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终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72225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终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电话机等便携式终端装置。详细地说,涉及在离开自营基站时、通过减小转移到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接收状态的次数来抑制白白地耗电的便携式终端装置。
在简易型便携式电话机(PHS)中,接收基站的控制信道,确认与控制信道的同步之后,转移到待接收状态。以前,即使是处于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下的待接收状态,也以一定周期停止公共接收而转移到接收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实现了模拟公共自营双工方式。
在上述模拟公共自营双工方式中,当处于在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下的待接收状态时,不依赖于使用位置,以一定周期停止公共接收而转移到接收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因此,例如在远离自营基站的区域的服务目的地,当处于在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下的待接收状态时,也以一定周期停止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的待接收而转移到接收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因此,白白地耗电。
因此,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能抑制白白地耗电的便携式终端装置。
与本发明有关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包括识别符号存储装置、接收装置和接收控制装置,识别符号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自营基站附近的一部分或全部公共基站的识别符号,接收装置有选择地接收自营基站或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在确认为与控制信道同步后转移到待接收状态,接收控制装置控制接收装置,使得在接收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下接收控制信道、在该控制信道中所含的公共基站的识别符号与识别符号存储装置中存储的识别符号一致时提高转移到接收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的次数。
在识别符号存储装置中,存储着在自营基站的附近的例如区域和公共基站的识别符号,此时,存储着一个或几个公共基局的识别符号。另外,在自营基站附近没有公共基站时,在识别符号存储装置中没有存储公共基站的识别符号。例如,在向自营基站(母机)进行作为子机的登记处理时,接收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在识别符号存储装置中存储在该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中所含的识别符号。
在接收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且在该控制信道中所含的识别符号与存储在识别符号存储装置中的识别符号一致时,控制接收装置提高转移到接收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的次数。此时,如在自营基站附近,则识别符号变得一致,转移到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的接收状态的次数变高。相反,在远离自营基站的位置下,转移到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的接收状态的次数变低。


图1是作为实施形态的简易型便携式电话机的框图;图2是表示简易型便携式电话机的正面图(取下键保护盖的状态);图3是表示简易型便携式电话机的侧面图;图4是表示实施形态中的接收状态的控制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向自营基站(母机)登记处理时的控制的流程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作为实施形态的简易型便携式电话机10。
电话机10包括用于控制系统整体的微机11;收发天线12;用于将该天线捕捉的规定频率的接收信号下变频得到π/4相移QPSK(正交相移键控)信号、同时将由后述数字调制解调单元输出的π/4相移QPSK信号上变频得到规定频率的发送信号的无线单元13;对由该无线单元13输出的π/4相移QPSK信号进行解调处理以得到接收数据,同时对由后述TDMA(时分多址)处理单元输出的发送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得到π/4QPSK信号的数字调制解调单元14。
另外,电话机10包括TDMA处理单元15,该TDMA处理单元15从由数字调制解调单元14输出的接收数据(多槽的时分复用数据)选择预先设定的下行槽中的数据,分离成控制数据和压缩声音数据,同时将从后述的声音编解码单元(コ-デツク)输出的压缩声音数据和由微机11输出的控制数据复用到预先设定的上行槽中。
另外,电话机10还包括声音编解码单元16、扬声器(受话器)17和话筒(送话器)18,声音编解码单元16用于对从TDMA处理单元15输出的压缩声音数据进行解码处理(包括纠错处理)以得到接收声音信号、同时对发送声音信号进行压缩编码处理(包括纠错码的添加处理)得到压缩声音数据,扬声器(受话器)17用于接受该声音编解码单元16输出的接收声音信号,话筒(送话器)18用于把发送声音信号供给声音编解码单元16。
另外,电话机10包括双音多频(DTMF)调制解调单元19和变换格式存储单元20;DTMF调制解调单元19把在声音编解码单元16作为接收声音信号得到的DTMF信号变换成与[*]、[#]等特殊输入键和
-[9]十数字键对应的键数据并供给微机11、同时把与从微机11输出的[*]、[#]等特殊输入键和
~[9]的十数字键对应的键数据变换成DTMF信号并作为发送声音信号供给声音编解码单元16;变换格式存储单元20用于把从该DTMF调制解调单元19输出的键数据变换成文字数据。变换格式存储单元20与微机11相连。
