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耳耳鼓膜送受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84837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耳耳鼓膜送受话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单耳耳鼓膜送受话器,使用于电子通信技术领域,它解决携带电台及“手提”机必需手持对着嘴、耳送受话的不便问题,并可提高通信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消除高频辐射对人脑的危害。
传统的随身携带电台或“手提”送话时必需手持,使其话筒(拾音器)对准嘴部,耳机对准耳部,电台置于头侧进行通信联系,这样不但在驾车及其它需要双手操作的场合使用不便,而且保密性差,环境噪音易于进入机中,使通信受到干扰而不清晰,长期使用时电台中的高频辐射对人脑还会产生危害。
改进的送受话器利用耳机塞于人的外耳道,话筒采用微型拾音器,以胸卡别于胸部,二者通过四根导线、转换开关、插头接于携带电台或“手提”机,消除了高频辐射对人脑的危害,但使用起来还嫌赘烦,噪声干扰及保密问题也未解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并公开一种单耳耳鼓膜送受话器,它是将话筒装于耳机中,使用时将内装话筒的耳机牢牢塞于外耳道内并以四芯连接线、指套式微动开关、插头(件)连于携带电台或手提机,这种送受话器送话时话音不是通过外界环境传至话筒而是通过耳咽管(咽鼓管)及骨传导传送至耳鼓膜使其振动,耳鼓膜振动又通过耳机芯中央的导声孔推动耳机芯中的振动膜振动,这样使装于耳机中的话筒接收并将语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通过四芯连线、指套式微动开关送至腰间携带电台或“手提”机进行调制、发射。收话机收到调频信号后检出音频并通过其插头、四芯连接线输至耳机中的线圈,使其产生音频电磁信号带动耳机振动膜振动,变电磁信号为话音送入人耳,完成受话任务。这样话音的发送和接受皆在耳咽管、骨胳、耳道内传送,从而提高了携带电台及“手提”通信的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由于使用时不必手持携带电台及“手提”机对准嘴、耳在头侧使用,故使用方便,也不会对人脑造成危害。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使送受话器的话筒、耳机合为一体,改送受话声音外环景传送为耳道、耳咽管(咽鼓管)及骨胳内传送。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机电结构是采用微型驻极体话筒(简称话筒)并将其镶嵌粘接于如随身听耳机外壳(下称耳机外壳)的底部,其上再嵌粘定制或市售的耳机芯,耳机芯由园形的振动膜、线圈、园盘形的振动膜架、弧型的多孔膜盖、磁环、圆形的Ω托和绝缘板及半月形的二焊接片组成,它的结构和连接为线圈的一个环面胶粘于振动膜的下面中央,振动膜以周边嵌粘于振动膜架上面的凹边内,多孔膜盖则以周边咬合粘接于振动膜架的凹边上,磁环的上环面胶粘于振动膜架的下面,Ω托的上面胶粘于磁环的下环面,使线圈活动配合于磁环中和Ω托上面的空间内,绝缘板的下园面两边粘敷二焊接片,其上园面与Ω托的下环面粘接,线圈的两端通过磁环的外周边缘上的凹槽和二焊接片焊接。最后耳机芯上再盖装并粘接铜网和耳机盖构成。耳机芯的振动膜架、Ω托、绝缘板中央设计有导声孔以便微型驻极体话筒接受来自耳鼓膜和振动膜的音频振动,磁环外周边缘上设计有一个凹槽使线圈两端通过其和二焊接片焊接后再通过二耳机连接线和耳机插头芯及外皮焊接,话筒正输出端以话筒连接线直接与话筒插头芯连接,为了完成送、受话的转换,话筒负输出端和携带电台的话筒插头外皮的话筒连接线上串接有指套式微动开关,指套式微动开关的外壳以卡口盖装,其上通孔、缝隙内部设计安装有防水膜及套圈。
下面再以附图作进一步说明附

图1为单耳耳鼓膜送受话器装配剖视图。
附图2为单耳耳鼓膜送受话器的机、电解剖连接图。
