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有毒气体报警功能的防爆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6544发布日期:2020-05-20 03:18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有毒气体报警功能的防爆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殊作业安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备有毒气体报警功能的防爆手机壳。



背景技术:

为实现特殊作业过程的有效管控,大部分企业已开展基于特殊作业手机app的无纸化管理,且部分特殊作业可能会暴露在存在易燃爆环境内,因此需在作业现场使用防爆手机开展相关的流程管理(例如审批、取证等)工作。在特殊作业过程中可能会不定时出现有毒气体,虽要求在规定时间范围内进行有毒气体的成分检测,但是毕竟不是实时检测,可能会存在预警不及时情况,若将非防爆手机置于具备防爆功能及有毒气体报警功能的手机壳中,不仅可扩展非防爆手机在易燃爆场所使用方式,保证安全又节约成本,还可及时提醒作业人员撤离存在有毒气体危害的作业现场,对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2018年,美国塔夫茨大学的萨默·r·桑库萨莱等已研发出化学反应变色材料,例如reichardt染料(2,6-二苯基-4-(2,4,6-三苯基-1-吡啶并)酚盐),溴甲酚紫,甲基红,溴百里酚蓝,亮黄和锰四苯基卟啉(mn-tpp)等,主要应用于对环境空气中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2019年初,已见四苯基锰卟啉和溴百里酚蓝用于制作化学变色丝线制作变色服装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氨气,以及甲基红用于制作化学变色丝线制作变色服装检测氯化氢的相关报道。2016年,国内东华大学朱利民等人实用新型了一种银离子修饰的磺酸硅胶复合材料(ag-ssa),该材料可作为硫离子的检测,用于纺织品对硫化氢变色检测的原材料。2017年,国内东华大学成强等人将银修饰磺酸硅胶(ag-ssa)与pva混纺,制得的pva/ag-ssa静电纺纤维能实时检测出最低含量为10ppm(v/v)的硫化氢气体,人体裸眼能观察到的硫化氢检测极限为50ppm,且其检测硫化氢气体有一定的稳定性,湿润的醋酸铅接触硫化氢气体后变黑。

目前,已见诸多关于防爆手机壳的研究成果,大部分主要涉及为非防爆手机散热降温,增设防爆膜或者金属膜,手机壳加固等措施以达到降低手机本身因过热或者故障条件下发生爆炸从而导致人员伤害的可能性,并不能防控因手机过热、拍照、故障自身引发电火花后以及因电磁辐射导致周围金属导体环流、电子设备干扰及微波极化极性分子产出电火花后,点燃在爆炸极限范围内的易燃爆介质与空气混合物发生爆炸事故的风险。

现有技术的防爆手机壳不能对有毒气体进行检测和报警,也未见对有毒气体报警功能的防爆手机壳的相关文献和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有毒气体报警功能的防爆手机壳,其能够将手机完全对外隔离,屏蔽大量电磁辐射,减少周围金属导体环流及电火花,降低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性,对不同使用区域的有毒气体,能够根据作业现场使用不同的报警卡进行检测,其灵活性、普适性相对更强,大大降低特殊作业人员在开展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备有毒气体报警功能的防爆手机壳,其包括手机壳上部、手机壳下部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软密封件,手机壳下部的底面设置有卡板和卡框,以卡入对有毒气体进行报警的报警卡,卡框的中部空设有供报警卡对外接触空气的区域,卡框内设置有供报警卡插入的卡片槽,卡板铰接于手机壳下部的边缘,报警卡从卡框的侧面插入卡片槽后,报警卡通过卡板相对于手机壳下部转动而卡住,卡板转动后与卡框形成框架,报警卡通过框架的空设区域对外检测有毒气体,手机壳下部的顶面和手机壳上部的底面分别向内凹设有放置手机的凹槽,软密封件呈框状且置于凹槽的边缘,手机置入凹槽后,软密封件将手机密封在手机壳上部和手机壳下部的凹槽内,以隔绝特殊作业环境下易燃易爆气体接触手机。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防爆手机壳还包括用于屏蔽电磁辐射的金属网,金属网分别设置于手机壳上部和手机壳下部内,使得手机密封在凹槽内时,手机位于金属网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卡框的一端与卡板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卡框的一端与卡板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凸扣或凹扣,通过凸扣卡入凹扣内,卡板与卡框相互卡紧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卡板和卡框形成四边框状,卡片槽沿卡框的三段边框的内侧分布,报警卡插入卡片槽内并卡在卡板和卡框内,报警卡的表面低于卡框外表面,以避免磨损报警卡。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报警卡的边缘设置有便于手指推拉的手操作端,报警卡的表面设置有检测片,检测片为有毒气体变色材料制成的涂料层或片材。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手机壳下部设置有便于手机拍照的透明窗,透明窗由透明材料压制而成,透明窗位于手机置入凹槽时的摄像头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手机壳上部的顶面设置有透明材件,透明材件为用于手指触屏的保护膜,保护膜位于手机壳上部的凹槽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手机壳上部和手机壳下部的凹槽部分正好与手机的厚度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手机壳下部和手机壳上部分别设置有位置相对的多个固定孔,多个固定孔围绕手机壳上部和手机壳下部的边缘一周,软密封件设置有与固定孔位置相对的通孔,使用螺钉或螺栓将手机壳上部、软密封件和手机壳下部固定并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引起燃烧爆炸的三要素中,有“着火源”、“可燃物”、“助燃物”,三者缺一不可。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机壳上部、手机壳下部和软密封件将手机全方位密封,手机壳上部和手机壳下部将手机对外隔离,手机使用引发的电流效应或因电池、电路板故障引发电火花等,与环境中的可能出现的爆炸危险性气体完全隔绝开,同时金属网可屏蔽大量电磁辐射,可降低周围金属导体环流、电子设备干扰及微波极化极性分子产出电火花可能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通过卡框将报警卡卡住固定,通过卡板转动并与卡框相扣,而将报警卡卡在卡框和卡板内,通过有毒气体检测卡对有毒气体进行检测并变色显示,提醒工作人员事故危险状况;该结构能够将手机完全对外隔离,并屏蔽掉大量电磁辐射,降低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性,对不同使用区域的有毒气体,能够根据作业现场使用不同的报警卡进行检测,其灵活性、普适性相对更强,大大降低特殊作业人员在开展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爆手机壳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机壳上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机壳下部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机壳下部的底部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报警卡的示意图;

