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3621139发布日期:2023-03-25 11:53阅读:72来源:国知局
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身份验证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手机等终端设备越来越普及,用户身份验证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用户身份验证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数字身份认证,例如pin码以及短信验证码,第二类是生物特征,例如指纹、声波、虹膜以及面部识别。对于生物特征,由于需要和终端设备与后台设备关联,且不同商家提供的认证方式都不同,通用性一般。而对于数字身份认证而言,由于其便携性、操作性以及通用性较好,是目前主流的身份验证方式,尤其涉及到一些终端设备,例如pos机,只能使用数字身份认证。
3.pin码一般由6位数字组成,其主要风险如下:(1)破译风险,因为pin码需要用户记忆,往往和用户的身份证号码与生日等数字相关,有被穷举攻击、词典攻击以及社交工具攻击等方法破译的风险;(2)窃取风险,当用户在不安全的终端交易时,终端可以记录用户输入的pin码;(3)泄露风险,在用户输入pin码进行交易的过程中被偷窥造成pin码的泄露。
4.短信验证码,一般是手机短信形式的4位或6位随机数的动态密码,通过比较系统后台下发的值与用户登录或者交易认证时输入的值,当二者一致时确定用户验证通过,其主要风险如下:(1)短信木马风险,通过非法链接或者非法二维码诱导用户下载安装木马程序,从而窃取用户的短信验证码;(2)无线监听风险,通过伪基站对用户进行监听,获取用户短信内容,从而窃取用户的短信验证码;(3)第三方泄露的风险,通过诱骗的方式获取用户身份认证的短信验证码。
5.对于pin码的身份验证方法,面临破译、窃取以及暴露风险,为了增加其安全性,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通过安全芯片存储pin码、定期修改pin码、pin码错误最大尝试次数限制以及ic卡防克隆等。对于短信验证码的身份验证方法,面临短信木马、无线监听、第三方泄露风险,为了增加其安全性,通常采用手机终端app管理软件、手机端伪基站拦截功能、叠加短信验证码与pin码登录以及短信验证码时效限制等。
6.但是,对于pin码泄露或者短信验证码泄露的情况下,当前的用户身份验证方法是失效的,尤其对移动互联网警惕性和辨别能力较低的人群,往往因为泄露短信验证码或pin码,造成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增强数字身份认证的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
8.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的计算机装置。
9.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存储有上述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10.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其中,包括:记录每一预设按键组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与顺序;根据每一预设按键组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与顺序计算预设按键组中两个序号相邻的预设按键被按下之间的第一平均时间间隔;判断每一预设按键组中两个特定序号的预设按键被按下之间的第一时间间隔是否均与第一平均时间间隔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确定第一特征值;判断第一特征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匹配,如是,记录第一特征值为预设按键特征值,根据预设按键特征值确定预设按键特征范围;记录当前按键被按下的时刻与顺序;根据当前按键被按下的时刻与顺序计算两个序号相邻的当前按键被按下之间的第二平均时间间隔;判断任意两个不同序号的当前按键被按下的第二时间间隔是否与第二平均时间间隔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确定第二特征值,记录第二特征值为当前按键特征值;判断当前按键特征值是否在预设按键特征范围内,如是,确定身份验证成功。
11.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发明可以通过用户的预设按键特征值确定预设按键特征范围,并判断当前按键特征值是否在该预设按键特征范围内,从而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用户的身份认证是否通过,本发明即使在pin码或短信验证码泄露的情况下,仍能够进行身份验证,可以增强数字身份认证的效果。此外,本发明无需对硬件进行改进,且对于用户的按键特征的计算方式简单,应用范围广。
12.进一步的方案是,在计算第一平均时间间隔之后,还执行以下步骤:计算预设按键组中两个预设按键被按下之间的加权平均时间间隔;判断加权平均时间间隔是否与第一平均时间间隔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确定第三特征值;判断第一特征值与第三特征值的和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如是,记录第一特征值与第二特征值的和为预设按键特征值。
13.由此可见,可以使得获取的用户的按键特征更明显。
