规应用场景为复杂的高速运动状态或者运动速度变化比较大的状态,单位时间内终端周边信号质量变化较大,这种终端对移动性要求很高,但是对终端功耗要求相对没有那么敏感。显然这两种类型的终端在底层设计上是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差异的。
44.传统地,现有终端通过按照协议建议值进行邻区的检测及测量,或者为了移动性保障将上述任务间隔减少。显然,如果终端应用场景为前述所描述的低速或者静止状态,由于其周围邻区变化速度是很慢的,如果还是按照上述固定周期进行控制,显然对移动性是
无太大的意义,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终端功耗负担;如果终端应用场景为前述所描述的复杂的高速运动状态,由于其周围邻区变化速度是特别快的,特别是随着现有网络组网环境复杂度增加,如果还是按照上述固定周期进行移动性控制,信号变化速度可能超出预期,从而严重影响寻呼的接收,体现为用户感知的下降。
45.以lte为例,3gpp 36.133的系列协议对空闲模式终端移动性调度控制作出了描述,该协议具体规定了服务小区测量(measurement of serving cell)、演进的通用陆基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e-utran)小区的频内测量、e-utran小区的频间测量等。
46.通常情况下,现有终端按照该协议的建议值进行邻区的检测及测量,或者为了移动性保障,将空闲模式下终端执行的任务的间隔减少。显然,如果终端应用场景为前述所描述的低速或者静止状态,由于其周围邻区变化速度是很慢的,如果还是按照上述固定周期进行控制,显然对移动性是无太大的意义,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终端功耗负担。如果终端应用场景为前述所描述的复杂的高速运动状态,由于其周围邻区变化速度是特别快的,特别是随着现有网络组网环境复杂度增加,如果还是按照上述固定周期进行移动性控制,信号变化速度可能超出预期,从而严重影响寻呼的接收,体现为用户感知的下降。
4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的空闲模式控制方法,包括:在空闲模式下,根据第一时间段内各频点的信号质量的变化确定各频点的移动性状态;确定各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对于每一频点,根据该频点的移动性状态对其初始检测周期进行更新,得到该频点的当前检测周期,以根据所述当前检测周期对该频点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
48.由此,能够平衡终端的移动性与功耗的需求。
49.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50.请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空闲模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终端的空闲模式控制方法可由终端侧执行,该终端侧可指电脑、手机、智能手表等等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51.步骤s201,在空闲模式下,根据第一时间段内各频点的信号质量的变化确定各频点的移动性状态;
52.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处于空闲(idle)模式下终端的邻区检测与测量进行改进。本方法检测idle模式下的终端的多个邻区所在的各频点的移动性状态。一频点可对应一个或多个邻区。
53.其中,频点的移动性状态用于描述频点的移动性强弱,某一频点的移动性状态可以以该频点的移动速度表征等。
54.可选的,获取第一时间段内各频点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通过所述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确定各频点的信号质量的变化。
55.其中,第一时间段(其时间长度可记作observetimer1)为预设的一段检测时间。第一时间段可包括一个或多个drx周期,通过邻区检测及测量,获取第一时间段内各频点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确定各频点的信号质量的变化。
56.可选的,所述获取第一时间段内各频点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通过所述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确定各频点的信号质量的变化,包括:获取第一时间段内各个
邻区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计算各个邻区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以确定各个邻区的信号质量的变化;根据各频点对应的若干个邻区的信号质量的变化确定该频点的信号质量的变化。
57.在每一drx周期内,通过邻区检测及测量可接收各个邻区的信号,以获取各个邻区的信号质量。
58.统计各个邻区距当前的判断时刻点过去的长度为observetimer1的第一时间段内各个小区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各个小区的信号质量可通过信号强度指标来表征,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简称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简称rsrq)等,也可以采用其他用于表示各个邻区信号质量的参数。
59.当以rsrp表征各个小区的信号质量时,一小区在第一时间段内最大rsrp及最小rsrp,可分别记为maxrsrp、minrsrp。
60.虽然邻区检测及测量是以小区为对象开展的,但是实际中移动状态的监控是以频点为单位进行开展的,因此需要将同一频点下的不同小区的信号质量进行合并,以获取该频点的信号质量的变化。
61.可选的,可计算各个邻区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并以该差值表征各个邻区的移动性状态,将同一频点的多个邻区的差值的绝对值最大的邻区的移动性状态作为该频点的移动性状态。
