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47521发布日期:2022-10-05 07:38阅读:72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当前,全金属化结构壳体的扬声器在手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扬声器箱的内部结构大部分采用涂胶或者与扬声器壳体的侧壁焊接的方式固定。
3.在对扬声器壳体内部的发声单体进行固定时,通常需要在金属的壳体内部设置注塑固定件,采用涂胶等方式将发声单体与注塑固定件进行固定。为防止发声单体发生跌落的风险,通常在金属壳体内部还需要设置泡棉等结构。注塑固定件以及泡棉等结构的使用,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声装置,在发声装置的壳体内部对发声单体进行固定时,不需要再使用注塑固定件等辅助件,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声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发声单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适配连接并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发声单体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上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顶壁和上侧壁,所述上侧壁的一部分朝向所述容纳腔内延伸以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发声单体固定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上侧壁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为环状结构且与所述顶壁周沿固定连接;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本体部一体成型,所述弯折部设置于所述本体部背离所述顶壁一端,所述弯折部向所述容纳腔内弯折以形成所述限位部。
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本体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贴靠于所述本体部的内壁面;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声单体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发声单体的侧部或底部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上侧壁向所述发声单体一侧凹陷以形成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发声单体侧部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上侧壁与所述顶壁连接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相对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限位部自所述连接端向所述自由端延伸设置。
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自所述连接端沿垂直于所述顶壁方向延伸至所述上侧壁的中间位置。
1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部相对设置,两个所述限位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发声单体相对的两侧;或,所述限位部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部围绕所述发声单体间隔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发声单体通过电路板与外部器件连接;所述上侧壁设置有用于避
让所述电路板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一端开口一端封闭,所述避让槽的开口端朝向所述下壳体,所述避让槽处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电路板的支撑件。
14.基于一个总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在电子设备的发声装置壳体内部对发声单体进行固定时,不需要再使用注塑固定件等辅助件,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15.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发声装置。
16.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发声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发声单体,上壳体与下壳体适配连接并围合形成容纳腔,发声单体设置在容纳腔内。上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顶壁和上侧壁,上侧壁的一部分朝向容纳腔内延伸以形成限位部,限位部与发声单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发声装置的发声单体进行固定时,利用上侧壁的限位部作直接与发声单体固定连接,即在发声单体与限位部之间涂胶或者点焊来固定发声单体,实现了发声单体与金属壳体的直接固定连接,省略了注塑固定件等辅助件的使用,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发声装置的立体图;
18.图2是图1中上壳体的放大的立体图;
19.图3是图1中下壳体的放大的立体图;
20.图4是图1中上壳体和发声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图4中a-a向的剖视图;
22.图6是图5中b区域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发声装置的立体图;
24.图8是图7中上壳体的放大的立体图;
25.图9是图7中上壳体和发声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是图9中c-c向的剖视图;
