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填补装置、方法以及数据填补程序记录媒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77230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据填补装置、方法以及数据填补程序记录媒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填补装置、数据填补方法、以及数据填补程序记录媒体;尤其是有关这样的处理,对于作为处理目标的数据,使用表示该数据为有效的部分和无效的部分的信息,把该数据无效的部分作为填补目标,根据该数据为有效的部分进行填补。
对于图象、声音等模拟数据进行数字化和压缩化的技术正在进步。作为使用数字化数据的长处是可统一地使用包含图象、声音、文字等的各种数据,并且,在数据的记录和发送接收中使用压缩技术,可求得存储装置容量及限定的传输带宽的灵活应用、维持记录和传输的数据品质;可容易地利用有关纠错和密码化等的高技术。因此,例如在图象处理中,是使图象离散的数字数据,所作的是形成具有表示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的象素值的象素排列。
作为这样的国际标准方式,即有关使图象、声音或文本等的数字数据编码的技术,有MPEG(Movimg Picture Experts Group),其中MPEG4所具有的特征是,在图象、声音或文字等的数字数据的处理中,例如对图象中包含的每个物体,作为目标进行处理。
这样,在把图象中的特定物体等作为目标处理的情况下,在使数据解码使用压缩编码数据时,必须合成分离成多个目标的数据,合成时供叠加使用的信息是必要的。作为这样的信息,例如,使用表示在特定物体(目标)中是否包含构成图象的象素是否为有效的2值信号、和表示隐藏背景程度的多值信号。
显示象这样的有效性的信息,是表示作为目标处理的特定物体等的形状的信息,只有利用显示有效性的信息作为有效的象素会影响合成后的图象质量,换言之,无效象素与画质无关,通过仅使有效的象素进行编码,可求得编码效率的提高。
并且,所谓象仅正交变换作为有效象素的形状适应正交变换(SADCT)的方法公开在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Technology vol5,No1,February 1995中。该方法是仅对于作为有效的象素进行正交变换的方法。
然而,编码压缩是根据图象的空间和/或时间关系进行的,所以,如果把无效象素作为编码对象与有效象素一起进行编码,存在编码效率低的情况。比如,在有效象素都是黑色情况下,无效象素若是黑色,则在与此并行进行编码时,编码效率也不下降,但无效象素若是白色,则由于相关性变低,编码效率降低。通常,在仅用作为有效的象素包围的区域中包含无效象素的情况下,象素之间的相关性降低,往往编码效率也降低。
而且,即使对于所述SADCT,作为对象的图象,在作为有效的象素值包围的区域中包含无效象素时,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相关性变低,编码效率也低。
这样,无效象素的象素值对于重放图象的画质影响不大,但却影响到编码效率。因此,对于无效象素,所作的填补处理是,把其具有的象素值与根据位于附近的有效象素的象素值所得到的值进行置换。通过这样的填补处理,即使在有效象素和无效象素的边界上,相邻的象素具有大致连续的象素值,形成比填补前的有效区域相关性高的各象素,从而使得编码效率提高。
以下,使用作为处理对象的数字数据和对应于该数字数据的有效信息,对根据做这样填补处理的已有技术的填补装置进行说明。(ISO/IECJTC1/SC29/WG11 MPEG96/N1469 46页)图49是表示根据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的方框图。如图所示,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具有数据置换装置4901。数据置换装置4901利用数据和与该数据对应的有效信息,根据数据中的有效部分产生填补数据,进行把在数据中包含的无效部分置换成填补数据的填补处理。
图50是表示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具有的数据置换装置4901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图51是用于说明利用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进行填补处理的图。下面,利用图49~51说明根据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的填补处理时的动作。
作为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的装置输入,原数据S 4901和输入有效信息S 4922是如图51a所示的部分,如图49所示,作为采取具有象图51a对应关系的同步的部分被输入。
在图51a中,d1、d2、…每个是作为离散的数字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8个构成单位数据d1、d2、…d8构成处理单位数据,填补处理以处理单位为单位进行处理。i1、i2、…的每个与构成单位数据d1、d2、…一一对应,是表示各构成单位数据有效性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8个构成单位有效信息i1、i2、…、i8构成处理单位有效信息。构成单位有效信息中的i3和i7是表示“有效”,其他表示“无效”。从而,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在图51a的处理单位数据中包含的构成单位数据内,d3和d7为有效,另外,通过处理单位有效信息能了解无效的信息。
在图50的流程步骤5001中,向已有技术的数据置换装置4901输入构成单位数据和对应该构成单位数据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在步骤5002使用构成单位有效信息,判定构成单位数据是否为有效。若有效,则执行步骤5003,该构成单位数据虽然作为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保存,但若变成无效,则不执行步骤5003,转移到步骤5004。
在步骤5004中,判断填补条件是否成立。在数据置换装置4901中,对应于构成处理单位数据的最初构成单位数据,或最后构成单位数据,产生并保存端点信息。然后,在步骤5004中,保存两个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或者端点信息,在保存一个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的情况下,判定为填补条件成立。
在填补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作步骤5005以后的处理,但在不成立的情况下,返回步骤5001,输入下一个构成单位数据和构成单位有效信息。
在执行步骤5005的情况下,根据保存的一个或两个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产生填补数据。接着在步骤5006中,作为处理对象的构成单位数据被置换成填补数据,对应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表示有效。在步骤5007中,输出在步骤5006处理的填补处理之后的数据和填补之后的有效信息。在图49中,填补处理后数据S 4903和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S 4904成为该数据填补装置的装置输出。
在图51中所示的数据的情况下,作如下处理。首先,在图50的流程步骤5001中,把与构成单位数据d1对应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i1输入数据置换装置4901。在步骤5002的判定中,由于被定为“无效”,所以转移到步骤5004,执行对填补条件的判定。构成单位数据d1是图51a所示的处理单位数据的最初构成单位数据,所以对应于d1的输入,在数据置换装置4901中保存端点信息。在该阶段,端点信息虽然被保存,但由于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一个也不保存,所以填补条件不成立,返回步骤5001。
输入与后续构成单位数据d2对应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i2,从步骤5002至步骤5004与上述一样执行,再返回步骤5001。
输入与后续构成单位数据d3对应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i3,在步骤5002的判定中,由于判定为有效,所以执行步骤5003,构成单位数据d3作为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被保存。然后,当继续作步骤5004的判断时,由于保存端点信息和一个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所以填补条件成立,执行后面的步骤5005。
在步骤5005中,在用数据置换装置4901仅保存一个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的情况下,产生与该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相同的填补数据,其中,产生与d3同样的填补数据p1。并且,数据置换装置4901在仅保存一个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的情况下,使用该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填补数据之后,还继续保存。而且,有关保存的端点信息在产生填补数据之后中止保存。从而,在这里成为仅保存一个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的状态。
在下一个步骤5006中,把无效了的构成单位数据d1和d2置换成填补数据p1,构成单位有效信息i1和i2从“无效”变为“有效”。在步骤5007中,输出成“p1、p1、d3”排列的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表示“有效、有效、有效”的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
再执行步骤5001,输入与后续构成单位数据d4对应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i4,在从步骤5002至5004中,与输入构成单位数据d2时一样进行,再返回步骤5001。对于d5和i5、d6和i6也一样。
输入与后续构成单位数据d7对应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i7,在步骤5002的判定中,因判定为有效,所以,执行步骤5003,作为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保存构成数据d7,然后,接着作步骤5004判定时,如上所述,通过保存着前面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d3,由于保存着两个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所以,填补条件成立,执行下面的步骤5005。
在步骤5005中,用数据置换装置4901,当保存两个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的情况下,对两个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作平均处理,产生填补数据,这里,产生成为(d3+d7)/2的填补数据p2。并且,数据置换装置4901在保存两个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的情况下,在用该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产生填补数据之后,中止最先保存的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的保存。从而,其中不保存d3,仅保存d7。
在以下的步骤5006中,把无效的构成单位数据d4~d6置换成填补数据p2,构成单位有效信息i4~i6从表示“无效”变为表示“有效”。在步骤5007中,输出成为“p2、p2、p2、d7”排列的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表示’“有效、有效、有效、有效”的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
输入后面的构成单位数据d8和相应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i8,在步骤5002的判定中,由于是“无效”转移到步骤5004,进行有关填补条件的判定。构成单位数据d8由于是在图51a中所示的处理单位数据的最后构成单位数据,所以,用数据置换装置4901保存端点信息。因此,由于保存端点信息和一个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所以,填补条件成立,执行下面的步骤5005。
在步骤5005中,数据置换装置4901仅保存一个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所以,产生与该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同样的填补数据。从而,产生与d7同样的填补数据p3。在下面的步骤5006中,把无效的构成单位数据d8置换为p3,构成单位有效信息i8从表示“无效”变为“有效”。在步骤5007中,输出作为“p3”的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表示“有效”的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
如上所述,进行图51a中所示的处理单位数据和与处理单位有效信息相应的填补处理。同图b是表示对数据的填补处理结果。如图所示,包含在同图a的处理单位数据中、无效构成单位数据在同图b中,用根据位于附近的有效构成单位数据产生的填补数据进行置换,获得填补处理后的数据。
在填补处理前的数据中,无效构成单位数据d1、d2、…不限于与作为有效的构成单位数据近似。例如,作为图象数据情况下,构成单位数据d1、d2、…分别是象素,各象素具有的象素值(表示亮度信号、色信号)不限于具有近似的值。与此相反,在填补处理后的数据中,接近的构成单位数据之间变得相近似,当进行根据相关关系的压缩编码处理的情况下,可谋求编码效率的提高。
如上所述,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虽然对输入的数据和有效信息作填补处理,但是,如前所述,在这样的数据填补装置中,前提是数据和有效信息保持对应关系,以同步状态输入。
当扩展解码压缩编码了的数据时,进行数据填补处理的情况下,用编码处理时的编码方法,数据和有效信息所具有的顺序未必按时间序列,或不保持对应关系。象这样的数据和有效信息成为处理对象的情况下,不能把这些直接输入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中进行填补,必须另外准备进行同步处理的装置,在同步处理之后输入数据填补装置。
而且,用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所存在的问题是,对具有多维结构的数据进行多维填补处理的情况等下,在作复杂填补处理和高度填补处理时,存储很大的数据量,为了进行大量运算处理,要增加存储媒体必要容量和电路规模。
在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中,如图50的流程所示,只是依据在每个构成单位数据反复进行同样的判定和处理,在处理效率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
根据上述情况,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性强的数据填补装置,即便把没有采取同步的数据和有效信息作为处理对象,也能适当地进行数据填补处理。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填补装置,该装置能够灵活应用装置资源进行有效的处理,而不会引起存储媒体必要量和电路规模的增加,可执行复杂的填补处理和高度的填补处理。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填补装置,以灵活应用有效信息进行效率更高的数据填补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填补方法,把不同步的数据和有效信息作为处理对象;灵活应用装置资源进行复杂或高度的处理;灵活应用有效信息提高处理效率。
并且,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数据填补程序的程序记录媒体,所述数据填补程序能在计算机等中执行这样的数据填补处理,即把不同步的数据和有效信息作为处理对象,灵活应用装置资源进行复杂或高度的处理,灵活应用有效信息提高处理效率。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数据填补装置,使用作为离散数字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列输入的输入数据,和作为表示每个所述构成单位数据的有效性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列输入的输入有效信息,进行把在所述输入数据中包含的无效构成单位数据,置换成根据作为有效构成单位数据产生的填补数据的填补处理,其特征是,具有存储和填补装置,用于保存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输入有效信息,对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输入有效信息作同步处理,产生相互输出顺序相同的原数据和同步有效信息并保存,对所述保存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作填补处理,输出填补后的数据和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填补信息保存装置,使用在所述同步处理中产生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根据所述原数据的有效部分,产生填补数据和指定应执行所述原数据的填补处理部分的填补处理指定信息,向所述存储和填补装置输出所述填补数据和所述填补指定信息。
本发明第2方面的数据填补装置,在第1方面的装置中,其特征是,所述填补信息保存装置产生作为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指定保存所述存储和填补装置中原数据的区域的填补地址信息。
本发明第3方面的数据填补装置,在第1方面的装置中,其特征是,所述填补信息保存装置是有效信息适应填补信息保存装置,使用在所述同步处理中产生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决定填补方法,根据该决定的填补方法,产生所述填补数据和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
本发明第4方面的数据填补装置,在第1方面的装置中,其特征是,所述存储和填补装置是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对所述保存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的连续的区域,执行填补处理;所述填补信息保存装置是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产生作为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指定在所述存储和填补装置中保存的原数据连续区域的填补开始地址信息及填补结束地址信息。
本发明第5方面的数据填补装置,在第4方面的装置中,其特征是,所述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是有效信息变化点参照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根据所述原数据的有效部分,产生填补数据,使用所述同步有效信息,检测原数据的有效性变化的有效信息变化点,根据所述检测的有效信息变化点产生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
本发明第6方面的数据填补装置,在第1方面的装置中,其特征是,所述填补信息保存装置对于每个由构成所述原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的一定数量组成的处理单位数据,指定一个处理单位数据中的多个区域,对于每个该指定的区域产生所述填补信息。
本发明第7方面的数据填补装置,在第1方面的装置中,其特征是,还具有处理对象切换装置,进行切换,使得对所述存储和填补装置,或输入所述输入数据及所述输入有效信息,或输入所述填补处理后数据及所述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
本发明第8方面的数据填补装置,在第1方面的装置中,其特征是,还具有分离装置,具有N个(N为自然数)所述存储和填补装置和所述填补信息保存装置组,对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输入有效信息进行分离处理,产生N个分离数据和N个分离有效信息,把分离数据和分离有效信息对向所述N个存储和填补装置输出;及再构成装置,对于在所述N个存储和填补装置中产生的N个填补后的分离数据和N个填补后的有效信息进行再构成处理,产生填补处理后数据和填补后有效信息。
本发明第9方面的数据填补装置,在第1方面的装置中,其特征是,还具有合成装置,具有N个(N为自然数)所述存储和填补装置和所述填补信息保存装置组,对所述N个存储和填补装置中产生的N个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N个填补处理分离有效信息进行合成处理,生成进行过合成处理的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
本发明第10方面的数据填补装置,使用作为离散的数字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列输入的输入数据,和表示每个所述构成单位数据有效性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列输入的输入有效信息,进行把所述输入数据中包含的无效构成单位数据,置换成根据作为有效的构成单位数据产生的填补数据的从1次到N(N为自然数)次的填补处理,其特征是,具有存储和填补装置,把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输入有效信息作为与彼此输出顺序相同的原数据同步的有效信息保存,对于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或对于前次数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进行相应次数的填补处理,输出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填补信息保存装置,根据所述保存的所述原数据及所述同步有效信息,或根据前次数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及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和表示前次数的填补处理内容的填补位置信息,产生相应次数填补处理中使用的填补数据,和指定所述原数据或所述前次数的填补处理后数据中应执行相应次数填补处理部分的填补处理指定信息,把所述填补数据和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作为表示相应次数填补处理的填补内容的填补位置信息进行保存。
本发明第11方面的数据填补装置,在第10方面的装置中,其特征是,所述填补信息保存装置对于每个由构成所述原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的一定数组成的处理单位数据,指定一处理单位数据中的多个区域,对于每个该指定的区域产生所述填补信息。
本发明第12方面的数据填补方法,使用作为离散数字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列输入的输入数据,和作为表示每个所述构成单位数据的有效性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列输入的输入有效信息,进行把在所述输入数据中包含的无效构成单位数据,置换成根据有效构成单位数据产生的填补数据的填补处理,其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骤同步处理,保存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输入有效信息,对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输入有效信息作同步处理,产生彼此输出顺序相同的原数据和同步有效信息并保存;填补计算,使用在所述同步处理步骤中产生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产生根据所述原数据的有效部分的填补数据,和指定应执行所述原数据的填补处理部分的填补处理指定信息;填补处理,使用所述填补数据和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对所述保存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进行填补处理。
