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盖手机壳体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83884阅读:来源:国知局
述限位滑槽26与限位滑轨25的配合使用,可保证滑盖沿其长度方向滑动;当所述限位卡扣弹性伸出并卡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23或第二限位槽24内时,所述滑盖手机处于打开的极限状态(如图7或图8所示)或闭合状态(如图9所示);当所述限位卡扣收缩并与脱离所述第一限位槽23或第二限位槽24时,所述滑盖手机处于滑动的行程中。
[0028]如图4所示,所述限位卡扣包括卡扣套271、卡扣本体272和连接部件273,所述卡扣套271设有腔体和开放端;所述连接部件273弹性滑动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并从所述开放端伸出,所述卡扣本体272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件273的伸出端。这样只要将所述卡扣套271固定在所述下壳第二结构82上,就实现了所述限位卡扣弹性设置在所述下壳第二结构82上。
[0029]所述下壳第二结构82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限位卡扣的结构,包括第一通孔、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和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设置在所述下壳第二结构82面向所述上壳第二结构72的一面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所述第三定位槽设置在所述下壳第二结构82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相对的一面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远离所述限位滑槽26的一端。
[0030]所述卡扣套271设有第一凸缘、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设置在所述卡扣套271的两侧部;所述卡扣套271的底部沿与其开放端相对的一端延伸出第三凸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用于固定所述限位卡扣的结构可容纳所述卡扣套271,且所述第一凸缘、第二凸缘和第三凸缘分别卡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和第三定位槽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通过铆接、粘接或焊接的方式将卡扣套271进行固定。由于铆接粘接或焊接均为常规的技术手段,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0031]进一步,还包括极限限位装置。
[0032]如图4所示,所述极限限位装置包括极限限位滑槽28、极限限位孔29和极限限位卡扣(如图3或图5所示)所述极限限位滑槽28设置在所述下壳第二结构82上;所述极限限位孔29设置在所述极限限位滑槽28的端部;所述极限限位卡扣弹性设置在所述上壳第二结构72上且位于当所述滑盖手机处于打开的极限状态时(如图7或图8所示)所述极限限位卡扣卡设在所述极限限位孔29内的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滑盖手机处于打开的极限状态时(如图7或图8所示),所述极限限位卡扣处于自由状态并卡在所述极限限位孔29内保证滑盖手机在完全打开后不会再继续滑动造成上下壳体的分离;当所述滑盖手机处于非打开的极限状态时,所述极限限位卡扣脱离所述极限限位孔29抵设在所述极限限位滑槽28内且处于收缩的状态,保证滑动的顺畅。
[0033]如图3所示,所述下壳第二结构82上设有第二通孔233,如图3或图5所示,所述极限限位卡扣包括延伸臂231和卡设部232,所述延伸臂231与所述下壳第二结构82为一体化结构并向所述第二通孔233伸出形成自由端,所述卡设部232为楔形,所述卡设部232设置在所述延伸臂231的自由端并与所述延伸臂231为一体化结构。这样就保证了所述极限限位卡扣的弹性设置并保证其可卡在所述极限限位孔29内。
[00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滑盖手机壳体,包括上壳第一结构(71)、上壳第二结构(72)、下壳第一结构(81)、下壳第二结构(82)、极限限位滑槽(28)、极限限位孔(29)和极限限位卡扣、上滑结构及与该上滑结构相配合的下滑结构;所述上滑结构固定在所述上壳第二结构(72)的两侧;所述下滑结构固定在下壳第二结构(82)的两侧;所述极限限位滑槽(28)设置在所述下壳第二结构(82)上;所述极限限位孔(29)设置在所述极限限位滑槽(28)的端部;所述极限限位卡扣弹性设置在所述上壳第二结构(72)上且位于当所述滑盖手机处于打开的极限状态时所述极限限位卡扣卡设在所述极限限位孔(29)内的位置;所述下壳第二结构(82)上设有第二通孔(233),所述极限限位卡扣包括延伸臂(231)和卡设部(232),所述延伸臂(231)与所述下壳第二结构(82)为一体化结构并向所述第二通孔(233)伸出形成自由端,所述卡设部(232)为楔形,所述卡设部(232)设置在所述延伸臂(231)的自由端并与所述延伸臂(231)为一体化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盖手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结构与所述上壳第二结构(7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下滑结构与所述下壳第二结构(82)为一体化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盖手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结构包括上滑第一部件(211)和上滑第二部件(212)且其剖面呈L形;所述上滑结构与所述上壳第二结构(72)形成上槽体(21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盖手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结构包括下滑第一部件(221)和下滑第二部件(222)且其剖面呈倒L形;所述下滑结构与所述下壳第二结构(82)形成与所述上槽体(213)的开口方向相反的下槽体(223)。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盖手机壳体,包括上壳第一结构、上壳第二结构、下壳第一结构、下壳第二结构;上滑结构及与该上滑结构相配合的下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结构固定在所述上壳第二结构的两侧;所述下滑结构固定在下壳第二结构的两侧。本发明所提供的滑盖手机壳体,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片材,不需要增加卡扣和粘合剂来固定滑轨与壳体,不但可有效减小滑盖手机整机的重量和体积,提高手机的便携性和轻薄度,还可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IPC分类】H04M1-02
【公开号】CN104702738
【申请号】CN201510086500
【发明人】李志勇
【申请人】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2年8月1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