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声道麦克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96081发布日期:2022-05-31 00:0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声道麦克风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麦克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声道麦克风。


背景技术:

2.麦克风和音响是卡拉ok中常见的一种音频功放设备,传统的麦克风和音响是独立的两个部件,这种独立的音频功放设备,可以提高音响的品质;但是,对于一些娱乐非专业的环境中,这种独立的功放设备占用空间大,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现有的将麦克风和音响集成于一体的便携式设备,由于将两者集成于一体,必然会带来共振,影响麦克风收到的回声,从而影响影响的出音质量,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麦克风和音响集成于一体时,所存在出音质量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多声道麦克风。
4.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声道麦克风,包括设有安装空间的壳体以及均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中的咪头、控制板和音响;所述音响包括箱体、低音喇叭以及多个中高音喇叭,所述箱体的周向内侧壁上设有间隔分布的多个中高音腔,所述音响的内部设有低音腔,所述低音腔与每个所述中高音腔均间隔设置;所述中高音喇叭安装在所述音响的周向外壁上,且所述中高音喇叭连通所述中高音腔;所述低音喇叭安装在所述音响的底部,且所述低音喇叭连通所述低音腔;
5.所述控制板安装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咪头安装在所述控制板上,且所述控制板与所述咪头、所述低音喇叭以及所述中高音喇叭均电连接。
6.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下壳和设有拾音孔的上壳,所述上壳安装在所述下壳上,且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之间围成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咪头所述拾音孔相对设置,所述下壳上还设有与所述高音喇叭相对设置的中高音孔。
7.可选地,所述箱体包括盖板和箱壳,所述箱壳设有所述中高音腔和所述低音腔,所述中高音喇叭安装在所述箱壳的周向外壁上,所述低音喇叭安装在所述箱壳的底部;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箱壳的顶部,所述控制板安装在所述盖板上,所述咪头安装在所述控制板上。
8.可选地,所述多声道麦克风还包括支撑板和柔性支架,所述支撑板安装在所述盖板上,且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盖板之间围成容纳空间,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柔性支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咪头安装在所述柔性支架上。。
9.可选地,所述多声道麦克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箱体上的振动盘组件,所述振动盘组件连通所述低音腔。
10.可选地,所述音响还包括导音盘,所述低音喇叭通过所述导音盘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底部。
11.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环形分布的多个低音孔,所述低音孔与所述导音盘相对
设置。
12.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中高音喇叭相对设置的中高音孔。
13.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上设有内部空间,所述多声道麦克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内部空间中的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14.可选地,所述多声道麦克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手持部上的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15.可选地,所述多声道麦克风包括两个所述中高音喇叭,所述箱体的周向内侧壁上设有间隔且对称分布的两个所述中高音腔。
1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箱体的周向内侧壁上设有间隔分布的多个中高音腔,所述音响的内部设有低音腔,所述低音腔与每个所述中高音腔均间隔设置;所述中高音喇叭安装在所述音响的周向外壁上,且所述中高音喇叭连通所述中高音腔;所述低音喇叭安装在所述音响的底部,且所述低音喇叭连通所述低音腔。从而该多声道麦克风具有多个声道,每个声道都具有独立的腔体和喇叭,从而提高了该多声道麦克风的声音的丰富度;并且每个腔体均设有对应的喇叭,也即每个喇叭均具有一个独立的腔体,从而减小了所有喇叭同时出声时所引起的共振,同时减少了喇叭之间气流的相互干扰,进一步提升了该多声道麦克风的音质。此外,由于所述中高音喇叭发出的中高音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将所述中高音喇叭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周向外侧壁上,所述咪头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减少了所述咪头接收到的所述中高音喇叭的回声,从而在有限的体积下提高所述中高音喇叭的功率输出,提高了所述中高音喇叭的音量。
