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保真耳塞喇叭全自动控制式装配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167393阅读:来源:国知局
循环皮带IV,以及落在循环皮带IV上的粘接在一起的外壳、振膜、盖子一起进行运动,并输送到下一道工序进行处理。
[0027](3)有益效果
[002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高保真耳塞喇叭全自动控制式装配装置,具有控制系统,实现了全自动化操作,不需要多名工人依次进行装配,避免了工作中怠工现象的发生,装配效率高,提高了产量,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维护维修。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中的标记为:1-左右气缸I,2-挡板I,3-装配筒,4-从动辊I,5_循环皮带I,6-伺服电机I,7_驱动辊I,8-工业相机I,9_工业相机II,10-驱动辊II,11-伺服电机II,12-循环皮带II,13-从动辊II,14-挡板II,15-左右气缸II,16-左右气缸III,17-挡板III,18-从动辊III,19-循环皮带III,20-伺服电机III,21-驱动辊III,22-工业相机III,23-喷盘,24-软管,25-高压栗,26-胶水箱,27-从动辊IV,28-循环皮带IV,29-伺服电机IV,30-驱动辊IV,31-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2]实施例1
[0033]一种高保真耳塞喇叭全自动控制式装配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有左右气缸I 1、挡板I 2、装配筒3、从动辊I 4、循环皮带I 5、伺服电机I 6、驱动辊I 7、工业相机I 8、工业相机II 9、驱动辊II 10、伺服电机II 11、循环皮带II 12、从动辊II 13、挡板II 14、左右气缸
II15、左右气缸III16、挡板III17、从动辊III18、循环皮带III19、伺服电机III20、驱动辊III21、工业相机III22、喷盘23、软管24、高压栗25、胶水箱26、从动辊IV 27、循环皮带IV 28、伺服电机IV 29、驱动辊IV 30、控制系统31。
[0034]在左右气缸I I的左侧设置有挡板I 2,左右气缸I I与挡板I 2相连接;在左右气缸I I的左侧设置有装配筒3,在装配筒3的左壁和右壁上设置有多个口 ;挡板I 2通过装配筒3的右壁上设置的孔伸入到装配筒3的内部,挡板I 2与装配筒3的左壁和右壁均为活动连接,挡板I 2横贯在装配筒3的内部。
[0035]在装配筒3的左侧设置有从动辊I 4,在从动辊I 4的左侧设置有循环皮带I 5,从动辊I 4与循环皮带I 5为活动连接,循环皮带I 5与装配筒3的左壁上部位置设置的口相对应;在循环皮带I 5的左侧设置有伺服电机I 6和驱动辊I 7,驱动辊I 7与循环皮带I 5为活动连接,伺服电机I 6与驱动辊I 7相连接;在循环皮带I 5的左上方设置有工业相机I 8。
[0036]在工业相机I 8的下方设置有工业相机II 9,工业相机II 9设置在循环皮带I 5的左下方;在循环皮带I 5的下方设置有循环皮带II 12,在循环皮带II 12的左侧设置有驱动辊II 10和伺服电机II 11,驱动辊II 10与循环皮带II 12为活动连接,伺服电机II 11与驱动辊II 10相连接;在循环皮带II 12的右侧设置有从动辊II 13,循环皮带II 12与从动辊II 13为活动连接。
[0037]在从动辊II 13的右侧设置有装配筒3,在装配筒3的左壁中部位置设置有口,循环皮带II 12与装配筒3的左壁中部位置设置的口相对应;在装配筒3的右壁中部位置设置有口,在装配筒3的右侧设置有挡板II 14,挡板II 14设置在挡板I 2的下方,挡板II 14与挡板I 2为平行设置;挡板II 14通过装配筒3的右壁中部位置设置的口伸入到装配筒3的内部,挡板II 14与装配筒3的右壁和左壁均为活动连接,挡板II 14横贯在装配筒3的内部;在挡板II 14的右侧设置有左右气缸II 15,挡板II 14与左右气缸II 15相连接。
