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55221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结一方框体与另一方框体的连结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具有转动机构的连结部来连结一方框体与另一方框体,并对于使用者,在将一方框体与另一方框体各自规定的面朝向同一方向的状态下、可以使其相对转动的连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可以转动地连结2个框体的连结装置,已知有多种多样的结构,广泛应用到日常用品以及游戏机等电子器件上。
但是,现有的具有转动机构的连结装置,主要一轴结构的占一大半,2轴结构的不太被应用。另外,即使是实用化的2轴结构的,也很多情况下连结装置为大型的、或机构复杂的。
另外,JP专利第3189818号所记载的,虽然公开了2轴结构的构思,但是没有具体公开到可实用化的程度,谋求新的连结部的发明创作。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小型且简单的机构可使2个框体2轴转动的连结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本发明是一种连结装置,绕沿两框体的重合方向延伸的第1轴线可以转动地连结相互重合的2个框体,并且绕与上述第1轴线垂直的第2轴线使一方框体相对于另一方框体可以摆动,其特征在于由基体部件、转动部件、摆动部件构成,上述基体部件具有固定在上述另一方框体上的安装孔,上述转动部件的一端侧嵌入该基体部件的安装孔中,并可以绕上述第1轴线转动地进行安装,上述摆动部件,以上述第2轴线作为摆动轴相对于上述转动部件可以摆动地安装、并固定在上述一方框体上,在上述基体部件上具有导引面,同时,在上述一方框体一侧具有与上述导引面对接的突起部,并且,在上述摆动部件上,具有夹着上述转动部件的上述摆动轴并对上述突起部的相反侧位置进行施力的弹性部件,利用该弹性部件的施力将上述突起部推压到上述导引面。
这样,由一端侧嵌入基体部件的安装孔中并可以绕上述第1轴线转动地进行安装的转动部件、以第2轴线作为摆动轴并固定在一方框体上的摆动部件、设在导引部件上的导引面、设在一方框体侧并与导引面对接的突起部、夹着转动部件的摆动轴线并对上述突起部的相反侧的位置进行施力的弹性部件构成连结部,利用弹性部件的施力而可将上述突起部推压到上述导引面上,从而以简单、廉价的构成容易使一方框体与另一方框体相对转动,并且,利用固定在一方框体上的摆动部件能够使一方框体相对于另一方框体摆动,并且,利用弹性部件一边使突起与导引面相对接一边转动,因此,一方框体与另一方框体可以相互摆动,并且通常能够保持一定的关系进行转动。
而且,上述导引面的优选实施例在于上述导引面为倾斜面,并通过随着上述转动部件的转动使上述突起部沿上述倾斜面移动,而上述摆动部件对应上述倾斜面的倾斜进行摆动,使上述一方框体与另一方框体所成的角度慢慢增加。
另外,上述导引面的更优选实施例在于上述导引面的至少一部分为倾斜面,并通过使上述一方框体相对于另一方框体绕上述第1轴线转动,使上述突起部沿上述倾斜面移动,而使上述一方框体相对于上述另一方框体绕上述第2轴线摆动。
另外,通过在上述基体部件上具有凹部,且该凹部至少在上述2个框体相互重合的状态时收纳上述突起部,而能够可靠地使2个框体相重合的同时,还可以防止一方框体相对于另一方框体简单转动。
另外,通过由曲面平滑连接上述凹部与上述导引面,而在使一方框体与另一方框体相对转动时,可以平滑转动。
而且,通过随着上述转动部件的转动使上述突起部从上述凹部移动到上述导引面上,而使上述摆动部件摆动规定角度的量。
而且,最好上述弹性部件是由大致呈“コ”字状的线材构成并在其两端具有绕线部的扭簧,将上述扭簧的绕线部安装在上述摆动部件上,并且在上述扭簧的“コ”字状中央部夹着上述转动部件的摆动轴并对上述突起部的相反侧位置进行施力。
而且,在上述转动部件的一端固定具有突起的板簧,并且在上述基体部件上设置凹陷,该凹陷至少在相互重合上述2个框体的状态时嵌入上述突起,从而在使一方框体与另一方框体上互转动时,能够可靠地进行停止。
而且,上述转动部件设成中空,在内部可以配置上述一方框体与上述另一方框体之间的配线材,从而,无需在连结部设置接点什么的,能够简单地进行配电线的缠绕。


图1(A)~(D)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连结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机构进行说明的构成图。
图3是本发明的连结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分解图,(A)是俯视图、(B)是仰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连结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剖视图,(A)表示一方框体与另一方框体相互重合的状态、(B)表示使一方框体与另一方框体相互大致转动180度的状态。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托架与弹簧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6是用于分别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的伴随转动动作而摆动(倾斜运动)角度变化的曲线图。