14.进一步的方案是,判断当前按键特征值是否在预设按键特征范围内时,判断当前按键特征值是否在预设按键特征范围通过敏感度调节值调节后的范围内,如是,确定身份认证成功。
15.由此可见,通过敏感度调节值的设置,可以使得获取的用户当前的按键特征与预先记录的按键特征进行匹配的结果更准确。
16.进一步的方案是,在记录每一预设按键组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与顺序时,记录预设按键的按键值;在记录当前按键被按下的时刻与顺序时,记录当前按键的按键值;判断当前按键的按键值是否与预设按键的按键值相等,如否,确定身份验证失败。
17.由此可见,可以在用户设置pin码并确认的过程中,同步进行预设按键特征值的计算,使得本发明应用起来更方便。
18.进一步的方案是,如确认当前按键的按键值与预设按键的按键值不相等,则进一步判断当前输入次数是否大于最大错误尝试次数,如是,确定身份验证失败。
19.由此可见,可以加强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20.进一步的方案是,记录当前按键被按下的时刻与顺序前,发送短信验证码;在记录每一预设按键组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与顺序时,记录预设按键的按键值;判断短信验证码的内容是否与当前按键的按键值相等,如不相等,则进一步判断当前时间是否仍在有
效输入时间范围内,如不在有效输入时间范围内,确定身份验证失败。
21.由此可见,可以加强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22.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装置,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
23.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三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运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的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的流程图。
25.图2是本发明的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中采集用户数据的流程图。
26.图3是本发明的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第一实施例中采集到的用户按键数据的示意图。
27.图4是本发明的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第一实施例中根据用户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流程图。
28.图5是本发明的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第二实施例中根据用户特征进行身份验证的流程图。
29.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0.本发明判断通过用户当前输入的按键值得到的当前按键特征值是否预设的预设按键特征范围内,从而确定身份验证是否通过。
31.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第一实施例:
32.本实施例的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运行在计算机上。在本实施例中,以pin码进行身份验证的方式进行说明。参见图1,首先执行步骤s1,采集用户按键数据,然后执行步骤s2,根据按键数据确定用户特征,最后执行步骤s3,根据用户特征进行身份验证。
33.具体的是,参见图2,在执行步骤s1时,首先执行步骤s11,提示样本数据采样。即提示用户输入需要设置的pin码,本实施例中为6位数的pin码。
34.接着执行步骤s12,获取采样数据。即获取用户输入的一组按键数据,即一组预设按键组。一组预设按键组包括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预设按键的顺序以及预设按键的值。
35.然后执行步骤s13,判断是否采样成功。第一次采样默认成功,对于后续的另一组预设按键组的采样,则需要与第一次采样的预设按键组比较,当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预设按键的顺序以及预设按键的值均与第一次采样的结果相同时,确定采样成功。
36.若执行步骤s13的结果为否,则采样失败,继续执行步骤s16,累加采样失败次数。然后执行步骤s17,判断失败次数是否小于第二目标阈值。本实施例中,第二目标阈值为5次,若累加失败次数没有超过5次,则回到步骤s11。若累加失败次数超过5次,则说明当次用户按键数据的采集失败,需要重新从第一预设按键组开始采样。
37.若执行步骤s13的结果为是,则采样成功,继续执行步骤s14,累加采样成功次数。
然后执行步骤s15,判断采样成功次数是否小于第一目标阈值。本实施例中,第一目标阈值为10次,若累加成功次数没有超过10次,则回到步骤s11。若累加成功次数超过10次,则说明当次用户按键数据的采样成功。
38.成功采样的用户按键数据参照图3,其中记录了用户多次按照序号累加的顺序输入的按键的值以及按键被按下的时刻。由于需要用户多次输入其设置的pin码,每一预设按键组的相同序号的按键的值相同。
39.在获取到用户按键数据后,然后执行步骤s2,根据按键数据确定用户特征。
40.具体的是,首先根据每一预设按键组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计算预设按键组中序号相邻的预设按键被按下之间的第一平均时间间隔,即:
41.dv=[(t16-t11)+(t26-t21)+(t36-t31)+

