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可调式电视发射频道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61249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可调式电视发射频道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子可调式电视发射频道变换器。
现有的电视发射机和电视差转机,其发射频道都是不可变换的。用户要安装电视发射机或电视差转机,必须选定一个本地可以发射的频道,到厂家预先定购其产品,如果盲目购买,会因发射频道不对而不能使用。即使是定购的产品,在实际使用时,往往也因频道选定不理想,而达不到最佳发射效果,甚至还会出现干扰问题,因此人们总希望电视的发射频道设计成可任意变换的,以便使电视发射类产品易于购买、安装和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用于电视发射机和电视差转机上的、可以由用户任意变更发射频道的电子可调式电视发射频道变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电子可调式电视发射频道变换器,由外壳部分和电路部分所组成,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说的电路部分中,在混频电路3的中频信号输入端设置有混频输入电路2,在电路2的信号输入端设置有中频输入扦座1,或者在混频电路3的中频信号输入端直接设有中频输入扦座1,在混频电路3的高频输出端设置有电调谐混频输出滤波电路4,在电路4的信号输出端设置有高频输出扦座5,在混频电路3的本振信号输入端设置有本振输出电路7,在电路7的输入端设置有电调谐本振电路6,或者在混频电路3的本振信号输入端直接设置电调谐本振电路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的电路6和电路4,分别通过2根导线VT和VK与外部频道选择装置8相连。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的电调谐本振电路6和电调谐混频输出滤波电路4中采用了变容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的混频电路3中,BG6、BG7的基极分别先串入R29、R28再与外电路C34和C35相连,BG6、BG7的集电极分别先串入电感器L21、L22后再与L23的正电源端相连,宽频带阻抗及平衡与不平衡变换器B2的两个平衡输入端分别与C39、C42串连后再与BG6、BG7的集电极相连,BG6、BG7的下偏值电路由D12、D13同向串联后再与C36并联,其中D13的负端与公共接地点相连,D12正端与B1次级线圈中点相连。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的混频输入电路2中,由R23、D14、D15、R32、R33依次串联,R33与R32的连接点与外部控制电压VAOG相连,D15与R32的连接点与C41串联后与中频输入扦座1相连,R23的另一端与正电源相连以形成可变衰减电路。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的电调谐本振电路6中,由变容二极管D1经L4、L7与L1、L2并联以构成调谐电路,由R8、D5、R9组成π型电控本振衰减电路,由C16与变容管D6、L5、L52串联与开关管D7共同形成本振谐波可调吸收回路,由BG2、BG3及其外围元件组成本振功率放大电路,由L12、L13串联相连点与C24相连,C24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点G相连形成本振固定式谐波滤波电路。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的电调谐混频输出滤波电路4中,由LP1与C43串联后组成高通滤波器,由D16、L26、C45串联以及由C50、D33、L29串联,分别组成2个本振吸收回路,由开关二极管D20、D19及其外围元件组成高低波段带通滤波转换电路,由D21与C59、C62串联后再与L34+L35+L38并联的形式以及由D24与C63、C62串联后再与L35+L37+L38并联后的形式共同组成第一电子双调谐频道滤波电路,由D25与C67、C70串联后再与L39+L41+L43并联形式以及由D28与C72、C70串联再与L40+L42+L43并联的形式共同组成第二个电子双调谐频道滤波电路,通过R45两端分别连接电感L35、L39的中点位置形成两个双调谐之间的耦合,从L40中点连接再经R51、C75串联后与宽带放大器IC1的输入端相连,宽带放大器IC1(UPC1651)的输出端先与C77器联后再与线圈44中点相连,变容管D29、D32与其外围元件L44、L46、L48、L45、L47、C78、C81、C84结合组成第三个电子双调谐电路,线圈L45的中点经C82串联后与高频输出扦座5相连。