本发明第13方面的数据填补方法,在第12方面的方法中,其特征是,在所述填补计算步骤中,产生指定所述保存的原数据区域的填补地址信息,作为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
本发明第14方面的数据填补方法,在第12方面的方法中,其特征是,所述填补计算步骤是有效信息适应填补计算步骤,使用在所述同步处理中产生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决定填补方法,根据该决定了的填补方法,产生所述填补数据和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
本发明第15方面的数据填补方法,在第12方面的方法中,其特征是,还包含地址处理步骤,根据在所述填补计算步骤中产生的填补指定信息,产生指定所述保存的原数据连续的区域的填补开始地址信息以及填补终止地址信息;所述填补步骤是连续填补步骤,对所述保存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的连续区域执行填补处理。
本发明第16方面的数据填补方法,在第15方面的方法中,其特征是,所述填补计算步骤是有效信息变化点参照填补计算步骤,根据所述原数据的有效部分产生填补数据,使用所述同步有效信息,检测原数据的有效性变化的有效信息变化点,根据所述检测的有效信息变化点产生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
本发明第17方面的数据填补方法,在第12方面的方法中,其特征是,在所述填补计算中,对于每个由构成所述原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的一定数组成的处理单位数据,指定一处理单位数据中的多个区域,对于每个区域产生所述填补数据和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
本发明第18方面的数据填补方法,在第12方面的方法中,其特征是,还包含规定次数结束判定步骤,判定所述填补处理步骤的填补处理是否仅按规定次数进行。
本发明第19方面的数据填补方法,在第12方面的方法中,其特征是,并行地执行N次(N为自然数)所述同步处理步骤、所述填补计算步骤、以及所述填补处理步骤,还包含分离步骤,对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输入有效信息作分离处理,产生N个分离数据和N个分离有效信息;再构成步骤,对在所述N次填补处理步骤中产生的N个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数据和N个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有效信息进行再构成处理,产生填补处理后数据和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
本发明第20方面的数据填补方法,在第12方面的方法中,其特征是,并行地执行N次(N为自然数)所述同步处理步骤、所述填补计算步骤、以及所述填补处理步骤,还包含合成步骤,对在所述N次填补处理步骤中产生的N个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数据和N个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有效信息作合成处理,产生作了合成处理的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
本发明第21方面的数据填补方法,使用作为离散数字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列输入的输入数据,和作为表示每个所述构成单位数据的有效性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列输入的输入有效信息,执行从1至N(N为自然数)次把在所述输入数据中包含的无效构成单位数据,置换成根据作为有效构成单位数据产生的填补数据的填补处理,其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骤输入保存步骤,保存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输入有效信息作为彼此输出顺序相同的原数据和同步有效信息;1次填补处理步骤,使用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根据所述原数据的有效部分产生填补数据,产生指定应执行所述原数据的填补处理的部分的填补处理指定信息,使用所述填补数据和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对所述保存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进行填补处理,产生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产生作为表示所述填补处理内容的信息的填补位置并保存;2次至N次填补处理步骤,使用在前次填补处理步骤中产生的填补处理后数据、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以及填补位置信息,产生相应次数的填补处理中使用的填补数据和填补处理指定信息,在进行下一次数的填补处理情况下,产生作为表示相应次数填补处理内容的信息的填补位置信息并保存。
本发明第22方面的数据填补方法,在第21方面的方法中,其特征是,在所述1次填补处理步骤中,对于每个由构成所述原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的一定数组成的处理单位数据,指定一处理单位数据中的多个区域,对于每个该指定的区域中产生所述填补数据和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
本发明第23方面的数据填补程序记录媒体,其中该程序是使用作为离散数字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列输入的输入数据,和作为表示每个所述构成单位数据的有效性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列输入的输入有效信息,进行把在所述输入数据中包含的无效构成单位数据,置换成根据作为有效构成单位数据产生的填补数据的填补处理的数据填补程序,其特征是,所记录的数据填补程序包含以下处理步骤同步处理,保存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输入有效信息,对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有效信息作同步处理,产生彼此输出顺序相同的原数据和同步有效信息并保存;填补计算,使用在所述同步处理步骤中产生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产生根据所述原数据的有效部分的填补数据,和指定应执行所述原数据的填补处理部分的填补处理指定信息;填补处理,使用所述填补数据和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对所述保存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进行填补处理。
本发明第24方面的数据填补程序记录媒体,其记录的程序是使用作为离散数字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列输入的输入数据,和作为表示每个所述构成单位数据的有效性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列输入的输入有效信息,进行把在所述输入数据中包含的无效构成单位数据,置换成根据作为有效构成单位数据产生的填补数据的1至N(N为自然数)次填补处理的数据填补程序,其特征是,所记录的数据填补程序包含以下处理步骤输入保存,把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输入有效信息作为彼此输出顺序相同的原数据和同步有效信息保存;1次填补处理,使用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根据所述原数据的有效部分产生填补数据,产生指定应执行所述原数据的填补处理的部分的填补处理指定信息,使用所述填补数据和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对所述保存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作填补处理,产生1次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1次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产生作为表示所述填补处理内容信息的填补位置信息并保存;2次至N次填补处理,使用在前次数填补处理步骤中产生的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以及填补位置信息,产生在相应次数填补处理中使用的填补数据和填补指定信息,在进行下一次数填补处理的情况下,产生作为表示相应次数填补处理内容信息的填补位置信息并保存。
本发明第25的数据填补程序记录媒体,在第24的记录媒体中,所述数据填补程序的所述1次填补处理步骤,对于每一个由构成所述原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的一定数组成的处理单位数据中指定一个处理单位数据中的多个区域,对于该指定的区域产生所述填补数据和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的方框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1装置所具有的存储和填补装置101的处理顺序流程图;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装置所具有的存储和填补装置101的同步处理的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填补处理的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1装置所具有的填补信息保存装置102的处理顺序流程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的方框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2装置所具有的有效信息适应填补信息保存装置602的处理顺序流程图;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确定填补方法的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的方框图;图10是表示实施例3装置所具有的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801的处理顺序流程图;图11是表示实施例3装置所具有的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802的处理顺序流程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的方框图;图13是用于说明实施例4填补处理的第1例的图;图14是用于说明实施例4填补处理的第2例的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的方框图;图16是用于说明实施例5填补处理的第1例的图;图17是用于说明实施例5填补处理的第2例的图;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6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的方框图;图19是用于说明实施例6填补处理的第1例的图;图20是用于说明实施例6填补处理的第2例的图;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7数据填补方法的处理顺序流程图;图22是详细表示用实施例7方法执行的数据同步处理步骤的处理顺序流程图;图23是详细表示用实施例7方法执行的填补计算步骤的处理顺序流程图;图2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8的数据填补方法处理顺序流程图;图25是详细表示用实施例8方法执行的有效信息适应填补计算步骤的处理顺序流程图;图2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9的数据填补方法处理顺序流程图2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0的数据填补方法处理顺序流程图;图2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1的数据填补方法处理顺序流程图;图2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2的数据填补方法处理顺序流程图;图3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3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的方框图;图31是表示实施例13的数据填补方法处理顺序流程图;图32是详细表示用实施例13方法执行的有效信息变化点参照填补处理步骤的处理顺序流程图;图3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4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的方框图;图34是表示用实施例14的数据填补方法处理顺序流程图;图35是详细表示用实施例14方法执行的1次填补处理步骤的处理顺序流程图;图36是详细表示用实施例14方法执行的2次填补处理步骤的处理顺序流程图;图37是详细表示在用实施例14方法执行的2次填补处理步骤中所包含水平2次填补处理步骤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图38是详细表示在用实施例14方法执行的2次填补处理步骤中所包含垂直2次填补处理步骤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图39是用于说明在实施例14的数据填补装置或数据填补方法中执行的填补处理的图;图40是用于说明在同实施例的填补位置信息的图;图41是表示在实施例14中执行N次填补处理情况下处理顺序流程图;图4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5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的方框图;图43是表示用实施例15的数据填补方法处理顺序流程图;图4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6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的方框图;图4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6的填补处理的图;图4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7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的方框图;图47是表示用实施例17的数据填补方法处理顺序流程图;图48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7的填补处理的图;图49是表示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的方框图50是表示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的填补处理时处理顺序流程图;图51是用于说明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的填补处理的图。
实施例1本发明实施例1的数据填补装置存储作为填补处理的处理对象的数据和在填补处理中使用的有效信息,在同步处理之后进行填补处理。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的方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1的数据填补装置具有存储和填补装置101和填补信息保存装置102。存储和填补装置101内有分别存储作为填补处理对象的数据和在填补处理中使用的有效信息的数据存储装置和有效信息存储装置,使用数据存储装置和有效信息存储装置作数据和有效信息的同步处理,使用由后述的填补信息保存装置102取得的填补信息,实施对存储在数据存储装置中的数据的填补处理。填补信息保存装置102使用从存储和填补装置101取得的同步处理的数据和有效信息,产生由填补数据和填补地址组成的填补信息。
图2是表示存储和填补装置101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图3是用于说明存储和填补装置101的同步处理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填补处理的图;图5是表示填补信息保存装置102处理顺序的流程图。下面,用图1~5首先在“A.概略”中说明其概略,接着就有关各处理时的细节,在“B.同步处理”、“C.填补信息产生”、“D.填补处理”、“E.重复执行填补信息产生和填补处理”中,说明本实施例1的数据填补装置的数据处理时的动作。
A.概略对于本实施例1的数据填补装置,输入输入数据S 101和作为有关该输入数据的有效信息的输入有效信息S 102。在存储和保存装置101中,把输入数据S 101和输入有效信息S 102存储在存储和填补装置101内含的数据存储装置和有效信息存储装置中,并分别保存。存储和填补装置101,当在包含输入数据S 101的数据存储装置中,在包含输入有效信息S102的有效信息存储装置中分别存储时,进行同步处理,作成数据和对应数据的有效信息以取得同步的形式被存储。
以此,存储和填补装置101按照预定的方式,顺序读出数据存储装置和有效信息存储装置中保存的具有同步形式的数据和有效信息,作为取得同步的原数据S 103和同步有效信息S 104,向填补信息保存装置102输出。
填补信息保存装置102使用同步有效信息S 104判别原数据S 103的有效部分,根据有效部分产生填补数据。填补数据是在填补处理中为了置换作为填补处理对象的数据的无效部分而使用的数据。填补信息保存装置102还使用同步有效信息S 104,产生把原数据S 103的无效区域作为指定存储装置的存储位置的地址表示的填补地址信息。填补信息保存装置102向存储和填补装置101输出由填补数据S 105和填补地址信息S 106组成的填补信息。
存储和填补装置101使用填补数据S 105和填补地址信息S 106,进行对于保存在包含的数据存储装置中的原数据的填补处理。首先,存储和填补装置101利用表示数据无效区域的填补地址信息取得应作填补处理置换的位置。然后,对于数据存储装置的所取得的区域,进行和填补数据S105的置换处理,产生填补处理后的数据。与此同时,存储和填补装置101对于包含的有效信息存储装置的该区域,规定表示有效,产生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
从存储和填补装置101输出的填补处理后的数据S 107和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S 108成为相关数据填补装置的装置输出。
B.同步处理与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情况同样地对取得同步的数据以及有效信息进行在存储和填补装置101的填补处理。
图4a是用于说明在本实施例1中作为填补处理对象的取得同步的原数据S 103和同步有效信息S 104的图。如图所示,原数据S 103由构成单位数据d1、d2…构成,把一定数的构成单位数据作为处理单位数据,在每个处理单位数据实施填补处理。这里,构成单位数据d1~d8构成处理单位数据。同步有效信息S 104由构成单位有效信息i1、i2…构成,一个构成单位有效信息是对应一个构成单位数据,表示相关构成单位数据是否有效的二值信息。图示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i1~i8分别对应构成单位数据d1~d8,表示构成单位数据内的d3和d7为有效,其他为无效。
如前所述,在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中,如图49所示,前提是以对应顺序整齐地输入,即以同步形式输入。但是在本实施例1的装置中,无需以同步形式输入,如图3所示,以不采取同步的状态输入也行,在存储和填补装置的存储时,还形成同步的形式。
如图3所示,构成单位数据和构成单位有效信息不对应,在各个输入定时向存储和填补装置101输入输入数据S 101和输入有效信息S 102。
存储和填补装置101包含的数据存储装置101a由第1数据存储装置、第2数据存储装置、…第N数据存储装置构成,第1~第N数据存储部分别存储一个构成单位数据。并且,存储和填补装置101包含的有效信息存储装置101b由第1有效信息存储装置、第2有效信息存储装置、…第N有效信息存储装置构成,第1~第N有效信息存储部分别存储一个构成单位有效信息。
当图2所示的流程处理顺序一开始,则首先在步骤201中,存储和填补装置101输入输入数据S 101和输入有效信息S 102。然后,在步骤202中作存储和同步处理。存储和填补装置101实现依次把在输入的输入数据S 101中包含的构成单位数据d1存储在第1数据存储装置、把d2存储在第2数据存储装置中、…,依次能取出d1、d2的存储状态。同样,存储和填补装置101实现依次把输入的输入有效信息S 102中包含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i1存储在第1有效信息存储装置、把i2存储在第2有效信息存储装置中、…,能依次取出i1、i2的存储状态。
在步骤203中,判定是否仅输入填补处理的处理单位部分,如果输入,则执行步骤204以后阶段的处理;如果不输入,则返回步骤201,执行输入和同步处理。步骤201~203返回到在步骤203的判定中判定为仅输入处理单位部分。如图4a所示,处理单位数据包含8个构成单位数据(d1~d8)。
在步骤203的判定中,当继续执行步骤204的情况下,存储和填补装置101向填补信息保存装置102输出如图4a所示的同步的原数据S 103和同步有效信息S 104。
原数据S 103和同步有效信息S 104也成为相关数据填补装置的装置输出。例如,在图象处理中,当执行把每个物体作为单位处理的对象编码情况等时,在合成对象产生一个图象的合成处理时,使用原数据S 103和同步有效信息S 104。
C.填补信息产生当图5的流程处理顺序一开始,则首先在步骤501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102通过存储和填补装置101输入原数据S 103和同步有效信息S104。接着在步骤502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102使用同步有效信息S 104,在每个构成原数据S 103的构成单位数据中判定处理是否有效。并且,若有效,则通过执行步骤503把其构成单位数据作为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保存,向步骤504转移。若构成单位数据无效,则不执行步骤503而转移到步骤504。在步骤504,判定填补条件是否成立,若成立,则通过执行步骤505产生填补信息。另一方面,在不成立的情况下,返回步骤501,循环到步骤504,在步骤504进行循环直到判定填补条件成立。
在本实施例1的数据填补装置中,要与图51所示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同样地进行填补处理。步骤503的判定与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情况一样地进行,当保存两个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或存在端点信息,保存一个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的情况下,判定为填补条件成立。
从而,图4a所示的原数据成为构成单位数据d1、d2、…依次处理对象的情况下,按下面执行步骤501至504。在步骤501输入构成单位数据d1和与此对应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在步骤502的判定中,因由构成单位有效信息判定为“无效”,所以不执行步骤503,转移到步骤504。在步骤504的判定中,虽然因就在处理开始之后存在端点信息,但由于此外不保存有效数据,所以,填补条件不成立,返回步骤501。在步骤501中,输入构成单位数据d2和对应的构成有效信息,再循环同样的步骤,再返回步骤501。
一旦接着在步骤501中,输入构成单位数据d3和对应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则步骤502的判定为“有效”,通过执行步骤503,把构成单位数据d3作为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保存。然后,在接着的步骤504的判定中,存在端点信息,因保存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d3,所以判定为填补条件成立。
