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放式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348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缩放式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缩放式千斤顶,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千斤顶,其中,以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基座的一对下臂的外端和以倒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负载支承平台的一对上臂的外端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轴相连接,和一以一可转动但不能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第一连接轴上的一螺杆旋入第二连接轴上的螺孔。
这样的缩放式千斤顶是已知的,例如日本专利公报NO3-6120中所公开的。
在这样的缩放式千斤顶中,通过增加下臂、上臂和螺杆的长度来增加负载支承平台的升起高度。然而,当下臂、上臂和螺杆的长度增加时,千斤顶的尺寸也增加了,于是,其难于贮存于汽车等的小的贮存空间中。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的缩放式千斤顶,其中,能增加负载支承平台的升起程度,而不增加下臂、上臂和螺杆的长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缩放式千斤顶,其中,以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基座的一对下臂的外端和以倒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负载支承平台的一对上臂的外端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轴相连接,和一以可转动但不能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第一连接轴上的螺杆旋入第二连接轴上的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一上基座元件和一下基座元件,它们相互连接可在垂直方向相对移动,通过一对在水平方向布置的下销轴,所述一对下臂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上基座元件,在所述两个下臂内端的外周边上形成有下扇形齿轮,一个与所述下扇形齿轮啮合的下齿板在垂直方向设置,并固定在所述下基座元件上。
根据上述的第一特征,当在顺时针方向转动螺杆时,使各对下臂和上臂分别绕下销轴和上销轴竖起,以使折叠的或收缩的千斤顶竖起,因为在两个下臂内端外周边上形成的两个下扇形齿轮同时转动而使下齿板升起,有下销轴的上基座元件相对于有下齿板的下基座元件升高。所以,千斤顶升起的总量为由于下臂和上臂竖起而使负载支承平台升起的量和上基座元件相对于下基座元件升起的量的总合,于是,与先有技术的千斤顶相比(其中,负载支承平台升起的量仅由下臂和上臂的竖起确定),本发明千斤顶的升起量可以增加。另外,因为不需要特别地增加下臂、上臂和螺杆的长度,所以千斤顶的尺寸不会增加。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缩放式千斤顶,其中,以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基座的一对下臂的外端和以倒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负载支承平台的一对上臂的外端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轴相连接,和一以可转动但不能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第一连接轴上的螺杆旋入第二连接轴上的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支承平台包括一下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和一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它们相互连接在垂直方向可相对移动,通过一对在水平方向布置的上销轴,所述一对上臂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所述下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在所述两个上臂内端的外周边上形成有上扇形齿轮,一个与所述上扇形齿轮啮合的上齿板在垂直方向设置,并固定在所述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上。
根据上述的第二特征,当在顺时针方向转动螺杆时,使各对下臂和上臂分别绕下销轴和上销轴竖起,以使折叠的千斤顶竖起,因为在两个上臂内端外周边上形成的两个上扇形齿轮同时转动而向上推上齿板,有齿板的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相对于有上销轴的的下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升高。所以,千斤顶升起的总量为由于下臂和上臂竖起而使负载支承平台升起的量和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相对于下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升起的量的总合,于是,与先有技术的千斤顶相比(其中,负载支承平台升起的量仅由下臂和上臂的竖起确定),本发明千斤顶的升起量可以增加。另外,因为不需要特别地增加下臂、上臂和螺杆的长度,所以千斤顶的尺寸不会增加。