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55869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显示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终端。本发明的显示终端,包括屏幕组件和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围设在所述屏幕组件侧边外侧的前框和设置在所述屏幕组件背面的背板,所述背板边缘与所述前框连接,所述屏幕组件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所述背板内侧向外凸出形成容置腔,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前框在所述容置腔的边缘外侧。本发明能够减少显示终端的厚度。
【专利说明】
显示终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平板电视等显示终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0003]现在的平板电视等,为了保证外形的美观,通常在外壳外侧设置有氯乙烯(Vinylchloride,简称VCM)覆膜外观板。VCM覆膜外观板俗称彩钢板,即金属基板板材的表面部分或全部贴附有彩色或者具有花纹的外观膜,通常外观膜上的色彩及花纹变化均较多,故能形成较多不同外观,但由于外观膜与金属基板板材的延展性不同,为避免在冲压成型时外观膜撕裂或掉肩,VCM覆膜外观板通常结构和形状均较为简单,以减少或避免冲压工序。具体的,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终端后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覆膜外观板在背板上的覆盖比例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终端的后壳中,背板11为普通的非外观板,且一般具有用于固定显示终端内部元件的折边、冲孔等固定结构,而覆膜外观板10是一整片形状较为规则的板材,且上部具有简单冲孔,且通过支架及螺钉20等固定件,将覆膜外观板10固定于普通的背板11上,且由于背板11的结构限制,一般只有部分背板11外表面覆盖有覆膜外观板10。这样通过背板11与覆膜外观板10之间的连接,即可保证背板I具有正常的固定连接作用,也可以使显示终端后壳外观较为美观。
[0004]然而,目前的显示终端,其后壳包括背板和覆膜外观板两层板材,且背板形状通常较为复杂,这样造成显示终端的整体厚度较厚,不利于显示终端的薄形化设计。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终端,能够实现较薄的显示终端外形。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终端,包括屏幕组件和外壳,外壳包括围设在屏幕组件侧边外侧的前框和设置在屏幕组件背面的背板,背板边缘与前框连接,屏幕组件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与显示面板相对设置,背板内侧向外凸出形成容置腔,背光模组设置在容置腔内,前框在容置腔的边缘外侧。
[0007]本发明的显示终端,可包括屏幕组件和外壳,外壳包括围设在屏幕组件侧边外侧的前框和设置在屏幕组件背面的背板,背板边缘与前框连接,屏幕组件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与显示面板相对设置,背板内侧向外凸出形成容置腔,背光模组设置在容置腔内,前框在容置腔的边缘外侧。这样在其它结构相同或类似的情况下,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减少了前框上用于固定背光模组的相关固定结构的厚度,达到了减薄的效果。O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9]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终端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中覆膜外观板在背板上的覆盖比例示意图;
[0011]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终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终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13]图5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终端的厚度组成示意图;
[0014]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终端的厚度组成示意图;
[0015]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背板上的外观膜分布正面示意图;
