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07040发布日期:2022-06-25 00:4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摄像机。


背景技术:

2.随着安防监控摄像组件的不断发展,安防行业对摄像组件无线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了实现摄像机的散热、防暴、防水等功能需求,摄像机通常会要求其外壳材质为金属。
3.但是,金属会对天线会产生屏蔽作用,若将天线设置在摄像机内部,天线功能将会失效。而将天线通过外置的方式固定在壳体的外侧,则会影响外观,增大摄像机整体体积,从而对包装也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摄像机,该摄像机的天线能够设置于摄像机内部,且信号不会被屏蔽。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机,包括摄像组件及主板,所述摄像机还包括:壳体,具有安装空间,所述壳体包括透光件,所述摄像组件及所述主板均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所述摄像组件朝向所述透光件;挡光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挡光件设置于所述摄像组件靠近物侧一端的外周并与所述透光件的内壁相抵;以及无线模块,设置于所述挡光件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无线模块能够通过所述透光件与外界传输信号。
6.上述摄像机中,挡光件能够阻挡摄像机的红外灯朝向摄像组件发出的红外光及被透光件内壁反射的红外光,从而保证摄像组件能够正常拍摄,提高了摄像组件的图像质量;由于挡光件设置于靠近透光件的位置,无线模块设置于挡光件上,且挡光件及透光件都不会影响信号传输,因此,无线模块能够通过透光件与外界传输信号,并且无线信号也不会被其他结构阻挡,从而能够保证无线模块的性能;同时,无线模块内置于壳体的安装空间内,能够避免影响摄像机的外观,便于摄像机的包装及运输。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模块嵌设于所述挡光件内,所述挡光件外侧壁开设有避让口,所述无线模块通过所述避让口穿设线缆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8.如此设置,能够避免无线模块外露而影响美观,同时还能够在不需要其他零件的情况下固定无线模块,减少零件数量,便于摄像机的加工与装配;避让口用于穿设线缆,同时能够防止线缆影响摄像组件的正常拍摄。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光件设置为环形挡光圈,所述挡光圈套设于所述摄像组件外周。
10.如此设置,环形挡光圈能够直接套设于摄像组件的外周,便于安装固定;同时,环形挡光圈能够阻挡从摄像组件外周的每一侧进入的红外光,从而降低摄像组件获取的图像中的杂光亮痕,提高了摄像组件的图像质量。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模块设置为与所述挡光圈同心的弧形件。
12.如此设置,弧形件能够扩大无线模块的信号发射范围,保证摄像机周围的各个方
向都接收到无线模块的信号。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模块与所述挡光圈内侧壁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无线模块与所述挡光圈外侧壁之间的间距。
14.如此设置,使得无线模块靠近挡光圈的外周壁设置,提高无线信号的传输效率,同时便于无线模块引出线缆。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模块与所述挡光件一体成型设置。
16.如此设置,加工过程简单方便,从而能够提高摄像机的加工及装配效率。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光件包括固定部及遮光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摄像组件的外周,所述无线模块设置于所述固定部;所述遮光部自所述固定部向所述透光件延伸并与所述透光件的内壁相抵,所述遮光部与所述透光件相抵的一端具有消光槽。
18.如此设置,从透光件反射至遮光部与塑料球罩相抵的一端的红外光被反射入消光槽内后能够被消光槽吸收,从而进一步减少了进入摄像组件的红外光,降低了摄像组件获取的图像中的杂光亮痕,提高了摄像组件的图像质量。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部包括至少两个内外层叠设置且均与所述透光件的内壁相抵的遮光片,相邻两个所述遮光片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消光槽。
20.如此设置,两个及以上的遮光片均与透光件的内壁相抵,从而能够保证遮光部与透光件之间形成多个接触面,提高遮光部与透光件之间的密封性。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光件设置为塑料球罩,所述壳体还包括金属底座,所述塑料球罩与所述金属底座围设形成封闭的所述安装空间。