62.可选的,所述第一时间段包括若干个第二时间段,所述获取第一时间段内各个邻区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包括:获取连续若干个第二时间段内各个邻区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得到所述第一时间段内各个邻区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63.由于测量的邻区的个数很多,同时观测第一时间段observetimer1内,各个小区对应的测量值样本也很多,如果把各个小区对应的各个测量值都保存下来,待第一时间段观测完后再进行评估,则需要很大的存储空间存储各个邻区的检测到的信号质量(如rsrp值)。为节省存储空间,可进行简化处理,也即可以采用滑动窗处理方式,即每次只存储各邻区在一个较小的第二时间段(记作observetimer2)内检测到的信号质量,然后在第二时间段的观测完成后取其中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保存。第一时间段observetimer1包括若干个(记作a个)第二时间段observetimer2,其中,a=observetimer1/observetimer2。然后,统计第一时间段内a个第二时间段内各个邻区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得到各个邻区在第一时间段内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选的,observetimer2的值可基于终端可使用存储空间来设定。
64.请参见图3,图3为一种第一时间段内某邻区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获取方法示意图;以每个第一时间段observetimer1中包括4个第二时间段observetimer2(也即图3中的第一observetimer2、第二observetimer2、第三observetimer2和第四observetimer2),每一observetimer2对应的某邻区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分别为max1、max2、max3和max4,每一observetimer2对应的某邻区的信号质量的最小值分别为min1、min2、min3和min4,根据4个observetimer2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得到该邻区在第一时间段observetimer1中信号质量的最大值max以及信号质量的最小值min。
65.可选的,各频点的移动性状态包括该频点的移动性为低级、中级或高级,其中,若
第一时间段内,一频点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信号阈值时,该频点的移动性为高级;若第一时间段内,一频点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二信号阈值时,该频点的移动性为低级;若第一时间段内,一频点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信号阈值、且小于第一信号阈值时,该频点的移动性为中级。
66.其中,第一信号阈值和第二信号阈值是基于上述差值判定该频点的移动性状态的预设阈值,其具体取值可根据需要设定。当信号质量以rsrp表征时,第一信号阈值可记作rsrpchangeth1,第二信号阈值可记作rsrpchangeth2。
67.当maxrsrp-minrsrp》rsrpchangeth1时,该频点的移动性为高级(high);当maxrsrp-minrsrp《rsrpchangeth2时,该频点的移动性为高级(low);其他情况,则该频点的移动性为中级(medium)。
68.进一步,继续参考图2,本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202,确定各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
69.初始检测周期是为各个频点的邻区设置的开始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的检测周期,各个频点的邻区的初始检测周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70.可选的,各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的确定仅在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空闲模式控制方法的开始时执行,例如,可在终端开机后的第一个drx周期内执行。待确定各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后,可将确定的始检测周期存储于终端侧。
71.可选的,各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可根据以下步骤确定:根据历史驻留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的驻留时长,计算在当前服务小区内的预估驻留时长;根据所述预估驻留时长确定各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
72.其中,获取终端最近一个预设的时间段(记作observetimer3)内驻留的小区个数,记为m个,获取该m个驻留小区终端的驻留时长,分别记作[celldurationm,cellduration
m-1
,...,cellduraotin2,cellduration1];其中,cellduration1为终端在observetimer3内第一个小区的驻留时长,cellduration2为终端在observetimer3内第二个小区的驻留时长,以此类推,celldurationm为终端在observetimer3内第m个小区的驻留时长。
[0073]
可使用拟合算法拟合出的符合历史驻留多个小区的驻留时间曲线,然后获取最新驻留小区预估驻留时长,记作cellduration0。
[0074]
预估驻留时长能够预测终端在多久之后会重选到新小区,在重选到新小区之前,其对邻区检测及测量的初始检测周期可控制终端以一个较低的频率对邻区的检测及测量。
[0075]
通过预估驻留时长来设置各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能够在设定各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时考虑终端常规的运动情况以及各个小区的移动情况,较之现有技术中每一drx周期内都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的方案,本方案引入了各个终端所处的场景的特性,能够使得各个终端能够更加灵活地设定其对各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
[0076]
可选的,按照如下公式(1)根据所述预估驻留时长确定各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
