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系统及终端配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78464发布日期:2023-07-05 19:26阅读:24来源:国知局
拍摄系统及终端配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配件,尤其涉及一种拍摄系统及终端配件。


背景技术:

1、使用针孔摄像头进行偷拍、偷窥的现象层出不穷,针孔摄像头体积小,隐蔽性高,肉眼通常难以发现,出于保护个人隐私的考虑,人们迫切需要一款简单、便携的针孔摄像头检测产品,用于日常使用。目前,业内采用手机等便于携带的终端进行偷拍摄像头的检测,但是检测难度高,检测准确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拍摄系统及终端配件,对偷拍摄像头的检测难度较低,检测准确度较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拍摄系统,包括终端和终端配件,终端包括摄像头和闪光灯。终端配件包括第一基座和导光件,第一基座具有第一摄像孔,导光件固定于第一基座,导光件包括入光部和出光部,入光部和出光部相背设置,且均相对第一基座露出,出光部与第一摄像孔的间距小于入光部与第一摄像孔的间距。终端配件可拆卸地固定于终端,第一摄像孔正对摄像头,入光部正对闪光灯。

3、在本技术中,通过对终端配件的导光件的入光部、出光部及第一摄像孔的位置设置,使得导光件能够将终端的闪光灯发出的光线引导到摄像头周围的位置,并由摄像头周围区域射出。当终端系统在检测偷拍摄像头时,由闪光灯发出的,被偷拍摄像头反射回的光线主要集中在终端的摄像头所在区域及其周围区域,因而被偷拍摄像头反射回的光线很容易被摄像头捕捉到,增加了摄像头对被偷拍摄像头反射回的光线的接收量,使得拍摄系统对偷拍摄像头识别更加简单、快速、准确。

4、示例性的,导光件还可以包括导光板件和导光凸台,入光部可以形成于导光板件的底面,出光部形成于导光凸台的顶面。其中,出光部与第一摄像孔的间距为出光部的几何中心与第一摄像孔的中心线的间距,入光部与第一摄像孔的间距为入光部的几何中心与第一摄像孔的中心线的间距。摄像头能够通过第一摄像孔接受外部光线,即可以认为第一摄像孔正对摄像头。闪光灯发出的光线能够经入光部进入导光件,并由导光件的出光部射出,即可以认为导光件的入光部正对闪光灯。

5、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出光部环绕第一摄像孔设置。此时,出光部与第一摄像孔的间距很小。

6、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技术提供的拍摄系统还可以包括终端和终端配件,终端包括摄像头和闪光灯。终端配件包括第一基座和导光件,第一基座具有第一摄像孔,导光件固定于第一基座,导光件包括入光部和出光部,入光部和出光部均相对第一基座露出,导光件除入光部和出光部的其他部设置有光反射材料,终端配件可拆卸地固定于终端;当终端配件固定于终端,第一摄像孔正对摄像头,入光部正对闪光灯,出光部环绕第一摄像孔设置,闪光灯发射的光经入光部进入导光件,并经出光部射出。

7、在本技术中,导光件的入光部正对闪光灯,出光部环绕第一摄像孔设置,第一摄像孔正对摄像头,使得导光件能够将终端闪光灯发出的光线引导到环绕摄像头周围的位置,并由摄像头周围区域射出。当终端系统在检测偷拍摄像头时,由闪光灯发出的,被偷拍摄像头反射回的光线主要集中在终端的摄像头所在区域及其周围区域,因而被偷拍摄像头反射回的光线很容易被摄像头捕捉到,增加了摄像头对被偷拍摄像头反射回的光线的接收量,提高了拍摄系统识别偷拍摄像头的准确度和便捷性。此外,在导光件除入光部和出光部的其他部设置光反射材料,使得自入光部进入导光件的光线,在导光件中多次反射后,仅从或绝大部分从出光部射出,从而可以防止光线从除了出光部以外的区域逃逸到空气中造成损耗,以提高自导光件射出的光线的光强。

