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协同服务系统及云-端协同工作方法

文档序号:8447504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云-端协同服务系统及云-端协同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云计算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云-端协同服务系统及云-端协同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开始显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等理论在互联网中的延续,其目标是以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云计算由于有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吸引越来越多的网络服务提供商使用云技术,促使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日趋走向成熟。
[0003]与此同时,智能用户终端设备也在快速发展,包括智能电视、一体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突出表现为处理性能越来越强、越来越普及以及多样化。于是,根据用户终端设备特性的不同提出了个性化需求和更高要求的用户体验。
[0004]由于云计算丰富资源的吸引力,将云计算和智能用户终端协同工作,出现了云-端技术,成为互联网领域内一个活跃的领域。例如,智能家庭,是典型的智户终端,越来越多的利用云为智能家庭中的用户终端设备提供资源和服务,将互联网丰富的资源提供给智能家庭的用户终端设备使用。如电影资源、音乐资源、游戏娱乐、各种数据资源等等。基于云计算或云存储的智能家庭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能力实现了远程计算和存储服务的业务平台,实现总体的业务逻辑和业务的推送。但是,由于智能家庭中的智能用户终端设备的便携性和多样性,如智能电视、一体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能手机等,带来了用户终端设备计算能力相差较大、数据存储能力参差不齐、显示屏幕大小不一等问题。计算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CPU、内存以及图形处理能力上。数据存储能力的差异主要是指存储容量的大小。而屏幕尺寸和分辨率的差异,则很可能导致显示效果的变化,甚至影响使用。如何根据这些用户终端设备性能的不同,以及用户喜好和用户需求,与云服务器端进行不同方式的交互,得到最合适的数据或服务,与云端更好的协同工作,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和良好的用户体验,成为了智能家庭领域的一项新挑战。
[0005]以上问题在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中,表现尤为突出,为此,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
华为提出了一种“端管云”的协同架构技术。云,可以理解成把业务IT化;管,即支撑大流量、智能化的管道;端,就是终端或用户的界面。通过“端管云”的架构,做到终端的智能化、信息的多媒体呈现。虽然此架构包含了云端协同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但是并未考虑到终端用户的个性仳需求。
[0006]中国电信公司提出一种基于统一客户端的“云+端”协同架构,以云平台和云手机为核心,由能力开发层,外部应用服务,应用开发测试环境组成,并且推出世博e云手机产品等。但是此解决方案是以现有的资源为基础的,主要适用于电信手机用户有,不具有普适性。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云-端协同服务系统和云-端协同工作方法,使得在基于云计算的多样化智能终端中,针对各种智能用户终端设备的特性不同,根据用户需要和用户喜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000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云-端协同服务系统,所述云-端协同服务系统包括云服务器和用户终端,所述系统还包括:云-端协同服务平台;
所述云-端协同服务平台分别与所述云服务器和所述用户终端相连,用于完成云服务器资源和所述用户终端的匹配。
[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云-端协同服务平台还用于保存所述用户终端的信息。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云-端协同服务平台包括云资源模型构建模块、用户终端模型构建模块、匹配模块;其中,
所述云资源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构建云资源模型;
所述用户终端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构建用户终端模型;
所述匹配模块分别与所述云资源模型构建模块和所述用户终端模块相连,用于所述云资源模型和所述用户终端模型的匹配。
[0011]上述方案中,所述云资源模型包括:云资源共性模型和云资源个性模型;
所述用户终端模型包括:用户终端特性模型和用户喜好模型。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匹配模块进一步用于,将所述云资源共性模型与所述用户喜好模型进行匹配,将所述云资源个性模型与所述用户终端特性模型进行匹配。
[001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云-端协同工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云服务器中的云服务器资源与用户终端进行匹配,完成云服务器与用户终端的协同工作。
[0014]上述方案中,所述将云服务器中的云服务器资源与用户终端进行匹配,通过云-端协同服务平台实现;所述云端协同服务平台保存所述用户终端的信息。
[0015]上述方案中,所述将云服务器中的云服务器资源与用户终端进行匹配,进一步包括:
构建云资源模型;
构建用户终端模型;
将所述云资源模型和所述用户终端模型进行匹配。
[0016]上述方案中,所述云资源模型包括:云资源共性模型和云资源个性模型;
所述用户终端模型包括:用户终端特性模型和用户喜好模型。
[0017]上述方案中,所述将所述云资源模型和所述用户终端模型进行匹配,进一步包括:将所述云资源共性模型与所述用户喜好模型进行匹配,将所述云资源个性模型与所述用户终端特性模型进行匹配。
[0018]从以上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记载的云-端协同服务系统包括云服务器、用户终端、同时并分别与云服务器和用户终端相连的云-端协同服务平台,通过云-端协同服务平台将所述云服务器中的资源与用户终端进行匹配,从而完成云-端的协同工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得在基于云计算的多样化智能终端中,针对各种智能用户终端设备的特性不同,根据用户需要和用户喜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云-端协同服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云-端协同服务平台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云-端协同工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的云-端协同工作方法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0022]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0023]为便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4]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云-端协同服务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云-端协同服务系统包括:
云服务器1,用于存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