[0077][0078]
其中,t
measure
为所述初始检测周期,n2表示一小区检测与该小区测量的映射关系,
其取值为预设常数,t
detect
可根据下述公式(2)计算得到:
[0079][0080]
其中,t_reselection为预配置的一频点/小区的重选评估时长,n1为驻留一小区的期间内的检测次数,其取值为预设常数,cellduration0为所述预估驻留时长,t
detect
_th1为最小周期,t
detect
_th2为最大周期,t
detect
_th1、t
detect
_th2的取值为预设常数。max()为取括号中内容的最大值,min()为取括号中内容的最小值。
[0081]
通过上述公式(2)的算法,通过t
detect
_th1和t
detect
_th2限定了t
detect
和t
measure
的取值的下限与上限,以保证在当前小区的驻留期间,终端执行邻区检测及测量的次数不会过高或过低,既能够避免检测次数太多导致终端功耗过高,也能够避免检测次数太少导致终端不能及时更新邻区检测及测量的结果,影响终端的通信。
[0082]
进一步,继续参考图2,本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203,对于每一频点,根据该频点的移动性状态对其初始检测周期进行更新,得到该频点的当前检测周期,以根据所述当前检测周期对该频点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
[0083]
在根据步骤s201中,获取了各个频点的移动性状态后,可根据各频点在每一第一时间段内的移动性状态的变化,对该频点的小区进行邻区检测和测量的检测周期进行更新,更新后的检测周期即为当前检测周期。
[0084]
通过图2的终端的空闲模式控制方法,在执行该方法开始时,根据终端的历史运动情况和各频点的运动状况,能够先确定各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之后实时监控各频点在各个第一时间段内的移动性状态,以能够根据各频点的移动性状态的变化,对初始检测周期进行更新。具体更新可以为,对于移动性不强的频点,无需频繁对其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可延长对其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的周期,能够有效降低功耗。而对于移动性较强的频点,则可缩短对其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的周期。由此,能够平衡终端的移动性与功耗的需求。
[0085]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的空闲模式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接收到的寻呼消息监控当前服务小区的解析能力;当检测到当前服务小区的解析能力不满足解析需求时,触发所有频点的邻区检测及测量,以进行小区重选。
[0086]
当前服务小区为终端当前驻留的小区。在每一drx周期内,终端接收寻呼消息(paging)的接收,以监控当前服务小区的解析能力。可选的,当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预设的阈值时,则可认为当前服务小区的解析能力不满足解析需求。此时,继续停留在当前服务小区可能影响终端通信,终端需要进行小区重选。
[0087]
可选的,若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已经使其寻呼消息接收的可靠性很难保证时,则认为当前服务小区的解析能力不满足解析需求。
[0088]
由前述步骤可知,终端对各个频点的小区进行两次邻区检测及测量中间必然间隔一定的时间周期,也即当前检测周期,该时间周期可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drx周期的跨度,虽然通过图2中的步骤s202中的初始检测周期已经根据小区预估驻留时长确定的初始检测周期尽量保证移动性能,但是这一方法确定的初始检测周期还是较为宏观的、是基于统计的,并不能涵盖终端移动的所有场景。例如,若某一时刻处于复杂移动环境下的终端,一个有效小区从出现到重选完成可能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隙存在。而在此时间段内,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恰好快速衰落,以至于当前服务小区在此时间段内的信号质量不能保障,如果在
该时间段内进行寻呼消息接收,则必然会导致寻呼消息的漏收,从而影响该段时间内的用户的通信体验。基于此,有必要对该场景的当前服务小区寻呼消息的接收情况进行判断,以在当前的服务小区解析能力无法满足寻呼消息接收的边缘位置触发紧急的小区盲检测量,以触发所有频点的邻区检测及测量。
[0089]
可选的,两次触发所有频点的邻区检测及测量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触发时间阈值。
[0090]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当前服务小区的解析能力不满足解析需求时,若同时满足下述条件,则触发所有频点的邻区检测及测量:所有频点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小于重选信号门限、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为高级或中级、距上一次触发所有频点的邻区检测及测量的时长大于等于所述触发时间阈值;其中,按照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速度的快慢,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包括高级、中级和低级。
[0091]
可选的,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速度可根据各个drx周期内接收到的寻呼消息来确定。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中,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速度的快慢关系可表示为:高级》中级》低级。
[0092]
当认为当前服务小区的解析能力已经不满足解析需求,同时通过之前对所有频点的小区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也未检测到符合重选条件的小区,因此则有必要触发对所有频点的小区进行紧急的小区盲检测量,以快速寻找到更好的小区驻留,保证后续寻呼消息的可靠接收。但是为避免频繁误触发该机制,导致功耗的无谓增加,需要增加静默定时器,以使得该机制的两次触发间隔必须大于一定的时长,也即触发时间阈值。