图标:1-手机壳下部;2-透明窗;3-固定孔;4-软密封件;5-卡框;6-卡板;7-凸扣;8-凹扣;9-报警卡;10-检测片;11-手操作端;12-手机壳上部;13-透明材件;14-金属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备有毒气体报警功能的防爆手机壳,其包括手机壳上部12、手机壳下部1、金属网14,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软密封件4,手机壳上部12和手机壳下部1采用耐外力损伤、耐腐蚀及抗摔防砸材料制成,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6个由防火材料制成的固定孔3,手机壳下部1的顶部边缘与手机壳上部12的底部边缘设置有一层软密封材料,手机壳上部12和手机壳下部1相互咬合,将防火材质制成的螺钉放进固定孔3内拧紧压实软密封材料,可实现手机全方位密封,手机壳的金属网14将手机包裹在内,起到屏蔽电磁辐射的作用,手机壳上部12的主屏幕材质采用不影响触屏操作的透明材料制成,手机壳下部1的后置摄像头处为透明材质,且设有可拆装报警卡9卡框5及固定暗扣,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存在的有毒气体选择相应的报警卡9,将报警卡9推放置入卡槽,再由暗扣固定,且卡槽外接触面高于报警卡9平面,可有效防止报警卡9被磨损,当具备相应有毒气体报警功能的报警卡9接触的有毒气体浓度较高时,报警卡9产生变色对作业人员起到报警作用,令作业人员可以及时撤出有毒气体危险区域。金属网14分别设置于手机壳上部12和手机壳下部1内,使得手机密封在凹槽内时,手机位于金属网14之间。

请参照图2和图3,手机壳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为手机壳上部12和手机壳下部1,其长宽一致,相互完全匹配咬合,手机壳下部1的顶面向内凹设与手机外观形状一致的内嵌凹槽,本实施例的金属网14为细铜丝制作成的网格,金属网14嵌入该凹槽内,且金属网14沿凹槽的内壁贴覆设置,该凹槽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由透明材质制作的透明窗2,透明窗2由透明材料压制而成,透明窗2位于手机置入凹槽时的摄像头位置,为拍摄预留位置,便于拍照取证,手机壳上部12的底面向内凹设有与手机外观形状一致的内嵌凹槽,另一金属网14嵌入该凹槽内,且金属网14沿凹槽的内壁贴覆设置,金属网14的设置,使得手机密封在凹槽内时,手机位于金属网14之间,金属网14屏蔽了大量的电磁辐射,降低周围金属导体环流、电子设备干扰及微波极化分子产出电火花的可能性,该凹槽的顶部由具有触屏效果的透明材质制成,透明材件13为用于手指触屏的保护膜,保护膜位于手机壳上部12的凹槽顶部,该透明材件13与手机壳上部12浑然一体,手机壳上部12的凹槽和手机壳下部1的凹槽深度之和正好与手机厚度相匹配,凹槽的设置使得手机壳上部12的底部和手机壳下部1的顶部呈边框状,手机壳下部1的边框边缘和手机壳上部12的边框边缘分别设置有6个固定孔3,6个固定孔3围绕手机壳下部1或手机壳上部12一周设置,该固定孔3为安装螺钉的孔,该孔内嵌有金属材质,且金属材质贴覆孔内壁形成螺纹孔,手机壳下部1和手机壳上部12的边框表面设置有一层软密封件4,本实施例的软密封件4为聚十二酰胺制成,软密封件4分别设置有6个围绕在软密封件4上的通孔,手机置入凹槽后,使用防火材料制成的螺钉穿过螺纹孔将手机壳上部12、软密封件4和手机壳下部1对应拧紧压实,软密封件4将手机密封在手机壳上部12和手机壳下部1的凹槽内,软密封件4具有完好的密封性,可有效隔绝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易燃爆气体与手机引发的点火源,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防爆效果。