本实用新型电子可调式电视发射频道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如下电调谐本振电路6,由BG1、D1、D2、D3、L1、L2等组成。其中BG1及其外围电路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它的振荡频率比发射信号频率始终高出一个中频频率)。D2稳定BG1的工作电压。变容器D1与L1+L2构成VL波段的振荡回路,L1和D1及开关管D3共同构成VH波段的振荡回路,改变加在变容管D1上的调谐电压VT大小便可实现振荡回路的连续调谐,即连续改变BG1的振荡频率。控制VK端子上的电压(VL波段为12伏,VH波段为0伏)即可实现波段转换。C6决定振荡电路在VL波段高端的频率范围,C5控制VH波段高端频率范围;L2控制VL低端频率范围,L1控制VH波段低端频率范围。C1、C7-C10。为高频旁路电容,C2、C3为振荡反馈电容。由BG1基极(BG1基极与C11、C5、L1连接点之间串有高频隔直电容),经C11、R17引出的高频振荡信号,先经由D5(P1N=极管)、R8、C12等组成的电控可变衰减电路进行适当衰减后,再经C15送到BG2和BG3进行二级宽带高频放大。所放大的本振信号一路经L12、L13、C24所组成的低通滤波电路(滤除本振高次谐波)后,分别送到混频电路3中的BG6、BG7基极,并在混频管BG6、BG7中与中频信号进行混频,产生出差频发射信号;另一路则经R21、R22分压,并由D10检波、C25、C87、L15滤波后送至电位器W1,在W1上产生一个与本振输出幅度成正比的直流电压。该电压经过W1的适当调整及由BG4、BG5放大后控制D5的导通电流,从而达到自动控制本振输出功率幅度的目的。在BG2基极设置的由变容等D6及电感L5、L52、D7等组成的吸收回路,能够根据VT电压的变化来跟踪吸收本振的二次谐波成份。D5、D4、D6、BG2、BG3、BG4、BG5等共同构成本振输出电路7。
混频输入电路2由R23、D14、D15、R32、R33、L17、L18、C31、C32、C33等所组成。由中频输入扦座1引进的电视中频信号,依次经C41、D15、D14、L18、L17、C30耦合至L16。其中L17、L18与C31、C32、C33结合构成π型低通滤波电路,作用在于滤除中频以上各种频率的干扰。D14、D15采用二只P1N二极管,它们与R32、R33、C40共同构成一个π型电控式中频可变衰减电路。R23、R32、R33相串联提供D14、D15的适当导通电流。通过改变VACC端子的电压即可方便地控制π型衰减电路的衰减量。
输入的中频信号通过电路2适当衰减和滤波后,经C30耦合至混频电路3,在电路3中的混频管BG6、BG7中与来自本振电路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变频出新的发射信号频率(本振与中频的差频)。然后送往电调谐混频输出滤波电路4进行选频滤波。
来自C30的中频信号经过B1的初级线圈,在B1的次级线圈L19、L20上感应出两个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中频信号,然后分别送至平衡混频管BG6、BG7的基极,它们与来自本振电路的本振信号在BG6、BG7中混频。它们在BG6、BG7的非线性作用下产生出新的差频信号(还包含其它干扰信号成份)。所产生的信号经过宽带传输线平衡/非平衡变换器,进行反相合成后,经C43送往电路4进行滤波。R25、R26、R28、R29、R30、R31即提供BG6、BG7合适的工作电流,又使电路更趋平衡。R27、D12、D13决定BG6、BG7合适的基极电压。L21、L22分别提供BG6、BG7的集电极电压。C39、C42、C34、C35、C43为高频耦合电容,C44为匹配电容。
