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音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7168发布日期:2020-09-04 13:4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音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音响。



背景技术:

音响特指电器设备组合发出声音的一套音频系统。随着广场舞的流行,广场舞音响也越来越便携化,但是现有的广场舞音响一般是拖拉式,且是单个音箱,对于双音箱的设备携带不便,且现有的广场舞音响由于是拖拉式,容易遇到颠簸的地面,但是却没有对应的减震措施,因此容易因为颠簸震动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便携音响,达到便于携带双音箱且减震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音响,包括下支撑座,所述下支撑座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柱,所述减震弹簧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一侧设置有刹车组件,所述下支撑座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支撑座,所述下支撑座和上支撑座的顶部一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设置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搭接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凹槽的顶部两侧以及支撑架的一侧竖杆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以及上支撑座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远离第二滑槽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副音箱和主音箱。

优选的,所述减震弹簧柱包括弹簧套筒,所述弹簧套筒内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搭接有套杆,所述套杆与弹簧套筒套接,且套杆的顶端与下支撑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第一滑槽、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的形状均为t形,第一滑槽顶部五分之四开设在支撑架的一侧竖杆表面,第一滑槽的底部五分之一开设在凹槽的一侧槽壁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拉手。

优选的,所述副音箱的下表面与上支撑座的上表面搭接,主音箱的下表面与下支撑座的上表面搭接。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与连接杆的厚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音响。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架,在支撑架的一侧设置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将主音箱放置在下支撑座上,将副音箱放置在上支撑座上,且在下支撑座的底部设置万向轮,从而使得便于携带双音箱,且在下支撑座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减震弹簧柱,减震弹簧柱的底部与万向轮连接,从而使得在拖动过程中,遇到颠簸的地面时,可以达到减震的目的,避免因为遇到颠簸地面造成设备震坏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支撑座和上支撑座的顶部一侧均开设凹槽,凹槽的槽底设置弹簧槽,弹簧槽内设置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顶端搭接按压杆,按压杆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杆,在凹槽的顶部两侧以及支撑架的一侧竖杆上均开设第一滑槽,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支撑架的顶部以及上支撑座的底部均开设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两个第二滑块远离第二滑槽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副音箱和主音箱,从而使得便于安装和拆卸副音箱和主音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放大图。

图中:1下支撑座、2减震弹簧柱、21弹簧套筒、22第二弹簧、23套杆、3万向轮、4刹车组件、5支撑架、6上支撑座、7凹槽、8弹簧槽、9第一弹簧、10按压杆、11连接杆、12第一滑块、13第一滑槽、14第二滑槽、15第二滑块、16副音箱、17主音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音响,包括下支撑座1,下支撑座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柱2,减震弹簧柱2包括弹簧套筒21,弹簧套筒21内设置有第二弹簧22,第二弹簧22的顶端搭接有套杆23,套杆23与弹簧套筒21套接,且套杆23的顶端与下支撑座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减震弹簧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3,万向轮3的一侧设置有刹车组件4,下支撑座1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支撑架5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拉手,支撑架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支撑座6,下支撑座1和上支撑座6的顶部一侧均开设有凹槽7,凹槽7的槽底设置有弹簧槽8,弹簧槽8内设置有第一弹簧9,第一弹簧9的顶端搭接有按压杆10,按压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凹槽7的深度与连接杆11的厚度相同,连接杆1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2,凹槽7的顶部两侧以及支撑架5的一侧竖杆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3,第一滑块12和第一滑槽13滑动连接,支撑架5的顶部以及上支撑座6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4,第二滑槽14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5,第一滑块12、第一滑槽13、第二滑块15和第二滑槽14的形状均为t形,第一滑槽13顶部五分之四开设在支撑架5的一侧竖杆表面,第一滑槽13的底部五分之一开设在凹槽7的一侧槽壁上,两个第二滑块15远离第二滑槽14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副音箱16和主音箱17,副音箱16的下表面与上支撑座6的上表面搭接,主音箱17的下表面与下支撑座1的上表面搭接。