填补条件成立,执行步骤505,则填补信息保存装置102根据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产生填补数据,并且产生填补地址信息,保存该产生的填补数据和填补地址信息。然后在步骤507中,向存储和填补装置101输出填补数据S 105和填补地址信息S 106。
因此,在步骤505执行时,由一个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d3产生填补数据,作为应与构成原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d1及d2d置换的填补数据p1,产生与d3相同的数据。
产生填补地址信息作为指定数据存储装置的信息,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保存应置换即无效构成单位数据。作为数据存储装置以及有效信息存储装置,可使用半导体存储器等的存储媒体,在该存储媒体中,具有单一指定存储区域的存储器地址等,可作成填补地址信息。
由于置换的数据是d1及d2,所以,产生填补地址信息,作为在数据存储装置101a中表示保存d1及d2的第1数据存储装置以及第2数据存储装置的信息。在步骤506中,向存储和填补装置101输出在步骤505中产生的填补数据S 105和填补地址信息S 106。
填补信息保存装置102本身若执行步骤505至506,则对于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的保存,规定与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一样进行,重复图5的流程。
D.填补处理在图2的流程步骤205中,存储和填补装置101如输入填补信息,则作步骤206的填补处理。可以理解,存储和填补装置101利用填补地址信息S 106应执行填补处理的置换的构成单位数据是在第1及第2数据存储装置中保存的d1和d2。因此,存储和填补装置101使d1和d2与作为填补数据S 105输入的p1置换。存储和填补装置101对于构成单位数据d3不执行置换处理。还有,存储和填补装置101在保存于第1~第3有效信息存储装置中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内,把相当于作置换处理的原构成单位数据d1和d2的i1和i2改写为表示“有效”的数据。
在步骤207中,判定对于处理单位数据的填补处理是否结束,如果结束,则转移到步骤208,反之,返回步骤205,进行填补数据等的输入和填补处理。重复步骤205~207,直至判定在步骤207中处理结束。
这里处理到d1~d3,由于处理单位少于8个,所以判定为未结束,返回步骤105。
E.填补信息产生和填补处理重复用填补信息保存装置102对d4以后的构成单位数据,与“C.填补信息产生”一样地作按图5的流程处理。对于构成单位数据d4~d6,进行对于d1~d2的处理,在步骤504的判定中,因填补条件不成立,所以不执行步骤505以后的步骤。
然后,在步骤501中,在输入构成单位数据d7和对应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情况下,步骤502的判定为“有效”,执行步骤503,保存d3和d7两个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如果步骤504判定填补条件成立,则执行步骤505和506。
在步骤505中,其中根据两个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产生填补数据。即作为应与无效构成单位数据d4~d6置换的填补数据,根据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有效的构成单位数据)d3和d7产生成为p2=(d3+d7)/2的填补数据。与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情况下一样,使作为最先保存的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的d3保存中止,仅保存一个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d7。
对于填补地址信息,与“C.填补信息产生”一样产生,向存储和填补装置101输出填补数据S 105和填补地址信息S 106。
在存储和填补装置101中,执行步骤205~206,使存储在第4~第6数据存储装置中的d4、d5及d6与p2置换。然后,使与原d4~d6对应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i4~i6变更,使之表示“有效”。在步骤207的判定中若没有终止,则再返回步骤205。
填补信息保存装置102重复图5流程的处理顺序。对于无效构成单位数据d8在步骤501~504循环之后,与构成处理单位数据的最后构成单位数据d8对应,保存“端点信息”。从而,在执行下一个步骤504时,由于保存一个填补用数据产生用数据(d7)和端点信息,所以,执行步骤505~506。作为应与构成单位数据d8置换的填补数据,根据一个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d7,产生与d7相同的p3。
在图5的步骤506中,向存储和填补装置101输出作为填补数据p3的填补数据S 105和表示第8数据存储装置的填补地址信息S 106。
在存储和填补装置101中执行步骤205~206,使第8数据存储装置中存储的d8置换成p3。然后,变更第8有效信息存储装置存储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使之表示“有效”。象这样产生在图4b中所示的填补处理后的数据。
其后,用步骤207的判定,判定对处理单位数据的处理结束,执行步骤208,填补处理后的数据S 107和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S 108成为相关数据填补装置的装置输出。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1的数据填补装置,因具有存储和填补装置101和填补信息保存装置102,所以对于不保证同步输入的输入数据S 101和输入有效信息S 102,存储和填补装置101作同步处理,产生采取同步的原数据S 103和同步有效信息S 104,使用该原数据S 103和同步有效信息S 104,填补信息保存装置102产生由填补数据S 105和填补地址信息S 106组成的填补信息,在存储和填补装置101中,因根据填补信息进行填补处理,所以,可有效地处理在各种编码和解码方法中成为处理对象的未保证同步的数据和有效信息对,成为通用性强的数据填补装置。
并且,在图49所示的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以及包含该数据填补装置的编码装置和解码装置中,通常把输入的处理对象的数据和附带的信息(有效信息等)暂时存在输入缓冲器中。本实施例1的数据填补装置中,存储和填补装置101包含的数据存储装置以及有效信息存储装置兼带输入缓冲器,不会因增加用于前期处理(同步处理)的专用存储媒体和处理电路等而引起电路规模的加大,充分利用作为输入缓冲器使用的存储器等的装置资源,进行用于适当填补处理的同步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例1中,对于无同步保证的输入数据S 101和输入有效信息S 102,虽然对每个构成单位数据以及构成单位有效信息要作存储和同步处理,但作为没有同步保证的输入数据以及输入有效信息,在每次输入处理单位数据以及处理单位有效信息时,也能对每个处理单位作存储和同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存储和填补装置101包含的数据存储装置,由分别保存处理单位数据的第1~第N个数据存储装置构成,对于有效信息也同样进行保存。
还有,在本实施例1中,虽然规定把数据和有效信息分别保存在第1、第2、…第N个存储装置中,进行实现可指定对应关系的存储状态的同步处理,但是,作为同步处理,不仅限于实现这样的存储状态,利用存储媒体上的存储位置的指定,可实施利用能指定数据和有效信息对应关系的存储方法。
实施例2本发明实施例2的数据填补装置,在作与实施例1同样处理之后进行填补处理,与有效信息对应确定填补方法。
图6是表示本实施例2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的方框图。如图所示,实施例2的数据填补装置具有存储和填补装置601和有效信息适应填补信息保存装置602。存储和填补装置601与实施例1的101一样,包含分别存储作为填补处理对象的数据和在填补处理中使用的有效信息的数据存储装置和有效信息存储装置,使用数据存储装置和有效信息存储装置作数据和有效信息的同步处理,使用从后述的填补信息保存装置602取得的信息,实施对在数据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的填补处理。有效信息适应填补信息保存装置602使用从存储和填补装置601取得的了同步处理的数据和有效信息,决定填补处理的填补方法,根据该决定的填补方法,产生由填补数据和填补地址组成的填补信息。填补方法的决定是在构成作为填补处理对象的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内,根据作为有效的构成单位数据和无效构成单位数据的位置相关性的关系,以及作为填补处理对象的数字数据的产生方法等的数据性质进行。
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2的数据填补装置所具有的有效信息适应填补信息保存装置602的处理顺序流程图。还有,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2的决定填补方法的图。
有关本实施例2的数据填补装置的工作,由于存储和填补装置601与实施例1一样地进行同步处理和填补处理,所以主要就有关有效信息适应填补信息保存装置602的工作,根据图7流程,用图6及8进行说明。
在图7的步骤701中,有效信息适应填补信息保存装置602对于每个构成单位输入利用存储和填补装置601取得同步的原数据S 603和同步有效信息S 604。在本实施例2中,因使用处理单位数据及处理单位有效信息决定填补方法,所以在接着的步骤702中,判定是否输入处理单位数据。若输入,则进行后续步骤703以后的处理,若没有输入,则返回步骤701,重复步骤701和702,直到在步骤702中判定有输入。
在步骤703中判定对于处理单位数据以及处理单位有效信息是否作后续填补方法决定和填补信息的产生。若进行,则转移到步骤707,否则实施对步骤704以后的构成单位的处理。
在步骤704,判定对作为对象的构成单位数据该数据是否有效。若有效,则不作后续处理,返回步骤703,否则执行步骤705和706。在步骤705中,决定填补方法。在步骤706中,根据步骤705决定的填补方法产生填补数据和填补地址,并保存。
以下就有关填补方法的决定以图象数据为例说明。通常,为了使如静止图象数据的两维数据一维化处理,根据一定的法则扫描由作为离散的数字数据的象素构成的两维画面,获得象素列构成的一维数据。通常,对于一个画面(一帧)的静止图象数据,虽然对画面作水平方向扫描,但在该扫描时,存在两种方式,即使构成画面的水平方向扫描线越过一条扫描的交错(隔行扫描)方式,和不越过地扫描的非交替(依次扫描)方式。
根据交错方式情况下,1帧静止图象数据由偶数顺序扫描线构成的偶数场和奇数顺序扫描线构成的奇数场组成。在对于用交错方式产生的数据的编码处理中,在对无效象素填补处理时,判定奇数场和偶数场相关的强度,根据判定结果,决定在填补处理中使用的象素。在判定同一场的相关关系强的情况下,使用该场的相邻象素作填补处理。与此对应,在判定同一帧的相关关系强的情况下,即认为与属于不同场的相邻扫描线上的象素的相关关系强的情况下,使用该帧的相邻象素作填补处理。有关场之间相关关系的判定,可以MPEG2(TEST MODEL)为基准进行。
图8a是用于说明填补方法决定的一个例子,表示把如上述的图象数据作为处理对象的情况。在图中,d11~d53表示构成作为两维数据的1帧图象象素的一部分,d11、d12、d13组、d21、d22、d23组…在上述的图象数据例子中成为位于同一扫描线上的象素。d11、d12、d13组和d31、d32、d33组是位于相邻的扫描线上的象素群,属于不同的场。与此对应,d11、d12、d13组和d31、d32、d33组属于相同场。其中在象素d32规定为填补处理对象时,若使用同场的相邻象素作填补处理,则用象素d12、d31、d33、及d52取得应置换象素d32的填补象素。另一方面,若使用同一帧的相邻象素作填补处理,则用象素d22、d31、d33、及d42取得应置换象素d32的填补象素。使用哪个填补方法,以上述MPEG2为标准,可由包含d11、d12、d13组、d31、d32、d33、组以及d51、d52、d53组…的一个场和除了包含d21、d22、d23组和d41、d42、d43组的场的相关关系的强度来决定。
该图b表示作为本实施例2的处理对象的数据,图示数据a11~a53与同图a所示的象素群一样,表示构成两维数据一部分的构成单位数据群。a11~a53把各构成单位数据作为地址记录,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地址指定存储和填补装置包含的数据存储装置的第1~第N数据存储装置。
在本实施例2,有效信息适应填补信息保存装置602在图7所示的步骤705中,在规定的两个填补方法内确定某一个。填补方法1当图8b所示的构成单位数据a32是填补处理对象的情况下,用构成单位数据a12、a31、a33及a52,产生应置换数据a32的填补数据。填补方法2在同图所示的构成单位数据a32是填补处理对象时,用构成单位数据a22、a31、a33及a42,产生应置换数据a32的填补数据。填补方法的决定如上述图象数据情况下,根据相关关系进行。
在图7的步骤706中,根据在步骤705决定的填补方法,用选择的构成单位数据产生填补数据。然后,与实施例1的情况一样,也产生指定无效构成单位数据的填补地址。
若执行步骤705和706,那么返回步骤703判定是否已处理单位数据,重复步骤703~706,直到判定为在该步骤已处理,实施对在同一处理单位数据中包含的后续构成单位数据的处理。然后,当利用步骤703的判定执行步骤707时,从有效信息适应填补信息保存装置602向存储和填补装置601输出填补数据S 605和填补地址S 606。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2的数据填补装置,因具有存储和填补装置601和有效信息适应填补信息保存装置602,所以与实施例1一样同步处理,加之能适当处理没有同步保证的输入数据和输入有效信息,因根据数据的性质决定填补方法,所以能作更适当的填补。
另外,本实施例2的数据填补装置,在填补数据产生时,在使用与作为填补对象的构成单位数据相同的处理单位数据内不包含的构成单位数据时,即在使用相邻的处理单位数据和已经作了填补处理的数据时,也可适当地对应。
此外,在本实施例2中,根据与作为有效构成单位数据和无效构成单位数据位置相关性的关系决定填补方法,但是,再加上根据作为是填补处理对象的数据性质的数据形成方法也能决定。若成为上述例子的情况下,则根据扫描方式是否为交错的数据性质,决定是否进行场或帧的选择,若是交错,则从填补方法1和填补方法2中选择。
并且,在本实施例2中,虽然根据对作为处理对象的数据的判定决定填补方法,但是,在该数据填补装置中预先决定填补方法也能给予指定。例如在编码处理中用该数据填补装置时,对规定量的数据作判定,对相当该规定量数据可确定使用按该判定指定的填补方法,当解码处理中用该数据填补装置时,使用在作为处理对象的编码数据多路化的信息,对于该信息所表示的量的数据,可确定使用该信息所示的填补方法。
实施例3本实施例3的数据填补装置在与实施例1同样作同步处理之后实施填补处理,规定连续的处理区域指定填补处理对象。
图9是表示本实施例3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方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3的数据填补装置具有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901和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902。
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901虽然与实施例1的存储和填补装置101同样地作数据和有效信息的同步处理和填补处理,但在填补处理中,用从后续的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902取得的信息,实施对在所包含的数据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的连续处理。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902虽然与实施例1一样产生填补信息,但是,在实施例1中对产生填补地址信息,在本实施例3中,产生指定连续的地址范围的填补开始地址信息和填补结束地址信息。
图10是表示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901的处理顺序流程图;图11是表示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902处理顺序流程图。本实施例3的数据填补装置的工作,就有关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所作的同步处理,因与实施例1的装置的工作相同,所以在下面用图9~11说明填补信息的产生和填补处理时的工作。
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901的处理顺序,只是在图10所示的处理顺序中的步骤1005~1006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1的处理顺序不同。
在步骤1005中,作为填补信息输入填补数据S 905(图9)还输入填补开始地址信息S 906a和填补结束地址信息S 906b。步骤1006的填补处理用填补开始地址信息S 906a和填补结束地址信息906b代替实施例1的填补地址信息进行。
填补开始地址信息S 906a和填补结束地址信息S 906b是成组地表示地址范围的信息,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901对所示的地址范围中保存的数据,实施用填补数据S 905的填补处理。
另一方面,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902的处理顺序只是图11所示的处理顺序中的步骤1106~1107,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1的处理顺序不同。
一直到步骤1105作与实施例1同样的处理,在步骤1105,产生指定应执行填补处理的构成单位数据的填补地址信息。有关填补地址信息,与实施例1一样使保存相关构成单位数据的数据存储装置作为由地址指定的信息产生。在本实施例3,在步骤1105后的步骤1106中作地址处理。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902对于在步骤1105产生的填补地址信息,检测连续成为填补对象的范围。并且,具有表示检测范围的开头和末尾的地址,产生填补开始地址信息和填补结束地址信息。对于在填补地址信息中包含的不连续的地址信息,把填补开始地址信息和填补结束地址信息作为同一地址信息,可作为表示单一地址的信息。在步骤1107,连同填补数据S 905一起输出填补开始地址信息S 906a和填补结束地址信息S 906b。
其中,对于指定数据设定和存储装置901包含的第1~第N数据存储装置的地址信息,若是第K个数据存储装置,规定记作“k”。应作填补处理的构成单位数据,规定是从第11数据存储装置到第16数据存储装置保存的6个构成单位数据。在该情况下,构成填补信息的填补开始地址信息S 906a为“11”,填补结束地址信息906b为“16”。因此,在填补信息中包含称为“11、16”的信息连同填补数据。与此相反,若是实施例1,填补地址信息成为“11、12、13、14、15、16”,显然,与实施例3比较填补信息变得冗长。
并且,通过设定,作为填补结束地址信息,在上述情况,规定为“11、5”,使用表示填补开始地址和填补结束地址的差分的信息,从而有可能再降低数据量。
还有,对于用填补开始地址信息和填补结束地址指定的范围构成单位数据整体,若是用同样填补数据作填补处理情况下,在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902输出的填补数据S 905中,省去重复,也能进一步消除填补信息的冗长。即,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902如上述对于6个连续的构成单位数据,若使用同样填补数据“PD”作填补处理,则不是填补数据“PD、PD、PD、PD、PD、PD”,而是作为“PD”输出,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901在输入包含填补开始地址信息和填补结束地址信息的填补信息情况下,用单一的填补数据填补处理指定的范围,可降低填补信息的信息量。
还有,在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901中也输入指定连续范围的填补信息,对指定的范围作统一处理,能提高填补处理效率。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3的数据填补装置,因具有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901和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902,所以与实施例1一样作同步处理,加之能适当处理不保证同步的输入数据和输入有效信息,产生指定范围的填补信息,所以能降低填补信息的信息量,求得处理效率的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例3中,对于有连续值的地址信息虽然作范围指定,但是即使对于有不连续值的地址信息,用表示一定增加部分的信息,也能作范围指定。例如,在有多维结构的数据中,其中在特定维中可连续指定数据情况下,在与该特定维不同的维中若作地址指定,则虽然有关地址信息值本身不为连续数据,但是通过使用一定的差分值能适当地作范围指定。
而且,在本实施例3中,以实施例1为基础作连续填补处理和包含范围指定的填补信息产生,以实施例2为基础作连续填补处理和包含范围指定的填补信息产生,能同时谋求填补方法决定的适当填补处理和范围指定的处理效率的提高。
实施例4本发明实施例4的数据填补装置,在与实施例1一样作同步处理之后实施填补处理,因能切换填补处理对象,所以可作多次填补处理。
图12是表示本实施例4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方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4的数据填补装置具有存储和填补装置1201、有效信息适应填补信息保存装置1202以及处理对象切换装置1203。
存储和填补装置1201执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同步处理,但对于填补处理,处理对象切换装置1203把切换输入的数据和有效信息作为处理对象。有效信息适应填补信息保存装置1202与实施例2的602(图6)一样,决定填补方法,根据该决定的填补方法产生填补信息。处理对象切换装置1203具有数据用开关1203a和有效信息用开关1203b,切换对存储和填补装置1201的输入。即,通过数据用开关1203a向存储和填补装置1201输入输入数据S 1201或填补处理后数据S 1207的某一个,通过有效信息用开关1203b向存储和填补装置1201输入输入有效信息S 1202或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S 1208的某一个。
下面就有关“A.初期填补处理”和“B.重复填补处理”对这样构成的本实施例4的数据填补装置的工作进行说明。
A.初期填补处理首先,处理开始之后,处理对象切换装置1203设定成把输入数据S1201和输入有效信息S 1202输入存储和填补装置1201。从而,本实施例4的数据填补装置把输入数据S 1201和输入有效信息S 1202作为装置输入,执行与实施例2同样的处理,通过存储和填补装置1201输出填补处理后数据S 1207和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S 1208。
B.重复填补处理原则上重复填补处理在初期填补处理执行之后进行。
本实施例4的数据填补装置具有的处理对象切换装置1203切换数据用开关1203a和有效信息用开关1203b,把填补处理后数据S 1207和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S 1208输入存储和填补装置1201。
在本实施例4的数据填补装置中,对于填补处理后数据S 1207和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S 1208,执行与对输入数据S 1201和输入有效信息S 1202同样的处理,从存储和填补装置1201输出作了2次填补处理的填补处理后数据S 1207和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S 1208。
本实施例4的数据填补装置,首先作初期填补处理,接着作处理对象切换装置1203的切换,然后,进行重复处理,再保存处理对象切换装置1203的开关状态,可实施仅按设定的次数的填补处理。
图13以及图14是用于说明用本实施例4的数据填补装置多次填补处理的第1和第2例的图。
图13a表示第1例的输入数据。如图所示该情况下的输入数据S 1201(图12)成为具有两维结构的构成单位数据群。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把图13a所示的数据作为输入数据S 1201,把与此对应的有效信息作为输入有效信息S 1202,输入本实施例4的数据填补装置,执行初期填补处理。其中,规定在图示的2维结构的水平方向,依次输入构成单位数据,作在初期填补处理中水平方向的填补处理,产生同图b的填补处理后的数据。产生的填补处理(初期)后的数据S 1207(图12)输入处理对象切换装置1203。