27.图中:1、盖体;2、上壳体;21、上侧壁;211a、限位部a;2111a、第一连接段;2112a、第二连接段;211b、限位部b;212、避让槽;213、支撑板;22、顶壁;221、出音口;222、止挡部;3、下壳体;31、底壁;311、下壳体孔;32、下侧壁;4、电路板;5、发声单体。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9.实施例一:
30.结合图1、图2、图3、以及图4共同所示,一种发声装置,它包括上壳体2、下壳体3、和发声单体5。
31.上壳体2包括互相连接的顶壁22和上侧壁21,上侧壁21可以是一个,上侧壁21也可以是多个;下壳体3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底壁31和下侧壁32,下侧壁32可以是一个,下侧壁32也可以是多个。
32.当上侧壁21和下侧壁32皆为一个时,上侧壁21首尾连接围设于顶壁22的外周,形成圆形的上壳体2;相应地,下侧壁32首尾连接围设于底壁31的外周,形成圆形的下壳体3。
33.上侧壁21和下侧壁32也可以为多个,本实施例中,上侧壁21和下侧壁32皆设置有四个,四个上侧壁21顺次连接围设于顶壁22的外周,形成矩形的上壳体2;相应地,四个下侧壁32顺次连接围设于底壁31的外周,形成矩形的下壳体3。
34.上壳体2与下壳体3适配连接并围合形成容纳腔,发声单体5设置在容纳腔内。
35.发声单体5通过电路板4与外部器件(图中未示出)连接。上侧壁21设置有用于避让电路板4的避让槽212,避让槽212一端开口一端封闭,避让槽212的开口端朝向下壳体3。
36.优选地,为了对电路板4进行更好地支撑,在避让槽212处设置有用于支撑电路板4的支撑件。支撑件可以为上侧壁21内折90
°
形成的支撑板213,也可以是焊接在上侧壁21内壁面的支撑片,支撑片与上侧壁21呈90
°
布置。
37.发声单体5包括磁轭和安装在磁轭上的振动单元,顶壁22对应振动单元的位置开设有出音口221。
38.结合图1、图2、图4、图5、以及图6共同所示,上侧壁21的一部分朝向容纳腔内延伸以形成限位部,限位部与发声单体5固定连接。限位部通过涂胶或者激光点焊的方式与发声单体5固定连接。
39.上侧壁21包括本体部和弯折部。本体部为环状结构且与顶壁22外周沿固定连接,弯折部与本体部一体成型,弯折部设置在本体部背离顶壁22的一端,弯折部向容纳腔内弯折以形成限位部a 211a。弯折部与本体部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一体成型,或者,通过其他常规的加工方式一体成型。
40.限位部a 211a包括第一连接段 2111a,第一连接段2111a与本体部连接,并且第一连接段2111a贴靠在本体部的内壁面;限位部a 211a还包括第二连接段2112a,第二连接段2112a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段2111a连接,第二连接段2112a的另一端与发声单体5固定连接。
41.优选地,第二连接段2112a与发声单体5的侧部或底部固定连接。
42.优选地,第二连接段2112a可以向下倾斜;或者,第二连接段2112a可以向上倾斜;或者,第二连接段2112a可以为波浪形结构。第二连接段2112a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43.限位部a 211a设置为两个,两个限位部a 211a相对设置,两个限位部a 211a分别设置在发声单体5相对的两侧;或者,限位部a 211a设置为多个,多个限位部a 211a围绕发声单体5间隔设置。
44.涂胶时,在发声单体5的整个外围都打胶,即在发声单体5的每个侧部都打胶。如果发声单体5的某一侧部与其相应的上侧壁21距离较远时,在涂胶过程中,会有较大量的胶水在发声单体5的侧部与其相应的上侧壁21之间,并且较大量的胶水容易发生溢流,此种情况下,在顶壁22上设置有向容纳腔内凹陷的止挡部222,止挡部222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止挡部222可以有效防止胶水的溢流。
45.顶壁22的止挡部222同样采用冲压成型。
46.结合图1以及图3共同所示,下壳体3的底壁31设置有下壳体孔311,通过下壳体孔311来进行灌粉、泄气等,并使用盖体1将下壳体孔311进行封堵,此结构以及功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属于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
47.下面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发声装置的发声单体5与上壳体2之间进行固定连接的过程详细描述如下:
48.根据发声单体5和上壳体2的具体结构,在上壳体2的上侧壁21设置限位部a 211a。
49.当仅仅使用涂胶方式将发声单体5进行固定时,在发声单体5的整个外周部进行打胶,即对发声单体5的每个侧部进行打胶,限位部a 211a与其相应的发声单体5的侧部之间通过涂胶的方式进行固定。
50.当仅仅使用激光点焊的方式将发声单体5进行固定时,将限位部a 211a与其相应的发声单体5的侧部之间使用激光进行点焊,限位部a 211a与其相应的发声单体5的侧部之间通过点焊的方式进行固定。
51.为了进一步加强发声单体5与上壳体2之间的固定连接,增强发声单体5与上壳体2之间固定连接的可靠性,可以在上侧壁限位部a 211a与发声单体5的侧部之间同时采用涂胶和点焊两种固定方式,当同时采用两种固定方式时,需要先进行点焊,再进行涂胶。
52.实施例二:
53.结合图7、图8、图9、以及图10共同所示,上侧壁21向发声单体5一侧凹陷以形成限位部b 211b,限位部b 211b与发声单体5侧部固定连接。
54.上侧壁21与顶壁22连接的一端为连接端,连接端相对的一端为自由端,限位部b 211b自连接端向自由端延伸设置。
55.优选地,限位部b 211b自上侧壁的连接端沿垂直于顶壁22方向延伸至上侧壁21的中间位置。
56.其余结构同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57.实施例三:
58.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公开的发声装置。
59.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带有序号命名的技术特征(限位部a、限位部b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各技术特征,并不代表各技术特征之间的位置关系、安装顺序及工作顺序等。
6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壳体”、“下壳体”、“顶壁”、“上侧壁”、“下侧壁”、“底壁”、“侧部”、“下壳体孔”、“内壁面”等描述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1.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