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306553阅读:来源:国知局
处理能力有限,只能进行粗粒度的处理,分类预处理后的数据信息传至接入 网,进而统一进入核心网。通过电力接入网与电力核心网互联,对采集数据进行实时、可靠 地回传。互联网侧包含以太网、ADSL、3G、XPON等多种接入方式。
[0021] 智能电网根据各项业务的需求,搭建物联网应用平台,通过无线传感手段获得的 大量数据,发送至后台分析处理中心进行细粒度分析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再由智能电网通 信管理平台发出相关指令,按相同的方式反向传输回到终端网络节点,实现对全网的实时 监测监控和故障处理,提供更加科学细腻的管理和控制方案。电网企业通过这种新型感知 互动平台与社会用户进行相互的感知与互动。感知互动平台与电力核心网之间的连接必须 是在内外网相互虚拟的、物理隔离条件下,具有强有力安全措施保障的间接互联。
[0022] 最底层为部署在实际监测环境中的传感器、智能终端、RFID标签等输入输出实体, 往上依次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节点、光纤或宽带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最终连接至智能 电网通信管理平台分析处理中心。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感知延伸终端的每个传感器节点, 采集输电、变电和配电各个环节的设备状态、线路状态、气象环境和配用电一体化等信息, 采集到的大量数据传递到网关节点。网关节点中的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和控制模块、通信 模块自动将数据进行集中分类和数据融合。合适的数据预处理,减少了数据通信量,减轻了 网关节点的转发负担,减少节点能量消耗。但是网关节点的处理能力有限,只能进行粗粒度 的处理,分类预处理后的数据信息传至接入网,进而统一进入核心网,最终发送至后台数据 分析处理中心进行细粒度分析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再由智能电网通信管理平台发出相关指 令,按相同的方式反向传输回到终端网络节点,实现对全网的实时监测和故障处理。无线传 感器网络技术在对智能电网的检测、分析、控制起着基础性作用,提高了智能电网的可观 测性,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涉及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众多环节。
【主权项】
1.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以 下构成: 智能电网信息管理平台的物联网体系结构,包括智能输电、智能变电、智能配电和智能 用电四大应用模块;采用物联网的USN基本网络模型,USN体系结构自底向上分为五层网 络体系架构:感知网、接入网、网络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应用平台,将感知网用于环境信息 的全方位采集与传输,利用自身的通信延伸子层与感知控制子层对机械状态、环境状态以 及电量信息的采集,同时将物理实体与网络层、应用层相连接;接入网由一些网关或汇聚节 点组成,为感知网与外部网络或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提供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负责信 息的传递与控制,基于后IP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NGN),实现了多种组网方式的异构融合 和协同工作;中间件由负责大规模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操作计算机组成;通过物联网体系结 构,搭建智能电网通信管理平台,与用户的信息双向互动;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电网 生产环节应用系统,依托物联网终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无线传感网络作为智能电网 信息感知末梢,是智能电网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传感器节 点自主形成一个多跳网络,实现物物之间的直接通信,在智能电网输、变、配、用四大环节搭 建无线传感网络,应用在高压输电线路、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尤其是一次设备的在线监测, 以及配电网自动化及用电信息采集电网需求侧通信等方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其特 征在于,所述系统在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环节搭建无线传感网络,对发电 端的能耗、炼料储能监控;并对输电端的线路监控、视频监控、导线温度、气象条件信息的采 集;对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尤其是一次设备的巡检与监控;对配电设备实时监控;对于用电 信息采集、远程抄表需求侧通信;监测环境的传感器、智能终端、RFID标签输入输出实体, 依次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节点、光纤或宽带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最终连接至基于物联 网的通信管理平台分析处理中心。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感知延伸终端的传感器节点,采集各环节的设备状态、线路 状态、气象条件和配用电一体化信息,将这些信息数据传递到网关节点;从感知对象上采集 到的信息经过分类和预处理,通过无线自组织传感器网络接入感知终端和互动终端,在终 端设备上体现感知数据并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式操作。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传感器节点自主形成一个多跳网络,实现物物之间的直接通信;感知终端和互动 终端的信息通过网关节点屏蔽各网络之间的差异,按数据类别和安全等级分别传至电力 接入网和互联网。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其特 征在于,所述网关节点有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四个组成部分, 自动将数据进行集中分类和数据融合;网关节点的分类预处理后的数据信息传至接入网, 进而统一进入核心网;通过电力接入网与电力核心网互联,对采集数据进行实时、可靠地回 传;互联网侧包含以太网、ADSL、3G、xPON接入方式。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智能电网根据业务需求搭建物联网应用平台,通过无线传感手段获得的大量数 据,发送至后台分析处理中心进行细粒度分析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再由智能电网通信管理 平台发出相关指令,按相同的方式反向传输回到终端网络节点,实现对全网的实时监测监 控和故障处理,提供更加科学细腻的管理和控制方案;电网企业通过这种感知互动平台与 社会用户进行相互的感知与互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感知互动平台与电力核心网之间的连接是在内外网相互虚拟的、物理隔离条件 下,具有强有力安全措施保障的间接互联。
【专利摘要】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电网信息管理系统,涉及一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智能电网信息管理平台的物联网体系结构,包括智能输电、智能变电、智能配电和智能用电四大应用模块;采用物联网的USN基本网络模型,USN体系结构自底向上分为五层网络体系架构:感知网、接入网、网络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应用平台,应用在高压输电线路、变电站一、二次设备尤其是一次设备的在线监测,以及配电网自动化及用电信息采集电网需求侧通信等方面。本发明将物联网有效合理地与智能电网相结合,构建智能电网信息管理平台。提高了电力系统生产环节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满足智能电网高效经济、安全可靠和与社会感知互动的实际要求。
【IPC分类】H04L12/24, H04L29/08
【公开号】CN105024848
【申请号】CN201510289957
【发明人】郭洪月, 张玉良, 关微, 赵波, 张津铭, 陈明非, 张三勇, 李檀, 徐维东
【申请人】辽宁立德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