另外,电话机10包括声音录放单元21、振动发生单元22和振铃音输出单元23,声音录放单元21用于对留言录音电话方式中的声音编解码单元16所得到的接收声音信号录音,同时通过后述键输入单元的操作和微机11的控制再生已录音的接收声音信号和预录音的应答信息(声音信号),振动发生单元22在设定为振动方式时的呼入时、根据微机11的控制使电话机主体振动,传呼声音输出单元在没有设定为振动方式时的呼入时、根据微机11的控制输出振铃音。这里,声音录放单元21具有作为声音信号记录媒体的例如半导体存储器。虽然声音录放单元21的操作利用微机11来控制,但从声音再录单元21把表示声音录放单元21的操作状态的信号供给微机11。
另外,电话机10包括键输入单元24,键输入单元24配置了用于指示呼出且在呼入时应答的通话键,用于结束通话状态的结束键,用于设定转移到电话费登记方式、留言录音电话方式、振动方式、待接收方式等的功能键,用于输入电话号码等十数字键和特殊输入键,用于操作声音录放单元21的录音再生的录音键、再生键以及音量调整键等。键输入单元24与微机11相连,通过微机11监视键输入单元24的键操作。
另外,电话机10包括不挥发性存储器25、定时器单元28和液晶显示器(LCD)26,不挥发性存储器25用于存储电话费数据、重拨号数据、从对方发送的文字信息数据以及方式设定信息等,定时器单元28根据微机11的控制、计算从任意时刻开始的时间,LCD26用于显示系统状态、呼出时的对方的电话号码、从对方发送的文字信息等。该液晶显示器26由微机11控制、由LCD驱动器27来驱动。
图2及图3表示电话机10的外观,在与图1对应的部分添加相同的符号。
天线12配置在电话机主体的40的上端部上。另外,在主体40的上方形成用于向外部导出的来自内装扬声器的声音的声音通过孔41,在其下部配设液晶显示器26。另外,在主体40的下方配设话筒18。另外,在主体40中央、液晶显示器26的下部,横向并排配设了通话键42、功能键43和结束键44。结束键44在按下时变成电源通/断键。
另外,在键42~44的下部配设了左右上下的光标移动键45、用于转移到电话费登记方式的登记键46、用于清除输入数据的清除键47、十数字键48、特殊输入键49和50。这里,构成光标移动键4 5的[↑]键兼用作重拨号数据和电话费数据的检索开始键,[↓]键兼用作在通话时转移到文字送出方式、同时用于确认接收文字数据的键,另外,[←]键兼用作内线键。
另外,在主体40上,设有将话筒18的配置部分作为支点开闭自由地构成的键保护盖51。闭合该键保护盖51时,就盖住了键45~50。因此,键45~50的操作必须在打开键保护盖51的状态下进行。再者,图2示出把键保护盖51卸掉状态。
另外,在主体40的侧面上,设有用于操作声音录放单元21(参照图1)的录音和再生的录音键52和再生键53、用于调整音量的音量调整键54。音量调整键54的构成为在按压其“+”侧时音量增大,相反地,在按压其“-”侧时音量减小。
下面,说明图1所示电话机10的操作。
由于电源接通时,与控制信道的同步变成偏移状态,所以,接收公共基站或自营基站发送的控制信道,确认与控制信道同步。然后,转移到待接收状态。在确认与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同步时,在转移到待接收状态前使用的通话信道,进行所谓进入该公共基站区的位置登记。对自营基站不进行位置登记,但需要作为子机的登记处理。
在本实施形态中,有选择地接收公共基站和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实现了模拟公共自营的双工方式。因此,微机11沿图4的流程图控制接收状态。
首先,在步骤ST1中启动定时器,这里,定时器由定时器单元28构成,在启动时进行复位处理。而且,在步骤ST2中,控制无线单元13成为接收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
然后,在步骤ST3中,接收控制信道,判断是否确认了与控制信道同步。在没有确认同步时,在步骤ST4中判断是否经过了时间t1。在没有经过时间t1时,返回到步骤ST2,继续维持接收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
在步骤ST4中经过了时间t1时,在步骤ST5中启动定时器,在步骤ST6中,控制无线单元成为接收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
接着,在步骤ST7中,接收控制信道,判断是否确认了与控制信道同步。在没有确认同步时,在步骤ST8中判断是否经过了时间t2。在没有经过时间t2时,返回到步骤ST6,继续保持接收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
在步骤ST8中经过了时间t2时,在步骤ST9中,判断是否确认了和公共控制信道的同步。在没有确认同步时,返回到步骤ST1,转移到接收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
在步骤ST7确认了同步时,在步骤ST10中,由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而成为待接收状态。之后,在步骤ST11中,不能接收控制信道,判断和控制信道的同步是否有偏移,在同步有偏移时,返回到步骤ST1,转移到接收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
另外,在步骤ST3中确认同步时,在步骤ST10中,判断接收的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所含的识别符号(CS-ID)与存储在微机11的内部存储器中的后述的识别符号是否一致。在一致时进入到步骤ST5,转移到接收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另一方面,在不一致时,在步骤ST13中进行位置登记处理后,在步骤ST14中,成为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下的待接收状态。
接着,在步骤ST15中启动定时器,在步骤ST16中,制定和控制信道的同步是否有编移。在同步没有偏移时,在步骤ST17中判断是否经过了时间t3。在没有经过时间t3时,返回到步骤ST16。另一方面,在经过了时间t3时,返回到步骤ST1,转移到接收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即使在步骤ST16中同步偏移时,也同样返回到步骤ST1,转移到接收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
另外,在步骤ST9中,在确认与公共控制信道的同步时,进入到步骤ST13,在进行位置登记处理后,转移到在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下的待接收状态。