其后,切换处理对象切换装置包含的开关,填补处理(初期填补处理)后的数据S 1207和对应的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S 1208被输入存储和填补装置1201,执行重复填补处理,但在该重复填补处理中,通过变更处理顺序,执行垂直方向的填补处理,产生图13c所示的填补处理(重复1次)后数据S 1207。对于因处理顺序变更的填补方向的变更,规定变更给存储和填补装置1201包含的数据存储装置的存储顺序,要同样作以后的处理和变更来自数据存储装置的读出顺序,通过同样作以后的处理能实现。实施图13所示的多次填补处理,如图所示,可执行2维填补处理。
图14是表示作为第2例,对与第1例的输入数据相同的数据进行不同填补处理的例子。因此,表示输入数据S 1201的同图a与图13a是相同的。与第1例相同,把输入数据S 1201和与其对应的输入有效信息S 1202作为装置输入,执行初期填补处理。在本例设定中,是无效构成单位数据,所进行的处理是把与有效构成单位数据相邻的数据置换成根据有效构成单位数据产生的填补数据。从而,经初期填补处理产生在图14b中所示的填补处理(初期)后的数据S 1207。
作处理对象切换装置1203的开关切换,执行重复填补处理。在本例中,即便是在重复填补处理中,也不作处理顺序即填补方向的变更,而作同样的处理。但是,在重复填补处理中,根据进行作为有效的构成单位或填补处理的构成单位数据填补无效构成单位数据这一点,与初期处理是不同的。象这样的处理使用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可与初期填补处理同样地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可执行重复填补处理,直到填补处理结束,即图14a的无效构成单位数据全装置作填补处理。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4的数据填补装置,其构成是在实施例2的数据填补装置上增加处理对象切换装置1203,对于存储和填补装置1201输出的填补处理后的数据,由于作重复填补处理,所以具有较小的电路规模,充分利用作单纯填补处理的数据填补装置的装置资源,可实现多维和多阶段等高度的填补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例4的数据填补装置中,在实施例2的装置上追加具有切换开关的处理对象切换装置1203,可作多次填补处理,但是在实施例2的装置中,把存储和填补装置作为重复处理对应型,根据设定,可把在本身包含的数据存储装置以及有效信息存储装置中保存的填补处理后的数据以及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作为处理对象使用,要作多次填补处理也是可能的,同样能取得在较小规模电路中作充分利用装置资源的高度处理。
并且,在本实施例4的数据填补装置中,在实施例2的装置上追加具有切换开关的处理对象切换装置1203,能作多次填补处理,但是,也可作成在实施例1的装置上追加处理对象切换装置1203的结构,能作在第1例所示的处理。而且,也可作成在实施例3的装置上追加处理对象切换装置1203的结构,能求得减少填补信息的信息量。然后,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3中,不追加处理对象切换装置,也可把存储和填补装置作成重复处理对应型式进行多次填补处理。
实施例5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数据填补装置作分离处理,对于分离后的数据和有效信息并行地作填补处理,其后作再构成。
图15是表示本实施例5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的方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5的数据填补装置具有分离装置1501、并行填补装置1502以及再构成装置1503,并行填补装置1502由第1填补装置、第2填补装置、…第N填补装置的N个填补装置构成。在本实施例5中,第1~第N个填补部分别是实施例1的数据填补装置。
分离装置1501作输入数据和输入有效信息的分离处理,产生N个分离数据和N个分离有效信息。并行填补装置1502并行作N个分离数据和N个有效信息的填补处理,产生N个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数据和N个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构成并行填补装置1502的各个填补装置对一组分离数据和分离有效信息作填补处理,产生一组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数据和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有效信息。再构成装置1503对N个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数据和N个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有效信息作再构成处理,产生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
下面说明象这样构成的本发明实施例5数据填补装置的填补处理时的工作。
本实施例5的数据填补装置的装置输入的输入数据S 1501和输入有效信息S 1502被输入分离装置1501,通过分离处理,产生第1~第N分离数据S 15011~S 1501 N和第1~第N分离有效信息S 15021~S 1502N。分离装置1501向并行填补装置1502输出产生的第1~第N分离数据S 15011~S 1501 N和第1~第N分离有效信息S 15021~S 1502 N。
在并行填补装置1502中,把第1分离数据S 15011和第1分离有效信息S 15021输入第1填补装置;把第2分离数据S 15012和第2分离有效信息S 15022输入第2填补装置;前面的分离数据和分离有效信息成组分别输入填补装置。
把第1分离数据S 15011和第1分离有效信息S 15021输入第1填补装置并与实施例1一样地进行填补处理,产生在第1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数据S 15071和第1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S 15081。第2~第N填补装置也作与第1填补装置同样的填补处理,产生第2~第N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数据S 15072~S 1507 N和第2~第N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有效信息S15082~S 1508 N。
并行填补装置1502中产生的第1~第N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数据S15071~S 1507 N和第1~第N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有效信息S 15081~S1508 N都输入再构成装置1503。
再构成装置1503对输入的第1~第N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数据S15071~1507 N作再构成处理,产生填补处理后的数据S 1507。并且,对输入的第1~第N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有效信息S 15081~S 1508 N作再构成处理,产生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S 1508。填补处理后的数据S 1507和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S 1508成为本实施例5的数据填补装置的装置输出。
图16以及图17是说明用本实施例5的数据填补装置进行并行填补处理的第1及第2例的图。
图16a是表示第1例的输入数据S 1501(图15)的图。所图示的输入数据S 1501具有二维结构,被输入分离装置1501,对水平方向作分离处理,如图16b所示产生具有一维构成的分离数据S 15011~S 15018。分离数据S 15011~S 15018与分别对应的分离有效信息S 15021~S15028(图16中未示)一起被输入第1~第8填补装置,作与实施例1同样的填补处理。在第1~第8填补装置中,产生图16c所示的第1~第8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数据S 15071~15078,输入再构成装置1503。再构成装置1503对第1~第8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数据S 15071~S 15078作再构成处理,产生图16d所示的填补处理后的数据。
在该第1例的填补处理中,对具有一维构成的分离数据作该一维水平方向的填补处理。即,由于原来的两维结构垂直方向相关性不考虑,所以对各分离数据的填补处理彼此无关,有可能并行处理。因而,用本实施例5的数据填补装置作本例的处理,能求得填补处理的高速化。
图17a是表示第2例输入数据S 1501(图15)的图。如图所示,输入数据S 1501具有4个区域S 1701、A、B和C,输入分离装置1501,给各区域作分离处理,如图17b所示,产生分离数据S 15011~S 15014。分离数据S 15011~S 15014分别被输入第1~第4填补装置,作与实施例1相同的填补处理。在第1~第4填补装置中,产生第1~第4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数据S 15071~S 15074,输入再构成装置1503。图17c所表示的是,对分离数据S 1701作填补处理,产生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数据S15071,并且作分离数据A、B和C的填补处理,产生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数据Af、Bf、Cf。再构成装置1503对第1~第4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数据S 15071~S 15074作再构成处理,产生如图17d所示的填补产生后的数据。
与例1相同,某区域的分离数据因被作与其他区域无关的填补处理,所以能并行进行处理,可求得处理的高速化。而且,其中规定并行填补装置1502具有多个实施例1的填补装置,但具有多个实施例2的填补装置,可对各分离数据分别选择决定填补方法来处理。根据这样的填补处理,可作相应于各区域数据性质的适应性的灵活填补处理。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5的数据填补装置,具有分离装置1501、多个填补装置组成的并行填补装置1502、再构成装置1503,分离输入的数据和有效信息,分别并行作填补处理,在处理之后再构成,所以利用并行处理,可谋求处理的高速化和进行用部分不同的填补方法的灵活填补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例5,构成并行填补装置1502的第1~第N填补装置要是实施例1的数据填补装置,但用实施例2的数据填补装置决定相应数据性质等的填补方法,使用实施例3的数据填补装置,也可求得处理的高速化,或使用实施例4的数据填补装置也可重复处理。
并且象实施例1中所说明,在实施例1的数据填补装置中,输出原数据和同步有效信息作为装置输出,在后一部分处理中可使用,但即使在本实施例6,也能实现各填补装置向再构成装置输出分离数据、由分离有效信息组成的分离原数据、及分离同步有效信息,再构成装置输出原数据、同步有效信息在后一半处理中使用。
实施例6本实施例6的数据填补装置利用多个填补装置并行作多种填补处理,其后再作合成处理。
图18是表示本实施例6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方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6的数据填补装置具有并行填补装置1801及合成装置1802,并行填补装置1801由第1填补装置、第2填补装置、…第N填补装置的N个填补装置组成。在本实施例6中,第1~第N填补部分别是实施例1的数据填补装置。
并行填补装置1801并行地作输入数据和输入有效信息的填补处理,产生N个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N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构成并行填补装置1801的第1填补装置用第1填补方法作填补处理。同样第2~第N填补装置用第2~第N填补方法作填补处理。合成装置1802对并行填补装置1801产生的N个填补处理后的数据作合成处理,产生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对N个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作合成处理,产生填补后的有效信息。
以下说明如此构成的本实施例6的数据填补装置的填补处理时的工作。
把作为本实施例6的数据填补装置的装置输入的输入数据S 1801和输入有效信息S 1802,输入到构成并行填补装置1801的第1~第N填补装置。第1填补装置对输入数据S 1801和输入有效信息S 1802使用第1填补方法作填补处理,产生第1填补处理后的数据S 18071和第1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S 18081。同样,第2~第N填补装置对输入数据S 1801和输入有效信息S 1802用第2~第N填补方法作填补处理,产生第2~第N填补处理后的数据S 18072~S 1807 N和第2~第N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S 18082~S 1808 N。
在并行填补装置1801中产生的第1~第N填补处理后的数据S18071~S 1807 N和第1~第N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S 18081~S 1808N都被输出到合成装置1802。
合成装置1802对输入的第1~第N填补处理后的数据S 18071~S1807 N作合成处理,产生填补处理后的数据S 1807。还有,对输入的第1~第N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S 18081~S 1808 N作合成处理,产生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S 1808。填补处理后的数据S 1807和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S 1808成为本实施例6的数据填补装置的装置输出。
图19和图20是说明作使用本实施例6数据填补装置并行填补处理的第1及第2例的图。
图19a是表示第1例的输入数据S 1801(图18)的图。如图所示,输入数据S 1801是包含8个构成单位数据d1~d8的数据,构成单位数据d3和d7为有效,其他构成单位为无效。
输入数据S 1801和输入有效信息S 1802(图19未示)被输入到构成并行填补装置1801的第1~第2填补装置。第1填补装置对输入数据S 1801用第1填补方法作填补处理,产生第1填补处理后的数据S 18071。第2填补装置对输入数据S 1801用第2填补方法作填补处理,产生第2填补处理后的数据S 18072。
其中,第1填补方法作构成单位数据d1→d8方向的处理,无效构成单位数据与在图19根据位于左侧的有效构成单位数据产生的填补数据置换。因此,第1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如同图b所示,无效构成单位数据d1、d2因位于左侧的有效构成单位数据不存在,所以不作置换处理,作为有效的d3不变,无效构成单位数据d4~d6与根据位于左侧的有效单位数据d3产生的填补数据置换,作为有效的d7不变,无效构成单位数据d8与根据与位于左侧的有效单位数据d7产生的填补数据置换。
而且,第2填补方法在构成单位数据d8→d1的方向进行处理,无效构成单位数据与在图19根据位于右侧的有效构成单位数据产生的填补数据置换。因此,第2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如同图b所示,无效构成单位数据d8因位于右侧的有效构成单位数据不存在,所以不作置换处理,作为有效的d7不变,无效构成单位数据d4~d6与根据位于右侧的有效单位数据d7产生的填补数据置换,作为有效的d3不变,无效构成单位数据d1、d2与根据与位于右侧的有效单位数据d3产生的填补数据置换。
图19b所示的第1和第2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向合成装置1802输出,进行合成处理。其中,合成处理对于仅用第1或第2填补方法其一进行填补处理的构成单位数据,规定是相关方法的填补数据,对于在第1和第2填补方法两者中作填补处理的构成单位数据,规定是使由两者方法产生的填补数据进行平均处理产生的填补数据。作这样的合成处理,产生同图c所示的填补处理后的数据S 1807。如图所示,对于填补处理的结果,与用图51说明的已有技术数据填补装置中得到的结果一样。
该例的第1和第2填补方法,比用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所作的处理还要简单,并且由于是并行处理,所以在本例所示的填补处理中,比起同样结果的已有技术的处理,可求得处理的高速化。
图20a是表示第2例的输入数据S 1801(图18)的图。如图所示的输入数据S 1801具有二维构成。输入数据S 1801和输入有效信息S 1802(在图20中未示)被输入构成并行填补装置1801的第1~第2填补装置。第1填补装置对于输入数据S 1801用第1填补方法进行填补处理,产生第1填补处理后的数据S 18071。第2填补装置对于输入数据S 1801用第2填补方法进行填补处理,产生第2填补处理后的数据S 18072。
其中第1填补方法在图中水平方向作填补处理,第2填补方法在图中垂直方向作填补处理。因此用第1和第2填补方法的填补处理,通过第1和第2填补装置,产生图20b所示的第1和第2填补处理后的数据。
图20b所示的第1和第2填补处理后的数据被输出到合成装置1802,作合成处理,产生同图c所示的填补处理后的数据S 1807。
本实施例的填补处理包含第1和第2填补方法在内是简单的一维处理,并且通过并行处理,可高速进行。并且在本例得到的填补处理后的数据成为与作高度二维填补处理时同样的数据。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6的数据填补装置,因设置由多个填补装置组成的并行填补装置1801和合成装置1802,对输入的数据和有效信息分别并行地作填补处理,处理之后进行合成,利用比较简单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处理效率高,不会引起存储装置容量和电路规模的增加,可执行高度的填补处理和复杂的填补方法。
此外,在本实施例6中,构成并行填补装置1801的第1~第N填补装置虽然是实施例1的数据填补装置,但要用实施例2的数据填补装置,决定按数据的性质的填补方法,要用实施例3的数据填补装置,谋求处理的高效,或要用实施例4的数据填补装置,也可进行重复填补处理。
而且,在本实施例6中,各填补装置虽然作一维处理,但作为第1~第N填补装置使用实施例4的数据填补装置等情况下,分别作二维处理等的复杂处理,合成各填补处理结果,也可进一步实现高度的填补处理。
实施例7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数据填补方法,存储作为填补处理的处理对象的数据和在填补处理中使用的有效信息,在同步处理之后进行填补处理。
图21是表示本实施例7的数据填补方法处理顺序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7的数据填补方法执行数据同步处理步骤2101,对输入的数据和有效信息作同步处理;填补计算步骤2102,产生填补处理中使用的填补信息;填补处理步骤2103,根据填补信息作填补处理;填补结束判定步骤2104,判定填补处理是否结束;输出步骤2105,输出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有效信息。图22是表示数据同步处理步骤的详细动作流程图;图23是表示填补计算步骤详细动作的流程图。
下面用图21~图23说明本实施例7的数据填补方法执行的动作。
在本实施例7中,若图21所示的处理顺序开始,则首先执行同图的步骤2101,作数据的同步处理。用按图22的流程的顺序执行作数据同步处理。
即便在实施例7中,也与实施例1一样,输入数据由作为离散数字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组成,对每个由一定数量构成单位数据组成的处理单位数据作处理,输入有效信息还都由构成单位有效信息、处理单位有效信息组成。
在图22的步骤2201中,输入输入数据和输入有效信息各1个构成单位。然后执行步骤2202,作排列替换,使数据和有效信息同步。接着在步骤2203判定是否处理处理单位部分的数据和有效信息,若处理没有结束,则回到步骤2201,输入下一个构成单位。重复步骤2201~2203,直到判定在步骤2203中对处理单位的处理结束。
在步骤2203中,若判定结束,则产生采取同步形式的原数据和同步有效信息,图22的流程中所示的处理顺序结束,在图21流程中作后处理。在图21的流程中步骤2101结束,转移到步骤2102。
在步骤2102中,根据在步骤2101产生的原数据和同步有效信息作填补计算,产生填补信息,但填补计算处理按根据图23的流程的处理顺序进行。
在图23的步骤2301中,使用同步有效信息,对每个构成原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判定是否有效。然后如有效,则执行步骤2302,将其构成单位数据作为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保存,转移到步骤2303。而且,若构成单位数据无效,则不执行步骤2302,转移到步骤2303。在步骤2303中,判定填补条件是否成立,若成立,则通过执行步骤2304,产生填补信息。另一方面,在不成立的情况下,回到步骤2301,重复到步骤2303,重复进行直到判定在步骤2303填补条件成立。作为填补条件,若在作与实施例1同样的填补处理的情况下,可设定同实施例中所示的条件。
填补条件成立,执行步骤2304,根据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产生填补数据,随之也产生填补地址信息,保存由该产生的填补数据和填补地址信息组成的填补信息。然后,图23流程的处理顺序结束,图21的步骤2102也结束,转移到图21的步骤2103。
在步骤2103中,用步骤2102产生的填补信息作填补处理,产生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接着在步骤2104,判定填补处理是否结束,若没有结束,则回到步骤2103,实施填补处理。重复步骤2103~2104,直到判定在步骤2104填补处理结束。若判定在步骤2104中结束,则在后续的步骤2105中,输出产生的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图21所示的本实施例7的填补处理顺序结束。
利用本实施例7的数据填补方法,即使把没有采取如图3所示的同步的输入数据和输入有效信息作为处理对象,进行适当的同步处理,也能取得与图51所示已有技术的填补处理同样的效果。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7的数据填补方法,因包含数据同步处理步骤2101、填补计算步骤2102、填补处理步骤2103、填补结束判定步骤2104、输出步骤2105,对于以没有采取同步形式输入的输入数据和输入有效信息,进行同步处理,产生取得同步的原数据和同步有效信息,用该原数据和同步有效信息产生填补信息,根据填补信息作填补处理,所以能使在各种编码和解码方法中可作为处理对象的没有同步保证的数据和有效信息对作高效处理。
实施例8本实施例8的数据填补方法在与实施例7同样作同步处理之后进行填补处理,对应有效信息决定填补方法。
图24是表示本实施例8的数据填补方法的处理顺序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8的数据填补方法执行以下步骤数据同步处理步骤2401,对输入数据和有效信息作同步处理;有效信息适应填补计算步骤2402,决定填补方法,产生填补信息,所述填补信息用于根据该决定的填补方法的填补处理;填补处理步骤2403,根据填补信息作填补处理;填补结束判定步骤2404,判定填补处理是否结束;输出步骤2405,输出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有效信息。图25是分别表示填补计算步骤的详细动作流程图。
本实施例8的数据填补方法的填补处理的处理顺序除了图24流程的步骤2402外,与实施例7同样进行。因此根据图25的流程对步骤2402的有效适应填补计算步骤的处理作出说明。
在步骤2501中,判定是否对填补处理的处理单位作后续的填补方法决定和填补信息的产生。若进行,则图25流程所示的处理顺序结束,图24流程中的步骤2402结束,向步骤2403转移,反之,执行步骤2502。