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缩放式千斤顶,其中,以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基座的一对下臂的外端和以倒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负载支承平台的一对上臂的外端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轴相连接,和一以可转动但不能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第一连接轴上的螺杆旋入第二连接轴上的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一上基座元件和一下基座元件,它们相互连接可在垂直方向相对移动,通过一对在水平方向布置的下销轴,所述一对下臂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上基座元件,在所述两个下臂内端的外周边上形成有下扇形齿轮,一个与所述下扇形齿轮啮合的下齿板在垂直方向设置,并固定在所述下基座元件上,所述负载支承平台包括一下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和一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它们相互连接在垂直方向可相对移动,通过一对在水平方向布置的上销轴,所述一对上臂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所述下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在所述两个上臂内端的外周边上形成有上扇形齿轮,一个与所述上扇形齿轮啮合的上齿板在垂直方向设置,并固定在所述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上。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当在顺时针方向转动螺杆时,使各对下臂和上臂分别绕下销轴和上销轴竖起,以使折叠的或收缩的千斤顶竖起,因为在两个下臂内端外周边上形成的两个下扇形齿轮同时转动而使下齿板升起,有下销轴的上基座元件相对于有下齿板的下基座元件升高,并且因为在两个上臂内端外周边上形成的两个上扇形齿轮同时转动而向上推上齿板,所以有齿板的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相对于有上销轴的的下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升高。所以,千斤顶升起的总量为由于下臂和上臂竖起而使负载支承平台升起的量、上基座元件相对于下基座元件升起的量和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相对于下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升起的量的的总合,于是,与先有技术的千斤顶相比(其中,负载支承平台升起的量仅由下臂和上臂的竖起确定),本发明千斤顶的升起量可以增加到一更大的程度。另外,因为不需要特别地增加下臂、上臂和螺杆的长度,所以千斤顶的尺寸不会增加。
除了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三特征,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缩放式千斤顶,所述齿板包括一组销,其以一垂直布置插入对应的一个所述下基座元件和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上,所述这些销的两侧能与对应的成对扇形齿轮啮合。
根据上述的第四特征,有一个由对应的成对扇形齿轮共用的齿板就足够了,于是,装置能被简化。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缩放式千斤顶的透视图;图2是千斤顶折叠状态时的部分切除的前视图;图3是千斤顶升起状态时的部分切除的前视图;图4是图2中沿4-4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2中沿5-5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1中沿6-6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1中沿7-7线的剖视图。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
图1中显示了一个所谓的缩放式千斤顶10,其中,4个连杆臂以一收缩方式连接,并包括一基座11,一负载支承平台12,其位于基座11正上方,一连杆机构13用于连接基座11和负载支承平台12,和一螺杆14用于通过驱动连杆机构13使负载支承平台12向上升起和下降。
如图2和图4,5所示,前述的基座11包括一上基座元件11a和一下基座元件11b,它们在垂直方向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上基座元件11a通过弯曲一钢板成U形而形成,并包括一对侧壁30,30,其在深度方向,也就是说,在千斤顶10的宽度方向相互对置,和一顶部31,其整体连接于侧壁30,30的上端。下基座元件11b也通过弯曲一钢板成U形而形成,并包括一对侧壁32,32,其在深度方向相互对置,它们有一个比上基座元件11a两个侧壁30,30更宽的间隙,和一个底部33,其整体连接于侧壁32,32的下端,上基座元件11a以一垂直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下基座元件11b的内侧。地面支承件33a,33a与下基座元件11b的底部33整体成形,从而从底部33的右和左端延伸。
前述的负载支承平台12包括一下负载支承件12a和一上负载支承件12b,它们在垂直方向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下负载支承件12a通过弯曲一钢板成U形而形成,并包括一对侧壁37,37,其在深度方向相互对置,和一底部38,其整体连接于侧壁37,37的下端。上负载支承件12b也通过弯曲一钢板成U形而形成,并包括一对侧壁37,37,其在深度方向相互对置,并有一比下负载支承件的两个侧壁35,35更宽的间隙,和一顶部38,其整体连接于侧壁37,37的下端,并且下负载支承平台件12a以一垂直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上负载支承平台件12b的内侧。在上负载支承平台件12b的顶部38设置有沿深度方向形成的负载支承槽38a。当要用千斤顶顶起一汽车车体时,车体的侧边由负载支承槽38a支承。
