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建立方法、第一无线终端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2007254发布日期:2022-11-02 13:5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链路建立方法、第一无线终端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链路建立方法、第一无线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隧道直接链路连接(tunneled direct-link setup,tdls)链路为一种直连链路。目前,通信标准中仅规定了tdls链路的连接和管理的方式,并未规定tdls链路的建立时机。
3.通常情况下,决策是否建立tdls链路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将选择权交给用户,由用户决策并指示无线终端建立tdls链路,另一种是无线终端通过上层应用评估无线网络的情况进行链路建立决策。然而,上述两种方式,是否建立tdls链路取决于用户的主观判断或者无线网络的一些基本情况信息,链路建立的准确性和灵活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链路建立方法、第一无线终端及存储介质,提高了直连链路建立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5.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一无线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7.在监听到第二无线终端向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且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为第一地址的情况下,抓取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第一无线终端的通信地址;
8.接收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为所述无线接入点接收到所述第二无线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后,将所述第一数据包重新封装成的接收地址为所述第一地址的数据包;
9.比较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得到比较结果;
10.利用所述比较结果进行直连链路建立决策,并在决策结果为建立所述直连链路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无线终端发起所述直连链路的建立。
11.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比较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得到比较结果,包括:
12.利用所述第一数据包的信息,生成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信号质量的第一评估指标;
13.利用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信息,生成指示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的第二评估指标;
14.比较所述第一评估指标和所述第二评估指标,得到所述比较结果。
15.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比较所述第一评估指标和所述第二评估指标,得到所述比较结果,包括:
16.将所述第一评估指标与预设可调参数之积,确定为目标评估指标;
17.在所述目标评估指标大于所述第二评估指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信号质量,达到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的质量级别;
18.在所述目标评估质量不大于所述第二评估指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信号质量,未达到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的质量级别。
19.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利用所述比较结果进行直连链路建立决策,包括:
20.在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信号质量,达到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的质量级别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决策结果为建立所述直连链路;
21.在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信号质量,未达到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的质量级别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决策结果为禁止建立所述直连链路。
22.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利用所述比较结果进行直连链路建立决策,包括:
23.将所述比较结果上报给上层应用,以使所述上层应用基于评估出的无线网络状态和所述比较结果,进行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决策。
24.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第一无线终端与所述无线接入点之间建立有第一无线通信链路,所述接收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包括:
25.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链路,接收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的所述第二数据包。
26.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直连链路为以下其中一种链路:隧道直接链路连接链路、对等连接链路,以及邻域知悉联网链路。
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无线终端,所述第一无线终端包括:
28.获取模块,用于在监听到第二无线终端向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且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为第一地址的情况下,抓取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第一无线终端的通信地址;接收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为所述无线接入点接收到所述第二无线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后,将所述第一数据包重新封装成的接收地址为所述第一地址的数据包;
29.评估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得到比较结果;
30.决策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比较结果进行直连链路建立决策,并在决策结果为建立所述直连链路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无线终端发起所述直连链路的建立。
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无线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
32.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33.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链路建立方法。
3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链路建立方法。
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建立方法、第一无线终端及存储介质,应用于第一无线终端的链路建立方法包括:在监听到第二无线终端向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且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为第一地址的情况下,抓取第一数据包;第一地址为第一无线终端的通信地址;接收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第二数据包为无线接入点接收到第二无线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后,将第一数据包重新封装成的接收地址为第一地址的数据包;比较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得到比较结果;利用比较结果进行直连链路
建立决策,并在决策结果为建立直连链路的情况下,向第二无线终端发起直连链路的建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无线终端比较由无线接入点转发的数据包,以及来源于第二无线终端的数据包的信号质量,该比较结果可以真实反映建立直连链路是否能提高数据传输效果,将比较结果作为直连链路是否建立的依据,从而能够准确的决策直连链路建立的时机,提高了直连链路建立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无线终端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数据包传输示意图;
3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数据包的处理示意图;
4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无线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一;
4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无线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3.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具体地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44.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4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一无线终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无线终端与无线接入点连接,而无线接入点还与第二无线终端连接,即无线接入点同时与第一无线终端和第二无线终端连接。具体的第一无线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任意类型的电子设备,本技术实施例不作限定。