另外,在步骤ST12中,判断存储在微机11的内部存储器中的识别符号和在接收控制信道中所含的识别符号是否一致,但向内部存储器中的识别符号的记录处理则例如在向自营基局(母机)登记电话机(子机)10时进行。进行该登记时,就可以在自营基局(母机)区使用电话机10(子机)了。
图5的流程图示出了利用微机11进行登记处理的一个例子。
如果成为登记处理方式的话,那么,首先在步骤ST21中进行登记处理。然后,在步骤ST22中启动定时器,在步骤23中,控制无线单元13成为接收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
然后,在步骤ST24中,接收控制信道,判断是否确认了和控制信道的同步。在没有确认为同步时,在步骤ST25中判断是否经过了时间t0。在没有经过时间t0时,返回到步骤ST23,继续保持接收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另一方面,在经过了时间t0时,结束登记处理方式。
另外,在步骤ST24中,接收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在确认了和该控制信道的同步时,在步骤ST26中,把包含在该控制信道中的公共基站的识别符号(CS-ID)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结束登记处理方式。
根据图5的流程图进行登记处理,这样能够把在自营基站中的区域涉及的公共基站的识别符号存储在微机11的内部存储器中。此时,在自营基站中的区域涉及的公共基站为多个局时,可以存储所有局的识别符号,也可以存储无线电波的电平高的上位各局的识别符号。另外,在不是向自营基站进行登记处理、而是接收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确认了和该控制信道同步时,也可以接收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存储在该控制信道中所含的识别符号。另外,可以不是自动进行,而是通过键输入单元24的操作输入自营基站附近的公共基站的识别符号,存储在微机11的内部存储器中。
另外,在图1所示的电话机10中,在用键输出单元24(十数字键48)等的键操作输入通话对象一侧的电话号码或检索重拨号数据和电话费数据后操作通话键42时,首先使用微机11把作为控制数据的电话号码数据等供给TDMA处理单元15,用控制信道发送给基站。这样,就进行了和通话对象一侧的线路连接,变成可通话的状态。
这里,通话使用通话信道来进行,但在线路连接处理时,使用控制信道从基站发送作为控制数据的通话信道的通信频率和槽位置的数据,由TDMA处理单元15供给微机11。微机11根据通信频率数据控制无线电单元13,使收发频率与通话信道的通信频率一致,同时根据槽位置数据设定由TDMA处理单元15选择的槽。这样,通过使用基站通知的通话信道来进行。
另外,使用控制信道从基站发送作为控制数据的呼叫数据,由TDMA处理单元15把该呼叫数据供给微机11检测呼入时,利用微机11控制振铃声输出单元23,输出振铃声,或者利用微机11控制振动发生单元22,使电话机主体40振动。
在执行该呼叫操作的状态下,如操作通话键42并有应答,则由微机11将作为控制数据的应答数据供给TDMA处理单元15,由控制信道发送到基站。这样,同通话对象侧进行了线路连接,成为可通话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通话使用基站通知的通话信道来进行。
在通话状态下,用TDMA处理单元15输出通话信道发送的压缩声音数据。该压缩声音数据提供给声音处理单元16,进行解码处理后变换成模拟信号。并且,将由声音处理单元16输出的接收声音信号供给扬声器17,利用该扬声器17输出声音。
另外,把利用话筒18输出的发送声音信号供给声音处理单元16,变换成数字信号后,形成压缩编码处理的压缩声音数码。并且,将声音处理单元16输出的压缩声音数据供给TDMA处理单元15,由通话信道发送到通话对象一侧。
在这种情况下,操作光标移动键45的[↓]键时,可使用十数字键48和特殊输入键49、50进行文字数据的发送。此时,由DTMF调制解调单元19输出与操作的键对应的DTMF信号,作为发送的声音信号供给声音处理单元16。
另外,在如上所述利用TDMA处理单元15将呼叫数据供给微机11、检测呼入的情况下,在设定为留言录音电话方式时,只在规定时间输出振铃声,之后自动应答,成为可通话状态。并且,向呼叫侧发送大意是对接收声音信号录音的应答信息后,由声音录放单元21开始接收声音信号的录音。
另外,在留言录音或通话中由对话方发来DTMF信号的文字信息数据时,参照变换格式存储单元20、根据微机11的控制,将由DTMF调制解调单元19输出的键数据变换为文字数据,并将该文字数据写入不挥发性存储器25的字符信息区。当按这种方式将字符数据写入不挥发性存储器25时,如操作并按住光标移动键45的[↑]键,则可将文字信息显示在液晶显示器26上,进行确认。
在本实施形态中,在接收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并确认了和该控制信道的同步时,只在该控制信道包含的识别符号与微机11的内部存储器中存储的识别符号一致时才转移到接收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在不一致时,转移到在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下的待接收状态。
在内部存储器中存储着的识别符号是自营基站中的区域涉及的公共基站的识别符号,所以,到自营基站附近时,识别符号变成一致,转移到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的接收状态。因而,相反地,在离开自营基站时,识别符号不一致,不转移到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的接收状态,经过位置登记,转移到在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下的待接收状态。所以,能够防止白白地耗电。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当识别符号一致而转移到接收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时,如即使经过时间t2仍不能接收控制信道,则转移到在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下的待接收状态,所以,至少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能成为待接收状态。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由共公基站控制信道而成为待接收状态下经过了时间t3时,再次转移到接收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在自营基站区,能够转移到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下的待接收状态。另外,在使用自营基站的情况下,能够使使用费价廉,而如使用公共基站也不受连接台数的限制。
