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耳机中的双档位的旋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7594发布日期:2023-03-04 01:3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用于耳机中的双档位旋转机构,包括:通过枢轴(4)相互枢接的底座(1)和转臂(2),一扭簧(3)连接在底座(1)和转臂(2)之间,通过扭簧(3)为底座(1)和转臂(2)提供复位的弹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枢接有一个角卡(5),该角卡(5)呈对称造型,其长轴方向的两端分别成型有双角卡位(50);所述的转臂(2)上沿枢轴(4)外围区域形成有一镂空的配合区域(20),沿配合区域(20)侧面设置有限制角卡(5)的卡位(23),以及中触角(24)和侧触角(25);底座(1)与转臂(2)相对转动时,中触角(24)和侧触角(25)与角卡(5)中其中一个双角卡位(50)形成干涉,当中触角(24)抵靠于角卡(5)中一双角卡位(50)时,底座(1)与转臂(2)处于相对稳定的第一档位;当角卡(5)抵靠于卡位(23)时,底座(1)与转臂(2)处于相对稳定的第二档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耳机中的双档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卡(5)中连接两端双角卡位(50)的侧面(51)为向内凹陷的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耳机中的双档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卡(5)中两侧双角卡位(50)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侧面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耳机中的双档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角卡位(50)中形成有两个向外延伸的角卡触角(52),两角卡触角(52)相邻侧壁之间形成有凹陷位(5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耳机中的双档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包括:与枢轴(4)枢接的枢接部(11)和与枢接部(11)一体成型的延伸部(12),于枢接部(11)上成型有凹陷区域(1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耳机中的双档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簧(3)位于凹陷区域(10)内,且扭簧(3)的两端通过定位销分别与底座(1)和转臂(2)连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耳机中的双档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臂(2)包括:与枢轴(4)枢接的转动部(21)和与转动部(21)一体成型的延伸臂(22),所述的卡位(23)、中触角(24)和侧触角(25)设置于转动部(41)上,并且中触角(24)与枢轴(4)之间的距离小于侧触角(25)与枢轴(4)之间的距离。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耳机中的双档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3),所述的转臂(2)上固定有与第一限位槽(13)对应的限位销(26)。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耳机中的双档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与转臂(2)之间设置有一摩擦片(6)。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耳机中的双档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片(6)固定在底座(1)表面,所述的角卡(5)位于摩擦片(6)的表面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耳机中的双档位旋转机构,包括:通过枢轴相互枢接的底座和转臂,一扭簧连接在底座和转臂之间,通过扭簧为底座和转臂提供复位的弹力,所述的底座上枢接有一个角卡,该角卡呈对称造型,其长轴方向的两端分别成型有双角卡位;所述的转臂上沿枢轴外围区域形成有一镂空的配合区域,沿配合区域侧面分别设置有限制角卡的卡位,以及中触角和侧触角;底座与转臂相对转动时,中触角和侧触角与角卡中的其中一个双角卡位形成干涉。本实用新型中底座与转臂之间采用可转动枢接结构,令二者可以实现相互转动,同时利用独特设计的角卡与卡位、侧触角配合配合定位,保持在稳定状态,从而实现具有双档位定位。从而实现具有双档位定位。从而实现具有双档位定位。


技术研发人员:陈树康 刘红 宋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和乐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22
技术公布日:2023/3/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