4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无线终端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链路建立方法所应用的场景,包括第一无线终端、第二无线终端和无线接入点。其中,第一无线终端和第二无线终端都连接到无线接入点建立的同一个网络。如果第二无线终端需要发送数据给第一无线终端,需要通过与无线接入点之间建立的第二无线通信链路link2,先发送给无线接入点,无线接入点收到后,再通过与第一无线终端之间建立的第一无线通信链路link1转发给第一无线终端。此外,如图1中第一无线终端与第二无线终端之间的虚线所示,第二无线终端可以对第一无线终端发出的数据包进行监听和抓取。
4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建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无线终端的链路建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48.s101、在监听到第二无线终端向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且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为第一地址的情况下,抓取第一数据包;第一地址为第一无线终端的通信地址。
4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无线终端可以监听周围其它无线终端发出的数据包,
其中,在监听到第二无线终端向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且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为第一地址的情况下,抓取第一数据包;第一地址为第一无线终端的通信地址。
5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无线电的特性决定,第二无线终端发出第一数据包的同时会向周围空间传播,如果第一无线终端与第二无线终端距离较近,那么第一无线终端也会监听到第一数据包。如果按照通信标准,第一无线终端只会接收数据包的接收地址为第一地址的数据包,而第二无线终端向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实际上指向无线接入点,即第一数据包的接收地址为无线接入点的通信地址,因此,第一数据包即使被第一无线终端监听到,也会被第一无线终端忽略。而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无线终端将对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进行过滤,因此,第一无线终端监听到第一数据包时,可以读取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如果该目的地址就是第一地址,则会将第一数据包抓取,从而接收到第一数据包。
51.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数据包为第二无线终端向无线接入点发送的数据包,因此,第一数据包的接收地址实际上就是无线接入点的通信地址,而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为第一地址,实际上也就说明了无线接收点实际上是作为第二无线终端向第一无线终端发送数据的中转节点,用于实现两个无线终端之间的数据转发。
52.s102、接收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第二数据包为无线接入点接收到第二无线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后,将第一数据包重新封装成的接收地址为第一地址的数据包。
5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无线终端在接收到第一数据包之后,还可以接收无线接入点发送的接收地址为第一地址的第二数据包。
54.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当第二无线终端发出第一数据包的情况下,如果被第一无线终端抓取,可以再次发出第一数据包,从而保证无线接入点接收到第一数据包。
5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无线接入点在接收到第一数据包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数据包重新封装,最终得到接收地址为第一地址的第二数据包,这样,即可向第一无线终端发送第二数据包,第一无线终端也可以接收到该第二数据包。
5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无线终端与无线接入点之间建立有第一无线通信链路,接收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包括:通过第一无线通信链路,接收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
57.s103、比较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得到比较结果。
5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无线终端在获得第一无线终端发出的第一数据包,以及无线接入点发出的第二数据包的情况下,比较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得到比较结果。
5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无线终端比较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得到比较结果,包括:利用第一数据包的信息,生成指示第一数据包的信号质量的第一评估指标;利用第二数据包的信息,生成指示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的第二评估指标;比较第一评估指标和第二评估指标,得到比较结果。
6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中各自均包括各种信息,例如,接收端信号强度(receive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错误向量强度(error vector magnitude,evm)等,第一无线终端可以分别利用两个数据包的信息,采
用特定的策略生成评估指标来表征数据包的信号强度。
6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无线终端比较第一评估指标和第二评估指标,得到比较结果,包括:将第一评估指标与预设可调参数之积,确定为目标评估指标;在目标评估指标大于第二评估指标的情况下,确定比较结果为第一数据包的信号质量,达到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的质量级别;在目标评估质量不大于第二评估指标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数据包的信号质量,未达到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的质量级别。
6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无线终端中存储有预设可调参数,用于调节第一评估指标的大小。具体的预设可调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设定,本技术实施例不作限定。
63.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来源为第二无线终端的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评估指标为score1,来源于无线接入点的第二数据包对应的第二评估指标为score2,预设可调参数为a,目标评估指标为score1
×
a。如果score1
×
a》score2,表征score1与score2差不多,甚至score1比score2更好,则相比于第二数据包,第一数据包的信号质量良好,也意味着建立直连链路将为无线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带来较好的效果,如果score1
×
a≤score2,表征score1与score2差距较大,score1远不如score2,则相比于第二数据包,第一数据包的信号质量不佳,也意味着建立直连链路并不能为无线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带来较好的效果。
64.s104、利用比较结果进行直连链路建立决策,并在决策结果为建立直连链路的情况下,向第二无线终端发起直连链路的建立。
6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无线终端在获得第一数据包与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的比较结果的情况下,进一步的,利用比较结果进行直连链路建立决策,并在决策结果为建立直连链路的情况下,向第二无线终端发起直连链路的建立。
6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无线终端利用比较结果进行直连链路建立决策,包括:在比较结果为第一数据包的信号质量,达到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的质量级别的情况下,确定决策结果为建立直连链路;在比较结果为第一数据包的信号质量,未达到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的质量级别的情况下,确定决策结果为禁止建立直连链路。
6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无线终端可以直接根据比较结果决策是否建立直连链路。其中,比较结果为第一数据包的信号质量,达到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的质量级别,意味着建立直连链路将为无线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带来较好的效果,因此第一无线终端可以确定决策结果为建立直连链路,比较结果为第一数据包的信号质量,未达到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的质量级别,意味着相比于采用无线接入点实现无线终端之间的数据转发,建立直连链路并不能为无线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带来较好的效果,因此第一无线终端可以确定决策结构体为禁止建立直连链路。
6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无线终端利用比较结果进行直连链路建立决策,包括:将比较结果上报给上层应用,以使上层应用基于评估出的无线网络状态和比较结果,进行直连链路建立决策。
6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无线终端可以按照上述根据比较结果直接决策是否建立直连链路,也可以将比较结果上报给上层应用,由上层应用在比较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上层应该评估出的无线网络状态,进行直连链路建立决策,从而能够更精准
的决策是否建立直连链路。当然,第一无线终端还可以结合其他相关网络连接信息进行直连链路建立的决策,例如,第一无线终端的剩余电量、温度等信息,本技术实施例不作限定。
7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直连链路为以下其中一种链路:tdls链路、对等连接(peer to peer,p2p)链路,以及邻域知悉联网(neighbor awareness networking,nan)链路。当然,直连链路还可以为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其它类型的支持无线终端之间直接传输数据的链路,本技术实施例不作限定。
7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数据包传输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无线终端可以通过监听,抓取第二无线终端发出的目的地址为第一地址的第一数据包,此外,还可以接收无线接入点发送的源于第一数据包的接收地址为第一地址的第二数据包,从而将两个数据包进行信号质量比较。