[0016]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背板上的外观膜分布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8]显示终端是用于进行图像及画面显示的装置,通常可以为平板电视或者平板显示器等。其内部通常设置有用于进行显示的显示部件,显示部件一般具有一块面积较大的显示面板,图像和画面经过处理后,即可在该显示面板上进行显示。同时,为了固定显示面板以及其它显示部件,显示终端具有围设在显示面板四个侧边外侧以及背面的外壳,外壳一方面将显示终端的各种显示部件容纳并固定在其中,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显示终端具有美观统一的外观。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终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终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显示终端包括屏幕组件2和外壳I,外壳I包括围设在屏幕组件2侧边外侧的前框12和设置在屏幕组件2背面的背板11,背板11边缘与前框12连接,屏幕组件2包括显示面板21和背光模组22,背光模组22的出光面与显示面板21相对设置,背板11内侧向外凸出形成容置腔11a,背光模组22设置在容置腔I Ia内,前框12在容置腔I Ia的边缘外侧。
[0019]具体的,显示终端中包括由用于进行画面显示的屏幕组件2,以及用于固定和保护屏幕组件2的外壳I。外壳I具体可包括前框12和背板11,前框12通常围设在屏幕组件2的侧边外侧,以形成保护屏幕四周的四条侧边,而背板11通常用于固定屏幕组件2,以实现对屏幕组件2的固定及保护,并将屏幕组件2和前框12等结构组合在一起。为了实现固定功能,背板11的边缘需要与前框12连接。一般的,在背板11边缘通常设置有折边或者固定孔,以将背板11与前框12连接在一起。
[0020]屏幕组件2通常为液晶屏幕组件,其中包括有显示面板21和背光模组22,背光模组22能够提供具有足够亮度且均匀分布的面光源,面光源所发出的光线投射到显示面板21上,就可以使显示面板21的不同像素点显示不同的颜色及亮度,以组成不同的画面图像。为了使显示面板21能够接收到背光模组22所产生的图像,背光模组22的出光面通常均与显示面板21相对设置,且背光模组22的出光面和显示面板平行。
[0021]因为背光模组22具有一定的厚度,为了降低显示终端的整体厚度,可以改变背板11的形状。使原先为平板的背板11中部位置向外凸出,以形成一个容置腔11a,该容置腔Ila的腔体位于背板11的远离显示面板21的一侧,也即为显示终端的背面。背光模组22可以放置在该容置腔Ua的腔体内。因为容置腔Ila具有一定的深度,所以背光模组22至少有一部分位于容置腔Ila的腔体内部,而容置腔Ila外侧的背板11边缘部分与显示面板21之间不需要预留出等于整个背光模组22高度的空间,因而背板11边缘部分与显示面板21之间的距离较小。而容置腔Ila外侧的背板11边缘部分与前框12连接,且前框12在垂直于显示面板21方向上的厚度通常也会较小,只需要前框12的厚度能够保证将背板11边缘部分固定住即可,而不用考虑到背板11中央容置腔Ila的厚度,因而前框12的厚度受到背光模组22厚度的影响较小,且显示终端的整体厚度也较小。
[0022]因为现有技术中背板是平板,并与前框一起将背光模组围设在其中所以显示面板与背板边缘之间的距离受背光模组的整体高度影响较大,因而前框的厚度以及显示装置的厚度均在受到了背光模组的高度影响。而本实施例中,因为背光模组22被放置在背板11上的容置腔Ua中,背光模组22的高度部分或全部被容置腔Ila的深度所抵消,所以位于容置腔Ila外的背板11边缘部分与显示面板21之间的距离受背光模组22的整体高度影响较小,可以实现较窄的前框结构。并且由于容置腔Ua的存在,此时显示组件2整体不再局限于前框12的厚度范围之内,所以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可以减去前框12的相关固定结构的厚度,以实现较薄的显示装置外形。
[0023]本实施例中的显示终端,其具体可包括屏幕组件和外壳,外壳包括围设在屏幕组件侧边外侧的前框和设置在屏幕组件背面的背板,背板边缘与前框连接,屏幕组件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与显示面板相对设置,背板内侧向外凸出形成容置腔,背光模组设置在容置腔内,前框在容置腔的边缘外侧。这样在其它结构相同或类似的情况下,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减少了前框上用于固定背光模组的相关固定结构的厚度,达到了减薄的效果。
[0024]通常的,显示装置的前框12可以为空心框体,以将显示面板21、背光模组22和背板11边缘通过卡设等方式设置在前框12的内部。具体的,前框12可包括位于显示面板21正面的前框上壁121和位于背光模组22背面的前框下壁122,前框上壁121和前框下壁122夹设在屏幕组件2侧边边缘两侧,背板11的边缘位于前框上壁121与前框下壁122之间,前框下壁122位于容置腔Ila的边缘外侧。
[0025]其中,前框上壁121位于显示面板21的正面,因而可以从显示面板21正面方向将显示面板21的边缘部分遮盖住。同样的,前框下壁122可从背光模组22的背面对背光模组22的边缘进行固定和遮蔽。前框上壁121和前框下壁122夹设在屏幕组件2的边缘上,可以对屏幕组件2进行固定,防止屏幕组件2在垂直于显示面板21的方向上前后移动。背板11边缘同样夹设在前框上壁121和前框下壁122之间,从而得到前框12的固定,前框下壁122位于容置腔Ila的边缘外侧,因而前框上壁121与前框下壁122之间的距离不会受到容置腔11a,以及位于容置腔I Ia中的背光模组22的影响,前框的整体厚度得以减小。