图7(A)、(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的转动初期、杆42的突起部43从套筒(sleeve)44上设置的凹部46移动到导引面45的一端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8(A)、(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的转动初期、杆42的突起部43从套筒(sleeve)44上设置的凹部46移动到导引面45的一端位置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9(A)~(C)是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结装置的各框体间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A)是一方框体侧的视图、(B)是另一方框体侧的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结部的立体图,(A)是俯视图、(B)是仰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锁定机构的图,(A)是锁定时的立体图、(B)是解除锁定时的立体图。
图13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关闭状态的锁定机构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举例说明。但是,该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关系等,并不局限于尤其特定的记载,其主要意图也并不是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上述记载,其只不过是说明例。
以下,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图2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连结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机构进行说明的构成图;图3是本发明的连结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分解图,(A)是俯视图、(B)是仰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连结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剖视图,(A)表示一方框体与另一方框体相互重合的状态的情况、(B)表示使一方框体与另一方框体相互大致转动180度的状态的情况。
图中同一构成要件使用同一编号,1是一方框体;2是另一方框体;7是设在一方框体1上的倾斜部;20是转动机构;21是托架,其具有相对于转动机构20的转动部件40垂直设置的作为摆动轴的起伏轴41的轴承用孔22(图2)、并固定在一方框体1上的摆动部件上;30是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其夹着上述转动部件40的作为摆动轴的起伏轴41、两端抵在托架21上,由使一方框体1趋向于另一方框体2一侧的大致呈“コ”字状的线材构成;31是设置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上所设的转动机构20的孔;40是为了使一方框体1倾斜而具有贯通插入托架21的轴承用孔22中的作为摆动轴的起伏轴41的转动部件;42是利用突起部43与转动限位的凸部51固定在一方框体1上的杆;44是具有导引面45与凹部46的作为基体部件的套筒,其可转动地嵌入转动部件40并固定在另一方框体2的一方框体1一侧,该导引面45通过与杆42的突起部43的对接而在一方框体1的转动初期使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分开后,具有在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上设置规定角度用的倾斜部,该凹部46在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相互重合时,对杆42的突起部43进行定位;47是摩擦板;48是可转动地嵌入转动部件40并固定在另一方框体2上的保持板,其具有对应两框体1、2相互重合的状态、与从重合状态使一方框体1相对于另一方框体2转动大致180度后的状态、的定位用的卡扣机构的孔部48a;49是由板簧形成的弹簧板,具有构成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的定位用卡扣机构的突起50,固定在转动部件40上能够使转动部件40在另一方框体2中转动。这里,可以转动地连结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的连结部,由转动机构20、为弹性部件的弹簧30、作为摆动部件的托架21、及具有突起部43的杆42构成。此外,起伏轴41的轴为摆动轴,一边使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相摆动、一边绕转动部件40的转动轴转动。