在步骤2502判定对构成单位数据该数据是否有效。若有效则不作后续处理,回到步骤2501,反之执行步骤2503和2504。在步骤2503中,决定填补方法。在步骤2504根据由步骤2503决定的填补方法产生填补数据和填补地址并保存。对于填补方法的决定,可规定与实施例2一样地作填补方法的选择等。即利用本实施例8的数据填补方法,如图8所示,选择决定填补方法,可执行作适当处理的填补处理。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8的数据填补方法,由于包含数据同步处理步骤2401、有效信息适应填补计算步骤2402、填补处理步骤2403、填补结束判定步骤2404、输出步骤2405,对于以没有取得同步形式输入的输入数据和输入有效信息作同步处理,产生取得同步的原数据和同步有效信息,利用该原数据和同步有效信息,决定根据数据性质等的填补方法。根据该决定的填补方法产生填补信息,因根据填补信息作填补处理,加上能有效地处理与实施例7的方法相同地在各种编码和解码中能作为处理对象的没有同步保证的数据和有效信息对,所以可作对应于数据的性质的更加适当的填补处理。
实施例9本发明实施例9的数据填补方法在与实施例7同样地进行同步处理之后,作填补处理,把填补处理对象作为连续的区域指定。
图26是表示本实施例9的数据填补方法处理顺序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9的数据填补方法执行以下步骤数据同步处理步骤2601,对输入数据和有效信息作同步处理;填补计算步骤2602,产生在填补处理中使用的填补数据和填补地址信息;地址处理步骤2603,根据在步骤2602中产生的填补地址信息,产生填补开始地址信息和填补结束地址信息,把填补数据、填补开始地址信息以及填补结束地址作为填补信息;连续填补处理步骤2604,根据填补信息作连续填补处理;填补结束判定步骤2605,判定填补处理是否结束;输出步骤2606,输出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有效信息。
下面根据图26的流程说明本实施例9的数据填补方法执行工作。
步骤2601的数据同步处理和步骤2602的填补计算处理与实施例7中说明的图21的步骤2101~2102同样地进行,在步骤2601中,产生取得同步的原数据和同步有效信息,在步骤2602中,通过原数据和同步有效信息产生填补数据和填补地址信息。
对于在步骤2602中产生的填补地址信息,连续地检测成为填补对象的范围。然后,以表示检测的范围的开头和最后的地址产生填补开始地址信息和填补结束地址信息。对于在填补地址信息中所含的不连续地址信息,把填补开始地址信息和填补结束地址信息作为同一信息,可规定为表示单一地址的信息。与在步骤2602中产生的填补数据一起,填补开始地址信息和填补结束地址信息被规定为填补信息。
在步骤2604中,利用填补开始地址信息和填补结束地址信息指定连续的范围,作使用填补数据的连续填补处理。接着在步骤2605中判定填补处理是否结束,若不结束,则回到步骤2604作填补处理。步骤2604~2605,直到判定在步骤2605中填补处理结束。在步骤2605中若判定结束,则在后续的步骤2606中输出产生的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图26所示的本实施例9的填补处理的顺序结束。
这样,若根据本实施例9的数据填补方法,因包含数据同步处理步骤2601、适应填补计算步骤2602、地址处理步骤2603、连续填补处理步骤2604、填补结束判定步骤2605、输出步骤2606,对以不采取同步形式输入的输入数据和输入有效信息作同步处理,产生取得同步的原数据和同步有效信息,用该原数据和同步有效信息产生填补开始地址信息和填补结束地址信息,因根据由填补数据、填补开始地址信息、以及填补结束地址信息组成的填补信息作填补处理,再加上能有效地处理与实施例7的方法相同地在各种编码和解码中可作为对象无同步保证的数据和有效信息对,所以用指定连续范围的信息降低填补信息的信息量,在填补处理中作连续处理,可求得处理的有效和高速化。
实施例10本实施例10的数据填补方法在与实施例8同样地作同步处理之后进行填补处理,把填补处理对象作为连续的区域指定。
图27是表示本实施例10的数据填补方法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10的数据填补方法执行以下步骤数据同步处理步骤2701,对输入的数据和有效信息作同步处理;有效信息适应填补计算步骤2702,决定填补方法,产生在根据该决定的填补方法的填补处理中使用的填补信息;填补处理步骤2703,根据填补信息作填补处理;填补结束判定步骤2704,判定填补处理是否结束;输出步骤2705,输出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有效信息;规定次数结束判定步骤2706,判定是否仅以规定次数作填补处理。
以下根据图27的流程说明本实施例10的数据填补方法执行动作。
与实施例8的步骤2401~2405一样地执行步骤2701~2705,产生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在本实施例10中,执行与步骤2705后续的步骤2706,判定是否仅以规定的次数作步骤2701~2705的处理。若没有结束,则回到步骤2701执行填补处理。但是在步骤2701中,只是在本实施例10的数据填补方法的填补处理开始之后把输入数据和输入有效信息作为数据同步处理对象,但在步骤2706判定后执行的情况下,把在步骤2706之前的步骤2705中输出的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作为处理对象。重复步骤2701~2706,直到判定为在步骤2706中规定次数结束。若判定在步骤2706中规定的次数结束,则图27所示的处理顺序结束。
利用本实施例10的数据填补方法,可作如图13和图14所示的填补处理,重复比较简单的处理,能实现高度的填补处理。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10的数据填补方法,因包含数据同步处理步骤2701、有效信息适应填补计算步骤2702、填补处理步骤2703、填补结束判定步骤2704、输出步骤2705、规定次数结束判定步骤2706,由于仅以设定的次数重复进行与实施例8的数据填补方法相同的处理,所以有可能有效地处理与实施例8的数据填补方法同样地在各种编码和解码中作为处理对象的无同步保证数据和有效信息对,与实施例8一样,根据对应于数据的性质能作适当的填补处理,并且,作比较简单的重复处理,可充分利用装置资源,执行高度的填补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例10中,虽然在实施例8的方法上补充规定次数结束判定步骤,但也可在实施例7或实施例9的方法上补充规定次数结束判定步骤,通过重复能谋求高度处理。
实施例11本发明实施例11的数据填补方法执行分离处理,对分离后的数据和有效信息作并行填补处理,其后作再构成。
图28是表示本实施例11的数据填补方法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11的数据填补方法执行以下步骤分离处理步骤2801,对输入的数据和有效信息作分离处理;并行填补处理步骤2802,对在步骤2801分离产生的分离数据和分离有效信息并行地作多个填补处理,产生填补处理后分离数据和处理后分离有效信息;再构成处理步骤2803,再构成填补处理后分离数据和填补处理后分离有效信息,产生填补处理后数据和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
下面根据图28的流程说明本实施例11的填补方法执行动作。
在步骤2801中,用规定的数N对输入数据和输入有效信息作分离处理,产生第1~第N的N个分离数据和用第1~第N的N个分离有效信息。然后,在步骤2802中,对由步骤2801产生的分离数据和分离输入信息对,并行地进行处理。即如对第1分离数据和第1分离有效信息的第1填补处理、对第2分离数据和第2分离有效信息的第2填补处理等,并行地作第1~第N个填补处理。利用第1~第N填补处理,产生第1~第N的N个填补处理后分离数据和第1~第N的N个填补处理后分离有效信息。在步骤2803中利用对第1~第N的N个填补处理后分离数据的再构成处理,产生填补处理后数据,利用对第1~第N的N个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的再构成处理,产生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
利用本实施例11的数据填补方法,可作如图16和图17所示的填补处理,通过并行地作比较简单的处理,有可能实现高速填补处理,或在每个区域使用不同的填补方法。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11的数据填补方法,利用包含分离处理步骤2801、并行填补处理步骤2802、再构成处理步骤2803,分离输入数据和有效信息,用多个并行处理作填补处理,因再构成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有效信息,所以并行处理的处理高速化才有可能,并且,根据在每个输入数据区域中不同的填补方法所作填补处理等,可作柔性填补处理。
此外,对于用本实施例11在并行填补处理步骤中使用的第1~第N填补处理,可使用实施例7所示的数据填补方法,能处理没有同步的输入,用实施例8的方法作相应于数据性质适当的处理,使用实施例9的方法求得连续处理效率的提高,或用实施例10的方法重复地作更高度的填补处理。
实施例12根据本实施例12的数据填补方法,对输入的数据和有效信息,并行地作多个填补处理,用所得到的各个填补处理结果作合成处理。
图29是表示本实施例12的数据填补方法处理顺序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12的数据填补方法执行以下步骤并行填补处理步骤2901,对输入的数据和有效信息,并行执行多个填补处理,产生填补处理后数据和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合成处理步骤2902,合成处理用多个填补处理得到的填补处理后数据和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产生合成的填补处理后数据和填补后有效信息。
以下根据图29的流程说明本实施例12的数据填补方法执行工作。
在步骤2901中,用规定的数量N对输入数据和输入有效信息,并行地作N个填补处理。第1~第N个填补处理根据各不同的填补方法进行,用第1~第N个填补处理,产生第1~第N的N个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第1~第N的N个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在步骤2902中利用对第1~第N的N个填补处理后数据的合成处理,产生合成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利用对第1~第N的N个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的合成处理,产生合成的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
利用本实施例12的数据填补方法,可作如图18和图19所示的填补处理,并行地作比较简单的处理,可进行高速且高度的填补处理。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12的数据填补方法,借助包含并行填补处理步骤2901和再构成处理步骤2902,通过多个并行处理对输入的数据和有效信息作填补处理,因合成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有效信息,所以并行处理的处理高速化才有可能,并且使比较简单的填补处理组合,可作高度的填补处理和复杂的填补处理。
此外,对于用本实施例12在并行填补处理步骤中使用的第1~第N个填补处理,用实施例7中所示的数据填补方法,能处理不同步的输入,用实施例8的方法作相应于数据性质的适当处理,用实施例9的方法谋求连续处理的效率提高,或用实施例10的方法重复作更度的填补处理。
实施例13本发明实施例13的数据填补装置以及数据填补方法与实施例3以及实施例9一样把填补处理对象作为连续的区域指定,作相应于数据有效性变化的处理。
图30是表示本实施例13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的方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13的数据填补装置具有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001、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带有效信息变化点参照功能)3002、填补数量计数器3003以及填补数据数计数器3004。
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001虽然与实施例1的存储和填补装置101一样地作数据和有效信息的同步处理和填补处理,但在填补处理中用象实施例3的数据设定和填补装置901一样地从后述的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3002获得的信息,对在包含数据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作连续填补处理。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3002与实施例3的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9002一样地,产生指定连续地址范围的填补开始地址信息和填补结束地址信息作为填补信息,但在本实施例13中具有有效信息变化点参照功能,在对应构成单位数据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表示“有效”的信息和表示“无效”的信息之间检测变化点,用该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填补数量记数器3003是用于对无效构成单位数据连接计数的计数器,填补数据数计数器3004是用于对作填补处理的构成单位数据数量计数的计数器,两者计数结果被用于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3002的填补信息产生处理。
图31是表示本实施例13的数据填补方法处理顺序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13的数据填补方法执行以下步骤数据同步处理步骤3101,作与输入数据和输入有效信息的同步处理;初始化步骤3102,作用于产生填补信息的初始化处理;填补结束判定步骤3103,判定填补处理是否结束;有效信息变化点参照填补处理步骤3104,检测有效信息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变化,产生根据该变化的填补信息,执行填补处理;输出步骤3105,输出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有效信息。图32是表示图31处理顺序中有效信息变化点参照填补处理步骤详细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下面用图30~32,说明本实施例13的数据填补装置的工作。此外,即使在本实施例13,输入数据也由构成单位数据组成,输入有效信息也由构成单位有效信息组成,规定对每个作为处理单位数设定的个数的构成单位数据和构成单位有效信息进行处理。
在本实施例13的数据填补装置中一旦输入输入数据S 3001和输入有效信息S 3002,则在图31的流程步骤3101中,作与实施例1相同的同步处理,产生取得同步的原数据S 3003和同步有效信息S 3004。在图30中,原数据S 3003和同步有效信息S 3004被输入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3002,在图31的流程步骤3102中,设定处理单位数,使填补数据数计数器3004的计数值初始化。其中设定处理单位8,填补数据数计数器3004通过初始化成为0值。
在步骤3103,判定填补处理是否结束,若结束,则在步骤3104中执行填补处理之后回到步骤3103,重复步骤3103~3104直到判定在步骤3103中填补处理结束,当在步骤3103中判定为结束的情况下,执行步骤3105,图30所示的处理顺序结束。
在步骤3103中,当判定“未结束”的情况下,根据图32说明在步骤3104中执行的有效信息变化点参照填补处理详细处理顺序。
在步骤3201中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3002使用输入的原数据S 3003和同步有效信息S 3004,判定成为对象的构成单位数据是否有效,若为有效时执行步骤3202,反之执行步骤3203。
在执行步骤3202情况下,判定对于构成处理单位数据的所有构成单位数据,步骤3201的有效判定处理是否结束,若结束,则向步骤3203转移,反之回到步骤3201,对下一个构成单位数据作有效性判定。在步骤3202的判定中,当对所有判定结束时,即在包含成为对象的构成单位数据的处理单位数据中,成为该对象的构成单位数据以后的构成单位数据全装置有效时,向步骤3203转移,实质上不作后续步骤的处理,图32的流程处理结束。
在步骤3203中,当前的有效构成单位数据作为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由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3002保存。其中,处理单位数据中当前有效构成单位数据不存在的情况下,保存表示“不存在”意思的信息。
接着步骤3203执行步骤3204,使填补数计数器3003初始化,将其值置0之后,向步骤3205转移。在步骤3205判定成为对象的构成单位数据是否为有效,若有效则执行步骤3208,反之执行步骤3206。
在执行步骤3206的情况下,判定对处理单位数据的填补处理是否结束,若结束,则转移到步骤3208,反之,在步骤3207中填补数计数器3003的计数值加1,其后回到步骤3205。
执行步骤3208情况下,判定填补数计数器3003的计数值是0或8,还是其他值。在计数值是0或8的情况下,图32的流程处理结束。当计数值是0或8以外值的情况下,执行步骤3209~3210。
在步骤3209中,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3002根据在步骤3203中保存的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和当前存在的有效构成单位数据,产生填补用数据。作为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表示“不存在”信息的情况下,仅根据当前存在的有效构成单位数据产生填补用数据。然后,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9002取得填补数计数器3003和填补数据数计数器3004的计数值,利用这些,产生表示应作连续填补处理范围的填补开始地址信息和填补结束地址信息。在图30中,通过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3002向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001输出填补数据S 3005、填补开始地址信息S 3006a、填补结束地址信息S 3006b。还有,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3002更新填补数据数计数器3004的计数值。
在步骤3210中,数据设定存储和保存装置3001对由填补开始地址信息S 3006a和填补结束地址信息S 3006b指定的数据以及有效信息的区域,就有关数据用填补数据S 3005作连续置换处理,对于有效信息使该区域连续地变更为表示有效的信息,产生填补处理后数据和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以此结束图32中所示的流程处理顺序。
一旦图32的流程结束,则返回图31的流程,因步骤3104结束,所以再执行步骤3103的判定。如前所述,在步骤3103~3104的重复中,当通过步骤3103的判定执行步骤3105,则输出图30所示的填补结束后数据S3007和填补结束后有效信息S 3008。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13的数据填补装置,因具有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001、带有有效信息变化点参照功能的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3002、填补数计数器3003和填补数据数计数器3004,使用对无效构成单位数据连续的数计数的填补数计数器3003和作填补处理的构成单位数据的数计数的填补数据数计数器3004的计数值,检测有效信息的有效性变化点,产生根据该检测的变化点的连续填补用填补信息,由于用此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001作连续填补处理,所以与实施例3一样,通过产生指定范围的填补信息降低填补信息的信息量,可谋求处理效率的提高,加之,对于连续的区域也一并作构成单位数据是否有效的判定,可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
还有,根据本实施例13的数据填补方法,因包含数据同步处理步骤3101、初始化步骤3102、填补结束判定步骤3103、有效信息变化点参照填补处理步骤3104、输出步骤3105,所以在有效信息变化点参照填补处理步骤3104中,检测有效信息有效性变化的点,产生根据该检测的变化点的连续填补用填补信息,用此作连续填补处理,所以与实施例9一样,产生指定范围的填补信息,减少填补信息的信息量,可提高处理效率,加之,对于连续的区域也一并作构成单位是否有效的判定,可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
此外,在本实施例13中,通过数据同步处理,虽然能展宽处理对象的范围,提高通用性,但把取得同步的数据和有效信息作为输入,尤其是在规定不作数据同步处理的情况下,参照有效信息变化点,也能提高填补处理的效率。
实施例14本发明实施例14的数据填补装置和数据填补方法,进行重复填补处理,把某一次的填补处理结果应用于下一次填补处理。
图33是表示本实施例14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的方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14的数据填补装置,具有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带数据复制功能)3301、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带填补结束信息参照功能)3302、填补数计数器3303、填补数据数计数器3304、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05和处理对象切换装置3306。
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301保存输入的输入数据和输入有效信息,根据后述的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输出的填补信息作连续填补处理,具有复制存储的数据保存的数据复制功能。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3302虽然作为填补信息,产生指定连续的地址范围的填补开始地址信息和填补结束地址信息,但在本实施例14中,具有填补位置信息参照功能,使保存在后述的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05中的,表示有关某次数填补处理信息的填补结束信息,产生用于下一次数填补处理的填补信息。填补数计数器3303用于对不执行填补处理的构成单位数据连续的数作计数,填补数据数计数器3304用于对执行填补处理的构成单位数据数作计数,两者计数结果被用于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3302的填补信息产生处理中。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05保存表示某下一个填补处理的结果。处理对象切换装置3306具有数据用开关3306a和有效信息用开关3306b,切换对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301的输入。即利用数据用开关3306a,向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301输入输入数据或填补处理后数据的某一个,利用有效信息用开关3306b,向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301输入输入有效信息或填补处理后数据的某一个。
图34是表示本实施例14的数据填补方法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14的数据填补方法,根据规定的第1填补方法对输入数据和有效信息作第1填补处理,产生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有效信息,同时,执行1次填补处理步骤3401,产生表示实施第1填补处理填补的位置的填补位置信息;和执行2次填补处理步骤3402,根据1次填补处理步骤3401产生的填补位置信息产生填补信息,根据该产生的填补信息作第2填补处理。图35和36是分别详细表示图34流程的1次填补处理和2次填补处理顺序流程图,图37和38分别详细表示图36流程的水平2次处理和垂直2次填补处理顺序流程图,图39是用于说明在本实施例14的数据填补装置或数据填补方法中执行的填补处理的图,图4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14的填补位置信息的图。
下面用图33~40说明本实施例14的数据填补装置的工作。首先说明在“A.概略”中,根据图34的流程进行图39所示的填补处理情况下的本实施例14的数据填补方法概略。在“B.1次填补处理”中,根据图35的流程,参照图33、39和40,说明本实施例14的数据填补装置的1次填补处理时的工作。在“C.2次填补处理概略”、“D.水平2次填补处理”和“E.垂直2次填补处理”中,根据图36、37和38的流程,参照图33、39、和40,说明本实施例14的数据填补装置的2次填补处理时的工作。
