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离线场景下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24981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离线场景下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离线场景下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 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 (RFID,Radio化equen巧Identification)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它通过在单一 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等功能,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 别和数据交换,常用在大厦的口禁钥匙、交通一卡通或小额支付等场景下。
[0003] 通过NFC进行通信的双方,都无需互联网在线,即处于双离线场景下,其中,数据 一般可W由经营机构,比如公交卡公司写到一个存储设备中,然后,在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如 扣款时,由销售终端(P〇S,PointofSale)对该存储设备中的数据进行查询,确定是否符合 条件,比如确定余额是够足够,若符合,则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并更新,比如进行扣款,并把新 的余额写到存储设备中去,等等,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快速处理的目的。
[0004]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由于P0S机不联网, P0S机互相之间也不直接通讯,所WP0S机只能信任存储设备里面的数据,比如余额值,女口 果该数据被恶意篡改,则P0S机也无法校验,从而给经营机构(公交卡公司)带来经济上的 损失,也就是说,现有方案的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离线场景下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可W提高近 距离通信的安全性。
[0006] 相应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离线场景下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0007] 服务终端通过近距离通讯技术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处理请求;
[0008] 服务终端根据该数据处理请求通过近距离通讯技术向该用户终端获取数据信息, 该数据信息携带信息编号;
[0009] 服务终端确定该信息编号是否小于预存的历史信息编号集合中的最大值,其中, 该历史信息编号集合包括第一历史信息编号和/或第二历史信息编号,第一历史信息编号 为该用户终端与该服务终端历史通信时生成的信息编号;第二历史信息编号为该用户终端 与其他服务终端历史通信时生成并通过其他用户终端从该其他服务终端携带到该服务终 端的信息编号;
[0010] 若否,则服务终端根据该数据处理请求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
[0011] 若是,则服务终端拒绝该数据处理请求。
[0012]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双离线场景下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0013] 用户终端通过近距离通讯技术发送数据处理请求给服务终端;
[0014]用户终端接收到服务终端根据该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的信息获取请求;
[0015] 用户终端根据所述信息获取请求通过近距离通讯技术将数据信息发送给该服务 终端,该数据信息携带信息编号,W便该服务终端确定该信息编号大于等于预存的历史信 息编号集合中的最大值时,根据数据处理请求对该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其中,该历史信息编 号集合包括第一历史信息编号和/或第二历史信息编号,第一历史信息编号为该用户终端 与该服务终端历史通信时生成的信息编号;第二历史信息编号为该用户终端与其他服务终 端历史通信时生成并通过其他用户终端从其他服务终端携带到服务终端的信息编号。
[0016]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0017]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近距离通讯技术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处理请求;
[0018]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该数据处理请求通过近距离通讯技术向该用户终端获取数据 信息,该数据信息携带信息编号;
[0019] 判断单元,用于确定该信息编号是否小于预存的历史信息编号集合中的最大值, 若是,则服务终端拒绝该数据处理请求;其中,该历史信息编号集合包括第一历史信息编号 和/或第二历史信息编号,第一历史信息编号为该用户终端与该服务终端历史通信时生成 的信息编号;第二历史信息编号为该用户终端与其他服务终端历史通信时生成并通过其他 用户终端从其他服务终端携带到该服务终端的信息编号;
[0020] 处理单元,用于在判断单元确定该信息编号大于等于预存的历史信息编号集合中 的最大值时,根据该数据处理请求对该数据信息进行处理。
[0021]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0022] 请求单元,用于通过近距离通讯技术发送数据处理请求给服务终端;
[0023]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到服务终端根据该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的信息获取请求;
[0024]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息获取请求通过近距离通讯技术将数据信息发送给该 服务终端,该数据信息携带信息编号,W便该服务终端确定该信息编号大于等于预存的历 史信息编号集合中的最大值时,根据该数据处理请求对该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其中,该历史 信息编号集合包括第一历史信息编号和/或第二历史信息编号,第一历史信息编号为该用 户终端与该服务终端历史通信时生成的信息编号;第二历史信息编号为该用户终端与其他 服务终端历史通信时生成并通过其他用户终端从其他服务终端携带到服务终端的信息编 号。
[00巧]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作 为服务终端的数据处理装置,W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作为用户终端的数据处理 装置。
[0026] 本发明实施例的服务终端在与用户终端进行近距离通讯时,可W获取用户终端的 数据信息,其中,该数据信息携带信息编号,然后确定该信息编号是否小于预存的历史信息 编号集合中的最大值,若是,则拒绝对该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否则,则对该数据信息进行处 理;其中,由于当前为双离线场景,即服务终端在与用户终端均为互联网离线,因此,用户终 端在其他服务终端的历史信息编号(即第二历史信息编号)可W通过其他用户终端从其他 服务终端携带到该服务终端中,从而使得该服务终端中可W在离线状态下获取到该用户终 端在其他服务终端的信息处理记录的标识,即历史信息编号,并利用信息编号无法被篡改 的特性来对当前数据信息进行验证,W避免该数据信息被篡改,大大提高了在双离线场景 下,近距离通信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W根据该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
[0028] 图l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离线场景下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0029] 图化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离线场景下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0030]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离线场景下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0031]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离线场景下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又一流程图;
[0032]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服务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服务终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4]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化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用户终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6]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离线场景下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0039] 该通信系统可W包括用户终端和服务终端,其中,该用户终端可W为手机、平板电 脑或各种可W进行近距离通信的感应式卡片等,而服务器终端可W为结合了感应式读卡 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等功能的设备,比如P0S机等。
[0040] 如图la所示,该通信系统可W包括多个服务终端;服务终端1、服务终端2,……, 服务终端n,W及多个用户终端,比如用户终端1、用户终端2和用户终端3,等等;假设用户 终端1曾经分别与服务终端n和服务终端2进行过近距离通信W进行数据处理,并分别生 成相应的信息编号"0001"和信息编号"0002",其中,信息编号具有无法被用户篡改特性, 则该信息编号"0001"和信息编号"0002"可W分别通过其他的用户终端,比如用户终端3和 用户终端2携带到与之通信的下一个服务终端,比如服务终端1中,所W,当用户终端1与 服务终端1需要通过近距离通信W进行数据处理时,服务终端1便可W利用用户终端1在 其他服务终端中的历史信息编号,比如信息编号"0001"和信息编号"0002"来对用户终端1 当前的数据信息进行验证,W确认是否被篡改,比如,服务终端1可W确定用户终端1当前 的数据信息所携带的信息编号是否小于预存的历史信息编号集合中的最大值"0002"(由 于0002大于0001,因此,最大值为0002),若是,比如是"0001",则服务终端1拒绝进行该数 据处理,若否,比如是"0002"或"0003"等,则服务终端1可W根据该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处 理,等等。
[0041]W下将对该双离线场景下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0042] 实施例一、
[0043] 本实施例将从服务终端的角度进行描述,该服务器终端可W为结合了感应式读卡 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等功能的设备,比如P0S机等。
[0044] -种双离线场景下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服务终端通过近距离通讯技术接收用 户终端发送的数据处理请求,根据该数据处理请求通过近距离通讯技术向该用户终端获取 数据信息,其中,该数据信息携带信息编号,确定该信息编号是否小于预存的历史信息编号 集合中的最大值,若是,则拒绝该数据处理请求,若否,则根据该数据处理请求对该数据信 息进行处理。
[0045] 如图化所示,一种双离线场景下的数据处理方法,具体流程可W如下:
[0046] 101、服务终端通过近距离通讯技术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数据处理请求。
[0047] 其中,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