7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数据包的处理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无线终端可以利用第一数据包的信息生成第一评估指标,利用第二数据包的信号生成第二评估指标,从而结合预设可调参数a,进行评估指标比较,即判断score1
×
a》score2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向第二无线终端发起tdls链路的建立,此外,第一无线终端可以将比较结果上报上层应用,供上层应用进行tdls链路建立的决策。
73.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无线终端采用过滤机制,添加对目的地址为自身通信地址的数据包过滤,然后对两种途径获得的数据包进行信号质量比较,可以对直连链路是否建立进行精准评估,可以非常准确地给出直连链路建立的条件和时机,大大提高了直连链路应用的使用效果。此外,第一无线终端自动化的直连链路建立过程,可以自动化的为数据传输带来低延迟、高吞吐等优势。
7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路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一无线终端,第方法包括:在监听到第二无线终端向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且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为第一地址的情况下,抓取第一数据包;第一地址为第一无线终端的通信地址;接收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第二数据包为无线接入点接收到第二无线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后,将第一数据包重新封装成的接收地址为第一地址的数据包;比较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得到比较结果;利用比较结果进行直连链路建立决策,并在决策结果为建立直连链路的情况下,向第二无线终端发起直连链路的建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链路建立方法,第一无线终端比较由无线接入点转发的数据包,以及来源于第二无线终端的数据包的信号质量,该比较结果可以真实反映建立直连链路是否能提高数据传输效果,将比较结果作为直连链路是否建立的依据,从而能够准确的决策直连链路建立的时机,提高了直连链路建立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7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无线终端。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无线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5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无线终端包括:
76.获取模块201,用于在监听到第二无线终端向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且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为第一地址的情况下,抓取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第一无线终端的通信地址;接收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为所述无线接入点接收到所述第二无线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后,将所述第一数据包重新封装成的接收地址为所述第一地址的数据包;
77.评估模块202,用于比较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得到比较
结果;
78.决策模块203,用于利用所述比较结果进行直连链路建立决策,并在决策结果为建立所述直连链路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无线终端发起所述直连链路的建立。
79.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评估模块202,还用于利用所述第一数据包的信息,生成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信号质量的第一评估指标;利用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信息,生成指示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的第二评估指标;比较所述第一评估指标和所述第二评估指标,得到所述比较结果。
80.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评估模块202,还用于将所述第一评估指标与预设可调参数之积,确定为目标评估指标;在所述目标评估指标大于所述第二评估指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信号质量,达到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的质量级别;在所述目标评估质量不大于所述第二评估指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信号质量,未达到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的质量级别。
81.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决策模块203,还用于在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信号质量,达到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的质量级别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决策结果为建立所述直连链路;在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信号质量,未达到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的质量级别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决策结果为禁止建立所述直连链路。
82.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决策模块203,还用于将所述比较结果上报给上层应用,以使所述上层应用基于评估出的无线网络状态和所述比较结果,进行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决策。
83.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201,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链路,接收所述无线接入点发送的所述第二数据包。
84.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直连链路为以下其中一种链路:隧道直接链路连接链路、对等连接链路,以及邻域知悉联网链路。
8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无线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6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无线终端包括: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和通信总线303;
86.所述通信总线303,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301和所述存储器302之间的通信连接;
87.所述处理器30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302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链路建立方法。
8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无线终端,第一无线终端在监听到第二无线终端向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且第一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为第一地址的情况下,抓取第一数据包;第一地址为第一无线终端的通信地址;接收无线接入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第二数据包为无线接入点接收到第二无线终端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后,将第一数据包重新封装成的接收地址为第一地址的数据包;比较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信号质量,得到比较结果;利用比较结果进行直连链路建立决策,并在决策结果为建立直连链路的情况下,向第二无线终端发起直连链路的建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无线终端,比较由无线接入点转发的数据包,以及来源于第二无线终端的数据包的信号质量,该比较结果可以真实反映建立直连链路是否能提高数据传输效果,将比较结果作为直连链路是否建立的依据,从而能够准确的决策直连链路建立的时机,提高了直连链路建立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8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
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链路建立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自设备,如移动电话、计算机、平板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90.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技术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技术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技术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91.本技术是参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示意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实现流程示意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实现流程示意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92.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实现流程示意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93.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实现流程示意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9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