请参照图4和图5,手机壳下部1的底面设置有卡板6和卡框5,卡框5与手机壳下部1一体成型,卡框5的设置以便卡入对有毒气体进行报警的报警卡9,报警卡9的三侧边缘空白处设置有便于手指推拉的手操作端11,便于将报警卡9的三边处插入卡在卡片槽中,另外一侧空白部分的手操作端11为手指推拉操作的部分,报警卡9的表面凹设并填充有检测片10,检测片10为有毒气体变色材料制成的涂料层或片材,本实施例的检测片10为检测硫化氢气体的醋酸铅材料制成,当检测到车间内的硫化氢气体时,检测片10变黑,明显地提示工作人员;卡板6和卡框5凸出于手机壳的下部,卡框5的中部空设有供报警卡9对外接触空气的区域,卡板6铰接于手机壳下部1的边缘,报警卡9从卡框5的侧面插入卡片槽后,报警卡9通过卡板6相对于手机壳下部1转动而卡住,卡板6转动后与卡框5形成框架,报警卡9通过框架的空设区域对外检测有毒气体,卡板6和卡框5形成四边框状,四边框的中部区域为报警卡9对外接触的区域,卡框5内设置有供报警卡9插入的卡片槽,卡片槽沿卡框5的三段边框的内侧分布,卡片槽的两端对外相通,以便于报警卡9从该端插入,卡框5的一端具有两个端点且与卡板6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卡框5的一端的表面设置有两个凹扣8,卡板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凹扣8相互匹配的凸扣7,凸扣7和凹扣8为子母扣,且采用不发火材料制成,凸扣7和凹扣8分别设置有安装孔,使用钉轴穿过安装孔分别将凸扣7固定在卡板、凹扣8固定在手机壳下部1的底部,其中凹扣8为内嵌入于手机壳下部1的底部,卡框5与卡板6通过凸扣7和凹扣8的相互匹配而扣紧,卡板6的一侧设置有沿边缘间隔设置的两个凸起边,两个凸起边分别设置有沿边缘方向的细孔,手机壳下部1的一侧边缘设置有与该凸起边相互匹配的凹口,卡板6的一侧通过凸起边卡入凹口后,利用销轴穿过细孔而将卡板6与手机壳下部1边缘固定,连接后,卡板6相对于手机壳下部1可转动,转动后,卡板6的凸扣7与卡框5一端的凹扣8正对卡住,卡板6转动打开后,卡片槽对外连通,报警卡9从该侧逐渐平推到底,报警卡9插入卡片槽内并卡在卡板6和卡框5内,然后翻起卡板6,随后将固定暗扣的凸扣7按入固定暗扣的凹槽中,卡板6与报警卡9的卡片槽位于同一个平面,扣紧后,卡板6与卡框5相平齐,报警卡9的表面低于卡框5外表面,以避免磨损报警卡9,卡框5与卡板6形成的中部为报警卡9的检测卡对外连通的部分,便于检测有毒气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例通过手机壳上部、手机壳下部和软密封件将手机全方位密封,将手机与作业环境中的可能出现的爆炸危险性气体完全隔绝开,通过金属网屏蔽大量电磁辐射,减少周围因金属导体环流等引发的电火花,通过卡框将报警卡卡住固定,通过卡板转动并与卡框相扣,而将报警卡卡在卡框和卡板内,通过有毒气体检测卡对有毒气体进行检测并变色显示,提醒工作人员事故危险状况;该结构能够将手机完全对外隔离,降低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性,对不同使用区域的有毒气体能够使用不同的报警卡进行检测,其灵活性、普适性相对更强,大大降低特殊作业人员在开展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本说明书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示例,并不意味着这些实施例说明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能形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