该第1实施方式的连结装置,如图1中所示其开关状态那样,由转动机构连结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相互重合的图1(A)状态的端部,在使上述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的各自规定的面1a、2a朝向同一方向的状态下,如图1(B)、(C)、(D)那样,使一方框体1相对于另一方框体2可相对转动。另外,在该转动初期通过使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分开,而能够防止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的相对的面相摩擦或损伤的情况。并且,当从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相重合的位置转动大致180度时,相对于一方框体1使另一方框体2产生与设在一方框体1的另一方框体2一侧上的导引面的、倾斜部7的角度大致相同的规定角度θ。
在该图1中,20是图3、图4详细表示的转动机构,21是固定在一方框体1上的作为摆动部件的托架,其具有承受设在该转动机构20的转动部件40上的作为摆动轴的起伏轴41的轴承。即,一方框体1,利用贯通插入作为该摆动部件的托架21的轴承中的作为摆动轴的起伏轴41,能够从相互重合的状态使一方框体1沿离开另一方框体2的方向转动、也就是能够摆动,并且能够以转动部件40的轴线为中心沿上述图1(B)中8所示的箭头方向转动。而且,在该转动机构20上设有如后所述具有凹部46、导引面45的作为基体部件的套筒44,一方框体1在转动初期,受到使一方框体1离开另一方框体2方向的力,由凹部46推动设在一方框体1一侧的杆42的突起部43,一边在经由平滑曲面与凹部46连接的倾斜面45a上滑动一边移动,而一方框体1不会与另一方框体2相摩擦地如图1(C)那样进行转动,同时随之转动使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的角度慢慢增大。而且,如图1(D)那样,在从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相重合的位置大致转动180度时,形成与设在一方框体1的另一方框体2一侧上的倾斜部7的角度大致相同的规定角度θ,能够使一方框体1相对于另一方框体2倾斜。
而且,如图2及图4所示,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及转动机构20,在一方框体1上固定作为摆动部件的托架20,转动机构20从另一方框体2的下方朝向一方框体地插入开在另一方框体2上的孔31中,并将转动机构20的套筒44(图3所示)固定在另一方框体2的一方框体1一侧。另外,该转动机构20,如图3、图4所示,设有具有起伏轴41的转动部件40,并将该转动部件40的作为摆动轴的起伏轴41插入托架21的轴承用孔22中,使托架21以上述起伏轴41为中心转动,而能够使一方框体1摆动。另外,为弹性部件的弹簧30夹着转动部件40的作为摆动轴的起伏轴41的轴线、并通过对设有突起部43的一侧的相反侧的位置进行施力(参照图4(A)、(B)),而由为弹性部件的弹簧30的弹性力向导引面45推压突起部43。该弹簧30,绕该起伏轴41安装在托架21上并赋予向另一方框体2的方向推压一方框体1的力。并且,该转动机构20,由杆42、套筒44、保持板48、弹簧板49等构成,该杆42,具有突起部43与转动限位的凸部51,并将突起部43与凸部51分别嵌合在设于一方框体1的孔31上的转动限位部(孔)33、32(图2)中;该套筒44,具有设在安装孔的周围的导引面45与凹部46,并固定在另一方框体2的一方框体1一侧;该保持板48,固定在另一方框体2的一方框体1的相反侧,并在上述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相重合的位置和从该位置大致转动180度的位置上分别具有定位用卡扣机构的孔48a;该弹簧板49,为弹性体、由板簧构成,具有构成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的定位用卡扣机构的突起50,固定在转动部件40上并使转动部件40可在另一方框体2中转动。
此外,如表示该状态的图4的剖视图的图4(A)所示,在上述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相重合的状态(关闭状态)下,杆42的突起部43嵌入套筒44的凹部46中,利用弹簧30的推压力通常产生扩大转动部件40的突起部43相反侧的位置与托架21的距离方向的力,因此,托架21能够以起伏轴21为中心摆动,通过将与托架21同时一体运动的杆42的突起部43推入上述凹部46内,而将一方框体1抵在另一方框体2上,如图1(A)那样,使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紧密接触。接着,如图1(B)所示,当在该状态下使一方框体1沿箭头8方向转动时,杆42的突起部43从凹部46越到套筒44的倾斜面45a上,反抗弹簧30的推压力推起一方框体1,因此,使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暂时分开规定距离。这样,即使使一方框体1进一步向箭头8方向转动,一方框体1也不会摩擦另一方框体2的规定的面2a,如图1(C)那样进行转动,同时,随之转动,杆42的突起部43沿倾斜面45a慢慢被推起,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的角度慢慢增大。而且,若如图1(D)那样一方框体从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的重合位置转动到大致转动180度的位置(打开状态),则如图1(D)及图4(B)那样,杆42的突起部43位于套筒44的倾斜面45a的最高处,一方框体1形成与设在一方框体1的另一方框体2一侧的倾斜部7的角度大致相同的规定角度θ。