8、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反射材料可以以反射膜的形式覆盖在导光件除入光部和出光部的其他表面。

9、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出光部设有纹理结构,纹理结构用于使自出光部射出的光束的发光角度小于等于摄像头的视场角。

10、在本实现方式中,纹理结构能够使导光件中的光线沿预设的角度射出,将这部分光线约束在摄像头的接收视场内,可以使被偷拍摄像头反射回的光线更易被摄像头接收到,从而提高拍摄系统对偷拍摄像头的识别成功率。

11、其中,纹理结构可以包括多个聚光棱镜,各聚光棱镜均呈环形,多个聚光棱镜由内至外依次排布。其中,多个聚光棱镜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不同的,各聚光棱镜的具体截面形状可以依据导光件的实际光路进行调整,从而使得位于不同位置的各聚光棱镜均能够合理改变射出光线的光路,实现光线汇聚。

12、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光件具有透光孔,第一摄像孔包括透光孔,出光部环绕透光孔设置,反射膜覆盖透光孔的孔壁。

13、在本实现方式中,反射膜覆盖透光孔的孔壁,使得导光件内部的光线不会自透光孔的孔壁射出,降低光线损耗,提高自导光件射出的光线的光强。另一方面,导光件的反射膜覆盖透光孔的孔壁,从而可以防止导光件中的光线自透光孔的孔壁中射出、干扰拍摄系统对偷拍摄像头的检测过程,以提高拍摄系统的检测精度。

14、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配件还包括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固定于第一基座,固定结构包括磁铁、可重复粘接胶、螺纹连接结构或卡合结构中的至少一种,固定结构用于使终端配件固定于终端。

15、在本实现方式中,固定结构可以包括磁体,磁体用于与终端的磁性元件磁吸连接,以使终端配件固定于终端。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固定结构也可以包括可重复粘接胶,可重复粘接胶可以位于终端配件的底部,用于粘接终端,且在需要拆卸时,可以拆卸下来,并能够于下一次组装过程中再次粘接终端。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固定结构也可以是螺纹连接结构或卡合结构等。在本实现方式中,终端配件不包括壳体,终端配件直接固定于终端的摄像头区域。

16、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配件包括壳体和第一配体,第一配体包括第一基座和导光件,第一基座可拆卸地固定于壳体,壳体具有视窗孔,视窗孔露出第一摄像孔及入光部,壳体可拆卸地套设在终端上。

17、在本实现方式中,壳体能够可拆卸地套设在终端上,以保护终端。第一配体可以对应终端的摄像头和闪光灯设置,用于改善或增加终端的拍摄功能。

18、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配件还包括第二配体,第二配体包括第二基座和转接座,第二基座具有通孔,转接座固定于第二基座,转接座环绕通孔设置,转接座用于安装摄影滤镜。第二基座能够可拆卸地固定于壳体,且通孔正对视窗孔和摄像头。

19、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在终端配件的第二配体上安装摄影滤镜,终端的摄像头能够采集经过摄影滤镜的光线,从而满足用户在使用拍摄系统拍照时对于专业摄影滤镜的需求,提高拍摄体验。其中,通孔能够允许光线进入视窗孔,即可以认为通孔正对视窗孔。摄像头能够通过通孔接受外部光线,即可以认为通孔正对摄像头。

20、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接座包括连接壁和内螺纹,连接壁环绕形成安装空间,内螺纹设于连接壁朝向安装空间的内壁面上,第二基座位于安装空间,内螺纹位于第二基座的顶侧且露出于安装空间。

21、其中,第二配体的转接座用于安装摄影滤镜,安装后的摄影滤镜覆盖第二基座的通孔。第二配体与摄影滤镜的螺纹连接结构,有利于多种类、同尺寸的摄影滤镜在第二配体上的安装和卸载。其中,第二配体还可以包括转接件,转接件连接转接座。其中,转接件可以用于安装摄影滤镜,其内螺纹可以用于与摄影滤镜连接。第二配体通过转接件,能够安装更多不同尺寸的摄影滤镜,使得使用终端配件的终端系统能够适配更多种类、更多尺寸的摄影滤镜,提高了拍摄体验。