+(tn6-tn1)]/(5*n)。
[0042]
接着,计算预设按键组中两个预设按键被按下之间的第一加权平均时间间隔dxvy。加权平均时间间隔dxvy表示序号x至序号y的第一加权平均时间间隔。
[0043]
具体的是,分别计算序号1到序号2,序号1到序号3,序号1到序号4,序号1到序号5,序号1到序号6,具体如下:
[0044]
d1v1=((t12-t11)+(t22-t21)+

+(tn2-tn1))/n;
[0045]
d1v2=((t13-t11)+(t23-t21)+

+(tn3-tn1))/(2*n);
[0046]
d1v3=((t14-t11)+(t24-t21)+

+(tn4-tn1))/(3*n);
[0047]
d1v4=((t15-t11)+(t25-t21)+

+(tn5-tn2))/(4*n);
[0048]
d1v5=((t16-t11)+(t26-t21)+

+(tn6-tn2))/(5*n)。
[0049]
然后分别计算序号2到序号3,序号2到序号4,序号2到序号5,序号2到序号6的加权平均时间间隔,具体如下:
[0050]
d2v1=((t13-t12)+(t23-t22)+

+(tn3-tn2))/n;
[0051]
d2v2=((t14-t12)+(t24-t22)+

+(tn4-tn2))/(2*n);
[0052]
d2v3=((t15-t12)+(t25-t22)+

+(tn5-tn2))/(3*n);
[0053]
d2v4=((t16-t12)+(t26-t22)+

+(tn6-tn2))/(4*n)。
[0054]
然后分别计算序号3到序号4,序号3到序号5,序号3到序号6的加权平均时间间隔,具体如下:
[0055]
d3v1=((t14-t13)+(t24-t23)+

+(tn4-tn3))/n;
[0056]
d3v2=((t15-t13)+(t25-t23)+

+(tn5-tn3))/(2*n);
[0057]
d3v3=((t16-t13)+(t26-t23)+

+(tn6-tn3))/(3*n)。
[0058]
然后分别计算序号4到序号5,序号4到序号6的加权平均时间间隔,具体如下:
[0059]
d4v1=((t15-t14)+(t25-t24)+

+(tn5-tn4))/n;
[0060]
d4v2=((t16-t14)+(t26-t24)+

+(tn6-tn4))/(2*n)。
[0061]
然后计算序号5到序号6的加权平均时间间隔,具体如下:
[0062]
d5v1=((t16-t15)+(t26-t25)+