另外,上述实施形态说明了本发明适用于简易型便携式电话机,但理所当然地,本发明同样能够适用于有选择地接收公共基站和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在确认了与控制信道的同步后转移到待接收状态的其他便携式终端装置。
根据本发明,在离开自营基站时,降低转移到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的接收状态的次数,能够抑制无用的耗电。
另外,接收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在该控制信道中所含的公共基站的识别符号与识别符号存储装置中存储的识别符号一致时,降低了转移到接收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的次数;在即使经过一定时间也不能接收控制信道时,能够转移到在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下的待接收状态,至少有能使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成为待接收的优点。
另外,接收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在该控制信道中所含的公共基站的识别符号与识别符号存储装置中存储的识别符号一致时,降低了转移到接收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的次数;在由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而成为待接收状态情况下经过了一定时间时,转移到接收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在自营基站的区域,就能转移到在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下的待接收状态。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识别符号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自营基站附近的一部分或全部公共基站的识别符号;接收装置,用于有选择地接收所述自营基站或所述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在确认了与该控制信道的同步后转移到待接收状态;接收控制装置,控制接收装置,使得在接收所述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下接收所述控制信道、在该控制信道中所含的所述公共基站的识别符号与存储在所述识别符号存储装置中的识别符号一致时、就提高转移到接收所述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的次数。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营基站附近的公共基站是上述自营基站中的区域涉及的公共基站。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下接收所述控制信道,在该控制信道中所含的上述公共基站的识别符号与所述识别符号存储装置中存储的识别符号一致时,控制所述接收装置转移到接收所述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
4.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下,在即使经过一定时间也不能接收所述控制信道时,所述接收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接收装置,以便转移到在所述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下的待接收状态。
5.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处于在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下的待接收状态时,在经过了一定时间后,控制所述接收装置转移到接收所述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
6.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基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自营基站的登记处理时,所述接收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接收装置接收所述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在所述识别符号存储装置中,存储接收的所述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中所含的识别符号。
7.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识别符号存储装置中存储自营基站的区域涉及的部分或全部公共基站的识别符号。
全文摘要
在微机的内部存储器中存储自营基站的区域涉及的公共基站的识别符号。在公共基站及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都没有确认同步时,成为交互地接收公共基站及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在接收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确认与公共基站的同步时,判断该控制信道包含的识别符号与内部存储器中的识别符号是否一致。一致时转移到接收自营基站的控制信道的状态。不一致时,进行位置登记,并转移到公共基站的控制信道下的待接收状态。
文档编号H04B7/26GK1164809SQ9710337
公开日1997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27日
发明者安达直史, 齐藤辉, 大竹旭, 竹岛义人, 寺田亮治 申请人:爱华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