上述的连杆机构13包括一对右和左下臂17,17,它们以V形方式设置,其内端通过一对右和左下销轴15,15可摆动地连接于上基座元件11a,一对右和左上臂18,18,它们以倒V形方式设置,其内端通过一对右和左上销轴16,16可摆动地连接于下负载支承平台件12a,一第一连接轴19a用于可摆动地连接在一侧的下臂17和上臂18的外端,一第二连接轴19b用于可摆动地连接在另一侧的下臂17和上臂18的外端。
各下臂17由钢板制造,并包括一对在深度方向相互对置的侧壁26,26,和一整体连接于侧壁26,26下边缘的底部27,并且两侧壁26,26的内端插入上和下基座元件11a,11b的侧壁30,31之间,并通过上述的下销轴15连接于上基座元件11a的侧壁30,30。
各上臂18也由钢板制造,并包括一对在深度方向相互对置的侧壁28,28,和一整体连接于侧壁28,28下边缘的顶部29,并且两侧壁28,28的内端插入下和上负载支承平台件12a,12b的侧壁35,37之间,并通过对应的上销轴16连接于下负载支承平台件12a的侧壁35,35。
各右和左下臂17,17的侧壁26,26之间的间隙比各右和左上臂18,18的侧壁28,28之间的间隙更宽,各两个上臂18,18侧壁28,28外端设置在两个下臂17,17侧壁26,26外端之间。它们的外端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轴19a,19b相互连接。
下销轴15,15可滑动地穿过两对位于下基座元件11b两个侧壁32,32上的垂直伸长的右和左长孔40,40。为了防止销轴15,15脱出,它们的两端有加大的端部15a,15b,该端部与上述两个侧壁32,32的外表面接触。
上销轴16,16可滑动地穿过两对位于上负载支承平台件12b两个侧壁37,37上的垂直伸长的右和左长孔41,41。为了防止它们脱出,它们的两端有加大的端部16a,16b,该端部与上述两个侧壁37,37的外表面接触。
在右和左下臂17,17各两侧壁26,26;26,26的内端外周边上对称地形成有相互对置的下扇形齿轮20,20;20,20,在下基座元件11b上的垂直方向设置有与下扇形齿轮20,20;20,20相啮合的下齿板42(racks)。这些下齿板42包括一组销43......(图中的实施例中显示了三个销),它们垂直地以相等间隔设置,两个端部支承在下基座元件11b的两个侧壁32,32上,并且,右和左下扇形齿轮20,20;20,20与这些销43…的两侧啮合。这里,在上基座元件11a的两个侧壁30,30上有加长的孔形槽口46,46,以防止与各销43...发生干涉。各销43...的两端有加大的端部43a,43a,其与下基座元件11b的外表面接触,以防止它们脱出。
在右和左上臂18,18各两侧壁28,28;28,28的内端外周边上对称地形成有相互对置的上扇形齿轮21,21;21,21,在上负载支承平台件12b上的垂直方向设置有与下扇形齿轮21,21;21,21相啮合的上齿板44(racks)。这些下齿板44包括一组销45......(图中的实施例中显示了三个销),它们垂直地以相等间隔设置,两个端部支承在上负载支承平台件12b的两个侧壁37,37上,并且,右和左下扇形齿轮21,21;21,21与这些销45...的两侧啮合。这里,在下负载支承平台件12a的两个侧壁35,35上有加长的孔形槽口47,47,以防止与各销45...发生干涉。各销45...的两端有加大的端部45a,45a,其与上负载支承平台件12b的外表面接触,以防止它们脱出。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连接轴19a由一中空的管形成,并在其中部有一与其轴线垂直的轴孔22。第二连接轴19b是实心的,其中部有一与其轴线垂直的螺孔23,螺杆14的一端可转动地配合在上述的轴孔22中,和螺杆14的另一端旋入螺孔23中。
一叉形连接件24通过焊接到螺杆14对应于第一连接轴19a一侧的一端而固定。一推力轴承25安装靠近叉形连接件24,通过使推力轴承25和一形成于螺杆14外周面上的挤压物50定位,使其与第一连接轴19a的两个侧表面接触,从而使螺杆14能以轴向不可移动的方式连接于第一连接轴19a。
如图4和图5所示,一凹部48,49形成于上基座元件11a的上壁部分31和下负载支承平台件12a底壁部分36,当千斤顶10被折叠时,所述凹部用于接纳螺杆14的外周边表面。于是,其能尽可能多地减少折叠的千斤顶10的高度。
下面,描述本实施例的操作。
当千斤顶10是在如图1所述的折叠(收缩)状态时(实线),通过一个与叉形连接件24连接的转动工具(未示),使螺杆14在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和第二连接轴19a,19b相互接近,从而使下臂17,17和上臂18,18分别绕下销轴15,15和上销轴16,16开始竖起,而使负载支承平台12升起。
同时,当下臂17,17绕下销轴15,15竖起时,因为下扇形齿轮20,20转动,从而对下齿板42升起,如图3中所示,具有下销轴15,15的上基座元件11a相对于有下齿板42的下基座元件11b升起。当上臂18,18绕上销轴16,16竖起时,因为上扇形齿轮21,21转动,从而将上齿板44向上推,如图3中所示,有上齿板44的上负载支承平台件12b相对于有上销轴16,16的下负载支承平台件12a升起。
于是,千斤顶10升起的总量是由于下臂17,17和上臂18,18竖起使负载支承平台12升起的量、上基座元件11a相对于下基座元件11b升起的量、和上负载支承平台12b相对于下负载支承平台12a升起的量的总和,于是,与先有技术的负载支承平台12的升起量仅由下臂17,17和上臂18,18所确定的千斤顶相比,本发明的装置能将升起量增加到一更大程度。另外,因为不需要特别地增加下臂17,17,上臂18,18和螺杆14的长度,所以能防止增加千斤顶10的尺寸。
因为下齿板42包括一组销43...,销以垂直相等间隔设置并且两端支承在下基座元件11b的两侧壁32,32上,并且右和左下扇形齿轮20,20与这些销43的两侧啮合,仅有一个由右和左下扇形齿轮20,20共用的下齿板42就足够了。因为上齿板44包括一组销45...,销以垂直相等间隔设置并且两端支承在上负载支承平台件12b的两侧壁37,37上,并且右和左上扇形齿轮21,21与这些销45的两侧啮合,仅有一个由右和左上扇形齿轮21,21共用的上齿板44就足够了。于是,其布置能够简化。