[0026]进一步的,因为容置腔Ila向外凸出,所以容置腔Ila底部可以位于前框下壁122所形成的平面之外,此时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仅由前框上壁121和显示组件2所决定,而不再需要包括前框下壁122的厚度。因而在其它结构相同或类似的情况下,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减少了前框下壁122的厚度,达到了减薄的效果。
[0027]为了进一步减少显示终端的厚度,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背板11与覆膜外观板可以为一体式设计。此时,可以在背板11的远离背光模组22的一侧直接敷设装饰用的外观膜,以省去覆膜外观板的厚度。
[0028]为了保证背板11与外观膜之间的良好贴合,在进行具体生产时,需要让背板11在敷设外观膜后,再进行冲压工序,以压制成所需要的形状。且在冲压时,为保护外观膜,会在其外表面再覆盖一层保护膜。但整体覆膜冲压时,通常在形状不规则的凸起部分,保护膜不易撕去。为了避免该问题,可以让背板11的远离背光模组22的一侧至少部分敷设有外观膜。这样外观膜只贴设在背板11外表面的较为平坦的大面积区域内,从而形成局部敷膜,且进行冲压工序时,保护膜也只需要覆盖较为平坦的区域,因而不会产生外观膜撕裂、断开、以及保护膜不易撕去的情况。其中,外观膜可以贴设在背板11表面的没有设置安装结构的区域,通常因为安装结构会设置在背板11的下半部分,所以外观膜可以只贴设在背板11的上板部分等。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背板上的外观膜分布正面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背板上的外观膜分布截面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背板11上贴设的外观膜11b,其贴设范围可以横跨整个背板11的上半部分,以在避开复杂安装结构的同时,保证尽可能大面积的敷设范围,提高显示终端的整体美观度。
[0029]其中,背板11通常为金属板材制成,例如镀锌钢板等,而用于贴附在背板11外表面的外观膜通常为氯乙烯VCM膜。因为VCM膜可以形成较为精美且变化复杂的图案与花纹,有助于提升显示终端的整体视觉效果和美观度。此外,也可以采用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简称PVC)材料或者其它可贴敷在背板上的材料形成外观膜。
[0030]此外,为了实现与其它部分的固定和安装,背板11边缘设置有折边111,折边111一般位于前框上壁121和前框下壁122之间的区域内,即折边111被前框12完全遮挡住。此时,背板11的延伸至前框12边缘的部位为平坦延伸的表面,而背板11边缘的折边111位于前框12的遮挡范围之内,无法从外部观察到。这样在背板11上贴覆外观膜时,外观膜的位于折边111的部分即使被撕裂或断开,也不会显露在背板11外侧,从而保证了显示终端的整体美观度。
[0031]具体的,在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具体结构基础上,可以对现有类似结构的显示终端中的整体厚度组成与本实施例中的整体厚度组成之间进行比较,以说明显示终端的厚度变化。图5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终端的厚度组成示意图。如图5所示,显示终端的整体厚度T的组成为:
[0032]T =前框上壁厚度tl+显示面板容纳空间t2+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t3+t4+t5)+背板厚度t6+前框下壁厚度t7。
[0033]其中,t3、t4、t5为背光模组22内部的各类光学膜片222以及导光板221等部件的总体厚度,因为背板11为平板,所以背板11和前框下壁122的厚度无法抵消,显示终端的整体厚度T也就是前框上壁121与前框下壁122之间的距离总和。
[0034]而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终端的厚度组成示意图。如图6所示,背板11上设置了用以放置背光模组22的容置腔11a,因而显示终端整体厚度T的组成为:
[0035]T =前框上壁厚度tl+显示面板容纳空间t2+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t3+t4+t5)+背板厚度t6。
[0036]由上述厚度组成的对比可清晰地看出,由于本实施例中的背板11采用了容置腔Ila来容纳背光模组22,所以显示终端的整体厚度减少了前框下壁122的厚度。一般的,该厚度通常为1.2mm以上,也就是说,显示终端的整体厚度为1mm时,本实施例的厚度即可减少12%以上。