来自C43的混频信号进入电调谐混频输出滤波电路4,经过电调谐本振吸收电路、VL、VH带通电路,三级电子双调谐电路以及IC1宽带放大后输出给高频输出扦座5。其具体工作过程是由C43耦合来的混频信号,先经LP1滤除中频以下各种干扰频率成份。L53、C49并联进一步滤除中频成份。C44、C47、C51为匹配电容,同时对高次谐波有一定滤除作用。C48、L28串联谐振在VH波段高端带外(250M)附近。C45、C50、C46、C88为高频隔直电容。L26、L29为VH波段本振吸收电感,它们分别与变容管D16、D33串联,跟踪吸收VH波段中本振频率成分。L26+L27与D16以及L29+L30与D33形成VL波段的本振跟踪吸收回路。L52与L31串联、C57与L33串联分别谐振在VL波段的高端和低端位置,并与C54组成VL低通滤波电路,又与C53、C56、D19、D20共同组成VH高通滤波电路。本实用新型当工作在VL波段(VK端子与Vcc相连)时,所有开关二极管包含D3、D7、D18、D19、D20、D22、D23、D26、D27、D30、D31均截止,本实用新型当工作在VH波段(VK端子与G点相连)时,上述所有开关二极管均导通在VL波段工作时,混频信号经过VL带通滤波电路,即依次经过LP1、C49、C52、L31、L33、C57进入第一电子双调谐回路(L34的中间位置);在VH波段工作时,混频信号经过VH带通滤波电路,即依次经LP1、C49、C53、D20、C56也进入第一电子双调谐回路。
本实用新型当工作于VL波段时,由于D22、D23截止,所以构成电子双调谐初级并联回路是变容二极管D21和调谐电感L34+L36+L38;变容管D24和调谐电感L35+L37+L38相并联构成电子双调谐次级回路。经过改变加在变容管D21、D24上的调谐电压VT(0-30V左右),即可改变D21、D24的电容量,也就实现了初、次级并联回路的连续调谐(初、次级谐振频率相同)。C61、C65用来实现初、次级调谐回路在VL波段高端的频率跟踪要求,L38用来实现在VL波段低端的频率跟踪要求。R42、R44用来改善VL频段的频响特性。改变L36与L37耦合度,便可调整第一电子双调谐电路在VL波段中每个发射频道的带宽(一般取8MHZ左右)。C59、C63为隔直高频电容。
本实用新型当工作于VH波段时,由于D22、D23导通,所以构成电调谐初级并联谐振回路主要是变容管D21和谐振电感L34,D24和L35并联构成次级调谐回路。改变加在变容管D21、D24上的调谐电压VT值(0-30伏左右),即可实现对初、次级调谐回路的连续调谐(初、次级谐振频率相同相近),C60、C64用来实现双调谐初、次级回路在VH波段高端频率的跟踪要求,L34、L35分别用来实现双调谐初、次级回路在VH波段低端频率的跟踪要求,调整L34与L35的耦合度,便可调整第一电子双调谐电路在VH波段中每个发射频道所占的带宽(一般取8MHZ左右),C58、C66、C62为第一电子双调谐电路中的高频旁路电容。R41、R46分别为D21和D24的隔离及限流电阻。
第二、第三电子双调谐电路的结构及原理均与第一个电子双调谐电路等同。调试方法也一样。调试时,在VT、VK一定的情况下,使三个电子双调谐的谐振频率调在同一频率上。第一电子双调谐电路与第二电子双调谐电路之间采用R45进行耦合,第二电子双调谐电路与第三电子双调谐电路之间接入了由IC1组成的宽带放大电路,以补偿高频电视信号在调谐滤波过程中的损失。同时又减少了第二与第三电子双调谐的相互影响。被第三电子双调谐选择后的高频电视发射信号经C82耦合至高频扦座5。从扦座5输出的电视信号可以直接利用天线向外发射,或直接输给闭路电视系统,也可以经过高频宽带放大器后再发送出去。
本实用新型的各个调谐部分共用一组VT、VK电压,因此无论VT、VK在什么情况都能使各个调谐回路达到连续同步调谐,能有效地选择出已变频的电视发射信号,而抑制和滤除其它一切带外干扰信号,使输出的电视信号频率即可随意选择又保证了其相当高的纯净度。
本实用新型电子可调式电视发射频道变换器,可以由用户任意转换所需频道,用它装配的电视发射机和电视差转机,可以进入市场,成为一般商品,为人们的购买、安装、使用带来极大的方便,有利于我国电视普收率的迅速提高。同时该转换器,还可以用于调频广播转播机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块结构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图。