+(tn6-tn5))/n。
[0063]
在计算两个预设按键被按下之间的加权平均时间间隔后,判断加权平均时间间隔是否与第一平均时间间隔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第三特征值。具体的是,第三特征值p3的初值为0,将上述计算得出的dxvy依次与dv进行比较,若dxvy《dv,则p3的值累加1,由此p3的值的取值范围为0至15中的自然数。
[0064]
然后计算每一预设按键组中两个特定序号的预设按键被按下之间的第一时间间隔,并判断每一第一时间间隔是否与第一平均时间间隔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第一特征值p1,第一特征值p1的初值为0。特定序号是指每次计算中,对于每一预设按键组,计算的两个预设按键的序号都是相同的。
[0065]
具体的是,分别计算每一预设按键组中,序号2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减去序号1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即第一时间间隔,如果每一预设按键组中该第一时间间隔都小于(2-1)*dv,则第一特征值p1累加10,并记录序号2到序号1的按键时间间隔为用户的一个特征数据。
[0066]
然后计算每一预设按键组中,序号3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减去序号1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如果每一预设按键组中该第一时间间隔都小于(3-1)*dv,则第一特征值p1累加10,并记录序号2到序号1的按键时间间隔为用户的一个特征数据。
[0067]
然后计算每一预设按键组中,序号4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减去序号1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如果每一预设按键组中该第一时间间隔都小于(4-1)*dv,则第一特征值p1累加10,并记录序号2到序号1的按键时间间隔为用户的一个特征数据。
[0068]
以此类推,对于每一预设按键组中,序号5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与序号1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之间的第一时间间隔,序号6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与序号1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之间的第一时间间隔,均可以以上述计算方式进行计算,并与相应的dv比较确定是否累加第一特征值p1。
[0069]
同理,对于每一预设按键组中,序号3、序号4、序号5以及序号6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分别与序号2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之间的第一时间间隔,以及序号4序号5以及序号6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分别与序号3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之间的第一时间间隔,以及序号5以及序号6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分别与序号4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之间的第一时间间隔,以及序号6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与序号5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之间的第一时间间隔,均可以以上述方式确定,并与相应的dv比较确定第一特征值p1累加10。
[0070]
由此,第一时间间隔与dv的匹配结果共有15种,p1的取值范围可以是{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中任意一个,用户的特征数据最多15种。
[0071]
然后判断第一特征值p1与第三特征值p3的和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第一预设阈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预设阈值越大且第一特征值p1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则说明此时用户按下按键的规律性越强。例如,第一预设阈值取33,当第一特征值p1与第三特征值p3的和大于33时,则说明用户至少有2个特征数据,用户按键的规律性明显,可将该第一特征值p1与第三特征值p3的和作为预设按键特征值并记录,作为之后身份验证过程的凭证,当第一特征值p1与第三特征值p3的和小于33时,则认为用户按键的规律性不明显,不能将该第一特征值p1作为预设按键特征值记录,即该用户不满足通过预设按键特征值来进行身份验证的条件。又例如,第一预设阈值取10,则当第一特征值p1与第三特征值p3的和小于10时,由于第三特征值p3最少累加10,则说明当前第三特征值p3=0,则说明没有特征数据,用户按键的规律性不明显。由此,可以通过预设按键特征值确定预设按键特征范围,预设按键特征范围包括预设按键特征值,例如预设按键特征值为45时,预设按键特征范围可以是区
间[44,46]。本实施例中,预设按键特征范围只包括预设按键特征值这一特定的数值。
[0072]
由此,将预设按键特征范围作为用户的按键特征后,可以执行步骤s3,根据用户特征进行身份验证。具体的是,参见图4,首先执行步骤s31,获取用户输入的pin码。具体的是,获取当前按键被按下的时刻、顺序以及当前按键的按键值。
[0073]
然后执行步骤s32,判断pin码内容验证是否通过。即判断当前按键的按键值是否与预设按键的按键值一一对应,以及判断当前按键的按键值被按下的顺序是否与其按键值对应的预设按键被按下的顺序相同,如均为是,例如预设按键的按键值按照预设按键被按下的顺序排列为172111,当前按键的按键值按照当前按键被按下的顺序排列为172111,则确定pin码内容验证通过,继续执行步骤s33。否则执行步骤s36,判断当前输入次数是否大于最大错误尝试次数,最大错误尝试次数为当次身份验证中允许用户重新输入pin码进行验证的次数,本实施例中设置为3次,如否,则说明还可以重新输入pin码进行验证,则回到步骤s31,如是,则当前身份认证失败,然后可以设置禁止用户在未来一定时间段内再次进行身份认证的限制。
[0074]
然后执行步骤s33,确定当前按键特征值。具体的是,先根据当前按键被按下的时刻与顺序计算两个序号相邻的当前按键被按下之间的第二平均时间间隔。具体的是,计算方式同第一平均时间间隔,由于当前按键输入只有1组,则n=1。
[0075]
然后计算任意两个不同序号的当前按键被按下的第二时间间隔,并判断第二时间间隔是否与第二平均时间间隔匹配,根据匹配的结果确定第二特征值,将第二特征值作为当前按键特征值。计算任意两个不同序号的当前按键被按下的第二时间间隔是指对于从所有当前按键中可以组合得到的两个不同序号的当前按键,都需要计算这两个当前按键被按下的第二时间间隔,具体的是,第二时间间隔的计算方式同上述第一时间间隔,判断第二时间间隔是否与第二平均时间间隔匹配的方式同上述判断第一时间间隔是否与第一平均时间间隔匹配的方式,第二特征值p2的初值为0。例如,包括计算序号6的当前按键被按下的时刻与序号2的当前按键被按下的时刻的差为第二时间间隔,并判断第二时间间隔小于(6-2)*第二平均时间间隔是否成立,如成立,则第二特征值p2累加10。则第二特征值p2的取值范围可以是{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中任意一个。将最后得到的第二特征值p2作为当前用户特征值pu。
