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根据时间自动切换来电显示界面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96148发布日期:2021-07-30 18:05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根据时间自动切换来电显示界面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来电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根据时间自动切换来电显示界面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提供更好的电信服务,各个电信运营商均提供了来电显示的业务。当用户具有了来电显示的业务后,当有来电时,具备来电显示功能的手机终端会在其屏幕上显示相关的来电信息。该来电信息包括来电者的电话号码信息、来电者的姓名信息、号码归属地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这样用户可以根据上述来电信息对当前来电进行处理,如接听、挂断、发送短信等。

目前手机已经非常普及,许多人同时使用多部手机。用户回到家时往往将手机都放在家里某个房间而不再随身携带,这时如果有电话呼入或短信等信息时,用户不在该房间时就会产生漏接电话的问题,给用户带来不便,并且,现有的来电信息显示方式过于单一,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且,在家时找手机查看是谁打来电话或发送的短信也比较麻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根据时间自动切换来电显示界面的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根据时间自动切换来电显示界面的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根据时间自动切换来电显示界面的系统,包括信息采集模块、信息分析模块、控制器、存储模块、智能界面模块以及显示模块;

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预设时间内手机终端的来电接听记录;并将来电接听记录传输至信息分析模块;

所述信息分析模块用于接收信息采集模块传输的预设时间内手机终端的来电接听记录对用户的接听标签进行分析;所述接听标签包括偏好待机时长阈值和偏好接听时间段;

所述信息分析模块用于将接听标签传输到智能界面模块;当手机终端来电时,所述智能界面模块用于接收信息分析模块传输的接听标签并结合来电信息智能切换来电显示界面;具体步骤为:

s1:当手机终端来电时,将来电开始时刻标记为tr;

s2:获取用户的偏好接听时间段和对应的偏好待机时长阈值;将来电开始时刻tr与偏好接听时间段进行对比;

若tr不属于偏好接听时间段,则此时来电显示界面为自定义显示界面;

若tr属于偏好接听时间段,则此时来电显示界面为标准显示界面;所述标准显示界面包含用户的来电信息;

s3:当tr不属于偏好接听时间段时,所述显示模块弹出所述自定义来电界面进行显示;

在来电等待过程中,将来电开始时刻tr与系统当前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得到等待时长at;

将等待时长at与第一等待时长阈值相比较;

若等待时长at≥第一等待时长阈值,则对用户的来电信息进行重要度分析;得到此次来电的重要度值zd;

将重要度值zd与重要度阈值相比较;若重要度值zd≥重要度阈值,则表明此次来电重要度高,则智能界面模块将自定义来电界面传输至pc端显示,用于提醒用户及时接听;

s4:当tr属于偏好接听时间段时,所述显示模块弹出所述标准显示界面进行显示;

获取该偏好接听时间段对应的偏好待机时长阈值并标记为gt;

在来电等待过程中,将等待时长at与偏好待机时长阈值gt相比较;

若等待时长at≥偏好待机时长阈值gt,则对用户的来电信息进行重要度分析,得到此次来电的重要度值zd;

若重要度值zd<重要度阈值,则智能界面模块将标准显示界面切换成自定义来电界面显示;

若重要度值zd≥重要度阈值,则智能界面模块将标准显示界面切换成自定义来电界面显示,同时将自定义来电界面传输至pc端显示,用于提醒用户及时接听。

进一步地,所述来电接听记录包括是否接通、来电号码、本机号码、来电开始时刻、来电接听时刻和来电结束时刻;所述是否接通包括已接通状态和未接通状态;所述来电信息包括来电者的电话号码信息、来电者的姓名信息、号码归属地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分析模块具体分析步骤为:

步骤一:获取预设时间内手机终端的来电接听记录;所述预设时间表现为系统当前时间前十天;

当来电接听记录为已接通状态时,将来电开始时刻与来电接听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得到待机时长;将来电接听时刻与来电结束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得到通话时长;其中已接通状态表现为用户存在点击接听键或拒接键的动作;

当来电接听记录为未接通状态时,将来电开始时刻与来电结束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得到待机时长;其中未接通状态表现为用户无点击动作;

步骤二:将1天24h划分为若干个时间段,按照时间段将同一时间段的来电总次数标记为ci;其中来电总次数ci为来电接通次数与来电未接通次数之和;

将所述同一时间段的来电接通次数标记为cti;其中ci与cti一一对应;

步骤三:针对进行接听标签分析的各个时间段;判断在该时间段内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在该时间段内来电接通次数cti大于预设次数阈值,或者在该时间段内来电接通次数的占比大于预设占比阈值;