22.如此设置,塑料球罩不会阻挡无线模块的信号传输,金属底座能够满足摄像机的散热、防暴、防水等功能需求,扩大摄像机的使用范围,同时壳体能够对内部元件起到保护作用。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光件设置为硅胶件。
24.如此设置,硅胶件具有弹性,能够在透光件受到冲击时起到缓冲作用,消耗冲击能够量,减小冲击对摄像组件的影响。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摄像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机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光件及无线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3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1、摄像组件;2、壳体;21、安装空间;22、透光件;23、金属底座;3、挡光件;31、避让口;32、固定部;321、凸筋;322、凹槽;33、遮光部;331、遮光片;34、消光槽;4、无
线模块;5、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6.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7.随着安防监控摄像组件的不断发展,安防行业对摄像组件无线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了实现摄像机的散热、防暴、防水等功能需求,摄像机通常会要求其外壳材质为金属。但是,金属会对天线会产生屏蔽作用,若将天线设置在摄像机内部,金属外壳容易阻挡天线信号向外界传输,从而导致天线功能失效。部分摄像机采用在壳体底座安装支架,并将天线设置于支架上,以使得天线信号能够通过透明罩体传输,但是,为了避免支架影响摄像头的正常拍摄,支架大部分藏匿于底座内,依旧会影响天线的信号传输。也有部分摄像机将天线通过外置的方式固定在壳体的外侧,虽然天线的性能效果较好,但是外观上会悬挂有1-2根甚至3-4根天线,从而会影响外观,增大摄像机整体体积,从而对包装也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3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机,该摄像机的天线能够设置于摄像机内部,且信号不会被屏蔽。
39.如图1至图2所示,具体地,摄像机包括摄像组件1、主板、壳体2、挡光件3及无线模块4,壳体2具有安装空间21,壳体2包括透光件22,摄像组件1及主板均设置于安装空间21内,且摄像组件1朝向透光件22;挡光件3位于安装空间21内,挡光件3设置于摄像组件1靠近物侧一端的外周并与透光件22的内壁相抵;无线模块4设置于挡光件3并与主板电连接,无
线模块4能够通过透光件22与外界传输信号。
40.如前所述,现有的将天线安装在壳体内部的摄像机中,部分采用在壳体底座安装支架,并将天线设置于支架上,以使得天线信号能够通过透明罩体传输,但是,为了避免支架影响摄像头的正常拍摄,支架大部分藏匿于底座内,依旧会影响天线的信号传输。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机中,由于摄像组件1朝向透光件22,且挡光件3设置于摄像组件1靠近物侧一端的外周,因此挡光件3设置于靠近透光件22的位置,而无线模块4是设置于挡光件3上的,且挡光件3及透光件22都不会影响信号传输,因此无线模块4能够通过透光件22与外界传输信号,并且无线信号也不会被其他结构阻挡,从而能够保证无线模块4的性能。同时,无线模块4是设置于挡光件3上不需要支架固定,从而能够减少零件数量,便于摄像机的加工及装配。此外,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将天线通过外置的方式固定在壳体的外侧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机将无线模块4内置于壳体2的安装空间21内,避免影响摄像机的外观,便于摄像机的包装及运输。
41.可以理解,在现有的摄像机为了实现在夜晚或其他黑暗环境中能够正常拍摄,通常会在摄像组件的外侧设置红外灯辅助照明,以使得摄像组件的镜头能够正常感光成像。而挡光件3设置于摄像组件1靠近物侧一端的外周能够阻挡红外灯朝向摄像组件1发出的红外光,同时,挡光件3与透光件22的内壁相抵,还能够阻挡被透光件22内壁反射的红外光,从而保证摄像组件1能够正常拍摄,提高了摄像组件1的图像质量。
42.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透光件22设置为塑料球罩,壳体2还包括金属底座23,塑料球罩与金属底座23围设形成封闭的安装空间21。塑料球罩不会阻挡无线模块4的信号传输,金属底座23能够满足摄像机的散热、防暴、防水等功能需求,扩大摄像机的使用范围,同时壳体2能够对设置于封闭的安装空间21内的摄像组件1、主板及无线模块4等元件起到保护作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透光件22也可以设置为塑料板,壳体2的安装空间21具有开口,塑料板能够盖合开口以形成封闭的安装空间21。透光件22可以是pc塑料材质,也可以是其他塑料或非塑料的材质,只要不会阻挡无线模块4的信号传输即可。
43.挡光件3设置为硅胶件,硅胶件具有弹性,当塑料球罩收到冲击时,由于挡光件3抵接于塑料球罩的内壁,从而挡光件3能够通过挤压变形从而起到缓冲作用,消耗冲击能够量,减小冲击对摄像组件1的影响,从而保护摄像组件1。当然,挡光件3也可以是橡胶件等其他具有弹性的元件。