实施例如图所示机壳9为扁形长方体,左右侧分别设有输入扦座14,输出扦座11,在扦座11的下方,设有线眼12,机壳9的前面设有调节孔10,机壳的下边设有带螺孔的固定板13,电路部分设置在机壳里面。电路部分由混频输入电路2、混频电路3、电调谐混频输出滤波电路4、电调谐本振电路6、本振输出电路7所组成,其具体电路构造如图3所示由中频输入扦座1所引进的中频信号经C41耦合至混频输入电路2。混频输入路2由R23、C29、L16、C30、C31、C32、L17、L18、C33、D14、D15、R32、R33、C40以及衰减控制电压输入导线所组成,其中L16的一端与C30、L17、L18、D14、D15、R32、R33依次串联连接,L16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点G相连,C40与R33并联,其一端与G相连,另一端与R32的一端以及VAOG电压控制端相连,在C30与L17、L17与L18、L18与D14之间分别连接有C31、C32、C33的一端,C31、C32、C33的另一端并联后与G相连。C29与R23相连点依次经过L14、L23再与Vcc相连。
混频电路3由B1次级的L19、L20、R25、R26、R27、C36、D12、D13、C34、C35、R28、R29、R30、R31、C37、C38、BG6、BG7、L12、L22、C39、C42、C43、B2所组成,其中BG6的基极先串入R29后再与L19、R25、C34的相连端相连,BG7的基极先串入R28后再与L20、R26、C35的一端相连,C34与C35的一端相连,C34与C35相连点与L13的一端相连,L13的另一端与L24、L12相连。D12、D13串联后与C36并联,C36的一端与G相连,另一端与R27、R25、L19、L20、R26的相连端相连,R30与C37并联后,一端与BG6发射极相连,另端与G相连,R31与C38并联后一端与BG7发射极相连,另一端与G相连。BG6、BG7的集电相分别串入L21、L22后再与L23的一端相连,L23的另一端与Vcc相连,传输线变换器B2的一个平衡端经C39与BG6集电极相连,另一平衡端经C42与BG7集电极相连。B2的非平衡端与C43的一端相连,而接地端与G相连,C43的另一端与C44、LP1的相连点相连,C44的另一端与G相连。LP1的另外二脚,有一脚接G,另一脚接C47的一端,C47的另一端与G相连。BG6、BG7可以使用其它混频用二极管或场效应管,以上电路结构可以采用平衡或非平衡混频器,B1可以用传输线交换器,B2可以用微带线变换器。
电调谐混频输出滤波电路4由C45-C86、C88、R35-R58、D16-D33、L26-L51、L53、IC1所组成。其中C45、D16、L26、L27、G依次串联,C45的另一端与C47、C48、L53、C49、C50的公共相连点相连。在C45与D16之间的接点依次经过R35、L51与VT相连,在L26与L27相连点与C46的一端相连。C46的另一端依经过R36、L50与VK点相连,并依次经过D17、L49与Vcc点相连。L28的一端与G相连,另一端与C48串联。C50的另一端依次与D33、L29、L30、G点串联,在C50与D33相连接点依次经过R37、L51与VT相连。L29与L30相连点依次经过C88、D18、L49与Vcc相连,L29与L30相连点还依次经过C88、R38、L50与VK相连,L53与C49并联后的另一端与C51、C52、C53的连接端相连,C51的另一端与G相连。C52、L31、D19、C55、G点依次串联,G54与D19并联,D19的负端经L50与VK相连,其正端与L33、R44连接点相连。C53的另一端与D20、C56、C57、L33、R40、C58、G点依次串联,C53与D20的连接点经L32与D19负端相连,D20正端经R39与C58、R40相连,C56与C57相连点与L34的中点相连,C59与R41、D21负端相连,D21正端与G相连,R41的另一端经过L51与VT相连,C60与L34并联后再与L36、L38、C62依次串联,C61、L36、R42并联,L34、L36相连点与D22负极相连,D22的正端与D23的正端、C66、C58的一端相连,然而经L49与Vcc相连,C58、C66的另一端与G相连,D24的正端与G相连,负端与C63一端相连,并经过R46、L51与VT相连。L35、C64并联后再与L37、L38、C62、G点串联。L37、R44、C65并联,L35、L37相连点与D23负端相连。L35的中点经过R45与L39中点相连,C63的另一端与L35、C64的一端相连,L35的另一端与L37相连,D25的正端与G相连,负端与C67相连,并依次经R47、L51与VT相连,C67的另一端与C68、C69、L43、C70依次串联,C70的另一端与G相连,D26的负端与C68、C69连接点相连,其正端与D27正端及C74的一端相连,并经L49与Vcc相连,C70的另一端经R50、L50与VT相连,C68与L39并联,C69、R48、L41并联。D28的正端与G相连,负端与C72相连,还依次经R52、L51与VT相连。