若在该时间段内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确定该时间段为偏好接听时间段;

若在该时间段内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判断在该时间段内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在该时间段内来电接通次数cti与对应来电的通话总时长之和大于预设阈值;其中对应来电的通话总时长之和表示为在该时间段内已接通来电的通话时长之和;

若在该时间段内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该时间段为偏好接听时间段;

步骤四:针对任一偏好接听时间段,获取该偏好接听时间段内已接通状态的来电接听记录并标记为目标记录;

获取每一条目标记录对应的待机时长,将待机时长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并依次标记为dtm,m=1,…,n;得到待机时长信息组;其中dt1<dt2<…<dtn;

按照标准差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待机时长信息组的标准差α,当α大于等于预设值时,舍弃待机时长信息组中最大值与最小值,得到新的时长信息组;再按照标准差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待机时长信息组的标准差α,依此类推;

当α小于预设值时,处于待验证状态;

步骤五:当待机时长信息组处于待验证状态时,按照平均值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待机时长信息组的平均值并标记为待机时长均值pl;

利用公式py=(pl×a1-α×a2)(a3+a4)计算得到该偏好接听时间段的偏好待机时长阈值py;其中a1、a2、a3、a4均为系数因子;

所述信息分析模块用于将用户的偏好接听时间段和对应的偏好待机时长阈值传输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用户的偏好接听时间段和对应的偏好待机时长阈值并将用户的偏好接听时间段和对应的偏好待机时长阈值融合形成偏好记录表传输至存储模块进行存储。

进一步地,所述自定义显示界面包含用户的来电信息和主题背景信息:具体为:

将用户的来电信息显示在第一界面;

将主题背景信息显示在第二界面;

将所述第一界面和所述第二界面叠加,生成所述自定义显示界面。

进一步地,对用户的来电信息进行重要度分析;具体步骤为:

获取来电者的电话号码信息,根据电话号码获取该来电者与用户间的通信因子,并将通信因子标记为g1;

将来电者的来电次第标记为cd1;所述来电次第cd1表示为:该来电者的电话号码在当天是第cd1次来电;

利用公式zd=g1×b1+cd1×b2计算得到此次来电的重要度值zd,其中b1、b2均为系数因子。

进一步地,根据电话号码获取该来电者与用户间的通信因子,具体步骤为:

v1:在系统当前时间前五天内,根据来电者的电话号码采集手机终端内的同一电话号码的来电接听记录;

v2:将该电话号码的来电总次数标记为来电频次p1;所述来电频次p1为来电接通次数与来电未接通次数之和;

将该电话号码的来电总时长标记为p2,所述来电总时长p2为所有已接通来电的通话时长与所有未接通来电的待机时长之和;

v3:利用公式g1=p1×g1+p2×g2计算得到通信因子g1,其中g1、g2为系数因子。

进一步地,所述主题背景信息包括:静态图片数据或动态视频数据;将所述主题背景信息显示在第二界面,包括:

当主题背景信息为静态图片数据时,对所述静态图片数据进行图像变化,使所述静态图片数据产生动画效果,并显示在所述第二界面上;

当所述主题背景信息为动态视频数据时,利用手机终端的播放器对所述动态视频数据进行播放,并显示在所述第二界面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信息分析模块用于接收信息采集模块传输的预设时间内手机终端的来电接听记录对用户的接听标签进行分析;所述接听标签包括偏好待机时长阈值和偏好接听时间段;当手机终端来电时,所述智能界面模块用于接收信息分析模块传输的接听标签并结合来电信息智能切换来电显示界面;当手机终端来电时,将来电开始时刻标记为tr;将来电开始时刻tr与偏好接听时间段进行对比;若tr不属于偏好接听时间段,则此时来电显示界面为自定义显示界面;若tr属于偏好接听时间段,则此时来电显示界面为标准显示界面;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时间段对来电信息使用不同的显示方式进行显示,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便于提醒用户及时接听;

2、在来电等待过程中,当tr不属于偏好接听时间段时,将等待时长at与第一等待时长阈值相比较;若等待时长at≥第一等待时长阈值,则对用户的来电信息进行重要度分析;得到此次来电的重要度值zd,若重要度值zd≥重要度阈值,则智能界面模块将自定义来电界面传输至pc端显示,用于提醒用户及时接听;当tr属于偏好接听时间段时,若等待时长at≥偏好待机时长阈值gt,获取此次来电的重要度值zd;若重要度值zd<重要度阈值,则智能界面模块将标准显示界面切换成自定义来电界面显示;若重要度值zd≥重要度阈值,则智能界面模块将标准显示界面切换成自定义来电界面显示,同时将自定义来电界面传输至pc端显示,本发明能够在来电等待过程中,根据等待时长和来电的重要度值切换来电显示的界面,便于提醒用户及时接听,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根据时间自动切换来电显示界面的系统,包括信息采集模块、信息分析模块、控制器、存储模块、智能界面模块以及显示模块;