[0093]
当同时满足下述4个条件时,则触发所有频点的紧急小区检测和小区测量:
[0094]
1.连续observecounterth个drx周期内,终端对所有频点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检测到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maxsinr)小于预设的重选信号门限(记作sinrth1),或者上一次触发小区紧急盲检测量检测到的信号质量的最大值(maxsinr)小于预设的重选信号门限(记作sinrth1)。其中,预设的重选信号门限sinrth1可以为寻呼信息接收的可靠性难以保证的信噪比门限,sinrth1的值可基于仿真寻呼方式确定,例如,sinrth1可设置为能够可靠接收到寻呼信息的信号质量的95%。observecounterth为寻呼消息接收的可靠性难以保证的观测周期个数,该值的设定ui一次寻呼配置的drx个数有关,observecounterth的值为预设值。
[0095]
2.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高于低级(low),也即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为高级(high)或中级(medium)。
[0096]
3.距上一次触发小区紧急盲检测量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触发时间阈值(silentwin),silentwin的值基于平衡终端移动性与功耗预设。
[0097]
4.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servsinr)小于预设信号质量的门限(sinrth2),或者这一drx周期内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servsinr)小于上一drx周期内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servsinrhis)。其中,预设信号质量的门限(sinrth2)根据终端对寻呼消息接收的边缘位置确定,sinrth2可以为寻呼消息接收的可靠性难以保证的信噪比门限,sinrth2的值设定可基于仿真寻呼方式确定,例如,sinrth2可设置为能够可靠接收到寻呼信息的信号质量的50%。
[0098]
本实施例中,若终端在当前服务小区内的解析能力不满足解析需求时,触发所有
频点的邻区检测及测量进行小区重选,以避免在终端处于idle状态下各频点的当前检测周期时间较长,导致终端无法及时进行小区重选,影响终端的通信。
[0099]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图4是一种终端的空闲模式控制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所述触发所有频点的邻区检测及测量之后,执行步骤s401,检测各个频点是否满足网络配置的重选评估条件;
[0100]
若步骤s401的检测结果为是,执行步骤s402,进入小区重选评估期,且将满足网络配置的重选评估条件的频点的当前检测周期修改为drx周期。
[0101]
若步骤s401的检测结果为否,则继续检测。可依据前述的条件判断是否再次触发所有频点的邻区检测及测量。
[0102]
如果一频点在一drx周期内被检测到满足网络配置的重选评估条件时,进入重选评估期t_reselection,将该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t
measure
修改为drx周期,也即该频点的当前检测周期为drx周期,以按照drx周期评估该频点是否满足小区重选条件。其中,现有技术中,小区重选包括四个步骤:测量、评估、触发小区重选和位置更新,本发明实施例的初始检测周期、当前检测周期都是针对小区重选中的第一步骤—测量而言的,本实施例中提及的小区重选评估即为第二步骤—评估,评估的条件和执行步骤,可依据现有技术中关于小区重选评估的方案。
[0103]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入小区重选评估期之后,还包括:步骤s403,判断是否就该频点执行小区重选;
[0104]
若步骤s403的判断结果为是,执行小区重选。
[0105]
若步骤s403的判断结果为否,执行步骤s404,将该频点记作待更新频点,并确定所述待更新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请再次参见图2,依据步骤s202的操作再次确定待更新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
[0106]
并继续执行步骤s405,判断所述待更新频点是否为高优先级频点;
[0107]
其中,各个频点的优先级是网络配置的,高优先级的频点在小区重选中优先被选中,可查询网络配置的信息来确定待更新频点是否为高优先级频点。
[0108]
当所述待更新频点为高优先级频点时,继续执行步骤s406,判断是否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为低级且所述待更新频点的移动性为低级,当步骤s406的判断结果为是,继续执行步骤s407,不再进行对所述待更新频点启动邻区检测及测量。
[0109]
如果待更新频点是高优先级频点,虽然协议建议每个drx周期对该频点对应的小区的执行邻区检测及测量,但是对于所在应用场景具有针对性的中选而言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只要当前服务小区能够继续驻留,就没有还要继续进行移动性控制。
[0110]
若当前服务小区和待检测频点的移动性都较低,可判定在短期之内,终端的信号质量相对稳定,暂停对该待更新频点启动邻区检测及测量。
[0111]
当步骤s406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408,按照待更新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对待更新频点的小区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并持续监测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
[0112]
步骤s409,当监测到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为低级时,增大待更新频点的检测周期。此时待更新频点的检测周期为该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可选的,可将该频点的当前检测周期扩大为初始检测周期的2倍。
[0113]