22、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配件还包括第三配体,第三配体包括第三基座和膜片,第三基座具有第三摄像孔和闪光灯孔,膜片固定于第三基座且对应闪光灯孔设置,膜片用于汇聚光线。第三基座能够可拆卸地固定于壳体,且第三摄像孔正对摄像头,膜片正对闪光灯。

23、在本实现方式中,由于膜片能够汇聚光线,闪光灯发出的光线经过膜片,照射到背景(例如墙面)上时可以形成光斑,使得摄像头拍摄的包括该光斑的图片可以具有日落灯效果。

24、其中,第三基座包括第三底板,第三底板包括第五凹陷槽和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位于第五凹陷槽的底部且连通第五凹陷槽,闪光灯孔包括第四通孔,膜片可以安装于第五凹陷槽,即膜片固定于第三基座且对应闪光灯孔设置。示例性的,壳体与第三配体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磁吸连接、卡合连接或螺纹连接等。壳体与第三配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方式,使得第三配体易于与壳体连接和拆卸。其中,摄像头能够通过第三摄像孔接受外部光线,即可以认为第三摄像孔正对摄像头。闪光灯发出的光线能够经闪光灯孔照射到膜片,即可以认为第三配体的膜片正对闪光灯。

25、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膜片的焦距在4mm至7mm的范围内。

26、在本实现方式中,膜片的焦距可以在4mm至7mm的范围内,使得拍摄系统在1.2m至1.5m的背景上形成的光斑具有更佳的日落灯效果。

27、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包括基础连接件。第一基座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基座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够通过相同的连接方式与基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28、在本实现方式中,由于终端配件的第一配体与壳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使得终端配件能够具有多种使用状态,例如,终端配件安装在终端上时,可以使第一配体脱离壳体,由壳体保护终端,也可以使第一配体固定于壳体,既通过壳体保护终端,还能够通过第一配体改善或增加终端的拍摄功能,以提高拍摄系统的用户使用体验。

29、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件与基础连接件的连接方式为磁吸连接、卡合连接或螺纹连接。

30、其中,当第一连接件与壳体的基础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磁吸连接,第一配体在拆装过程中对壳体无损伤或损伤小。

31、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终端配件,终端配件包括第一基座和导光件,第一基座具有第一摄像孔,导光件固定于第一基座,导光件包括入光部和出光部,入光部和出光部相背设置,且均相对第一基座露出,出光部与第一摄像孔的间距小于入光部与第一摄像孔的间距。终端配件用于可拆卸地固定于终端,且第一摄像孔正对终端的摄像头,入光部正对终端的闪光灯。

32、在本技术中,通过对终端配件的导光件的入光部、出光部及第一摄像孔的位置设置,使得导光件能够将终端的闪光灯发出的光线引导到摄像头周围的位置,并由摄像头周围区域射出。当终端系统在检测偷拍摄像头时,由闪光灯发出的,被偷拍摄像头反射回的光线主要集中在终端的摄像头所在区域及其周围区域,因而被偷拍摄像头反射回的光线很容易被摄像头捕捉到,增加了摄像头对被偷拍摄像头反射回的光线的接收量,使得拍摄系统对偷拍摄像头识别更加简单、快速、准确。

33、示例性的,导光件还可以包括导光板件和导光凸台,入光部可以形成于导光板件的底面,出光部形成于导光凸台的顶面。其中,出光部与第一摄像孔的间距为出光部的几何中心与第一摄像孔的中心线的间距,入光部与第一摄像孔的间距为入光部的几何中心与第一摄像孔的中心线的间距。摄像头能够通过第一摄像孔接受外部光线,即可以认为第一摄像孔正对摄像头。闪光灯发出的光线能够经入光部进入导光件,并由导光件的出光部射出,即可以认为导光件的入光部正对闪光灯。