A.概略在图34的流程步骤3401中,作1次填补处理。用图39说明1次填补处理的内容。图39a表示输入数据,如图所示,输入数据为二维结构,在水平方向处理中,把作为水平方向排列的8个构成单位数据的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作为处理单位,在垂直方向的处理中,把作为垂直方向排列的8个构成单位数据的垂直方向处理单位数据作为处理单位。
首先,对于在同图a所示的输入数据作水平方向填补处理,产生同图b中所示的第1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并且,作垂直方向填补处理,产生同图c所示的第2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然后,使第1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和第2的1次处理后填补数据合成,产生在同图d中所示的合成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经合成处理,要使得有效的构成单位数据不变,只是有关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某一个作填补处理的构成单位数据,成为该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对于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两者作填补处理的构成单位数据对两者的填补结果作平均处理获得。
然后,产生填补位置信息。对于填补位置信息的产生,用图40说明。同图的a~c与图39的a~c为同一内容,分别为输入数据,表示第1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和第2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
用同图b中所示的第1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产生同图d所示的水平填补结束信息。水平填补结束信息是表示每个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在1次填补处理中填补处理是否进行的信息,在后面的2次填补处理中,用作表示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是否应作填补处理的信息。
用同图c所示的第2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产生在同图e所示的垂直填补结束信息。垂直填补结束信息是在每个垂直方向处理单位数据表示在1次填补处理中是否作填补处理的信息,在后面的2次填补处理中,用作表示垂直方向处理单位数据是否应作填补处理的信息。
在图34的流程步骤3402中作2次填补处理。在2次填补处理中,图39d所示的合成1填补处理后数据成为处理对象。首先,对于合成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作水平方向填补处理,产生同图e中所示的第1的2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并且,作垂直方向填补处理,产生同图f中所示的2的2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在本实施例14中,虽然用填补位置信息求得处理的效率,但有关使用填补位置信息的处理在后叙述。
接着,使第1的2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和第2的2次处理后填补数据合成,产生同图g中所示的合成2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合成处理与1次填补处理的合成处理同样地进行。
此外,在图39中,虽然仅表示数据,但对应的有效信息也是处理对象,用于填补处理,同时,本身也作填补处理。
B.1次填补处理在图33中,处理对象切换装置3306设定所包含的开关,使得把输入数据S 3301和输入有效信息S 3302输入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301。
在图35的步骤3501中,图33所示的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301若输入输入数据S 3301和输入有效信息S 3302,则对每个进行复制,产生第1输入数据S 3301a和第2输入数据S 3301b、第1输入有效信息S3302a的及第2输入有效信息S 3302b,保存在包含每个的数据存储装置和有效信息存储装置中。
在图35的步骤3502中作水平填补处理,通过在图39a所示的输入数据中包含的一个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产生构成同图b所示的第1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的一个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在图33中,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301把在第1输入数据S 3301a中包含的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作为原数据S 3303,并且,把第2输入有效信息S 3302a的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有效信息作为有效信息S 3304,向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3302输出。与实施例13一样,用填补数计数器3303和填补数据数计数器3304,作为随同有效信息变化点检测的处理,执行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3302的填补信息产生,和用该产生的填补信息的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301的填补处理。在该处理中,为了对连续的有效构成单位数据计数而使用填补数计数器3303。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301,把产生的第1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1个处理单位数据)和第1的1次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1个处理单位有效信息),保存在包含的数据存储装置和有效信息存储装置中。
另一方面,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3302根据产生的填补信息,产生填补位置信息,将此向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05输出,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05保存填补位置信息。这里,产生图40d所示的水平填补结束信息并保存。如图所示,水平填补结束信息每个包含许多对应于一个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的构成单位水平填补结束信息,其个数等于垂直方向处理单位数据数。构成单位水平填补结束信息被作成,当在构成对应的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内存在作填补处理的情况下,规定表示“填补结束”,当不存在任何填补处理的情况下,规定表示“需要填补”。若一个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的处理结束,则产生一个构成单位水平填补结束信息,保存在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05中。
在图35的步骤3503中,判定全装置存在于具有二维结构的输入数据的垂直区域内的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是否作在步骤3502中执行的水平填补处理,若全装置作了处理,则转移到步骤3504,执行后面的垂直填补处理,但若没有全装置处理的情况下,返回步骤3502,以下一个处理单位数据作为处理对象进行水平填补处理。
在接着步骤3503判定进行步骤3502情况下,通过构成如图39a所示的输入数据的后续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产生构成同图b所示的第1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的后续的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步骤3502的本实施例14数据填补装置的工作,与上述相同。构成产生的第1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和第1的1次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的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和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有效信息,追加保存在数据存储装置中的第1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和有效信息存储装置中的第1的1次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中,并分别被保存。而且,对于水平填补结束信息也产生后续的一个构成单位水平填补结束信息,追加保存在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05中的水平填补结束信息,并被保存。
从步骤3502到3503,重复次数仅为具有二维结构的输入数据垂直区域内存在的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的数。即若是图39所示的数据,则重复8次。并且在重复8次步骤3502之后,在图33的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301包含的数据存储装置中存储图39b所示的第1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在有效信息存储装置中存储对应的第1的1次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并且在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05中存储图40d所示的水平填补结束信息。
在图35的步骤3504中作垂直填补处理,通过在图39a中所示的输入数据中包含的一个垂直方向处理单位数据,产生构成同图c所示的第2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的一个垂直方向处理单位数据。
在图33中,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301将包含在第2输入数据S3301b中的一个垂直方向处理数据作为原数据S 3303,而且将包含在第2输入有效信息S 3302b中的一个垂直方向处理单位有效信息作为有效信息S 3304,向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3302输出。与实施例13一样,使用填补数计数器3303和填补数据数计数器3304,将有效信息变化点检测作为随同的处理,执行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3302的填补信息的产生,和用该产生的填补信息的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301的填补处理。在该处理中,为了对连续的有效构成单位数据计数而使用填补数计数器3303。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301把产生的第2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1个处理单位数据)和第2的1次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1个处理单位有效信息),保存在包含的数据存储装置和有效信息存储装置中。
另一方面,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3302根据产生的填补信息,产生填补位置信息,将此向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05输出,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05保存填补位置信息。图40e所示的垂直填补结束信息的1个构成单位被保存在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05中。如图所示,垂直填补结束信息每个包括多个对应于一个垂直方向处理单位数据的构成单位垂直填补结束信息,其个数等于垂直方向处理单位数据的数。构成单位垂直填补结束信息被作成,当在构成对应的垂直方向处理单位数据构成单位数据内存在填补处理的情况下,规定表示“填补结束”,当在无任何填补处理的情况下,规定表示“需要填补”。若一个垂直方向处理单位数据处理完,则产生一个构成单位垂直填补结束信息,并保存在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05中。
在图35的步骤3505中,判定对存在于具有二维结构的输入数据水平区域内的垂直方向处理单位数据整体,是否作在步骤3504中执行的垂直填补处理,若做了全装置处理,则转移到步骤3506,执行后面的合成处理,若反之,则返回步骤3504,把下一个处理单位数据作为处理对象,执行垂直填补处理。
在接着步骤3505的判定执行步骤3504情况下,通过构成图39a所示的输入数据的后续垂直方向处理单位数据,产生构成同图c中所示的第2的1次填补处理的后续下一个垂直方向处理单向数据。步骤3504的本实施例14的数据填补装置的工作与上述一样。构成产生的第2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和第2的1次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的垂直方向处理单位数据和垂直方向处理单位有效信息,被追加在数据存储装置中保存的第2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和有效信息存储装置中保存的第2的1次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并分别被保存。并且即使对于垂直填补信息也产生后续的一个构成单位垂直填补结束信息,追加于保存在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05中的垂直填补结束信息上,并被保存。
从步骤3504到步骤3505,重复次数仅为具有二维结构输入数据水平区域内的垂直方向处理单位数据的数。即若为表示图39所示的数据,则重复8次。并且,在重复8次步骤3504以后,在图33的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301包含的数据存储装置中,存储图39c中所示的第2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在有效信息存储装置存储对应的第2的1次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并且,在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96中存储图40e所示的垂直填补结束信息。
这以后,接着步骤3505的判定,执行步骤3506的合成处理。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301用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3302保存的有关第1和第2的1次填补处理的填补信息,通过保存在包含的数据存储装置中的第1和第2填补处理后数据,产生合成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并且,通过在包含的有效信息存储装置中保存的第1和第2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产生合成1次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
在图35中所示的流程处理顺序结束时,在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301包含的数据存储装置中,其状态是,保存图39d中所示的合成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在包含的有效信息存储装置中保存对应的合成1次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并且,在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05中保存图40d所示的水平填补结束信息和同图e所示的垂直填补结束信息。在图34中,步骤3401结束。
C.2次填补处理概略在图33中,处理对象切换装置3306设定包含的开关,把合成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S 3307和合成1次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S 3308输入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301。
在图36的步骤3601中,图33所示的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301若输入合成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S 3307和合成1次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S3308,则分别复制,产生第1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S 3307a以及第2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S 3307b,和第1的1次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S 3308a以及第2的1次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S 3308b,分别保存在包含的数据存储装置以及有效信息存储装置中。
在接着的步骤3602中,作水平2次填补处理,用图39d所示的合成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在步骤3603中作垂直2次填补处理,在形式上产生同图e所示的第1的2次填补处理后数据;用图39d所示的合成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在形式上产生同图f所示的第2的2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实际上,在“E.垂直2次填补处理”的说明中,如后所示,在步骤3602的垂直2次填补处理中,由于同时作连续填补处理和合成处理,所以,在图36所示的流程中,不包括相当于图35的步骤3506的合成处理步骤。从而,在步骤3602的垂直2次填补处理中,产生图39g所示的合成2次填补处理后数据。
在步骤3602和3603中,是使用1次填补处理时产生并保存的如图40d和e中所示的水平填补结束信息和垂直填补结束信息。而且,对于有效信息,在步骤3602~3603中也与数据一样地处理。
D.水平2次填补处理用图37的处理顺序作水平2次填补处理。首先,在步骤3701中设定填补单位数,使填补数据数计数器3305保存的计数值初始化。这里,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包括8个构成单位数据,处理单位数成为8个,填补数据数计数器3304的计数值为0值。
在本实施例14中,在2次填补处理中,只以在1次处理中不作填补处理的区域为填补处理对象,使处理效率提高。从步骤3702到3703是在构成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内,连续检测在1次处理中作垂直填补处理的构成单位数据,用于除处理对象以外的处理。
在步骤3702中,参照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05保存的垂直填补结束信息,通过判定是否表示“填补结束”,作为对象的构成单位数据被判定是否属于应执行填补处理的垂直方向处理单位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当对应的单位垂直填补处理结束信息表示“需要填补”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3704中。相反在表示“填补结束”的情况下,在步骤3703中,对属于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的各构成单位数据整体,判定是否执行步骤3702的判定的判定,若执行,则转移到步骤3704,反之则回到步骤3702,作对后续构成单位数据的判定。
在步骤3703的判定中,当形成对全装置执行判定的情况下,即,在包括成为对象的构成单位数据的处理单位数据中,当成为该对象的构成单位数据以后的构成单位数据整体,不属于应执行处理的垂直方向处理单位数据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3704,在后述的步骤3704的填补初始化以后,利用作步骤3708的填补数判定,达到图37流程处理的终止。从而,对该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不作后续步骤的填补处理。
步骤3704以后的处理,在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中,当成为填补处理对象的构成单位数据存在的情况下执行,在步骤3704中,使填补数计数器3303初始化,在其值为0后,转移到步骤3705。在该处理中,填补数计数器3303为了对连续的填补处理结束的构成单位数据计数而使用。
从步骤3705到3707是在构成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为对象的区域的构成单位数据内,连续地检测在1次处理中作垂直填补处理的构成单位数据,用于从处理对象中除外的处理。
在步骤3705中,参照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05保存的垂直填补结束信息,根据判定是否表示“填补结束”,作为对象的构成单位数据被判定是否属于应执行填补处理的垂直方向处理单位数据。在对应的单位垂直填补处理结束信息表示“需要填补”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3708。相反,在表示“填补”结束的情况下,在步骤3706中,对属于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的各构成单位数据全体,判定是否执行步骤3705,若已经执行,则转移到步骤3708,若没有执行,则在步骤3707中,使填补数计数器的计数值仅加值1,然后回到步骤3705,作对后续构成单位数据的判定。
在执行步骤3708的情况下,判定填补数计数器3003的计数值是0或8,还是其他值。当计数值为0或8的情况下,执行步骤3709;当计数值是0或8以外值的情况下,执行步骤3710。计数值为0或8的情况下,在处理单位数据中由于应作2次填补处理的构成单位数据不存在,所以,不执行作填补处理的步骤,转移到步骤3709的判定。
当应作2次填补处理的构成单位数据存在的情况下,执行步骤3710,在1次填补处理中,从填补处理的处理对象中除掉做了水平填补处理的构成单位数据。在步骤3710中,参照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05保存的水平填补结束信息,通过判定是否表示“填补结束”,作为对象的构成单位数据被判定是否属于应执行填补处理的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当“需要填补”的情况下,在步骤3711~3712中执行填补处理,在“填补结束”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3713。
在步骤3711中,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3302根据位于作为填补处理对象的构成单位数据附近的数据,产生填补数据S 3305,根据填补数计数器3303以及填补数据数计数器3304的计数值,产生填补开始地址信息S3306a以及填补地址信息S 3306b,将这些作为填补信息向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301输出。另外,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3302更新填补数据数计数器3304的计数值。在步骤3712中,在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301,执行使用填补信息的连续填补处理。
