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收发方法_3

文档序号:8492092阅读:来源:国知局
在生成向请求节点发送的数据的同时进行等待(步骤S22)。
[0068]然后,当在该等待的过程中由请求节点接收到从响应节点发送的等待信息时,请求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等待信息所示的响应节点的进行周期性等待的时机,向响应节点发送所生成的数据,并且,响应节点接收该数据(步骤S23)。
[0069]此时,由于在响应节点的周期性等待中发送从请求节点发送的数据,所以,响应节点在该周期性等待中接收该数据。这样,一连串的数据收发完成。
[0070]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方法,在不存在FFD、各节点I间未建立同步的状况下,也能够进行信息收发。
[0071]并且,各节点I不用始终进行等待,而是间歇地进行等待,并且,在数据收发时也仅在数据接收时机所示的时间段进行起动,进行数据的等待、发送和接收。因此,能够有效抑制电力的浪费。
[0072]〈第3实施方式>
[0073]接着,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方法进行说明。
[0074]在本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方法中,也如图2所示,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各节点I分别以固有的等待期间和固有的间隔进行周期性等待。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的周边的节点I的检测方法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同样地进行,产生请求节点和响应节点。
[0075]接着,下面对在周边节点的检测后进行的数据收发的状况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方法中的节点I间的数据收发的状况的图。
[0076]首先,请求节点按照规定的间隔连续多次将请求等待信息的等待信息请求向响应节点发送,并且,分别与多次的等待信息请求的发送连续地等待来自后述响应节点的等待信息(步骤S31),其中,所述等待信息表示响应节点进行周期性等待的时机。
[0077]此时,通过使等待信息请求的连续发送次数为响应节点的周期性等待的I整个周期的程度的次数,响应节点能够可靠地接收等待信息请求,所以是优选的。
[0078]接着,接收到来自请求节点的等待信息请求的响应节点响应于此,将等待信息向请求节点发送(步骤S32)。这样,请求节点能够根据从响应节点接收到的等待信息掌握响应节点的周期性等待的时机。
[0079]请求节点在这样掌握的响应节点的周期性等待的时机向响应节点发送数据,并且,响应节点在周期性等待中接收从请求节点发送的数据(步骤S33)。
[0080]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方法,在不存在FFD、各节点I间未建立同步的状况下,也能够进行信息收发。
[0081]并且,各节点I不用始终进行等待,而是间歇地进行等待,并且,在数据收发时也仅在数据接收时机所示的时间段进行起动,进行数据的等待、发送和接收。因此,能够有效抑制电力的浪费。
[0082]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方法中,有时在当初规定的等待时间内没有完成节点间的数据收发。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在等待时间内完成数据收发,在等待时间内没有完成数据收发的情况下,在等待时间结束后,也能够继续进行数据收发直到其完成为止。
[0083]由此,由于能够缩短等待时间,所以,能够延长各节点处于休眠模式的时间,因此,能够有效抑制各节点的电力消耗。
[0084]但是,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方法中,由于进行数据发送时的频率或电力等,进行数据发送的各个节点I中的上层处理部4中生成的发送数据的数据尺寸和作为下层的无线部2可发送的数据尺寸有时不同(参照图1)。
[0085]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根据需要进行数据的分割和结合,能够顺畅地进行节点I间的数据收发。下面,对这种数据的分割、结合进行说明。
[0086]图7(A)是示出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方法中的数据分割的状况的图,图7(B)是示出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数据收发方法中的数据结合的状况的图。
[0087]首先,说明在作为下层的无线部2的发送部24可发送的数据尺寸较小时对较大数据进行分割发送的情况。如图7(A)所示,上层处理部4中生成的发送对象数据、即无线部2的发送缓存26中蓄积的生成数据11由供上层处理部4中的各种处理用的报头部11a、以及应该向其他节点发送的数据主体即信息部Ilb构成。另外,在该例子中,作为发送对象数据,以由上层处理部4生成的生成数据1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中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不在该节点中生成的数据、即从其他节点接收并向又一个节点发送的中继对象数据。
[0088]通信控制部3判定该生成数据11是否为发送部24可发送的数据尺寸12以下。由于该生成数据11大于发送部24可发送的数据尺寸12,所以,该状态下无法顺畅地进行数据发送、或者无法进行发送。而且,反复进行该发送处理直到成功为止会导致电力消耗的增大。
[0089]因此,各节点的通信控制部3将生成数据11分割为多个中间数据。在图7㈧所示的例子中,通信控制部3将生成数据11分割为可发送的数据尺寸以下的数据尺寸的2个中间数据13、14。
[0090]中间数据13是在信息部Ilb的部分进行二分割而生成的2个数据中的具有报头部13a的数据,进行分割而生成的另一个数据为中间数据14。
[0091]接着,通信控制部3分别对中间数据13、14附加分割报头部15a、15b,生成实际发送的形式的分割数据即发送数据15、16。
[0092]分割报头部15a、15b构成为包含规定中间数据的排列顺序的信息,即表示有无发送数据的后续信息的数据151、示出表示生成数据11被分割为几个发送数据15、16…的分割数的数据152、表示从报头部Ila观察为第几个分割的数据153、以及表示信息部13b、14b的原来的信息部Ilb的顺序编号的信息154这4个数据。
[0093]这样,各节点的通信控制部3对生成数据11进行分割而生成发送数据15、16。此时,通信控制部3依次生成使得所生成的发送数据15、16为负责实际发送信息的发送部24所要求的数据尺寸以下的尺寸的中间数据和发送数据。
[0094]然后,所生成的发送数据15、16再次从通信控制部3经由主缓存25、发送缓存26向发送部24发送,并向其他节点I发送。此时,由于各数据为发送部24所要求的数据尺寸以下的尺寸,所以,顺畅地进行这些数据的发送而不会停滞。
[0095]另外,接收到发送数据15、16的其他节点I的通信控制部3根据发送数据15、16中包含的分割报头部15a、16a的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结合来复原原来的生成数据11。下面,对该数据的结合进行具体说明。
[0096]关于发送数据15的分割报头部15a,表示有无后续信息的数据151被规定为“有”,由于进行二分割,所以表示分割数的数据152被规定为“2”,表示第几个分割的数据153被规定为“I”。
[0097]关于发送数据16的分割报头部15b,表示有无后续信息的数据151被规定为“无”,由于进行二分割,所以表示分割数的数据152被规定为“2”,表示第几个分割的数据153被规定为“2”。
[0098]因此,首先,由于发送数据16的表示有无后续信息的数据151为“无”,所以,通信控制部3判定为发送数据16为最后部的分割数据。并且,由于发送数据16的表示分割数的数据为“2”,所以,通信控制部3判定为是进行二分割的数据的最后部,另一个分割数据即发送数据15为前面的分割数据。根据发送数据16的表示第几个分割的数据153为“2”,也能够判定出该结果。
[0099]另一方面,由于发送数据15的表示有无后续信息的数据151为“有”,所以,通信控制部3判定为发送数据15不是最后部的数据。并且,由于发送数据15的表示分割数的数据为“2”,所以,通信控制部3判定为不是进行二分割的数据的最后部,并且,在该例子中判定为该数据是位于最前部的数据。根据发送数据1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