在使用时,拖动拉手,万向轮3移动,在移动过程中,遇到颠簸地面时,减震弹簧柱2减震,减小震动造成的损伤,达到目的地后,向上按压连接杆11,第一滑块12在第一滑槽13中滑动,按压杆10下降到弹簧槽8中,然后连接杆11随之下将刀凹槽7中,然后即可拖出主音箱17或者副音箱16,在拖动过程中,第二滑块15从第二滑槽14中滑出,反之,则可安装。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架5,在支撑架5的一侧设置上支撑座6和下支撑座1,将主音箱17放置在下支撑座6上,将副音箱16放置在上支撑座6上,且在下支撑座6的底部设置万向轮3,从而使得便于携带双音箱,且在下支撑座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减震弹簧柱2,减震弹簧柱2的底部与万向轮3连接,从而使得在拖动过程中,遇到颠簸的地面时,可以达到减震的目的,避免因为遇到颠簸地面造成设备震坏的问题;通过在下支撑座1和上支撑座6的顶部一侧均开设凹槽7,凹槽7的槽底设置弹簧槽8,弹簧槽8内设置第一弹簧9,第一弹簧9的顶端搭接按压杆10,按压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杆11,在凹槽7的顶部两侧以及支撑架5的一侧竖杆上均开设第一滑槽13,第一滑块12和第一滑槽13滑动连接,支撑架5的顶部以及上支撑座6的底部均开设第二滑槽14,第二滑槽14内滑动连接第二滑块15,两个第二滑块15远离第二滑槽14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副音箱16和主音箱17,从而使得便于安装和拆卸副音箱16和主音箱17。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音响,包括下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座(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柱(2),所述减震弹簧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3),所述万向轮(3)的一侧设置有刹车组件(4),所述下支撑座(1)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支撑座(6),所述下支撑座(1)和上支撑座(6)的顶部一侧均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的槽底设置有弹簧槽(8),所述弹簧槽(8)内设置有第一弹簧(9),所述第一弹簧(9)的顶端搭接有按压杆(10),所述按压杆(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2),所述凹槽(7)的顶部两侧以及支撑架(5)的一侧竖杆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3),所述第一滑块(12)和第一滑槽(13)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5)的顶部以及上支撑座(6)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4),所述第二滑槽(14)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5),两个所述第二滑块(15)远离第二滑槽(14)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副音箱(16)和主音箱(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柱(2)包括弹簧套筒(21),所述弹簧套筒(21)内设置有第二弹簧(22),所述第二弹簧(22)的顶端搭接有套杆(23),所述套杆(23)与弹簧套筒(21)套接,且套杆(23)的顶端与下支撑座(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12)、第一滑槽(13)、第二滑块(15)和第二滑槽(14)的形状均为t形,第一滑槽(13)顶部五分之四开设在支撑架(5)的一侧竖杆表面,第一滑槽(13)的底部五分之一开设在凹槽(7)的一侧槽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拉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音箱(16)的下表面与上支撑座(6)的上表面搭接,主音箱(17)的下表面与下支撑座(1)的上表面搭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音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7)的深度与连接杆(11)的厚度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携音响,包括下支撑座,所述下支撑座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柱,所述减震弹簧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一侧设置有刹车组件,所述下支撑座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架,在支撑架的一侧设置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将主音箱放置在下支撑座上,将副音箱放置在上支撑座上,且在下支撑座的底部设置万向轮,从而使得便于携带双音箱,且在下支撑座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减震弹簧柱,减震弹簧柱的底部与万向轮连接,从而使得在拖动过程中,遇到颠簸的地面时,可以达到减震的目的,避免因为遇到颠簸地面造成设备震坏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蕾;郭平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蕾
技术研发日:2020.02.29
技术公布日:2020.09.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