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邻区优化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15051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邻区优化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邻区优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无论移动终端处于待机状态还是通话状态,均会接收当前服务小区定期下发的相 邻小区的标识W及对应的频点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测量相邻小区BCCH频点或主导 频的强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切换到服务质量更好的相邻小区中。对于每个小区而言,该小区 的相邻小区可W被简称为该小区的邻区。
[0003] 由于移动通信网络具有网络建设速度较快、用户地域分布变化快、无线环境变化 较快的特点,W及小区邻区列表中邻区数目的限制,对为小区设置合理的邻区、合理地更新 邻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邻区设置不合理或邻区漏配会导致用户移动过程中出现通话质量 下降设置掉话的后果。因此,定期地进行邻区优化成为了必要的手段。
[0004] 在现有的邻区优化方案中,一种是根据MR测量报告的数据计算。即通过手机终端 测量到的接收信号频点、强度,通过周期性的测量获得大量的测量报告,通过接收信号强度 排序、或通过接收到的采样点数排序来获取最优候选邻区,通过该方法,仅需要大量的测量 报告,而不受基站距离、高度的影响,即可获得客观的采样点数据;另一种是根据基站地理 位置信息计算。即通过发射小区天线所在的经缔度、天线方向、天线高度等信息,计算待优 化小区与邻小区之间的站间距、方位等信息,根据一定的拓扑结构规则来判断是否合理的 邻区,通过该方法,仅需获取小区的发射天线经缔度、方向角,数据量少运算简单。
[0005] 然而,对于上述两种现有技术中的方案而言,虽然能够实现对邻区的优化,但是如 第一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测量报告,运算量庞大;第二种方法通过地理位置信息,只能从地 图平面上分析是否合理的邻区,而在一些复杂的场景、发射信号在水平方向上受阻挡或反 射的情况,无法判断,可能会导致地理位置看似相近,但信号根本无法重叠覆盖到的两个小 区都配置了邻区。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邻区优化方法及装置,W解决现有技术中必须W现有邻 区为基础才能确定最远邻区和覆盖范围的问题。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邻区优化方法,包括:
[0008] 获取待优化小区的发射天线的地理位置坐标、发射天线的方向角、W及所述待优 化小区各候选邻区的发射天线的地理位置坐标、发射天线的方向角、干扰信号强度、拥塞记 录,W及小区切换记录和测量报告MR ;
[0009] 根据获取的MR,确定所述待优化小区的MR计算下的优选邻区;
[0010] 根据获取的所述待优化小区的发射天线的地理位置坐标和发射天线的方向角W 及所述各候选邻区的发射天线的地理位置坐标和发射天线的方向角,确定所述待优化小区 的拓扑结构下的优选邻区;
[0011] 根据确定出的所述待优化小区的MR计算下的优选邻区、拓扑结构下的优选邻区、 各候选邻区的干扰信号强度、各候选邻区的拥塞记录、W及小区切换记录,确定优选邻区。
[0012] 优选地,所述MR中包含有所述待优化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W及所述各候选邻区 的接收信号强度,所述根据获取的MR,确定所述待优化小区的MR计算下的优选邻区,具体 包括:
[0013] 根据3A事件口限对所述待优化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W及所述各候选邻区的接收 信号强度进行有效性筛选,得到有效的所述待优化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W及有效的所述各 候选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
[0014] 根据得到的有效的所述待优化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W及有效的所述各候选邻区 的接收信号强度对所述各候选邻区进行信号强度排序;
[0015] 根据排序结果选取预设数量的候选邻区作为所述待优化小区的MR计算下的优选 邻区,并添加到所述待优化小区的邻区列表中。
[0016] 优选地,所述根据3A事件口限对所述待优化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W及所述各候 选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有效性筛选时,具体包括如下条件:
[0017] 所述待优化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数值小于预设第一口限值与预设信号强度值 的加权数;和