步骤s410,当监测到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为高级时,减小待更新频点的检测周
期。此时待更新频点的检测周期为该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可选的,可将该频点的当前检测周期缩小为初始检测周期的一半。可选的,可设定最小的检测周期阈值(timer1),在减小待更新频点的检测周期时限定其最小值不得小于检测周期阈值timer1。
[0114]
另外,当监测到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为中级时,保持待更新频点的检测周期为其初始检测周期不变。
[0115]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405,判断所述待更新频点是否为高优先级频点之后,还包括:当所述待更新频点为非高优先级频点时,执行步骤s411,判断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是否为低级;
[0116]
若步骤s411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412,不再进行对所述待更新频点启动邻区检测及测量。
[0117]
若步骤s411的判断结果为否,执行步骤s413,按照待更新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对待更新频点的小区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并再次监测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
[0118]
步骤s414,当监测到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为中级时,增大待更新频点的检测周期。
[0119]
此时待更新频点的检测周期为该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可选的,可将该频点的当前检测周期扩大为初始检测周期的2倍。
[0120]
步骤s415,当监测到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为高级时,减小待更新频点的检测周期。
[0121]
此时待更新频点的检测周期为该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可选的,可将该频点的当前检测周期缩小为初始检测周期的一半。可选的,可设定最小的检测周期阈值(timer1),在减小待更新频点的检测周期时限定其最小值不得小于检测周期阈值timer1。
[0122]
另外,当监测到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为低级时,保持待更新频点的检测周期为其初始检测周期不变。
[0123]
通过图4所述的终端的空闲模式控制方法,在触发小区重选评估之后,对频点的检测周期进行了更新,其更新条件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当前服务小区的移动性、各个频点的移动性等),对频点的检测周期的更新方式也不同(如扩大或减小当前检测周期)。由此,能够控制终端对各频点的邻区检测及测量的频次,以灵活平衡终端的移动性与功耗,且不影响终端的信号质量。
[0124]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前检测周期包括m个drx周期,其中,m的取值为正整数。
[0125]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当前检测周期对各频点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包括:每经过一频点的drx周期,该频点对应的计数器数值加1;当所述计数器数值大于或等于m时,对该频点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并清空该频点对应的计数器。
[0126]
一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当前检测周期都为drx的正整数倍,也即m倍。终端对于一频点的当前检测周期的计算可对经历的drx周期进行计数,当计数器数值》=m时,即触发对该频点的小区进行邻区检测及测量。对该频点的计数器清空,继续下一检测周期的计数。
[0127]
可选的,请再次参见图4,在图4的步骤s407和步骤s412不再进行对所述待更新频点启动邻区检测及测量时,同时将该频点对应的计数器暂停,待步骤s407或步骤s412启动的条件不满足时,再行启动该频点对应的计数器。
[0128]
另外,对于步骤s408和步骤s413按照待更新频点的初始检测周期对待更新频点的
dram,简称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简称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简称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简称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简称dr ram)。
[0140]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图2至图5所示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所述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0141]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142]
本技术实施例中出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0143]
本技术实施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作示意与区分描述对象之用,没有次序之分,也不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对设备个数的特别限定,不能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0144]
本技术实施例中出现的“连接”是指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等各种连接方式,以实现设备间的通信,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0145]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