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传导麦克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24025发布日期:2024-03-05 15:24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传导麦克风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传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传导麦克风,一种骨传导头戴式耳机和一种通话装置。


背景技术:

1、在高噪声场景中,基于空气传导的麦克风会被环境噪声淹没,使得无法有效捕捉到用户声音,严重影响用户通话体验。例如各种工业噪声场景,工业噪声大多在80分贝以上,有时甚至大于120分贝,而平时的人声大约在70分贝,会完全淹没在环境噪声之中。因此很多高噪声场景会采用骨传导麦克风,捕获人的嘴部或喉咙发出的振动通过皮肤肌肉和骨骼传导到骨传导麦克风的振动信号,提高在高噪声环境下的有用信号的信噪比。

2、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外界的噪声也会以振动的形式传播到骨传导麦克风上,如果不能有效的排除这部分噪声振动的干扰,会严重影响骨传导麦克风的使用效果。因此,如何降低外界噪声对骨传导麦克风的影响,提升骨传导麦克风的信噪比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骨传导麦克风,通过骨传导麦克风的结构设计,减轻外界噪声对骨传导麦克风的影响,提升骨传导麦克风采集到的信号的信噪比。

2、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骨传导麦克风,可应用于高噪声环境下采集用户声带的振动,进而传播信号。该骨传导麦克风包括拾音器,振动获取部件和降噪部件,降噪部件包括至少两层介质层,该至少两层介质层包括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均由弹性材料构成,第一介质层固定于拾音器上,且覆盖拾音器除了拾音面以外的的其他面,第一介质层对应于拾音面的一端设置有开口。第二介质层固定于第一介质层远离拾音器的一侧,且覆盖第一介质层除了开口端以外的其他面。

4、第一介质层与拾音器除了拾音面以外的其他面之间可以紧密贴合也可以存在一些空隙,第一介质层与第二介质层接触的表面为粗糙表面,或者第二介质层与第一介质层接触的表面为粗糙表面,即,第二介质层与第一介质层之间存在一些空隙。

5、振动获取部件包括第三介质层,第三介质层设置在拾音器靠近拾音面的一侧,第一介质层的开口端由第三介质层封闭。

6、振动获取部件用于与人体接触以获取声带振动,降噪部件用于吸收除拾音面以外的其他方向的振动。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麦克风,通过设置多层介质层,通过弹性介质层吸收外界噪声传播至拾音器的振动,以达到较好的降噪效果。另外,通过将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之间的接触面设置为粗糙表面,一方面,可以在介质层之间增加空气间隔,通过空气间隔增加多层弹性材料之间的能量损耗,进一步减少传播到拾音器表面的外界噪声振动;另一方面,增加弹性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减少介质层之间进行摩擦产生的振动,减轻多层介质层对拾音效果的影响。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介质层的四周与第一介质层紧密接触以封闭第一介质层的开口端,第一介质层对应于开口端的边缘和第二介质层对应于开口端的边缘在垂直于第三介质层的方向上超过第三介质层。

9、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均由弹性材料构成,在与人体皮肤接触时,由于受到人体皮肤的挤压,产生与弹性模量对应的弹性形变,进而通过弹性形变的作用力使得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更紧密的贴合用户的皮肤。一方面,可以避免外界噪声从骨传导麦克风与用户皮肤之间的缝隙传播到拾音器上,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由于骨传导麦克风的移动,与用户皮肤表面产生摩擦导致的噪音。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δl1/l1与δl2/l2的比值与e1与e2的比值成反比,其中,e1为第一介质层的弹性模量,e2为第二介质层的弹性模量,δl1为第一介质层对应于开口端的边缘在垂直于第三介质层的方向上超出所述第三介质层的长度,δl2为第二介质层对应于开口端的边缘在垂直于第三介质层的方向上超出第三介质层的长度,l1为第一介质层在垂直于第三介质层的方向上的总长度,l2为第二介质层在垂直于第三介质层的方向上的总长度。

11、在施加的相同大小的作用力于两个不同的介质层时,弹性模量大的介质层发生的弹性形变比弹性模量小的介质层发生的弹性形变大。因此,通过上述设计,可以进一步保证各个介质层均与用户的皮肤紧密贴合。一方面,可以避免外界噪声从骨传导麦克风与用户皮肤之间的缝隙传播到拾音器上,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由于骨传导麦克风的移动,与用户皮肤表面产生摩擦导致的噪音。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通过便面的微观纹理的间距来衡量便面的粗糙度,第一介质层与第二介质层接触的表面的微观纹理的间距大于第一阈值,或者第二介质层与第一介质层接触的表面的微观纹理的间距大于第一阈值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阈值可以是1mm,2mm或者5mm.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降噪部件包括多层介质层,多层介质层的材料的弹性模量由靠近拾音器的方向向远离拾音器的方向依次增大。

15、这种设置有两方面的好处,第一,材料的弹性模量越大,其对噪音的吸收效果越好,因此,当部分噪音振动通过外层介质层(例如,第二介质层)到达内层介质层(例如。第一介质层)时,内层介质层能够更好的衰减外层介质层没能吸收的噪音振动。第二,通常来讲,材料的弹性模量越大,其材质更柔软,因此内层介质层比外层介质层更柔软,能够对拾音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降噪部件包括的多层介质层中位于最外侧的介质层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二阈值。示例性的,第二阈值可以是5gpa。

17、最外侧的介质层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二阈值,能够保证最外侧的介质层具有一定的硬度,更好的保护拾音器和整个骨传导麦克风。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介质层与所述拾音器除所述拾音面以外的其他面紧密贴合。

19、第一介质层紧密贴合于拾音器上,一方面,便于保持第一介质层与拾音器连接的稳定性,提升整个骨传导麦克风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将第一介质层21紧密贴合于拾音器3上的设计,在工程上更容易实现,有利于骨传导麦克风的产品化。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介质层与所述拾音面紧密贴合。

21、通过将第三介质层与拾音面紧密贴合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最大效率的将振动传播给拾音面,提升振动采集效率,另一方面,便于将骨传导麦克风设计得更加小型化,有利于美化骨传导麦克风的整体设计。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降噪部件上设置有引线口,用于引出拾音器的信号线。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拾音器为电容式传感器。

24、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骨传导耳机,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描述的骨传导麦克风以及扬声器。

25、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头戴式设备,包括上述第二方面所描述的骨传导头戴式耳机,和设备主体,其中,设备主体包括眼镜或头盔

26、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童话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描述的骨传导麦克风以及收发器,收发器与骨传导麦克风连接,且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27、本技术实施例第二到第四方面能够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