34、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出光部环绕第一摄像孔设置。此时,出光部与第一摄像孔的间距很小。

35、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技术的终端配件还可以包括第一基座和导光件,第一基座具有第一摄像孔,导光件固定于第一基座,导光件包括入光部和出光部,入光部和出光部均相对第一基座露出,导光件除入光部和出光部的其他部设置有光反射材料,出光部环绕第一摄像孔设置,当有光经入光部进入导光件,光经出光部射出。

36、在本实现方式中,光经入光部进入导光件后,从环绕第一摄像孔的出光部射出,使得导光件能够将光线引导到摄像头周围的位置,并由摄像头周围区域射出。当终端系统在检测偷拍摄像头时,出光部射出的光线照射到偷拍摄像头,被偷拍摄像头反射回的光线主要集中在终端的摄像头所在区域及其周围区域,因而被偷拍摄像头反射回的光线很容易被摄像头捕捉到,增加了摄像头对被偷拍摄像头反射回的光线的接收量,提高了拍摄系统识别偷拍摄像头的准确度和便捷性。其中,在导光件除入光部和出光部的其他表面设置光反射材料,使得自入光部进入导光件的光线,在导光件中多次反射后,仅从或绝大部分从出光部射出,从而可以防止光线从除了出光部以外的区域逃逸到空气中造成损耗,以提高自导光件射出的光线的光强。

37、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反射材料可以以反射膜的形式覆盖在导光件除入光部和出光部的其他表面。

38、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出光部设有纹理结构,纹理结构用于汇聚光线。

39、在本实现方式中,纹理结构能够使导光件中的光线沿预设的角度射出,将这部分光线约束在摄像头的接收视场内,可以使被偷拍摄像头反射回的光线更易被摄像头接收到,从而提高拍摄系统对偷拍摄像头的识别成功率。

40、其中,纹理结构可以包括多个聚光棱镜,各聚光棱镜均呈环形,多个聚光棱镜由内至外依次排布。其中,多个聚光棱镜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不同的,各聚光棱镜的具体截面形状可以依据导光件的实际光路进行调整,从而使得位于不同位置的各聚光棱镜均能够合理改变射出光线的光路,实现光线汇聚。

41、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光件具有透光孔,第一摄像孔包括透光孔,出光部环绕透光孔设置,反射膜覆盖透光孔的孔壁。

42、在本实现方式中,反射膜覆盖透光孔的孔壁,使得导光件内部的光线不会自透光孔的孔壁射出,降低光线损耗,提高自导光件射出的光线的光强。另一方面,导光件的反射膜覆盖透光孔的孔壁,从而可以防止导光件中的光线自透光孔的孔壁中射出、干扰拍摄系统对偷拍摄像头的检测过程,以提高拍摄系统的检测精度。

43、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配件还包括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固定于第一基座,固定结构包括磁体、可重复粘接胶、螺纹连接结构或卡合结构中的至少一种,固定结构用于使终端配件固定于终端。

44、在本实现方式中,固定结构可以包括磁体,磁体用于与终端的磁性元件磁吸连接,以使终端配件固定于终端。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固定结构也可以包括可重复粘接胶,可重复粘接胶可以位于终端配件的底部,用于粘接终端,且在需要拆卸时,可以拆卸下来,并能够于下一次组装过程中再次粘接终端。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固定结构也可以是螺纹连接结构或卡合结构等。在本实现方式中,终端配件不包括壳体,终端配件直接固定于终端的摄像头区域。

45、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配件包括壳体和第一配体,第一配体包括第一基座和导光件,第一基座可拆卸地固定于壳体,壳体具有视窗孔,视窗孔露出第一摄像孔及入光部,壳体用于可拆卸地套设在终端上。