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预设时间内手机终端的来电接听记录;并将来电接听记录传输至信息分析模块;来电接听记录包括是否接通、来电号码、本机号码、来电开始时刻、来电接听时刻和来电结束时刻;是否接通包括已接通状态和未接通状态;

信息分析模块用于接收信息采集模块传输的预设时间内手机终端的来电接听记录对用户的接听标签进行分析;接听标签包括偏好待机时长阈值和偏好接听时间段;具体分析步骤为:

步骤一:获取预设时间内手机终端的来电接听记录;预设时间表现为系统当前时间前十天;

当来电接听记录为已接通状态时,将来电开始时刻与来电接听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得到待机时长;将来电接听时刻与来电结束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得到通话时长;其中已接通状态表现为用户存在点击接听键或拒接键的动作;

当来电接听记录为未接通状态时,将来电开始时刻与来电结束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得到待机时长;其中未接通状态表现为用户无点击动作;

步骤二:将1天24h划分为若干个时间段,按照时间段将同一时间段的来电总次数标记为ci;其中来电总次数ci为来电接通次数与来电未接通次数之和;

将同一时间段的来电接通次数标记为cti;其中ci与cti一一对应;

步骤三:针对进行接听标签分析的各个时间段;判断在该时间段内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第一预设条件为在该时间段内来电接通次数cti大于预设次数阈值,或者在该时间段内来电接通次数的占比大于预设占比阈值;

若在该时间段内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确定该时间段为偏好接听时间段;

若在该时间段内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判断在该时间段内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第二预设条件为在该时间段内来电接通次数cti与对应来电的通话总时长之和大于预设阈值;其中对应来电的通话总时长之和表示为在该时间段内已接通来电的通话时长之和;

若在该时间段内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该时间段为偏好接听时间段;

步骤四:针对任一偏好接听时间段,获取该偏好接听时间段内已接通状态的来电接听记录并标记为目标记录;

获取每一条目标记录对应的待机时长,将待机时长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并依次标记为dtm,m=1,…,n;得到待机时长信息组;其中dt1<dt2<…<dtn;

按照标准差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待机时长信息组的标准差α,当α大于等于预设值时,舍弃待机时长信息组中最大值与最小值,得到新的时长信息组;再按照标准差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待机时长信息组的标准差α,依此类推;

当α小于预设值时,处于待验证状态;

步骤五:当待机时长信息组处于待验证状态时,按照平均值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待机时长信息组的平均值并标记为待机时长均值pl;

利用公式py=(pl×a1-α×a2)(a3+a4)计算得到该偏好接听时间段的偏好待机时长阈值py;其中a1、a2、a3、a4均为系数因子;

信息分析模块用于将用户的偏好接听时间段和对应的偏好待机时长阈值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接收用户的偏好接听时间段和对应的偏好待机时长阈值并将用户的偏好接听时间段和对应的偏好待机时长阈值融合形成偏好记录表传输至存储模块进行存储;

信息分析模块用于将接听标签传输到智能界面模块;当手机终端来电时,智能界面模块用于接收信息分析模块传输的接听标签并结合来电信息智能切换来电显示界面;来电信息包括来电者的电话号码信息、来电者的姓名信息、号码归属地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步骤为:

s1:当手机终端来电时,将来电开始时刻标记为tr;

s2:获取用户的偏好接听时间段和对应的偏好待机时长阈值;将来电开始时刻tr与偏好接听时间段进行对比;

若tr不属于偏好接听时间段,则此时来电显示界面为自定义显示界面;自定义显示界面包含用户的来电信息和主题背景信息;具体为:

将用户的来电信息显示在第一界面;将主题背景信息显示在第二界面;将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叠加,生成自定义显示界面;

若tr属于偏好接听时间段,则此时来电显示界面为标准显示界面;标准显示界面包含用户的来电信息;

s3:当tr不属于偏好接听时间段时,显示模块弹出自定义来电界面进行显示;

在来电等待过程中,将来电开始时刻tr与系统当前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得到等待时长at;

将等待时长at与第一等待时长阈值相比较;

若等待时长at≥第一等待时长阈值,则对用户的来电信息进行重要度分析;具体为:

获取来电者的电话号码信息,根据电话号码获取该来电者与用户间的通信因子,并将通信因子标记为g1;