17.另外,所述控制板安装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咪头安装在所述控制板上,所述低音喇叭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部,从而增大了所述咪头与所述低音喇叭之间的距离;由于低音的方向性不强,从而减少了咪头收到的所述低音喇叭的回声,从而在有限的体积下提高所述低音喇叭的功率输出,提高了所述低音喇叭的音量。本技术中,该多声道麦克风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声道麦克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多声道麦克风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声道麦克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2.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23.1、壳体;11、安装空间;12、下壳;121、中高音孔;122、低音孔;13、上壳;131、拾音孔;14、手持部;2、咪头;3、控制板;4、音响;41、箱体;411、中高音腔;412、低音腔;413、盖板;414、箱壳;42、低音喇叭;43、中高音喇叭;5、支撑板;6、柔性支架;7、振动盘组件;8、导音盘;9、电池;10、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声道麦克风,包括设有安装空间11的壳体1以及均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11中的咪头2、控制板3和音响4;所述音响4包括箱体41、低音喇叭42以及多个中高音喇叭43,所述箱体41的周向内侧壁上设有间隔分布的多个中高音腔411,所述音响4的内部设有低音腔412,所述低音腔412与每个所述中高音腔411均间隔设置;所述中高音喇叭43安装在所述音响4的周向外壁上,且所述中高音喇叭43连通所述中高音腔411;所述低音喇叭42安装在所述音响4的底部,且所述低音喇叭42连通所述低音腔412;可以理解地,所述箱体41的周向内侧壁上设有盒体,所述盒体与所述箱体41之间围成所述中高音腔411,所述箱体41的内部除所述中高音腔411的部分为所述低音腔412,且所述低音腔412和所述中高音腔411不连通,多个所述中高音腔411之间也不连通。
27.进一步地,所述中高音腔411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2个、4个等,对应地所述中高音喇叭43对应的设置为2个、4个等。
28.所述控制板3安装在所述箱体41的顶部,所述咪头2安装在所述控制板3上,且所述控制板3与所述咪头2、所述低音喇叭42以及所述中高音喇叭43均电连接。
29.具体地,所述咪头2可以获取使用者的语音,并通过所述控制板3处理后,可以通过所述中高音喇叭43或所述低音喇叭42出声。所述控制板3可以将控制电能传递至所述中高音喇叭43,所述中高音喇叭43通电后将会在所述中高音腔411中发生振动,震动后声音通过空气传递至人耳;同理,所述控制板3可以将控制电能传递至所述低音喇叭42,所述低音喇叭42通电后将会在所述低音腔412中发生振动,震动后声音通过空气传递至人耳。
3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箱体41的周向内侧壁上设有间隔分布的多个中高音腔411,所述音响4的内部设有低音腔412,所述低音腔412与每个所述中高音腔411均间隔设置;所述中高音喇叭43安装在所述音响4的周向外壁上,且所述中高音喇叭43连通所述中高音腔;所述低音喇叭42安装在所述音响4的底部,且所述低音喇叭42连通所述低音腔412。从而该多声道麦克风具有多个声道,每个声道都具有独立的腔体和喇叭,从而提高了该多声道麦克风的声音的丰富度;并且每个腔体均设有对应的喇叭,也即每个喇叭均具有一个独立的腔体,从而减小了所有喇叭同时出声时所引起的共振,同时减少了喇叭之间气流的相互干扰,进一步提升了该多声道麦克风的音质。此外,由于所述中高音喇叭43发出的中高音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将所述中高音喇叭43设置在所述箱体41的周向外侧壁上,所述咪头2设置在所述箱体41的顶部,减少了所述咪头2接收到的所述中高音喇叭43的回声,从而在有限的体积下提高所述中高音喇叭43的功率输出,提高了所述中高音喇叭43的音量。
31.另外,所述控制板3安装在所述箱体41的顶部,所述咪头2安装在所述控制板3上,所述低音喇叭42设置在所述箱体41的底部,从而增大了所述咪头2与所述低音喇叭42之间的距离;由于低音的方向性不强,从而减少了咪头2收到的所述低音喇叭42的回声,从而在有限的体积下提高所述低音喇叭42的功率输出,达到提高所述低音喇叭42的音量。本技术中,该多声道麦克风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3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下壳12和设有拾音孔131的上壳13,所述上壳13安装在所述下壳12上,且所述上壳13和所述下壳12之间围成所述安装空间11;所述咪头2与所述拾音孔131相对设置,所述下壳12上还设有与所述中高音喇叭43相对设置的中高音孔121。可以理解地,所述上壳13为半球壳式结构,所述下壳12为圆筒式结构,所述上壳13与所述下壳12之间可以通过卡接的结构进行连接。具体地,所述咪头2设置在所述拾音孔131的下方,所述中高音喇叭43正对着所述中高音孔121。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拆装简单,从而便于对该多声道麦克风的检修和装配。