46、在本实现方式中,壳体能够可拆卸地套设在终端上,以保护终端。第一配体可以对应终端的摄像头和闪光灯设置,用于改善或增加终端的拍摄功能。

47、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配件还包括第二配体,第二配体包括第二基座和转接座,第二基座具有通孔,转接座固定于第二基座,转接座环绕通孔设置,转接座用于安装摄影滤镜。第二基座能够可拆卸地固定于壳体,且通孔正对视窗孔和摄像头。

48、在本实现方式中,通过在终端配件的第二配体上安装摄影滤镜,终端的摄像头能够采集经过摄影滤镜的光线,从而满足用户在使用拍摄系统拍照时对于专业摄影滤镜的需求,提高拍摄体验。其中,通孔能够允许光线进入视窗孔,即可以认为通孔正对视窗孔。摄像头能够通过通孔接受外部光线,即可以认为通孔正对摄像头。

49、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接座包括连接壁和内螺纹,连接壁环绕形成安装空间,内螺纹设于连接壁朝向安装空间的内壁面上,第二基座位于安装空间,内螺纹位于第二基座的顶侧且露出于安装空间。

50、其中,第二配体的转接座用于安装摄影滤镜,安装后的摄影滤镜覆盖第二基座的通孔。第二配体与摄影滤镜的螺纹连接结构,有利于多种类、同尺寸的摄影滤镜在第二配体上的安装和卸载。其中,第二配体还可以包括转接件,转接件连接转接座。其中,转接件可以用于安装摄影滤镜,其内螺纹可以用于与摄影滤镜连接。第二配体通过转接件,能够安装更多不同尺寸的摄影滤镜,使得使用终端配件的终端系统能够适配更多种类、更多尺寸的摄影滤镜,提高了拍摄体验。

51、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配件还包括第三配体,第三配体包括第三基座和膜片,第三基座具有第三摄像孔和闪光灯孔,膜片固定于第三基座且对应闪光灯孔设置,膜片用于汇聚光线。第三基座能够可拆卸地固定于壳体,且第三摄像孔正对摄像头,膜片正对闪光灯。

52、在本实现方式中,由于膜片能够汇聚光线,闪光灯发出的光线经过膜片,照射到背景(例如墙面)上时可以形成光斑,使得摄像头拍摄的包括该光斑的图片可以具有日落灯效果。

53、其中,第三基座包括第三底板,第三底板包括第五凹陷槽和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位于第五凹陷槽的底部且连通第五凹陷槽,闪光灯孔包括第四通孔,膜片可以安装于第五凹陷槽,即膜片固定于第三基座且对应闪光灯孔设置。示例性的,壳体与第三配体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磁吸连接、卡合连接或螺纹连接等。壳体与第三配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方式,使得第三配体易于与壳体连接和拆卸。其中,摄像头能够通过第三摄像孔接受外部光线,即可以认为第三摄像孔正对摄像头。闪光灯发出的光线能够经闪光灯孔照射到膜片,即可以认为第三配体的膜片正对闪光灯。

54、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膜片的焦距在4mm至7mm的范围内。

55、在本实现方式中,膜片的焦距可以在4mm至7mm的范围内,使得拍摄系统在1.2m至1.5m的背景上形成的光斑具有更佳的日落灯效果。

56、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包括基础连接件。第一配体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基座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够通过相同的连接方式与基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57、在本实现方式中,由于终端配件的第一配体与壳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使得终端配件能够具有多种使用状态,例如,终端配件安装在终端上时,可以使第一配体脱离壳体,由壳体保护终端,也可以使第一配体固定于壳体,既通过壳体保护终端,还能够通过第一配体改善或增加终端的拍摄功能,以提高拍摄系统的用户使用体验。

58、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件与基础连接件的连接方式为磁吸连接、卡合连接或螺纹连接。

59、其中,当第一连接件与壳体的基础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磁吸连接,第一配体在拆装过程中对壳体无损伤或损伤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