当千斤顶10是在竖起状态时,通过在相反方向转动螺杆14,由于有一个与上述作用相反的作用,下臂17,17和上臂18,18分别绕下销轴15,15和上销轴16,16折叠,上基座元件11a相对于下基座元件11b下降,上负载支承平台件12b相对于下负载支承平台件12a下降,于是,千斤顶10能折叠。
本发明有许多变形,其都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缩放式千斤顶,其中,以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基座的一对下臂的外端和以倒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负载支承平台的一对上臂的外端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轴相连接,和一以可转动但不能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第一连接轴上的螺杆旋入第二连接轴上的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一上基座元件和一下基座元件,它们相互连接可在垂直方向相对移动,通过一对在水平方向布置的下销轴,所述一对下臂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上基座元件,在所述两个下臂内端的外周边上形成有下扇形齿轮,一个与所述下扇形齿轮啮合的下齿板(支架)在垂直方向设置,并固定在所述下基座元件上。
2.一种缩放式千斤顶,其中,以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基座的一对下臂的外端和以倒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负载支承平台的一对上臂的外端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轴相连接,和一以可转动但不能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第一连接轴上的螺杆旋入第二连接轴上的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支承平台包括一下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和一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它们相互连接在垂直方向可相对移动,通过一对在水平方向布置的上销轴,所述一对上臂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所述下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在所述两个上臂内端的外周边上形成有上扇形齿轮,一个与所述上扇形齿轮啮合的上齿板在垂直方向设置,并固定在所述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上。
3.一种缩放式千斤顶,其中,以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基座的一对下臂的外端和以倒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负载支承平台的一对上臂的外端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轴相连接,和一以可转动但不能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第一连接轴上的螺杆旋入第二连接轴上的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一上基座元件和一下基座元件,它们相互连接可在垂直方向相对移动,通过一对在水平方向布置的下销轴,所述一对下臂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上基座元件,在所述两个下臂内端的外周边上形成有下扇形齿轮,一个与所述下扇形齿轮啮合的下齿板在垂直方向设置,并固定在所述下基座元件上,所述负载支承平台包括一下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和一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它们相互连接在垂直方向可相对移动,通过一对在水平方向布置的上销轴,所述一对上臂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所述下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在所述两个上臂内端的外周边上形成有上扇形齿轮,一个与所述上扇形齿轮啮合的上齿板在垂直方向设置,并固定在所述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上。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缩放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板包括一组销,其垂直排列地插入对应的一个所述下基座元件和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上,所述这些销的两侧能与对应的成对扇形齿轮啮合。
全文摘要
缩放式千斤顶,一基座包括一上基座元件和一下基座元件,它们在垂直方向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一对下臂的内端通过一对水平布置的下销轴可摆动地连接于上基座元件,在两个下臂的内端外周边上形成有下扇形齿轮,和一与下扇形齿轮啮合的下齿板设置在垂直方向,并固定在下基座元件上,其被布置使在两个下臂竖起的同时,下扇形齿轮使下齿板升起。于是,负载支承平台的升起量能增加,而不增加下臂、上臂和螺杆的长度。
文档编号B66F3/12GK1322670SQ00126099
公开日2001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9日
发明者菊地则行 申请人:理研化机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