[0038]在左右气缸II 15的下方设置有左右气缸III 16,在左右气缸III 16的左侧设置有挡板III17,左右气缸III16与挡板III17相连接;在挡板III17的左侧设置有装配筒3,挡板III17与装配筒3的右壁为活动连接,挡板III 17设置在挡板II 14的下方,挡板III 17与挡板II 14为平行设置;装配筒3下部的左壁短于装配筒3下部的右壁,挡板III 17与装配筒3的左壁下端之间设置有口,挡板III 17将装配筒3的底部设置的口挡住。
[0039]在装配筒3的左侧设置有从动辊III 18,在从动辊III 18的左侧设置有循环皮带
III19,循环皮带III 19设置在循环皮带II 12的下方,从动辊III 18与循环皮带III 19为活动连接,循环皮带III 19与装配筒3下部左壁设置的口的位置相对应;在循环皮带III 19的左侧设置有伺服电机III 20和驱动辊III 21,驱动辊III 21与循环皮带III19为活动连接,伺服电机III 20与驱动辊III 21相连接;在循环皮带III 19的左上方设置有工业相机III 22,工业相机
III22设置在工业相机II 9的下方。
[0040]循环皮带I 5、循环皮带II 12、循环皮带III 19均为平行设置;在挡板III 17上设置有喷盘23,喷盘23嵌套在挡板III 17的内部;在挡板III17上设置有孔,在挡板III 17的下方设置有软管24,软管24的一端通过挡板III 17上设置的孔与喷盘23相连接;在软管24上设置有高压栗25,高压栗25设置在左右气缸III 16的下方;在左右气缸III16的右侧设置有胶水箱26,在胶水箱26的下方设置有软管24,软管24的另一端与胶水箱26相连接。
[0041]在装配筒3的下方设置有循环皮带IV 28,在循环皮带IV 28的右侧设置有从动辊
IV27,循环皮带IV 28与从动辊IV 27为活动连接;在循环皮带IV 28的左侧设置有伺服电机IV 29和驱动辊IV 30,驱动辊IV 30与循环皮带IV 28为活动连接,伺服电机IV 29与驱动辊
IV30相连接。
[0042]左右气缸I 1、伺服电机I 6、工业相机I 8、工业相机II 9、伺服电机II 11、左右气缸II 15、左右气缸III16、伺服电机III20、工业相机III22、高压栗25、伺服电机IV 29都分别与控制系统31相连接。
[0043]工作原理:工作人员首先将粘结好磁极片的外壳倒扣式的依次放置在循环皮带
I5上,再将粘结好音圈的振膜按照音圈在上方的方式依次放置在循环皮带II 12上,再将盖子正面朝下式的依次放置在循环皮带III 19。
[0044]工业相机I 8、工业相机II 9、工业相机III 22能够分别将循环皮带I 5、循环皮带
II12、循环皮带III19上的工作情况拍照成图像反馈给控制系统31。控制系统31能够根据工业相机I 8、工业相机II 9、工业相机III 22反馈的图像信息,分别控制循环皮带I 5、循环皮带II 12、循环皮带III 19的运行情况。
[0045]当准备完毕时,工作人员再启动控制系统31,控制系统31分别控制伺服电机I 6、伺服电机II 11、伺服电机III 20同时开始运转。伺服电机I 6带动驱动辊I 7和循环皮带
I5,以及外壳和从动棍I 4 一起进行动作。外壳被循环皮带I 5带动着向右进行运动,当外壳被循环皮带I 5向右送至装配筒3内后,控制系统31再控制循环皮带I 5停止运动,此时外壳正好落在挡板I 2上。
[0046]与此同时,伺服电机II 11带动驱动辊II 10和循环皮带II 12,以及振膜和从动辊
II13 —起进行动作。振膜被循环皮带II 12带动着向右进行运动,当振膜被循环皮带II 12向右送至装配筒3内后,控制系统31再控制循环皮带II 12停止运动,此时振膜正好落在挡板II 14上。
[0047]与此同时,伺服电机III 20带动驱动辊III 21和循环皮带III19,以及盖子和从动辊
III18 一起进行动作。盖子被循环皮带III 19带动着向右进行运动,当盖子被循环皮带III 19向右送至装配筒3内后,控制系统31再控制循环皮带III19停止运动,此时盖子正好落在挡板III 17,并与挡板III 17内的喷盘23的位置相对应。
[0048]控制系统31再控制左右气缸I I进行动作,左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