C72的另一端与C71、C73、C43、C70依次串联,L40与C71并联,L42与R49、C73并联。D27的负端与C71、C73连接点相连。L40中点依次经R51、C75与IC1输入端相连,1C1的另一接地端与G相连,电源端与C76相连,并依次经R53、L49与Vcc相连,C76的另一端与G相连。IC1的输出端经C77与L44中点相连,D29的正端与G相连,负端与C78相连,并依次经R54、L51与VT相连,C78的另一端依次与C79、C80、C48、C81串联,C81的另一端接G,L48、C81连接点依次经R56、L50、与VK相连,C79、L44并联,C80、R55、L46并联,L44、L46相连处与D30负端相连,D30的正端与D31的正端、C86的一端相连,并经L49与Vcc相连,C81的另一端与G相连,D32的正端与G相连,负端与C83相连并经R58与VT相连。C83的另一端依次与C84、C85、C48、C81串联。L45与C84并联,L47与R57、C85并联,L45的中点经C82与高频输出扦座相连。以上IC1可以用其它宽带高频集成模块,也可以用晶体管组成的典型宽带放大电路,还可以用电阻或电容或电感或容器电感所形成的耦合回路替代,由变容二极管所形成的双调谐选频回路的个数可以根据情况按任意数目设置。电调谐本振电路6由BG1、R1-R9、R12、R13、R16、C1-C17、L52、L1-L5、D1-D7所组成。本振输出电路7由W1、R34、C87、R10-R11、R15-R24、L5-L15、D8-D10、C18-C27、BG2-BG5所组成。其中R1与C1并联,其一端与G相连,另一端与C2的一端、BG1发射极相连。C2的另一端依次与C3、C4、D1、G串联,D1的负端依次经R4、C25与VT相连。C9的一端与G相连,另一端与R4、L25相连。C2、C3的连接点与BG1的基极、R2、R3的一端相连。R3的另一端与G相连。R2的另一端与BG1集电极、R2、D2相连,并依次经R5、L4与L8相连。C8、D2并联后另一端与G相连。C3与C4的连接点与C5、L1的一端相连。且依次与C11、R7、D5、C15串联,L1、L2、C7依次串联,C1与C5并联,C6与L2并联,在L1与L2中间连接点与D3负端相连,L2与C7相连点依次经R6、L24与VK相连。D3正端与C10相连。C10的另一端与G相连,D3正端经L4与L8相连。R7与D5相连点与R8的一端相连。R8依次与D4、L3、R11、G串联,D4的正端与G之间接有C12,C14与R11并联。L3与R11相连点与BG5集电极连接。D5与C15相连点接有R9的一端,R9的另一端与R10、C13、L14、L15相连点相连。R10的另一端与BG2的基极相连。C15的一端与BG2基数以及与R14的一端相连后再依次与C16、D6、L5、L52、G串联,R14的另一端与G相连。C16与D6相连处依次经R12、L25与VT相连,R13与L52并联,L5与L52相连处经C17与D7、R16的相连端相连,D7的另一端与L4、L8相连端相连,R16的另一端经L24与VK相连。R15与C18并联后与BG2发射极相连,另一端与G相连。BG2的集电极分别串入L6、L7后再与L4、L8相连,C19的一端与L4、L8相连点相连,另一端与G相连,L6依次与C20、R17、R18、D8、D9、G点串联,R18与L9并联,D8的正端与R18相连点与C21相连,又经R20与L8、L14连接点相连。C21的另一端与G相连,R17与R18相连点与BG3基极相连。R19与C22并联后一端与G相连,另一端与BG3发射极相连。BG3集电极依次经L10、C23、C12、L13后再与C34、C35相连点相连。C10与C23相连点经L11与L8、L14相连点相连。C23与L12相连点依次经R21、D10、L15、C87与G相连。R22的一端与G相连,另一端与D10、R21相连点相连。C25的一端与G相连,另一端与D10、L15相连点相连。W1的两端分别与G以及C87、L15相连点相连。中间端与BG4基相和C26相连,C26的另一端与G相连。BG4的发射极与G相连,集电极依次经R24、D21与BG5基极、C28相连,C28另一端与G相连,BG5发射极经L23与Vcc相连。BG4集电极经R34与BG5发射极相连,C27的一端与G相连,另一端与BG4发射极相连。