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90514发布日期:2020-11-03 23:57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麦克风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



背景技术:

指向性麦克风的前后比是指麦克风的正面灵敏度方向(规定为0°)的灵敏度响应与相反方向,即后面(规定为180°±60°)的灵敏度响应的最小值的比值。它表明了麦克风对后面接收声音的抑制,前后比越大,指向性麦克风的后向接收越小,传统的单指向麦克风,低频响应会下跌,现有的麦克风阵列则是通过2个或者多个麦克风,经过算法来实现单指向效果,消耗整机的计算量。

因此,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其中,由指向性麦克风和全向性麦克风构成,所述指向性麦克风与全向性麦克风并联或者串联,其中,全向性麦克风的0°频响和指向性麦克风的180°频响为±5dbv/pa以内在100hz到1000hz。

所述的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其中,全向性麦克风和指向性麦克风的灵敏度±5dbv/pa以内。

所述的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其中,指向性麦克风与全向性麦克风之间的设置距离在5mm以内。

所述的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其中,所述指向性麦克风为心型指向麦克风、超心型指向麦克风或过心形指向麦克风。

所述的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其中,所述指向性麦克风和全向性麦克风均为电容式麦克风,并联构成麦克风阵列,所述电容式麦克风包括驻极体电容式麦克风和幻象电源供电的电容式麦克风。

所述的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其中,所述指向性麦克风和全向性麦克风均为动圈式麦克风,串联构成麦克风阵列。

所述的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其中,所述麦克风阵列于声源距离10cm处时,低频100hz在0°和180°的差值大于或等于8db。

所述的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其中,所述麦克风阵列由1个指向性麦克风和1个全向性麦克风构成。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通过调整全向性麦克风的0°频响和单指向麦克风的180°频响接近,使得信号合并后相互抵消,使此麦克风阵列的前后比,比单个指向性麦克风的前后比更大,低频响应更平。在各种嘈杂的录音场景中,该麦克风阵列屏蔽掉各种非目标声源的噪音能力更强。录音时低频不丢失,听感上低频更饱满,浑厚。并且麦克风之间的配合是纯物理层面的,没有消耗整机的计算量,不需要后端算法,从而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麦克风阵列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单指向麦克风0度和180度的频响曲线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麦克风阵列0度和180度的频响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

本技术:
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创造。

如图1所示的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其中,由指向性麦克风100和全向性麦克风200构成,所述指向性麦克风与全向性麦克风并联或者串联,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麦克风阵列由1个指向性麦克风和1个全向性麦克风构成,其中,全向性麦克风的0°频响和指向性麦克风的180°频响接近,±5dbv/pa以内在100hz到1000hz。由于全向性麦克风的相位和单指向麦克风180°时的相位相反,所以信号合并后可以正好相互抵消。使此阵列的前后比,比单个指向性麦克风的前后比更大,低频响应更平。

具体的,全向性麦克风和指向性麦克风的灵敏度在±5dbv/pa以内。

优选实施例中,指向性麦克风与全向性麦克风之间的设置距离在5mm以内。

进一步的,所述指向性麦克风为心型指向麦克风、超心型指向麦克风或过心形指向麦克风。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指向性麦克风和全向性麦克风均为电容式麦克风,并联构成麦克风阵列,所述电容式麦克风包括驻极体电容式麦克风和幻象电源供电的电容式麦克风。

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指向性麦克风和全向性麦克风均为动圈式麦克风,串联构成麦克风阵列。

此麦克风阵列比单个指向性麦克风对后面声音的抑制更大,使麦克风正面对着的目标声源录音更清晰。在各种嘈杂的录音场景中,屏蔽掉各种非目标声源的噪音能力更强。

此麦克风阵列是纯物理层面的,没有消耗整机的计算量,不需要额外的处理器。

此麦克风阵列的低频响应,非常平,而传统的单指向麦克风,低频会下跌

如图2所示,传统单指向麦克风0度和180度的频响在低频差了3db以内左右,而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麦克风阵列所述麦克风阵列于声源距离10cm处时,低频100hz在0°和180°的差值大于或等于8db,对比图2和图3发现,低频频响,传统单指向麦克风下跌10db左右,本实用新型麦克风阵列下跌2db。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通过调整全向性麦克风的0°频响和单指向麦克风的180°频响接近,使得信号合并后相互抵消,使此麦克风阵列的前后比,比单个指向性麦克风的前后比更大,低频响应更平。在各种嘈杂的录音场景中,该麦克风阵列屏蔽掉各种非目标声源的噪音能力更强。并且麦克风之间的配合是纯物理层面的,没有消耗整机的计算量,不需要后端算法,从而降低成本。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其特征在于,由指向性麦克风和全向性麦克风构成,所述指向性麦克风与全向性麦克风并联或者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其特征在于,全向性麦克风和指向性麦克风的灵敏度在±5dbv/pa以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其特征在于,其中,全向性麦克风的0°频响和指向性麦克风的180°频响为±5dbv/pa以内在100hz到1000hz。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其特征在于,指向性麦克风与全向性麦克风之间的设置距离在5mm以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向性麦克风为心型指向麦克风、超心型指向麦克风或过心形指向麦克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向性麦克风和全向性麦克风均为电容式麦克风,并联构成麦克风阵列,所述电容式麦克风包括驻极体电容式麦克风和幻象电源供电的电容式麦克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向性麦克风和全向性麦克风均为动圈式麦克风,串联构成麦克风阵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阵列于声源距离10cm处时,低频100hz在0°和180°的差值大于或等于8db。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阵列由1个指向性麦克风和1个全向性麦克风构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强指向性麦克风前后比的麦克风阵列,其由指向性麦克风和全向性麦克风构成,所述指向性麦克风与全向性麦克风并联或者串联,全向性麦克风的0°频响和指向性麦克风的180°频响接近,此麦克风阵列的前后比,比单个指向性麦克风的前后比更大,低频响应更平。在各种嘈杂的录音场景中,该麦克风阵列屏蔽掉各种非目标声源的噪音能力更强。录音时低频不丢失,听感上低频更饱满,浑厚。并且麦克风之间的配合是纯物理层面的,没有消耗整机的计算量,不需要后端算法,从而降低成本,市场竞争力优势明显。

技术研发人员:胡睿;李胜波;孙晓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曲扬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14
技术公布日:2020.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