二图中 13、微型驻极体话筒(话筒)0、凹槽14、话筒连接线1、耳机外壳15、话筒连接线2、耳机盖 16、导声孔3、铜网17、耳机连接线4、多孔膜盖18、外套管5、线圈19、通孔、防水膜及套圈6、振动膜 20、指套式微动开关7、振动膜架21、通孔、防水膜及套圈8、磁环22、插头9、Ω托23、话筒插头外皮10、绝缘板 24、话筒插头芯11、焊接片 25、耳机插头芯12、耳机连接线 26、耳机插头外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采用微型驻极体话筒(13)镶嵌粘接于耳机外壳(1)的底部,其上嵌粘定制或市售的耳机芯,耳机芯由振动膜(6)、线圈(5)、振动膜架(7)、多孔膜盖(4)、磁环(8)、Ω托(9)、绝缘板(10)、二焊接片(11)组成,它的结构和连接为线圈(5)的一个环面胶粘于振动膜(6)的下面中央,振动膜(6)以周边嵌粘于振动膜架(7)上面的凹边内,多孔膜盖(4)则以周边咬合粘接于振动膜架(7)的凹边上,磁环(8)的上环面胶粘于振动膜架(7)的下面,Ω托(9)的上面胶粘于磁环(8)的下环面,使线圈(5)活动配合于磁环(8)中和Ω托(9)上面的空间内,绝缘板(10)的下园面两边粘敷二焊接片(11),其上园面与Ω托(9)的下环面粘接,线圈(5)的两端通过磁环(8)的外周边缘上的凹槽(0)和二焊接片(11)焊接。最后耳机芯上部再盖装并粘接铜网(3)、耳机盖(2)构成。
耳机芯的振动膜架(7)、Ω托(9)、绝缘板(10)、中央设计并钻有导声孔(16),二焊接片(11)为二半月形敷铜片由敷铜板腐蚀而成,磁环(8)的外周边缘上设计有一个凹槽(0)使线圈两端通过其焊接于二焊接片(11)后再通过二耳机连接线(12)、(17)连接于携带电台插头(22)上的耳机插头芯(25)及耳机插头外皮(26),话筒(13)的正输出端通过话筒连接线(14)连至插头(22)的话筒插头芯(24),话筒负输出端通过话筒连接线(15)串接指套式微动开关(20)后接于插头(22)的话筒插头外皮(23),指套式微动开关(20)的外壳以卡口盖装,其上通孔(19)、(21)及缝隙内部设计安装有防水膜及套圈(19)、(21),二耳机连接线(12)、(17)和二话筒连接线(14)、(15)皆套装于外套管(18)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使用本送受话器时携带电台及“手提”机可戴于腰间或衣袋内,不必手持对着嘴、耳在头侧送受,故适用于驾车或其它需要双手操作场合进行通信联系,电台高频辐射也不会对人脑产生危害。
2、由于话音改外环境传送为耳咽管和耳道内传送,故其保密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另外本送受话器的使用如同戴随身听耳机故有较好的隐蔽性,适合公安、武警使用。
3、指套式微动开关作为送受话转换开关,套于手指上使用非常方便,而且其外壳通孔、缝隙内部设计有防水膜及套圈,故防潮、防水可在阴雨天气、恶劣环境下保持通信联系。
4、更换插头(件)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各种型号的手持电台及“手提”机。
权利要求1.一种单耳耳鼓膜送受话器由耳机、话筒、开关、插头、连接线构成,其特征是它采用了微型驻极体话筒并将其镶嵌粘接于如随身听耳机外壳的底部,其上再嵌粘定制或市售的耳机芯,耳机芯由振动膜、线圈、振动膜架、多孔膜盖、磁环、Ω托,绝缘板、二焊接片组成,它的结构和连接为线圈的一个环面胶粘于振动膜的下面中央,振动膜以周边嵌粘于振动膜架上面的凹边内,多孔膜盖则以周边咬合粘接于振动膜架的凹边上,磁环的上环面胶粘于振动膜架的下面,Ω托的上面胶粘于磁环的下环面,使线圈活动配合于磁环中和Ω托上面的空间内,绝缘板的下园面两边粘敷二焊接片,其上园面与Ω托的下环面粘接,线圈的两端通过磁环的外周边缘上的凹槽和二焊接片焊接,最后耳机芯的上部再盖装并粘接铜网和耳机盖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耳耳鼓膜送受话器其特征在于其耳机芯的振动膜架、Ω托、绝缘板中央设计有导声孔以便微型驻极体话筒接受来自耳鼓膜及振动膜的音频振动,磁环外周边缘设计有一凹槽使线圈两端通过其和二焊接片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耳耳鼓膜送受话器其特征是其微型驻极体话筒负输出端和携带电台的话筒插头外皮的话筒连接线上串接有指套式微动开关,用其完成送、受话的转换,指套式微动开关的外壳以卡口盖装,其上面的通孔、缝隙内部设计安装有防水膜及套圈。
专利摘要一种单耳耳鼓膜送受话器,用于通讯技术领域,解决使用携带电台或“手提”时必须手持和保密性差易受干扰及其高频辐射对人脑危害问题。它由微型驻极体话筒镶粘于随身听耳机外壳的底部,其上再嵌粘定制或市售的耳机芯,最后盖装并粘接铜网、耳机盖构成。耳机芯由振动膜、线圈、振动膜架、多孔膜盖、磁环、Ω托、绝缘板、焊接片、咬接镶粘组成,中央设计有导声孔,耳机及驻极体话筒以四芯连接线、插头与携带电台连接,驻极体话筒负输出端和携带电台插头连接线中串接指套式微动开关。
文档编号H04R19/00GK2416704SQ9925795
公开日2001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27日
发明者刘玉清, 刘宝连 申请人:刘玉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