[0037]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以下继续对显示终端的各个具体组成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0038]可选的,为了保证前框12中前框上壁121和前框下壁122之间的连接,前框12—般还包括有连接部123,连接部123围设在屏幕组件21的外侧,且连接部123—侧与前框上壁121连接,连接部123另一侧与前框下壁122连接。连接部123可以作为将前框上壁121与前框下壁122连接在一起的过渡结构,使前框上壁121和前框下壁122共同对显示组件2施加作用力,以将显示组件2夹设在前框上壁121和前框下壁122之间。同时,连接部123也可以在沿平行于显示面板2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对显示组件2,例如显示面板21和背光模组22进行位置限定,从而限制显示面板21或背光模组22在沿平行于显示面板21所在平面方向上的位移,保证显示面板21及背光模组22与前框12之间的相对位置。
[0039]此外,背板11上的容置腔Ila—方面要保证对背光模组22的容纳效果,另一方面容置腔Ila所凸出部分的高度应尽量减小,以减小整个显示终端的整体厚度。具体的,为了同时保证容纳功能和减薄效果,背板11上的容置腔Ila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及具体实现形式。
[0040]可选的,容置腔Ila的底部可以为平面。这样背光模组22可以平放在容置腔Ila底部,且容置腔Ila底部与背光模组22相贴合贴合,背光模组22得到了容置腔Ila底部的支撑,不会因容置腔Ia内部高低不平而产生晃动,同时容置腔Ila凸出于背板11的高度也较小,可以有效减少显示终端的整体厚度。
[0041]此外,可选的,为了避免背光模组22在容置腔Ila内出现横向的晃动,保证背光模组22得到有效的支撑与固定,通常应使容置腔Ila的形状与背光模组22的形状相匹配。这样背光模组22在放置在容置腔I Ia内部之后,即可被容置腔I Ia侧壁的形状所限定,而达到限位与固定的效果。
[0042]因为背光模组22的厚度一般较厚,且利用容置腔Ila减小显示终端整体厚度时,显示终端所减少的厚度始终相当于前框12中前框下壁122的厚度,而与容置腔Ila的深度关系不大。因此,背板11在凸起形成容置腔Ila时,容置腔Ila的深度通常可小于背光模组22在垂直于显示面板21方向上的厚度。此时背光模组22只有部分位于容置腔Ila之中,而背光模组22的其余部分仍然位于容置腔Ila的范围之外。因为背板11通常采用冲压成型的方式形成向外凸出的容置腔I Ia,因而容置腔11 a深度较小时,背板11的形状改变较小,容置腔I Ia的成型较为容易,且背板11上需要贴覆外观膜,如氯乙烯(Vinyl chloride,简称VCM)膜时,外观膜也不会因背板的变形过大而产生撕裂或断开等现象。此外,通常的背板11上所形成的向外凸出的容置腔Ila与背板其余部分的连接处一般为圆滑的弧线过渡,并避免出现可能会撕裂外观膜的折角、尖棱等结构。
[0043]因为背板11需要与前框12或者显示组件2等进行连接,所以一般的,背板11边缘具有用于进行安装或固定的折边111,折边111通常位于前框上壁121和前框下壁122之间的区域内。具体的,折边111通常由背板11边缘进行冲压或钣金工序而制成,其具体包括有螺钉翻边、各类通孔以及用于限位的凸筋等。
[0044]为了实现前框12、背板11和显示组件2之间的固定与安装,显示终端还可以包括有胶框3,胶框3设置在前框上壁121与前框下壁122之间,且胶框3—般包括定位部31与隔离部32,定位部31的两端分别与前框上壁121以及前框下壁22连接,隔离部32—端与定位部31连接,隔离部32另一端为悬空端,且悬空端设置在显示面板21与背光模组22之间。
[0045]具体的,因为前框12通常由硬质的金属材料制成,为了在显示终端受到外力冲击时,对显示组件2起到缓冲作用,在前框12和显示组件2之间设置有胶框3,胶框3通常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能够对外力进行缓冲。胶框3设置在前框上壁121和前框下壁122之间,以连接前框12和显示组件2,且能够通过自身结构,实现显示组件2与前框12之间的相对定位。
[0046]其中,胶框3包括有定位部31,定位部31的两端分别与前框上壁121和前框下壁122连接,例如定位部31两端可分别抵触在前框上壁121和前框下壁122上。这样胶框3可以实现与前框12之间的连接固定,而胶框3的其余部分可以用于固定显示组件2,从而保证显示组件2和前框12之间通过柔性的胶框3进行连接,达到缓冲效果。
[0047]进一步的,为了固定和连接显示组件2,胶框3还包括有隔离部32,隔离部32的一端与定位部31连接,而另一端为沿平行于显示面板21的方向朝前框12中心延伸的悬空端,且隔离部32延伸的长度超过显示面板21及背光模组22的边缘,使得隔离部32的悬空端位于显示面板21与背光模组22之间。此时,隔离部32的悬空端位于显示面板21以及背光模组22的边缘内侧,因而可以实现显示面板21和背光模组22之间可利用胶框3的隔离部32进行隔离和缓冲。这样即使显示终端受到外力,显示面板21和背光模组22之间也不会直接接触或碰撞,而是将冲击力分散至具有弹性的胶框结构上。
[0048]因为当前主流的液晶背光模组一般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等不同类型。其中,侧入式背光模组的LED光源不需要放在显示面板后方,而是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侧方,因而其整体厚度较薄,有利于降低显示终端的整体厚度,所以薄形化的显示终端中大多采用侧入式背光模组。而当背光模组22为侧入式背光模组时,在前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背光模组22具体包括导光板221,导光板221设置在容置腔I Ia内。因为导光板221自身通常均为较为规则的长方体等形状,所以容置腔Ila的形状也较为规则,例如也为长方体形状。且容置腔Ila的外形尺寸略大于导光板21,以使导光板221能够顺利放置在容置腔Ila内。且因为只需要将导光板221放置在容置腔Ila内,所以容置腔Ila深度通常较浅,背板11在进行容置腔Ila的成型时,也不会对背板11外侧的外观膜造成损伤。