3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箱体41包括盖板413和箱壳414,所述箱壳414设有所述中高音腔411和所述低音腔412,所述中高音喇叭43安装在所述箱壳414的周向外壁上,所述低音喇叭42安装在所述箱壳414的底部;所述盖板413盖合在所述箱壳414的顶部,所述控制板3安装在所述盖板413上,所述咪头2安装在所述控制板3上。可以理解地,所述箱壳414的周向外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中高音腔411的第一安装孔,所述中高音喇叭43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箱壳414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低音腔412的第二安装孔,所述低音喇叭42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中;且所述箱壳414为上端开口式的结构,所述箱盖盖合在所述箱壳414的开口处。本实施例中,所述音响4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3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多声道麦克风还包括支撑板5和柔性支架6,所述支撑板5安装在所述盖板413上,且所述支撑板5和所述盖板413之间围成容纳空间,所述控制板3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柔性支架6安装在所述支撑板5上,所述咪头2安装在所述柔性支架6上。可以理解地,所述柔性支架6可以减小所述咪头2的振动,进而减小了所述咪头2因震动而对所述音响4的影响,所述控制板3安装在所述盖板413和所述支撑板5之间,提高了所述控制板3的稳定性。另外,所述控制板3安装在所述盖板413和支撑板5围成的容纳空间中,从而避免了外界环境对所述控制板3的干扰,延长了该多声道麦克风的使用寿命。
3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多声道麦克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箱体41上的振动盘组件7,所述振动盘组件7连通所述低音腔412。可以理解地,所述箱壳414的外壁上还设有连通所述低音腔412的第三安装孔,所述振动盘组件7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孔中;且所述振动盘组件7中振动盘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定,例如设置有2个、3个振动盘等。本实施例中,所述低音腔412内空气的振动会引起所述振动盘组件7的振动,从而所述振动盘组件7可以加大所述低音喇叭42的音频,提改了所述低音喇叭42的音质。
3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音响4还包括导音盘8,所述低音喇叭42通过所述导音盘8安装在所述箱体41的底部。可以理解地,所述导音盘8安装在所述箱壳414的底部,所述低音喇叭42安装在所述导音盘8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音盘8的设计,使得所述低音喇叭42发出的声音向四周扩散,从而增加了低音喇叭42发出的声音的立体感。
3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上设有环形分布的多个低音孔122,所述低音孔122与所述导音盘8相对设置。可以理解地,所述低音喇叭42通过所述导音盘8从所述低音孔122发出声音,保证了低音喇叭42发声的同时,还提高了该多声道麦克风的美观度。
3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上设有手持部14,所述手持部14上设有内部空间,所述多声道麦克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内部空间中的电池9,所述电池9与所述控制板3电连接。可以理解地,所述手持部14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手持部14设置在所述箱壳414的下方,且所述手持部14的外径小于所述箱壳414的外径;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9可以给所述控
制板3、所述中高音喇叭43、所述低音喇叭42以及所述咪头2等通电,且所述手持部14的设计,便于用户手持该多声道麦克风。
3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多声道麦克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手持部14上的控制按钮10,所述控制按钮10与所述控制板3电连接。可以理解地,所述控制按钮10包括但不限于音量加减按钮、开关按钮、喇叭切换按钮等。本实例中,将所述控制按钮10设置在所述手持部14上,从而便于用户使用该多声道麦克风。
4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多声道麦克风包括两个所述中高音喇叭43,所述箱体41的周向内侧壁上设有间隔且对称分布的两个所述中高音腔411。可以理解地,两个中高音腔411对称分布,使得对称的两个独立所述中高音喇叭可以减少气流干扰,减少振动,从而减少咪头2因振动而收到的异音。需要说明地,所述中高音腔411也可以不对称分布,对应的所述中高音喇叭43也不对称分布,此时该多声道麦克风的设计更加灵活。
4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声道麦克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