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步终端确定性接入机制的冲突解决方法

文档序号:37376761发布日期:2024-03-22 10:2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异步终端确定性接入机制的冲突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步终端确定性接入机制的冲突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异步终端传输确定性接入方法具体为时延适配机制规定异步数据流在到达最后一级交换机的发送时间点后,并不是立即发送,而是保持一段时间再进行发送,这段保持的时间大小fi.ts.hold,其值由异步数据流的调度周期fi.period和前面异步转同步机制所等待时间fi.ts.wait的差值决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步终端确定性接入机制的冲突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当异步数据流fi的第s个报文在交换机vn-1的保持时间fi.ts.hold小于fi.mingap时,不会与其他数据流发生冲突,抖动大小为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步终端确定性接入机制的冲突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当保持时间fi.ts.hold大于等于fi.min gap,将可能会与其它数据流发生冲突,此时,让异步数据流fi的第s个报文只保持fi.min gap大小的时间就进行发送,计算得到抖动大小为fi·ts.hold-fi·minggap;由fi.ts.hold=fi.period-fi.ts.wait可知,等待时间为0时,保持时间最大,最大为调度周期的大小,即maxfi.ts.hold=fi.period,因此异步数据流fi的最大抖动为maxfi·jitter=fi·period-fi·mingap。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步终端确定性接入机制的冲突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最小间隔计算具体为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异步终端确定性接入机制的冲突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算法第5行中的lcm(fs)表示所有数据流调度周期的最小公倍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异步终端确定性接入机制的冲突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只有当fs[j]在宏周期内的发送时间点大于fs[i].offset才进行计算,这是因为能够影响数据流保持时间大小的只有其发送时间点之后的其它数据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异步终端确定性接入机制的冲突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与数据流fs[j]比较过后,算法第14行,将gap值与数据流fs[i]的传输时间c[i]做差值,再与数据流fs[i]的mingap[i]作比较,取数值小者作为数据流fs[i]新的mingap[i],之所以要与传输时间c[i]做差值,是因为要预留出来数据流自身传输的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异步终端确定性接入机制的冲突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重复算法第4行到第16行,遍历完所有其它数据流,便可以获得数据流fs[i]发送时间点与其它数据流发送时间点的最小间隔。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步终端确定性接入机制的冲突解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冲突解决机制:基于异步终端传输确定性接入方法,在数据流进行发送时间点的调度之后,可以得到异步数据流f<subgt;i</subgt;以及其他所有路由中包含链路(V<subgt;n‑1</subgt;,V<subgt;n</subgt;)的数据流,记做F<subgt;o</subgt;的发送时间点,将其作为输入,计算得到异步数据流f<subgt;i</subgt;在交换机V<subgt;n‑1</subgt;上的发送时间点与F<subgt;o</subgt;所有发送时间点之间的最小间隔f<subgt;i</subgt;.minGap;异步数据流f<subgt;i</subgt;的抖动范围如下所示:0≤f<subgt;i</subgt;.jitter≤f<subgt;i</subgt;.period‑f<subgt;i</subgt;.minGap通过此方法便可解决数据流的冲突,并将抖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步骤2:最小间隔计算。本发明通过冲突解决机制和数据流最小间隔计算方法的设计,可以获得所有数据流的最小时间间隔,从而有效解决异步终端的传输确定性接入方法在时延适配阶段发生的冲突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辉,朱文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