这里,最好通过上述的杆42的突起部43,从凹部46越上套筒44的作为导引面45的倾斜面45a,而使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分开的规定距离,相对于设在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相重合的各面上的部件从框体表面的突出量具有一些间隙。更具体地讲,最好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的转动角度在0~10度以内、摆动角度在5~10度变化,并随着转动角度进一步打开,最终(大致打开180度的状态),摆动角度为10度以上20度以下。
另外,在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相重合的状态(关闭状态)的图4(A)和大致转动180度的位置(打开状态)的图4(B)上,设在弹簧板49上的突起50与设在保持板48上的定位用卡扣机构的孔48a相配合进行定位。这样,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以分别关闭的状态和打开的状态不容易运动地进行定位。此外,该定位,在关闭状态(大致0度)与打开状态(大致180度)2处、使转动位置不容易运动地进行定位,但是也可以在中间的45度位置进行定位,更细微地讲,也可在每规定角度进行定位。另外,在上述实施的方式中,虽然例示了转动到大致180度的情况,但也可以转动到360度附近或者转动360度以下的情况。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套筒44的导引面45设成倾斜面45a,至少在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的转动初期,由倾斜面45a使另一方框体2与一方框体1分开,虽然对如此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例如,不将该导引面45设成倾斜面45a,而加深凹部46,并从该凹部46推起突起部43后,赋予一方框体1以规定角度。
图6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伴随转动动作而摆动(倾斜运动)角度变化。该图A所示的线是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情形,在该线的(a)点由于转动角度为0,故两框体处于关闭状态,摆动角度大致为0度。这里,当两框体1、2稍微转动5度左右时,移到(b)点,两框体1、2作为规定角度摆动大致10度。这时,设在杆42上的突起部43,从设在作为基体部件的套筒44上的凹部46移动到倾斜面45a的端部位置。这时的情形如图7(A)、(B)所示。并且,若继续进一步转动,则慢慢摆动到180度的打开的状态,最终赋予15度的摆动角度。
这样,在转动初期突起部43跃出凹部46时,能够在两框体1、2之间形成不产生框体表面等损伤的间隙,并通过之后的转动,在大致打开180度的状态下,能够顺利地转动到最容易使用的角度。这里,也可以如图6中区别于线A的线B所示那样,在转动初期、或在转动之前使两框体摆动到必要的角度,然后不摆动,保持相同的摆动角度进行转动。具体地讲,如图8(A)、(B)所示,只要取代倾斜面45a,而设置平坦部45’即可。
这样的构成与线A的情形相比较,在转动初期能够可靠地防止框体表面的损伤,除此之外,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例如可以将设在框体上的未图示的部件从框体表面的突出量等设计得较大等,并且能够简化连结部的构成。
如上种种叙述采用第1实施方式,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利用由转动机构20等构成的连结部连结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的端部,并在使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的各规定的面1a、2a朝向同一方向的状态下可以使一方框体1相对于另一方框体2相对转动地构成的连结装置。并且,虽然为简单的结构,但是能够在使一方框体1相对于另一方框体2相对转动的转动初期使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分开,因此,能够突出于两框体1、2的重合面1a、2a、配置各种部件,并不会担心相互的框体表面发生摩擦。另外,因为从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相重合的状态相对转动的打开状态(例如180度)产生规定的角度(例如,倾斜面的倾斜对应角),所以再加上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以使同一侧的面1a、2a朝向同一方向的状态转动,从而能够提供大大地提高使用方便性的连结装置。
另外,上述倾斜面45a的倾斜,随着上述一方框体1的转动慢慢增加与另一方框体2所成的角度、以达到规定的角度,从而能够以非常小的力使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相对转动。