接着步骤3710的判定,或者接着步骤3711~3712的填补处理,执行步骤3713。在步骤3713中,在垂直区域,判定是否完成水平方向的处理,若完成,则向步骤3709转移,反之,回到步骤3710,执行是否作水平填补处理判定以后的处理。
接着步骤3708或3713的判定,执行步骤3709。在步骤3709,在水平区域内,判定垂直方向处理是否结束,若结束,则结束图37的流程处理,反之,回到步骤3701,执行初始化处理以后的处理。
通过步骤3709的判定,若图37的处理结束,则产生图39e所示的第1的2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在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301包含的数据存储装置中,保存第1的2次填补处理后数据。
E.垂直2次填补处理用图38的处理顺序作垂直2次填补处理。与图37的步骤3701一样地作步骤3801的初始化处理。
在步骤3802,参照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05保存的水平填补结束信息,通过判定是否表示“填补结束”,判定作为对象的构成单位数据是否属于应执行填补处理的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相应判定结果,执行步骤3803或3804。在步骤3803的判定中,对属于垂直方向处理单位数据的各构成单位数据全体,判定是否执行步骤3802的判定,若判定执行了的情况下,与图37的步骤3703的判定一样,不作填补处理。
在步骤3804作填补数计数器3303初始化,其值为0后,转移到3805。与水平2次填补处理一样,为了对连续的填补处理结束构成单位数据计数而使用填补计数器3303。在步骤3805参照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05保存的水平填补结束信息,根据判定是否表示“填补结束”,判定作为对象的构成单位数据是否属于应执行填补处理的水平方向处理单位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相应判定结果,执行步骤3806或3808。在步骤3806的判定中,对属于垂直方向处理单位数据的各构成单位数据全体,判定是否执行步骤3805的判定,若执行了,则向步骤3808转移,反之,在步骤3807中加填补数计数器3303保存的填补数之后,回到步骤3805的判定。
在执行步骤3808的情况下,判定填补数计数器3003的计数值是0或8,还是其他值。是0或8情况下,执行步骤3809,是其他值情况下,执行步骤3810。
在执行步骤3810情况下,参照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05保存的垂直填补结束信息,通过判定是否表示“填补结束”,在步骤3811~3812中执行填补处理或执行步骤3813。
在执行步骤3811~3812的情况下,就有关步骤3811的填补信息的产生,与图37步骤3711一样地进行,但在步骤3812中,不作与图37的步骤3712的连续填补处理同等处理,而执行连续合成处理。如图39e和同图f所示,产生第1的2次填补处理后数据的水平2次填补处理,和产生第2的2次填补处理后数据的垂直2次填补处理,成为具有二维结构的数据的对于同一区域作填补处理的填补数据。这是由于规定使用填补位置信息即图40d所示的水平填补结束信息,和同图e所示的垂直填补结束信息,已经作了填补处理的构成单位数据不作处理的结果。
从而,在图38流程步骤3812的连续合成填补处理中,对保存在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3301包含的数据存储装置中的图39d所示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作产生同图f所示的第2的2次填补处理后数据的连续填补处理,和与依然保存在数据存储装置中的同图e所示的第1的2次填补处理后数据的合成处理,产生同图g所示的合成2次填补处理后数据。
步骤3813以及3809的判定和后续处理,除了作水平和垂直替换外,与图37的步骤3713以及3709相同。
利用步骤3809的判定,如果图38的处理结束,则产生图39g所示的合成2次填补处理后数据。
如前所述,即使对于有效信息,也受到与数据同样的处理,合成2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和合成2次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成为本实施例14的数据填补装置的装置输出。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14的数据填补装置,因具有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带数据复制功能)3301、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带填补结束信息参照功能)3302、填补数计数器3303、填补数据数计数器3304、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05、以及处理对象替换装置3306,作1次填补处理和2次填补处理,产生表示1次填补处理的填补有无的填补位置信息,在2次填补处理中,因使用填补位置信息,仅把在1次填补处理中未作填补处理的区域作为处理对象,所以能提高高度填补处理的处理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14的数据填补方法,因包括1次填补处理步骤3401和2次填补处理步骤3402,在1次填补处理步骤3401产生填补位置信息并保存,在2次填补处理步骤3402中用填补位置信息,仅把在1次填补处理中未作填补处理的区域作为处理对象,所以可提高填补处理的处理效率。
此外,在本实施例14中,虽然规定作1次填补处理和2次填补处理,但是,对于具有三维结构的数据可规定作达到3次填补处理等,一般规定作从1次到N次填补处理的N次处理。图41是表示把本实施例14的数据填补方法扩展到N次时的处理顺序流程图。
同图a是重复1次填补处理的图;并且同图b表示重复2次填补处理实现N次填补处理的顺序。在图中,1次填补处理步骤4101以及2次填补处理步骤4102,为与图34的1次填补处理步骤3401以及2次填补处理步骤3402同样进行处理。填补结束判定步骤4103判定是否使1次填补处理步骤4101或2次填补处理步骤4102重复一定的次数,在没有重复一定次数的情况下,重复该步骤。
在作象这样的N次处理的情况下,也把某次填补处理结果作为填补位置信息保存,通过应用于下一次填补处理,可有效地进行后面次数的填补处理。
并且,有关处理在本实施例14中所示的二维结构数据情况下,为了在2次填补处理中可一并进行填补处理和合成处理,若是作填补处理对具有三维结构的数据达到3次情况下,在3次填补处理中可一并进行填补处理和合成处理等,在N次处理的N次填补处理中,基于作填补区域和作合成区域一致,可谋求N次填补处理的处理效率化。
并且,象该N次处理,在图33所示的本实施例14的数据填补装置中,照样设定处理对象切换装置3306,以输入填补处理后数据以及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通过作重复处理可实现。
而且,在本实施例14的数据填补处理中,规定以实施例3为基准作连续填补处理,还规定以实施例13为基准作有效信息变化点检测处理,谋求处理的高速化,但还有可能以实施例1为基准利用同步处理提高通用性,或以实施例2为基准决定适当的填补方法,每一种都有效。
还有,即使在本实施例14,也与实施例13相同,在把取得同步的数据和有效信息作为输入的情况下,也能提高填补处理的效率。
实施例15本实施例15的数据填补装置和数据填补方法,重复并行填补处理,把某次数的填补处理结果应用于下一次填补处理。
图42是表示本实施例15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方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15的数据填补装置具有处理对象切换装置4201、并行填补装置4202、以及合成装置4203,并行填补装置4202具有第1填补装置、第2填补装置、…第N填补装置、以及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
处理对象切换装置4201具有数据用开关4201a和有效信息用开关4201b,切换对并行填补装置4202的输入。即借助数据用开关4201a向并行填补装置4202输入输入数据或填补处理后数据的某一个,借助有效信息用开关4201b向并行填补装置4202输入输入有效信息或填补处理后数据的某一个。并行填补装置4202对由处理对象切换装置输入的数据和有效信息,用第1填补装置、第2填补装置、…的每一个规定的填补方法,并行地进行填补处理。在本实施例15中,第1~第N填补装置规定都是实施例14的数据填补装置。但是,第1~第2填补装置,不具有图33所示的处理对象切换装置3306和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3305。合成装置4203合成处理在并行填补装置4202中包括的各填补装置输出的填补结果。
图43a是表示本实施例15的数据填补方法处理顺序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15的数据填补方法,根据规定的填补方法,对输入数据和输入有效信息作第1填补处理,产生填补处理后数据和有效信息,同时,执行产生填补位置信息的1次填补处理步骤4301,所述填补位置信息表示实施第1填补处理的填补的位置;并执行按在1次填补处理步骤4301产生的填补位置信息产生填补信息,依据该产生的填补信息作第2填补处理的2次填补处理步骤4302。同图b是表示1次填补处理步骤以及2次填补处理步骤的处理顺序流程图。1次填补处理步骤以及2次填补处理步骤,都执行并行填补处理步骤4303,并行地作水平方向填补处理和垂直方向填补处理;和执行合成处理步骤4304,对水平方向填补处理以及垂直方向填补处理结果实施合成处理。
即使在本实施例15,也与实施例14一样,作图39所示的填补处理,图40所示的填补位置信息在1次填补中产生,在2次填补中使用。下面用图42~43,参照图39~40说明本实施例15的数据填补装置的工作。
在图42中,处理对象切换装置4201设定包含的开关,以向并行填补装置输入输入数据S 4201以及输入有效信息S 4202。对输入数据S 4201以及输入有效信息S 4202作图43a流程步骤4301的1次填补处理。在同图b的流程步骤4303中,向各第1填补装置、以及第2填补装置输入输入数据S 4201以及输入有效信息S 4202。第1填补装置对图39a所示的输入数据S 4201作水平填补处理,产生同图b所示的第1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S 42071,将此向合成装置4203输出。而且,产生图40d所示的水平填补结束信息,使之保存在并行填补装置4202包含的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中。
第2填补装置平行于第1填补装置的处理,对图39a所示的输入数据S 4201作垂直方向填补处理,产生同图c所示的第2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S 42072,将此向合成装置4203输出,产生图40e所示的垂直填补结束信息,保存在并行填补装置4202包含的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中。在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中,存储由图40中所示的水平填补结束信息和垂直填补结束信息组成的填补位置信息。
在合成装置4203中,合成处理第1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S 42071和第2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S 42072,产生图39d所示的合成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S 4207。此外,即使是有效信息,也与数据一样地并行处理、合成处理。
在图42中,处理对象切换装置4201设定包含的开关,把合成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S 4207以及合成1次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S 4208输入并行填补装置4202。对合成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S 4207以及合成1次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S 4208作图43a流程步骤4302的2次填补处理。在同图b的流程步骤4303中,向各第1填补装置以及第2填补装置输入合成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S 4207以及合成1次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4208。第1填补装置对图39d所示的合成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S 4207,用填补位置信息作水平方向填补处理,产生同图e所示第1的2次填补处理后数据S 42071,将此向合成装置4203输出。第2填补装置并行于第1填补装置的处理,对于图39d所示的合成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S 4207用填补位置信息作垂直方向填补处理,产生同图f所示的第2的2次填补处理后数据S 42072,将此向合成装置4203输出。合成装置4203合成处理第1的2次填补处理后数据S 42071和第2的2次填补处理后数据S 42072,产生图39g所示的合成2次填补处理后数据。此外,即使对于有效信息,也与数据一样并行地进行处理、合成。
如此,根据本实施例15的数据填补装置,因具有处理对象切换装置4201、并行填补装置4202、以及合成装置4203,加之作与实施例14一样使用填补位置信息的有效率的填补处理,在各填补处理中,作并行处理,所以可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
还有,根据本实施例15的数据填补方法,与实施例14一样因包括1次填补处理步骤4301和2次填补处理步骤4302,在1次填补处理步骤4301中产生并保存填补位置信息,在2次填补处理步骤4302中,用填补位置信息,通过仅把在1次填补处理中不作填补处理的区域作为处理对象,加之能谋求高度填补处理的处理效率,因规定1次填补处理步骤4301和2次填补处理步骤4302包括并行处理步骤4303和合成处理步骤4304,所以利用并行处理可进一步提高效率。
此外,在本实施例15的数据填补处理中,与实施例14的处理一样以实施例3为准作连续填补处理,而且,以实施例13为准作有效信息变化点检测处理,可谋求处理的高速化,但是也可规定以实施例1为准通过同步处理形成高的通用性,或以实施例2为准选择决定适当的填补方法,取得各自效果。
还有即使在本实施例15中,与实施例13一样在把取得同步的数据以及有效信息作为输入情况下,也能提高填补处理效率。
实施例16本发明实施例16的数据填补装置以及数据填补方法,使用某次处理的填补位置信息,在下一次处理中,作行单位处理。
图44是表示本实施例16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的方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16的数据填补装置具有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4401、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带填补位置信息对应行处理功能)4402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4403、以及对总切换装置4404。
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4401与实施例3相同,作同步处理和连续填补处理。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4402产生包括与实施例3一样地指定连续的地址范围的填补开始地址信息,和填补结束地址信息的填补信息,但是,在本实施例16中具有填补位置信息对应行处理功能,用某次填补位置信息,作为构成成为处理对象的数据局装置区域的每个行,产生填补信息。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4403存储表示执行某次填补处理的填补位置和不执行的位置的填补位置信息。处理对象切换装置4404具有数据用开关4404a和有效信息用开关4404b,切换对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4401的输入。即利用数据用开关4404a,向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4401,输入输入数据或填补处理后数据的某一个,利用有效信息用开关4404b向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4401,输入输入有效信息或填补处理后数据的某一个。
图4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16的填补位置信息和行处理的图。下面,用图44以及图45说明本实施例16的数据填补装置的工作。
图45a是本实施例16的数据填补装置规定处理对象的数据。如图所示,该数据具有二维结构,把水平方向8个构成单位数据列作为处理单位数据,其中,把处理单位数据称为行,在垂直方向称为行L1、L2、…L8。在本实施例16的数据填补装置中,进行水平方向填补处理作为1次填补处理,进行垂直方向填补处理作为2次填补处理,所作的处理可得到如实施例4的第1例(图13)的填补结果。
在图44,处理对象切换装置4404设定包含的开关,使得把输入数据S 4401以及输入有效信息S 4402输入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4401。
在本实施例16,作为1次填补处理,与实施例3一样作水平方向处理,产生图45b所示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同时与实施例14的1次填补处理的水平填补处理时一样,产生同图c所示的水平填补结束信息。在图44中,其状态是,在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4401包含的数据存储装置中保存如图45b所示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在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4403中保存同图c所示的水平填补结束信息。
接着,处理对象切换装置4404设定包含的开关,向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4401输入1输入次填补处理后数据S 4407以及1次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S 4408。
在作垂直方向填补处理的2次填补处理中,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4402参照在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4403中保存的水平填补结束信息,根据表示填补结束的行的数据,作成1行填补数据,产生由该作成的填补数据S 4405和指定填补处理的行的填补开始地址信息S 4406a以及填补结束地址信息S 4406b组成的填补信息,向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4401输出。其中,填补数据S 4405作为1行,规定指定作填补处理的连续的行,产生填补开始地址信息S 4406a和填补结束地址信息S 4406b。
在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4401中,用1行填补数据对由填补信息指定的连续的多行作连续填补处理。如图45d所示,对于应作填补处理的行L1和L2,作用1行填补数据的填补处理,所述1行的填补数据是用1次填补处理结束的行L3作成的。这以后,即使对于应作填补处理的L7和L8,同样也作用1行填补数据的填补处理,所述1行填补数据是用1次填补处理结束的行L6作成的,结束2次填补处理。
在本实施例16的填补处理中,在进行作为1次填补处理的水平方向处理时产生水平填补结束信息,在作为2次填补处理的垂直方向处理时,使用水平填补结束信息产生行单位的填补数据,由于作以行单位复制填补数据的填补处理,所以即使在2次填补处理中,与作和1次填补处理同样的处理的实施例4的装置比较,也能作高速处理。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16的数据填补装置,因具有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4401、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带填补位置信息对应行处理功能)4402、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4403以及处理对象切换装置4404,在1次填补处理中产生填补位置信息并保存,在2次填补处理中,因用填补位置信息执行以行单位的处理,所以,能高速地作2次填补处理。
还有,根据本实施例16的数据填补方法,在1次填补处理中,产生填补位置信息并保存,在2次填补处理中,因用填补位置信息执行以行单位的处理,所以可高速地执行2次填补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例16中,虽然规定作1次填补处理和2次填补处理,但对于有三维结构的数据执行达到3次的填补处理等,通常能作从1次填补处理到N次填补处理的N次处理,使用某次处理的填补位置信息,在下一次处理中作行单位处理,能谋求处理速度的高速化。
另外,在本实施例16中,虽然规定以实施例3为准作连续填补处理,但本实施例16的数据填补装置具有填补数计数器和填补数据数计数器,以实施例13为准作有效信息变化点检测处理也行,可谋求处理效率的提高。
而且,即使在本实施例16,与实施例13一样,在以取得同步的数据以及有效信息为输入的情况下,也可提高填补处理的效率。
实施例17本发明实施例17的数据填补装置以及数据填补方法,在与实施例3同样的连续填补处理中作以行单位对应于有效信息的处理。
图46是表示本实施例17的数据填补装置构成的方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17的数据填补装置具有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4601和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带有效信息对应行处理功能)4602。
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4601与实施例3一样作同步处理和连续填补处理。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4602产生填补信息,所述填补信息包括指定与实施例3一样连续的地址范围的填补开始地址信息和填补结束地址信息,但在本实施例17,具有行处理功能,每个作为构成数据的部分区域的行,对应有效信息指定作填补处理区域产生填补信息。
图47是表示本实施例17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图4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17的行处理的图。
有关本实施例17的数据填补装置的工作,除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4602根据行单位的有效性判定产生填补信息外,与实施例3一样。下面利用图46~48说明本实施例17的行单位处理。
图48a是在实施例1中处理的由8个构成单位数据组成的处理单位数据。在实施例1中,与已有技术的数据填补装置的处理一样,产生同图b所示的填补处理后数据。如图所示,无效构成单位数据d1和d2被置换成根据作为有效的d3产生的填补数据p1,无效的d4、d5、和d6被置换成根据作为有效的d3和d7产生的填补数据p2,无效的d8被置换成根据作为有效的d7产生的填补数据p3。并且,在实施例1中,如图5的流程所示,每个构成单位数据判定填补条件是否成立,若填补条件成立,则产生填补信息,执行填补处理(图2的流程)。
其中填补条件成立的情况是,对于某无效构成单位数据在一侧有端点,另一侧具有有效构成单位数据,或在两侧具有有效构成单位数据。因此,在图48所示的填补处理中执行以下3种处理仅用成为填补处理对象的构成单位数据的右侧构成单位数据产生填补数据的处理A,用成为填补处理对象的构成单位数据的两侧构成单位数据产生填补数据的处理B,仅用成为填补处理对象的构成单位数据的左侧构成单位数据产生填补数据的处理C。对于具有一维结构的处理单位数据,在成为处理对象的构成单位数据内,在左端存在的区域作处理A,在成为处理对象的构成单位数据内,在右端存在的区域作处理C。
在实施例17中,把具有一维结构的处理单位数据作为1行的数据使用,对于1行数据,不是象实施例1,每个构成单位数据作有关填补条件的判定处理,首先指定作处理A的区域,执行处理A,其后,循环重复执行处理B,然后指定作处理C的区域,实施C处理,这样可谋求高速化。