[0076]
然后执行步骤s34,判断当前用户特征值是否在预设按键特征范围通过敏感度调节值调节后的范围内。具体的是,敏感度调节值ad可以在实现本实施例的计算机上根据用户习惯敏感度自行设置,由此,可以判断pu《(p1+p3+ad)以及pu》(p1+p3-ad)是否成立,如成立,则说明身份验证通过,可执行步骤s35,如不成立,则说明当前用户输入的pin码错误,回到步骤s36。
[0077]
最后执行步骤s35,返回认证成功信息。然后可依据使用的场景进行后续的操作,例如,本实施例应用在网上交易的过程,实现本实施例的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验证的方法的计算机运行有银行后台系统,当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提供的键盘输入pin码,银行后台系统根据输入的pin码确认用户身份,进而通过发送交易指令进行交互。
[0078]
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第二实施例:
[0079]
本实施例以短信验证码进行身份验证的方式进行说明,参见图1与图2,本实施例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同样首先执行步骤s1,采集用户按键数据,然后执行步骤s2,
根据按键数据确定用户特征,最后执行步骤s3,根据用户特征进行身份验证。
[0080]
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执行步骤s11时,不是由用户输入其自行设置的pin码,而是提供多组不同的预设按键组提示用户选择一组输入,本实施例提供10组预设按键组,一个序号对应的预设按键的按键值对于不同的预设按键组是不同的。在执行步骤s13时,则需要判断用户输入的一组预设按键组是否均与未选择的其中一组预设按键组相同。在执行步骤s15时,若累加成功次数超过10次,则说明用户已将提供的多组的预设按键组都成功输入,后续根据多组预设按键组确定用户特征。
[0081]
本实施例执行步骤s2时,根据按键数据确定用户特征的过程同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082]
本实施例在执行步骤s3时,首先执行步骤s41,获取用户输入的短信验证码。该短信验证码由实现本实施例的身份验证的方法的计算机发送给用户,该计算机获取短信验证码包括短信验证码的内容以及各个当前按键被按下的时刻,短信验证码的内容包括当前按键被按下的顺序以及短信验证码的值。
[0083]
然后执行步骤s42,判断短信验证码内容验证是否通过。具体的是,判断接收到用户的短信验证码的内容是否与记录的短信验证码的内容一致,例如,实现本实施例的身份验证的方法的计算机记录的短信验证码为2568,接收到的用户输入的短信验证码也是2568,则确定短信验证码内容的验证通过,继续执行步骤s43,负责执行步骤s46,判断当前时间是否仍在有效输入时间内。本实施例中,有效输入时间范围为实现本实施例的身份验证的方法的计算机发出短信验证码的5分钟内,若5分钟内用户没有输入正确的短信验证码,则该短信验证码失效,本次身份认证失败。
[0084]
若步骤执行步骤s42的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43,确定当前按键特征值。确定当前按键特征值的方式同上述第一实施例,后续执行步骤s44以及步骤s45的方式亦同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08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所说的第一时间间隔与第一平均时间间隔匹配,第二时间间隔与第二平均时间间隔匹配,加权平均时间间隔与第一平均时间间隔匹配,均是指第一时间间隔小于第一平均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小于第二平均时间间隔,加权平均时间间隔小于第一平均时间间隔。可以理解,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是将上述“小于”全部变更为“大于”,例如第一时间间隔与第一平均时间间隔匹配是指第一时间间隔大于第一平均时间间隔,本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0086]
计算机装置实施例:
[0087]
本实施例的计算机装置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的各个步骤。
[0088]
计算机装置可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器与存储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计算机装置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计算机装置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0089]
例如,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
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控制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处理器是计算机装置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计算机装置的各个部分。
[0090]
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控制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计算机装置的各种功能。例如,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例如声音接收功能、声音转换成文字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例如音频数据、文本数据等)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0091]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
[0092]
上述实施例的计算机装置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实现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控制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验证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0093]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以通过预设按键被按下的时刻计算第一平均时间间隔以及第一时间间隔从而确定预设按键特征值,通过当前按键被按下的时刻计算第二平均时间间隔以及第二时间间隔从而确定当前用户特征值,然后通过判断当前按键特征值是否在预设按键特征值确定的预设按键范围内,从而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用户的身份认证是否通过。本发明即使在pin码或短信验证码泄露的情况下,仍能够进行身份验证,可以增强数字身份认证的效果。此外,本发明无需对硬件进行改进,且对于用户的按键特征的计算方式简单,应用范围广。本发明还提供用于上述基于按键特征的身份认证方法的计算机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