另外,通过利用弹簧30使托架21以成为摆动轴的起伏轴41为中心摆动,使一方框体1的具有突起部43的一侧推压另一方框体2一侧,而成为一方框体1通常被压向另一方框体2一侧的形态能够防止打开的随意性,同时在从使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相转动打开的状态返回到相互重合的状态(关闭状态)时,能够将一方框体1自动地推压向另一方框体2一侧进行定位。此外,虽然表示了作为弹性体使用弹簧30的第1实施方式,但是对于托架21与弹簧30不只是图2所示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如图5所示,由扭簧35及托架25构成,该扭簧35的两端具有绕线部36、由大致呈“コ”字状的线材构成,该托架25具有贯通插入该扭簧35的绕线部36的轴27及起伏轴41的轴承用孔26,在扭簧35的“コ”字状中央部夹着上述转动部件40的作为摆动轴的起伏轴41并对上述突起部43的相反侧的位置进行施力,以从该起伏轴41的周围赋予向另一方框体2的方向推压安装在托架25上的一方框体1的力。这样,通过具有绕线部36,并利用扭簧35,而能够任意地调整突起部43向导引面45的施力,尤其适合需要大的施力的情况下。另外,本发明的弹性体并不限定于弹簧。
并且,通过将上述转动部件40设成中空,并在其内部穿过对分别配置在一方框体1内部与另一方框体2内部的电子部件之间进行连结的电源线或信号线,而不用在转动部分设置接点等,就能够由信号线等配电线材等从另一方框体2向一方框体1传递信号或电力。另外,虽然列举在一方框体1一侧具有倾斜部7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只在另一方框体2的一侧设置倾斜部,另外,也可以在两框体1、2上设置倾斜部。并且,两框体1、2均不设置倾斜部,通过在关闭状态事先将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之间的距离分离到某种程度,也能够在打开状态使两框体1、2之间不相干涉。这时,通过进一步分开两框体1、2之间的距离,而能够较大地设定在打开状态下的两框体1、2所成的角度。
另外,在上述转动机构20上,通过至少在上述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相重合的位置与从该位置大致转动180度的位置分别设置定位卡扣机构,而即使使一方框体1或另一方框体2转动,也能够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可靠地停止转动。
其次,根据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例示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关系等,并不局限于尤其特定的记载,其主要意图也并不是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上述记载,其只不过是说明例。另外,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是指同一部件。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结装置的各框体间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A)是一方框体侧的视图、(B)是另一方框体侧的视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结部的立体图,(A)是俯视图、(B)是仰视图;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锁定机构的图,(A)是锁定时的图、(B)是解除锁定时的立体图;图13是对在第2实施方式的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的关闭状态下,若不摆动规定量、即不强制分开,则不能转动的锁定机构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图13(A)是两框体关闭状态的图,图13(B)是两框体强制分开的状态的图。
图中1是一方框体,2是另一方框体,7是设在一方框体1上的倾斜部,130是转动机构,140是固定在转动部件141上并由穿过孔的小螺钉等固定在一方框体1上的转动轴固定部件;142是转动轴倾斜运动保持部件,其在由弹性部件等构成的臂部143的前端具有定位用卡扣机构用的突起144,可以使转动部件141转动的同时由起伏轴145可摆动或倾斜运动地保持转动部件141;146是作为摆动部件的转动轴保持部件,通过孔150、151固定在另一方框体2上,并具有在对应连结装置的打开状态(图6(c)所示的使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倾斜运动的状态)与关闭状态(图6(a)所示的两框体的重合状态)定位上述棘爪机构的突起144用的凹部147、以及用于承受起伏轴145的轴承部等;152是弹簧板,其由弹性件等构成、固定在转动部件141上,并具有使转动部件141不从转动轴倾斜运动保持部件142上脱离的同时对转动部件141的旋转进行锁定用的突起148、以及利用设在与两框体1、2的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相对应的位置的未图示的凹部进行棘爪定位用的棘爪用突起153、154。
第2实施方式的连结装置,如图9所示,从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相互重合的关闭状态(A),如图9(B)所示那样沿箭头9方向推起一方框体1,只强制分开设在一方框体1的另一方框体2一侧的倾斜部7的规定角度θ。然后,如箭头8那样使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相对转动大致180度,成为图9(C)所示那样的打开状态。这样,随着一方框体1的转动而不会摩擦突出于另一方框体2的部件,并且一方框体1相对于另一方框体2只倾斜运动规定角度θ,因此,能够提高使用方便性。