在图47的流程处理顺序中,首先,在步骤4701,对作为对象的1行数据,判定是否必须执行填补处理。作为对象的1行中包括的构成单位数据都不必作填补处理的情况下,对该行的图47的顺序结束。
在判定该行中应作填补处理的构成单位数据存在的情况下,作步骤4702~4708的处理。这是相当于图48的处理A。在步骤4702中,保存用于处理A的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在步骤4703中,保存作为无效构成单位数据连续的数的填补数。然后,在步骤4704,位于1行左端的构成单位数据无效,即判定是否应作填补处理的数据。如果是,则作步骤4705~4706相当于处理A的连续填补处理。另一方面,该构成单位数据有效,即在应不作填补处理的情况下,不进行步骤4705~4706,转移到步骤4707。
在步骤4707中,在后续的构成单位数据内,越过有效的之后,在步骤4708判定是否达到1行结束。若判定达到1行结束,则图47的流程处理结束。作A处理之后,在后续的构成单位数据全装置有效的情况下,到此处理结束。
在步骤4708的判定中,不是一行结束的情况下,执行步骤4709,保存对于处理B或处理C必需的填补数据产生用数据,在步骤4710中,检查后续位置有效构成单位数据。根据其检查结果,在步骤4711保存作为无效构成单位数据连续的数的填补数。在步骤4712中判定是否达到1行结束。若判定达到1行结束,则进行步骤4713~4714的相当于处理C的连续填补处理之后,图47的流程处理结束。
在步骤7412,若判定没有达到结束,则进行步骤4715~4716的相当于处理B的连续填补处理。其后,在步骤4717中,越过有效构成单位数据,在步骤4718判定是否达到1行结束。若判定1行结束,则图47的流程处理终止。另一方面,若没有达到结束,则回到步骤4710,重复用于处理B或处理C的顺序。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17的数据填补装置,因具有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4601和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带有效信息对应行处理功能)4602,所以在与实施例3同样的连续处理中,执行在行单位中的有效信息对应填补处理,可提高处理效率,能谋求高速化。
还有,根据本实施例17的数据填补方法,在每一行指定应作相关行的填补的区域,通过每个区域处理提高处理效率,可谋求高速化。
另外,即使在本实施例17,也与实施例13一样,在把取得同步的数据以及有效信息作为输入的情况下,也能提高填补处理效率。
实施例18本发明实施例18的数据填补装置以及数据填补方法,作对应于每行的有效信息的处理,和使用上一次处理的填补位置信息的行处理。
本实施例18的数据填补装置具有与实施例16同样的构成,用图44说明。本实施例18的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具有有效信息和填补位置信息对应行处理功能,与实施例17一样作使用有效信息的每行的处理,并且,与实施例16一样产生1次填补处理的填补位置信息并保存,在2次填补处理中作行处理。
即使在本实施例18中,也与实施例16一样作如图45的填补处理。下面用图44和图45说明本实施例18的数据填补装置的工作。
与实施例16的情况一样,输入图45a所示的二维结构的数据。即便在本实施例18,也与实施例16一样,产生同图b所示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和同图c所示水平填补结束信息,但水平方向填补处理方法与实施例16的不同。在本实施例18中,对于构成两维数据的每1行的数据,与实施例17一样,执行以图47处理顺序为准的填补处理。
在产生图45b所示的1次填补处理后数据和同图c所示的水平填补结束信息之后,与实施例16一样作2次填补处理。并且,在该情况下,也由于作为一维信息的水平填补结束信息与有效信息一样可作处理,所以,可作以图47的顺序为准的高速处理。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18的数据填补装置,因具有数据设定存储填和补装置4401、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带有效信息和填补位置信息对应行处理功能)4402、填补位置信息存储装置4403以及处理对象切换装置4404,所以与实施例17一样,作为行为单位的一次填补处理与实施例16一样在1次填补处理中产生填补位置信息并保存,在2次填补处理中,因通过使用填补位置信息作以行单位的处理,所以,可高速地执行填补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例18中,虽然规定作1次填补处理和2次填补处理,但是但对于具有三维结构的数据执行达到3次填补处理等,通常可作从1次填补处理至N次填补处理,使用某次处理的填补位置信息,在下次处理中作行单位处理,可谋求处理的高速化。
另外,在本实施例18,虽然以实施例3为准作连续填补处理,但本实施例16的数据填补装置具有填补数计数器和填补数据数计数器,也可以实施例13为准作有效信息变化检测处理,能求得处理效率的提高。
还有即使在本实施例18,也与实施例13一样,在把取得同步的数据以及有效信息作为输入的情况下,也能提高填补处理效率。
而且,在本实施例18,使用作为一维信息的填补位置信息,虽然通过执行实施例16以及实施例17所示的行处理求得处理的高速,但对此并不局限在使某次作成的填补位置信息后续的次数中充分利用的处理高速化方法,即使在图31所示的实施例13的处理和图37以及38所示的实施例14的处理中,进行用填补位置信息的高速判定处理等也能求得处理效率的提高。
再有,有关实施例1~18所示的数据填补装置和数据填补方法,把执行这样处理的数据填补程序记录在软盘和CD-ROM等的记录媒体中,在计算机系统等中可执行该记录的程序。
权利要求
1.数据填补装置,使用作为离散数字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列输入的输入数据,和作为表示每个所述构成单位数据的有效性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列输入的输入有效信息,进行把在所述输入数据中包含的无效构成单位数据,置换成根据作为有效构成单位数据产生的填补数据的填补处理,其特征是,具有存储和填补装置(图1的101),用于保存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输入有效信息,对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输入有效信息作同步处理,产生相互输出顺序相等的原数据和同步有效信息并保存,对所述保存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有效信息作填补处理,输出填补后的数据和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填补信息保存装置(图1的102),使用在所述同步处理中产生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根据所述原数据的有效部分,产生填补数据和指定应执行所述原数据的填补处理部分的填补处理指定信息,向所述存储和填补装置输出所述填补数据和所述填补指定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数据填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填补信息保存装置(图1的102)产生作为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指定保存所述存储和填补装置中原数据的区域的填补地址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数据填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填补信息保存装置是有效信息适应填补信息保存装置(图6的602),用于使用在所述同步处理中产生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决定填补方法,根据该决定的填补方法,产生所述填补数据和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数据填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存储和填补装置是数据设定存储和填补装置(图9的901),对所述保存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的连续的区域,执行填补处理;所述填补信息保存装置是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图9的902),产生作为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指定在所述存储和填补装置中保存的原数据连续区域的填补开始地址信息及填补结束地址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数据填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是有效信息变化点参照连续填补信息保存装置(图30的3002),根据所述原数据的有效部分,产生填补数据,使用所述同步有效信息,检测原数据的有效性变化的有效信息变化点,根据所述检测的有效信息变化点产生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数据填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填补信息保存装置(图46的4602)对于由构成所述原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的一定数量组成的处理单位数据,指定一个处理单位数据中的多个区域,对于每个该指定的区域产生所述填补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数据填补装置,其特征是,还具有处理对象切换装置(图12的1203),进行切换,使得对所述存储和填补装置,或输入所述输入数据及所述输入有效信息,或输入所述填补处理后数据及所述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数据填补装置,其特征是,还具有分离装置(图15的1501),该分离装置具有N个(N为自然数)所述存储和填补装置和所述填补信息保存装置组,对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输入有效信息进行分离处理,产生N个分离数据和N个分离有效信息,把分离数据和分离有效信息对向所述N个存储和填补装置输出;再构成装置(图15的1503),对于在所述N个存储和填补装置中产生的N个填补后的分离数据和N个填补后的有效信息进行再构成处理,产生填补处理后数据和填补后有效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数据填补装置,其特征是,还具有合成装置(图18的1802),具有N个(N为自然数)所述存储和填补装置和所述填补信息保存装置组,对所述N个存储和填补装置中产生的N个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N个填补处理分离有效信息进行合成处理,生成进行了合成处理的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
10.数据填补装置,使用作为离散的数字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列输入的输入数据,和作为每个所述构成单位数据表示有效性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列输入的输入有效信息,进行把所述输入数据中包含的无效构成单位数据,置换成根据作为有效的构成单位数据产生的填补数据的从1次到N(N为自然数)次的填补处理,其特征是,具有存储和填补装置(图33的3301),把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输入有效信息作为与彼此输出顺序相同的原数据同步的有效信息保存,对于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或对于前次数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进行相应次数的填补处理,输出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填补信息保存装置(图33的3302),根据所述保存的所述原数据及所述同步有效信息,或根据前次数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及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和表示前次数的填补处理内容的填补位置信息,产生相应次数填补处理中使用的填补数据,和指定所述原数据或所述前次数的填补处理后数据中应执行相应次数填补处理部分的填补处理指定信息,把所述填补数据和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作为表示相应次数填补处理的填补内容的填补位置信息进行保存。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数据填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填补信息保存装置(图44的4402)对于每个由构成所述原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的一定数组成的处理单位数据,指定一处理单位数据中的多个区域,对于每个该指定的区域产生所述填补信息。
12.数据填补方法,使用作为离散数字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列输入的输入数据,和作为表示每个所述构成单位数据的有效性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列输入的输入有效信息,进行把在所述输入数据中包含的无效构成单位数据,置换成根据有效构成单位数据产生的填补数据的填补处理,其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骤同步处理(图21的S2101),保存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输入有效信息,对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输入有效信息作同步处理,产生彼此输出顺序相等的原数据和同步有效信息并保存;填补计算(图21的S2102),使用在所述同步处理步骤中产生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产生根据所述原数据的有效部分的填补数据,和指定应执行所述原数据的填补处理部分的填补处理指定信息;填补处理(图21的S2103),使用所述填补数据和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对所述保存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进行填补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数据填补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填补计算步骤(图21的S2102)中,产生指定所述保存的原数据区域的填补地址信息,作为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数据填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填补计算步骤是有效信息适应填补计算步骤(图24的S2402),使用在所述同步处理中产生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决定填补方法,根据该决定了的填补方法,产生所述填补数据和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2的数据填补方法,其特征是,还包含地址处理步骤(图26的S2603),根据在所述填补计算步骤中产生的填补指定信息,产生指定所述保存的原数据连续的区域的填补开始地址信息以及填补终止地址信息;所述填补步骤(图26的S2604)是连续填补步骤,对所述保存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的连续区域执行填补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数据填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填补计算步骤是有效信息变化点参照填补计算步骤(图31的S3104),根据所述原数据的有效部分产生填补数据,使用所述同步有效信息,检测原数据的有效性变化的有效信息变化点,根据所述检测的有效信息变化点产生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2的数据填补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填补计算中,对于每个由构成所述原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的一定数组成的处理单位数据,指定一个处理单位数据中的多个区域,对于该指定的区域产生所述填补数据和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2的数据填补方法,其特征是,还包含规定次数结束判定步骤(图27的S2706),判定所述填补处理步骤的填补处理是否仅按规定次数进行。
19.根据权利要求12的数据填补方法,其特征是,并行地N次(N为自然数)执行所述同步处理步骤、所述填补计算步骤、以及所述填补处理步骤,还包含分离步骤(图28的S2801),对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输入有效信息作分离处理,产生N个分离数据和N个分离有效信息;再构成步骤(图28的S2803),对在所述N次填补处理步骤中产生的N个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数据和N个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有效信息进行再构成处理,产生填补处理后数据和填补处理后有效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2的数据填补方法,其特征是,并行地N次(N为自然数)执行所述同步处理步骤、所述填补计算步骤、以及所述填补处理步骤,还包含合成步骤(图29的S2902),对在所述N次填补处理步骤中产生的N个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数据和N个填补处理后的分离有效信息作合成处理,产生合成处理过的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
21.数据填补方法,使用作为离散数字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列输入的输入数据,和作为表示每个所述构成单位数据的有效性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列输入的输入有效信息,执行从1至N(N为自然数)次把在所述输入数据中包含的无效构成单位数据,置换成根据作为有效构成单位数据产生的填补数据的填补处理,其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骤输入保存步骤,保存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输入有效信息作为彼此输出顺序相等的原数据和同步有效信息;1次填补处理步骤(图34的S3401),使用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根据所述原数据的有效部分产生填补数据,产生指定应执行所述原数据的填补处理的部分的填补处理指定信息,使用所述填补数据和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对所述保存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进行填补处理,产生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产生作为表示所述填补处理内容的信息的填补位置并保存;2次至N次填补处理步骤(图34的S3402),使用在前次填补处理步骤中产生的填补处理后数据、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以及填补位置信息,产生相应次数的填补处理中使用的填补数据和填补处理指定信息,在进行下一次数的填补处理情况下,产生作为表示相应次数填补处理内容的信息的填补位置信息并保存。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数据填补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1次填补处理步骤中,对于每个由构成所述原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的一定数组成的处理单位数据,指定一个处理单位数据中的多个区域,对于每个该指定的区域产生所述填补数据和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
23.程序记录媒体,其中该程序是使用作为离散数字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列输入的输入数据,和作为表示每个所述构成单位数据的有效性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列输入的输入有效信息,执行把在所述输入数据中包含的无效构成单位数据,置换成根据作为有效构成单位数据产生的填补数据的填补处理的数据填补程序,其特征是,所记录的数据填补程序包含以下处理步骤同步处理,保存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输入有效信息,对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输入有效信息作同步处理,产生彼此输出顺序相等的原数据和同步有效信息并保存;填补计算,使用在所述同步处理步骤中产生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产生根据所述原数据的有效部分的填补数据,和指定应执行所述原数据的填补处理部分的填补处理指定信息;填补处理,使用所述填补数据和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对所述保存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进行填补处理。
24.程序记录媒体,其记录的程序是使用作为离散数字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列输入的输入数据,和作为表示每个所述构成单位数据的有效性的构成单位有效信息列输入的输入有效信息,执行把在所述输入数据中包含的无效构成单位数据,置换成根据作为有效构成单位数据产生的填补数据的1至N(N为自然数)次填补处理的数据填补程序,其特征是,所记录的数据填补程序包含以下处理步骤输入保存,把所述输入数据和所述输入有效信息作为彼此输出顺序相同的原数据和同步有效信息保存;1次填补处理,使用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根据所述原数据的有效部分产生填补数据,产生指定应执行所述原数据的填补处理的部分的填补处理指定信息,使用所述填补数据和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对所述保存的所述原数据和所述同步有效信息作填补处理,产生1次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和1次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产生作为表示所述填补处理内容信息的填补位置信息并保存;2次至N次填补处理,使用在前次数填补处理步骤中产生的填补处理后的数据、填补处理后的有效信息、以及填补位置信息,产生在相应次数填补处理中使用的填补数据和填补指定信息,在进行下一次数填补处理的情况下,产生作为表示相应次数填补处理内容信息的填补位置信息并保存。
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程序记录媒体,在所述数据填补程序的所述1次填补处理步骤中,对于每一个由构成所述原数据的构成单位数据的一定数组成的处理单位数据指定一个处理单位数据中的多个区域,对于该指定的区域产生所述填补数据和所述填补处理指定信息。
全文摘要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填补装置,对于未取得同步的输入数据和输入有效信息,可作适当的填补处理,把未取得同步的输入数据和输入有效信息作为输入,存储和填补装置在包含的数据存储装置和有效信息存储装置中进行同步处理,产生取得同步的原数据和同步有效信息,向填补信息保存装置输出,填补信息保存装置据此产生由填补数据和填补地址信息组成的填补信息。
文档编号H04N7/52GK1201315SQ9810859
公开日1998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1997年2月28日
发明者堀池和良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