[0049]此外,当背光模组22中包括导光板221时,背光模组22还可以包括光学膜片222,光学膜片222与显示面板21平行设置,且光学膜片222位于显示面板21与导光板221的出光面之间。光学膜片222包括各类增透膜片、扩散膜片和棱镜膜片等。其中,增亮膜片是一种反射偏光片,可以通过选择性地反射光线,使其不被显示面板所吸收,从而增加显示面板各视角的光线利用率,进一步增加显示终端的屏幕的亮度。扩散膜片可以对光源各角度的光线进行修正,使光线分布的更加均匀,从而提供更为均匀的面光源。扩散膜片也可以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或者聚碳酸酯(PoIycarbonate,简称PC)作为基材,并在基材表面涂覆扩散层或者进行粗糙处理而制成。棱镜膜片可以调节光线的方向集中度,以增强背光模组的光线辉度。棱镜膜片的材质主要为聚碳酸酯等材料。通过上述光学膜片,可以有效改善显示组件2的显示效果和成像品质。
[005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显示终端,包括屏幕组件和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围设在所述屏幕组件侧边外侧的前框和设置在所述屏幕组件背面的背板,所述背板边缘与所述前框连接,所述屏幕组件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内侧向外凸出形成容置腔,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前框在所述容置腔的边缘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正面的前框上壁和位于所述背光模组背面的前框下壁,所述前框上壁和所述前框下壁夹设在所述屏幕组件侧边边缘两侧,所述背板的边缘位于所述前框上壁与所述前框下壁之间,所述前框下壁位于所述容置腔的边缘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围设在所述屏幕组件外侧,且所述连接部一侧与所述前框上壁连接,所述连接部另一侧与所述前框下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边缘具有折边,所述折边位于所述前框上壁和所述前框下壁之间的区域内。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至少部分敷设有外观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膜为氯乙烯VCM膜。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底部为平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形状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形状相匹配。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深度小于所述背光模组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方向上的厚度。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底部外壁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前框背侧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11.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框,所述胶框设置在所述前框上壁与所述前框下壁之间,所述胶框包括定位部与隔离部,所述定位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框上壁以及所述前框下壁连接,所述隔离部一端与所述定位部连接,所述隔离部另一端为悬空端,且所述悬空端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12.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显示面板平行设置,且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之间。
【文档编号】H04N5/64GK105915829SQ201610464186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3日
【发明人】唐志强, 李敏华, 贾文鹏, 陈雄, 齐兰
【申请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