[0018] 所述各候选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数值大于预设第二口限值;
[0019] 确定所述MR为有效数据。
[0020] 优选地,所述根据得到的有效的所述待优化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W及有效的所述 各候选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对所述各候选邻区进行信号强度排序,具体为:
[0021] 对得到的有效的所述各候选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从高到低排序,确定在所述MR 中某个候选邻区排在前N个内时的次数,根据所述MR的数量计算该候选邻区的比例;
[0022] 根据各候选邻区的比例按照由高到低排序。
[0023] 优选地,所述根据获取的所述待优化小区的发射天线的地理位置坐标和发射天线 的方向角W及所述各候选邻区的发射天线的地理位置坐标和发射天线的方向角,确定所述 待优化小区的拓扑结构下的优选邻区,具体包括:
[0024] 根据获取的所述待优化小区的发射天线的地理位置坐标W及所述各候选邻区的 发射天线的地理位置坐标确定所述待优化小区与各候选邻区间的距离;
[00巧]确定所述待优化小区主瓣方向预设角度内距离最近的预设数量个候选邻区的距 离均值作为合理覆盖距离;
[0026] 根据确定的距离、合理覆盖距离、所述待优化小区的发射天线的方向角W及所述 各候选邻区的发射天线的方向角确定所述待优化小区与各候选邻区的对打关系;
[0027] 根据所述主瓣方向预设角度、合理覆盖距离W及所述对打关系对各候选邻区进行 分类,得到拓扑结构下的优选邻区,并添加到所述待优化小区的邻区列表中。
[0028]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主瓣方向预设角度、合理覆盖距离W及对打/背打关系对 各候选邻区进行分类,得到拓扑结构下的优选邻区,具体包括:
[0029] 当候选邻区位于所述待优化小区主瓣方向预设角度内,且所述待优化小区与该候 选邻区间的距离为所述合理覆盖距离的1倍距离内时,确定该候选邻区为主瓣近处候选小 区;
[0030] 当候选邻区位于所述待优化小区主瓣方向预设角度内,所述待优化小区与该候选 邻区间的距离为所述合理覆盖距离的1~1. 6倍距离内,且与所述待优化小区为对打关系 时,确定该候选邻区为主瓣对打候选小区;
[0031] 当候选邻区位于所述待优化小区主瓣方向预设角度的顺时针、逆时针偏移预设角 度内,所述待优化小区与该候选邻区间的距离为所述合理覆盖距离的1倍距离内,且与所 述待优化小区为对打关系时,确定该候选邻区为旁瓣候选小区;
[0032] 确定所述主瓣近处候选小区、所述主瓣对打候选小区W及所述旁瓣候选小区为所 述待优化小区的拓扑结构下的优选邻区;
[0033] 其中,所述主瓣近处候选小区的优先级顺序最高,所述旁瓣候选小区的优先级顺 序最低。
[0034]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0035] 根据所述待优化小区与各候选邻区间的距离分别对所述主瓣近处候选小区、所述 主瓣对打候选小区W及所述旁瓣候选小区排序;
[0036] 根据距离顺序W及主瓣近处候选小区、所述主瓣对打候选小区W及所述旁瓣候选 小区的优先级顺序将各候选邻区添加到所述待优化小区的邻区列表中。
[0037] 优选地,所述根据确定出的所述待优化小区的MR计算下的优选邻区、拓扑结构下 的优选邻区、各候选邻区的干扰信号强度、各候选邻区的拥塞记录、W及小区切换记录,确 定优选邻区,具体包括:
[003引将所述待优化小区的MR计算下的优选邻区W及拓扑结构下的优选邻区添加到邻 区列表中;
[0039] 根据所述小区切换记录对所述邻区列表中的候选邻区进行删除,得到第一邻区列 表;
[0040] 根据所述各候选邻区的干扰信号强度对所述第一邻区列表中的候选邻区进行删 除,得到第二邻区列表;
[0041] 根据所述各候选邻区的拥塞记录对所述第二邻区列表中的候选邻区进行删除,得 到第H邻区列表;
[0042] 确定所述第H邻区列表中的候选邻区为优选邻区。
[0043]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小区切换记录对所述邻区列表中的候选邻区进行删除,得 到第一邻区列表,具体为:
[0044] 选取所述小区切换记录中与所述待优化小区切换次数最少的预设数量的候选邻 区;
[0045] 判断选取的各候选邻区的切换次数占所述待优化小区与各候选邻区的总切换次 数是否少于第一阔值,删除少于所述第一阔值的候选邻区;
[0046] 剩余的候选邻区构成第一邻区列表。
[0047]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各候选邻区的干扰信号强度对所述第一邻区列表中的候选 邻区进行删除,得到第二邻区列表,具体为:
[0048] 根据所述第一邻区列表中各候选邻区的干扰信号强度确定所对应的干扰级别;
[0049] 当某个候选邻区的干扰级别在某一时刻达到最高干扰级别或该候选邻区的全天 平均干扰级别达到预设干扰级别时,删除该候选邻区;
[0050] 剩余的候选邻区构成第二邻区列表。
[0051]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各候选邻区的拥塞记录对所述第二邻区列表中的候选邻区 进行删除,得到第H邻区列表,具体为:
[0052] 根据所述第二邻区列表中各候选邻区的拥塞记录计算各候选邻区的拥塞率;
[0053] 当某个候选邻区的拥塞率大于第二阔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