而且,图11所示的转动机构130,一方框体1一侧如图10(A)所示那样,由穿过孔149的小螺钉等固定转动轴固定部件140,另一方框体2一侧如图10(B)所示那样利用设在转动轴保持部件146的一部分上的固定用臂的孔150、151固定在另一方框体2上。而且,转动机构130,如从固定该转动机构130的另一方框体2的端部侧观察的图11(A)或从另一方框体2的操作面侧观察的图12(A)那样,在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相重合的状态(关闭状态)下,设在转动轴倾斜运动保持部件142的臂部143的前端的突起144,嵌入如图11(A)所示的2个凹部147中的下侧的凹部147中,即在设于图11(B)的右侧图示的臂部143的前端的突起144的位置进行定位,在图13(A)中也明显看出转动部件141向另一方框体2的与一方框体1相对的面一侧倾斜。
因此,如图13(A)所示那样,固定在转动部件141上的弹簧板152上所设的突起148,嵌入设在另一方框体2一侧的孔161中,对转动部件141的转动进行锁定。另外,设在该弹簧板152上的突起153,嵌入设在转动轴倾斜运动保持部件142上的定位用凹部(在图11(B)中由突起153遮住的部分)中,与上述突起148的转动锁共同作用,在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相重合的状态(关闭状态)下,防止稍微推压一方框体1就产生运动。
而且,如图9(B)所示,若从该状态沿箭头9方向推起一方框体1,则首先,如图13(B)所示,固定在转动部件141上的弹簧板152上的突起148,从接受设在另一方框体2一侧的突起148用的孔161中拔出,并且图11(B)的设在臂143的前端的突起144从下侧的定位用凹部147脱离,进一步推起时,接着图11(B)中设在臂部143的前端的突起144嵌入该图11(B)中147所示的上侧的定位用凹部141中。这样,转动部件141,如图12(B)所示那样,相对另一方框体2大致呈直立姿势,固定转动轴固定部件140的一方框体1,如图9(B)所示,只打开一方框体1的另一方框体2一侧的倾斜部7的规定角度θ,强制分开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
此外,如图9(C)所示,若使一方框体1转动到打开的状态,则与关闭的状态的情况相同,设在弹簧板152上的突起153嵌入设在转动轴倾斜运动保持部件142上的未图示的定位用凹部,进行定位。在该状态下,如上述图9(C)所示,一方框体1与设在一方框体1的另一方框体2一侧的倾斜部7的角度大致相同呈规定角度θ’。因此,如上述那样,在使一方框体1转动时不会摩擦另一方框体2的突出的部件等。
在图13(A)的关闭状态下,设在转动部件141的下部的弹簧板142上的突起148嵌入设在另一方框体2一侧的孔161中。该孔161也可以设在另一方框体2一侧的底座上、或设在作为摆动部件的转动保持部件146等上。另外,也可取代孔161,而配置阻止突起148的转动的突出的限制部件。
从图13(B)中明显可知,在两框体1、2摆动规定量强制分开的情况下,突起148从孔161中拔出、转动部件141能够自由转动。另外,如图13所示那样对在第2实施方式的图11或图12中没有设置的弹性部件160或162任一方或双方进行配置。该弹性部件160、162只要是盘簧、板簧等弹性部件,任意结构均可,并能够通常向欲关闭两框体1、2的同方向施力。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记载有在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强制分开时,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具有规定角度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使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平行分开。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伸缩自如、或沿转动的轴线方向上下移动自如的机构而能够容易实现转动部件141。这时,最好利用弹簧等弹性部件沿向另一方框体2一侧推压一方框体的方向施加力。
如上种种叙述,根据第2实施方式,利用由转动机构130等构成的连结部连结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的端部,并在使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的各规定的面朝向同一方向的状态下可以转动,并且,在连结部上具有强制分开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的机构、和在强制分开后使上述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转动的机构,并在转动开始时能够强制分开另一方框体2与一方框体1,因此,在转动时,不用担心从框体突出的部件与转动的框体相摩擦,能够提供非常方便使用的连结装置。
另外,可以转动地将上述转动机构130的转动部件141保持在轴承中的部件142,具有在上述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相重合的状态下嵌入设在另一方框体2上的突起承受部中的突起148,以在上述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相重合的状态下对上述转动部件141的旋转进行锁定,通过上述一方框体1相对于另一方框体2强制分开,而能够解除上述转动锁定进行转动,因此,能够以非常简单的机构,可靠地锁定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可以防止无意中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打开的不良现象。