将来电者的来电次第标记为cd1;来电次第cd1表示为:该来电者的电话号码在当天是第cd1次来电;

利用公式zd=g1×b1+cd1×b2计算得到此次来电的重要度值zd,其中b1、b2均为系数因子;

将重要度值zd与重要度阈值相比较;若重要度值zd≥重要度阈值,则表明此次来电重要度高,则智能界面模块将自定义来电界面传输至pc端显示,用于提醒用户及时接听;

s4:当tr属于偏好接听时间段时,显示模块弹出标准显示界面进行显示;

获取该偏好接听时间段对应的偏好待机时长阈值并标记为gt;

在来电等待过程中,将等待时长at与偏好待机时长阈值gt相比较;

若等待时长at≥偏好待机时长阈值gt,则对用户的来电信息进行重要度分析,得到此次来电的重要度值zd;

若重要度值zd<重要度阈值,则智能界面模块将标准显示界面切换成自定义来电界面显示;

若重要度值zd≥重要度阈值,则智能界面模块将标准显示界面切换成自定义来电界面显示,同时将自定义来电界面传输至pc端显示,用于提醒用户及时接听;

根据电话号码获取该来电者与用户间的通信因子,具体步骤为:

v1:在系统当前时间前五天内,根据来电者的电话号码采集手机终端内的同一电话号码的来电接听记录;

v2:将该电话号码的来电总次数标记为来电频次p1;来电频次p1为来电接通次数与来电未接通次数之和;

将该电话号码的来电总时长标记为p2,来电总时长p2为所有已接通来电的通话时长与所有未接通来电的待机时长之和;

v3:利用公式g1=p1×g1+p2×g2计算得到通信因子g1,其中g1、g2为系数因子;

主题背景信息包括:静态图片数据或动态视频数据;

将主题背景信息显示在第二界面,包括:

当主题背景信息为静态图片数据时,对静态图片数据进行图像变化,使静态图片数据产生动画效果,并显示在第二界面上;

当主题背景信息为动态视频数据时,利用手机终端的播放器对动态视频数据进行播放,并显示在第二界面上。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一种根据时间自动切换来电显示界面的系统,在工作时,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预设时间内手机终端的来电接听记录;信息分析模块用于接收信息采集模块传输的预设时间内手机终端的来电接听记录对用户的接听标签进行分析;获取预设时间内手机终端的来电接听记录;将1天24h划分为若干个时间段,按照时间段将同一时间段的来电总次数标记为ci;将同一时间段的来电接通次数标记为cti;针对进行接听标签分析的各个时间段;若在该时间段内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确定该时间段为偏好接听时间段;若在该时间段内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判断在该时间段内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若在该时间段内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确定该时间段为偏好接听时间段;针对任一偏好接听时间段,获取该偏好接听时间段内已接通状态的来电接听记录并标记为目标记录;获取每一条目标记录对应的待机时长,得到待机时长信息组;经过相关处理得到该偏好接听时间段的偏好待机时长阈值;控制器用于将用户的偏好接听时间段和对应的偏好待机时长阈值融合形成偏好记录表传输至存储模块进行存储;

当手机终端来电时,智能界面模块用于接收信息分析模块传输的接听标签并结合来电信息智能切换来电显示界面;当手机终端来电时,将来电开始时刻标记为tr;将来电开始时刻tr与偏好接听时间段进行对比;若tr不属于偏好接听时间段,则此时来电显示界面为自定义显示界面;若tr属于偏好接听时间段,则此时来电显示界面为标准显示界面;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时间段对来电信息使用不同的显示方式进行显示,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便于提醒用户及时接听;

在来电等待过程中,当tr不属于偏好接听时间段时,将等待时长at与第一等待时长阈值相比较;若等待时长at≥第一等待时长阈值,则对用户的来电信息进行重要度分析;得到此次来电的重要度值zd,若重要度值zd≥重要度阈值,则智能界面模块将自定义来电界面传输至pc端显示,用于提醒用户及时接听;当tr属于偏好接听时间段时,若等待时长at≥偏好待机时长阈值gt,获取此次来电的重要度值zd;若重要度值zd<重要度阈值,则智能界面模块将标准显示界面切换成自定义来电界面显示;若重要度值zd≥重要度阈值,则智能界面模块将标准显示界面切换成自定义来电界面显示,同时将自定义来电界面传输至pc端显示,本发明能够在来电等待过程中,根据等待时长和来电的重要度值切换来电显示的界面,便于提醒用户及时接听,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上述公式和系数因子均是由采集大量数据进行软件模拟及相应专家进行参数设置处理,得到与真实结果符合的公式和系数因子。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