44.如图3至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无线模块4嵌设于挡光件3内,挡光件3外侧壁开设有避让口31,无线模块4通过避让口31穿设线缆5并与主板电连接。由于挡光件3不会影响无线信号传输,因此无线模块4能够嵌设于挡光件3内,这样能够避免无线模块4外露而影响美观,同时还能够在不需要其他零件的情况下固定无线模块4,保证无线模块4安装稳定性的同时减少零件数量,便于摄像机的加工与装配。避让口31开设于挡光件3外侧壁与无线模块4对应的位置,用于穿设线缆,使得无线模块4能够与主板通过线缆电连接,同时能够防止线缆影响摄像组件1的正常拍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挡光件3的外侧壁或内侧壁开设有与无线模块4适配的凹槽,无线模块固定设置于凹槽内。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无线模块4也可以通过胶粘、螺钉、卡扣等方式固定设置于与挡光件3的外侧壁或内侧壁的表面。
45.如图4至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挡光件3设置为环形挡光圈,挡光圈套设于
摄像组件1外周。环形挡光圈不需要额外的固定件就能够直接套设于摄像组件1的外周,减少零件数量,便于安装固定,提高摄像机的生产及装配效率。同时,环形挡光圈能够阻挡从摄像组件1外周的每一侧进入的红外光,从而降低摄像组件1获取的图像中的杂光亮痕,提高了摄像组件1的图像质量。无线模块4设置为与挡光圈同心的弧形件。弧形件沿挡光圈的周向延伸,从而能够扩大无线模块4的信号发射范围,保证摄像机周围的各个方向都接收到无线模块4的信号。无线模块4可以是片状、结构、波浪形、锯齿形等规则或不规则的结构,只要能够传输信号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46.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挡光件3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弧形或条形的挡光件3,多个挡光件3与设置于摄像组件1的外周并与红外灯对应设置,只要能够起到遮挡红外光的作用即可。无线模块4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挡光件3内设置有无线模块4,以保证能够正常传输无线信号。
47.如图4所示,无线模块4与挡光圈内侧壁之间的间距a大于无线模块4与挡光圈外侧壁之间的间距b。使得无线模块4靠近挡光圈的外周壁设置,提高无线信号的传输效率,同时便于无线模块4引出线缆。
4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无线模块4与挡光件3通过模内成型技术一体成型设置。这种加工过程简单方便,从而能够提高摄像机的加工及装配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先分别加工挡光件3及无线模块4,并在挡光件3内部开槽,最后将无线模块4插入挡光件3的开槽处。
49.如图3至图4所示,挡光件3包括固定部32及遮光部33,固定部32固定设置于摄像组件1的外周,无线模块4设置于固定部32;遮光部33自固定部32向塑料球罩延伸并与塑料球罩的内壁相抵,遮光部33与塑料球罩相抵的一端具有消光槽34。红外灯发射的红外光被塑料球罩反射后,会在塑料球罩的外壁、内壁以及遮光部33的表面不断反射,反射至遮光部33与塑料球罩相抵的一端的红外光被反射入消光槽34内后能够被消光槽34吸收,从而进一步减少了进入摄像组件1的红外光,降低了摄像组件1获取的图像中的杂光亮痕,提高了摄像组件1的图像质量。消光槽34可以呈环形槽,也可以是多段沿挡光圈均匀间隔布置的弧形槽。消光槽34的开口宽度及深度能够根据摄像机的大小及具体需要设置。其中,固定部32及遮光部33可以是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是分体设置并通过胶粘、螺钉等方式固定连接,只要能够保证挡光件3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即可。
5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遮光部33包括至少两个内外层叠设置且均与塑料球罩的内壁相抵的遮光片331,相邻两个遮光片331间隔设置以形成消光槽34。两个及以上的遮光片331均与塑料球罩的内壁相抵,从而能够保证遮光部33与塑料球罩之间形成多个接触面,提高遮光部33与塑料球罩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减少进入摄像组件1的红外光,降低了摄像组件1获取的图像中的杂光亮痕,提高了摄像组件1的图像质量。每个遮光片331的厚度、每个遮光片331与塑料球罩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每个遮光片331与塑料球罩之间的干涉量均能够根据摄像机的大小及具体需要设置。在另一中实施方式中,遮光部33包括遮光块,遮光块与塑料球罩相抵的一侧面开设有消光槽34。
51.进一步地,固定部32的内周壁凸设有凸筋321或开设有凹槽322,摄像组件1的外周壁用于固定挡光件3的位置具有能够插入凸筋321的装配槽或设置有能够伸入凹槽322内的凸块,以提高固定部32的稳定性。
5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