而且,通过将规定上述转动部件141的倾斜运动或摆动角度的定位机构设为由弹性体构成臂部143,且该臂部143设在上述轴承142中,并具有与在轴承保持部件146上设置的定位孔147相配合的突起,从而在强制分开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时,能够以非常简单的结构确实地形成规定角度。
并且,通过将上述转动部件141设成中空,并在其内部穿过对分别配置在一方框体1内部与另一方框体2内部的电子部件之间进行连结的电源线或信号线,而不用在转动机构130上设置接点,就能够由信号线等配电线或线材等从另一方框体向一方框体传递信号或电力。
另外,在上述转动机构130上,通过至少在上述一方框体1与另一方框体2相重合的位置与从该位置大致转动180度的位置分别设置定位卡扣机构,而即使使一方框体1或另一方框体2转动,也能够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可靠地停止转动。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以进行转动与摆动两种动作的小型的连结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连结装置,绕沿两框体的重合方向延伸的第1轴线可以转动地连结相互重合的2个框体,并且绕与上述第1轴线垂直的第2轴线可以使一方框体相对于另一方框体进行摆动,其特征在于由基体部件、转动部件、摆动部件构成,上述基体部件,具有固定在上述另一方框体上的安装孔,上述转动部件的一端侧嵌入该基体部件的安装孔中,并可以绕上述第1轴线转动地进行安装,上述摆动部件,以上述第2轴线作为摆动轴相对于上述转动部件可以摆动地安装、并固定在上述一方框体上,在上述基体部件上具有导引面,同时,在上述一方框体一侧具有与上述导引面对接的突起部,并且,在上述摆动部件上,具有夹着上述转动部件的上述摆动轴并对上述突起部的相反侧位置进行施力的弹性部件,利用该弹性部件的施力将上述突起部推压到上述导引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引面为倾斜面,并通过随着上述转动部件的转动使上述突起部沿上述倾斜面移动,而使上述摆动部件对应上述倾斜面的倾斜进行摆动,使上述一方框体与另一方框体所成的角度慢慢增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引面的至少一部分为倾斜面,并通过使上述一方框体相对于另一方框体绕上述第1轴线转动,使上述突起部沿上述倾斜面移动,而可使上述一方框体相对于上述另一方框体绕上述第2轴线摆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体部件上具有凹部,该凹部至少在上述2个框体相互重合的状态时收纳上述突起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曲面平滑连接上述凹部与上述导引面。
6.如权利要求4项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随着上述转动部件的转动使上述突起部从上述凹部移动到上述导引面上,而使上述摆动部件摆动规定角度的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部件为由大致呈“コ”字状的线材构成并在其两端具有绕线部的扭簧,将上述扭簧的绕线部安装在上述摆动部件上,并且在上述扭簧的“コ”字状中央部夹着上述转动部件的摆动轴并对上述突起部的相反侧位置进行施力。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部件为由大致呈“コ”字状的线材构成并在其两端具有绕线部的扭簧,将上述扭簧的绕线部安装在上述摆动部件上,并且在上述扭簧的“コ”字状中央部夹着上述转动部件的摆动轴并对上述突起部的相反侧位置进行施力。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转动部件的一端固定具有突起的板簧,并且在上述基体部件上设置凹陷,该凹陷至少在相互重合上述2个框体的状态时嵌入上述突起。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动部件设成中空,在内部可以配置上述一方框体与上述另一方框体之间的配线材。
全文摘要
一种连结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转动部件及倾斜部构成,该转动部件,在一端侧具有起伏轴,该起伏轴插入在一方框体上固定的起伏轴承中并使一方框体倾斜运动,另一端侧可以转动地保持在上述另一框体上;该倾斜部设在上述一方框体与另一方框体相重合的面上。这种连结装置具有转动机构,其结合相互重合的一方框体与另一方框体的端部,在使上述一方框体与另一方框体的各规定侧的面朝向同一方向的状态下,可以使一方框体相对于另一方框体相对转动。
文档编号H05K5/02GK1535108SQ200410028368
公开日2004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0日
发明者阿部贤治, 中村智明, 明, 二, 山本龙二, 哉, 赤羽秀哉 申请人:京瓷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大桥技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