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可调式电视发射频道变换器,由外壳部分和电路部分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电路部分中,在混频电路3的中频信号输入端设置有混频输入电路2,在电路2的信号输入端设置有中频输入扦座1,或者在混频电路3的中频信号输入端直接设有中频输入扦座1,在混频电路3的高频输出端设置有电调谐混频输出滤波电路4,在电路4的信号输出端设置有高频输出扦座5,在混频电路3的本振信号输入端设置有本振输出电路7,在电路7的输入端设置有电调谐本振电路6,或者在混频电路3的本振信号输入端直接设置电调谐本振电路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可调式电视发射频道变换品,其特征在于电路6和电路4,分别通过2根导线VT和VK与外部频道选择装置8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可调式电视发射频道变换品,其特征在于电调谐本振电路6和电调谐混频输出滤波电路4中采用了变容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可调式电视发射频道变换品,其特征在于混频电路3中,BG6、BG7的基极分别先串入R29、R28再与外电路C34和C35相连,BG6、BG7的集电极分别先串入电感器L21、L22后再与L23的正电源端相连,宽频带阻抗及平衡与不平衡变换器B2的两个平衡输入端分别与C39、C42串连后再与BG6、BG7的集电极相连,BG6、BG7的下偏值电路由D12、D13同向串联后再与C36并联,其中D13的负端与公共接地点相连,D12正端与B1次级线圈中点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可调式电视频道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混频输入电路2中,由R23、D14、D15、R32、R33依次串联,R33与R32的连接点与外部控制电压VAOG相连,D15与R32连接点与C41串联后与中频输入扦座1相连,R23的另一端与正电源相连以形成可变衰减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可调式电视频道变换器,其特征在于电调谐本振电路6中,由变容二极管D1经L4、L7与L1、L2并联以构成调谐电路,由R8、D5、R9组成π型电控本振衰减电路,由C16与变容管D6、L5、L52串联与开关管D7共同形成本振谐波可调吸收回路,由BG2、BG3及其外围元件组成本振功率放大电路,由L12、L13串联相连点与C24相连,C24的另一端与公共接地点G相连形成本振固定式谐波滤波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可调式电视频道变换器,其特征在于电调谐混频输出滤波电路4中,由LP1与C43串联后组成高通滤波器,由D16、L26、C45串联以及由C50、D33、L29串联,分别组成2个本振吸收回路,由开关二极管D20、D19及其外围元件组成高低波段带通滤波转换电路,由D21与C59、C62串联后再与L34+L35+L38并联的形式以及由D24与C63、C62串联后再与L35+L37+L38并联后的形式共同组成第一电子双调谐频道滤波电路,由D25与C67、C70串联后再与L39+L41+L43并联形式以及由D28与C72、C70串联再与L40+L42+L43并联的形式共同组成第二个电子双调谐频道滤波电路,通过R45两端分别连接电感L35、L39的中点位置形成两个双调谐之间的耦合,从L40中点连接再经R51、C75串联后与宽带放大器IC1的输入端相连,宽带放大器IC1(UPC1651)的输出端先与C77器联后再与线圈44中点相连,变容管D29、D32与其外围元件L44、L46、L48、L45、L47、C78、C81、C84结合组成第三个电子双调谐电路,线圈L45的中点经C82串联后与高频输出扦座5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由混频输入电路2、混频电路3、电调谐混频输出滤波电路4、电调谐本振电路6、本振输出电路7以及外壳和插座等组成,它解决了已有电视发射频道不能由用户随意变更的问题,为电视发射类产品进入市场成为一般商品创造了前提,为人们对这类产品的购买、安装、使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有利于我国电视普及率的迅速提高。
文档编号H04N5/38GK2115627SQ9122085
公开日1992年9月9日 申请日期1991年9月9日 优先权日1991年9月9日
发明者张必旺 申请人:张必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