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灯光亮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54509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灯光亮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可调节的用于照亮前方路程的用电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用灯光亮度调节装置,都是在现有车灯电路的基础上,通过调高灯光电压的方式,使车的灯光亮度增加,但这样的灯光亮度增强,只对于小雨天或雨后行驶起作用,而对于雾天、雪天的车辆行驶不但不起好的作用,反而会由于其反射光的增强,刺激驾驶人员的眼睛,使其不舒服,容易增加眼疲劳,由于反射光的增强,不但不会增加视距,反而会缩短视距。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在雨天、雾天、雪天行驶时视距近、反射光刺眼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使灯光亮度增强、也可使色温降低在雪天、雾天反射弱、穿透力强,增加视距且不刺眼的车用灯光亮度调节装置。
这种车用灯光亮度调节装置,包括电源开关电路,亮度调节电路和灯光控制电路接在电源开关电路上,脉冲发生电路接在灯光控制电路上,负载HL1、HL2接在亮度调节电路和灯光控制电路间;亮度调节电路包括16#、13#脚接在电源开关电路输出端的集成块IC1,两电阻R11、R10一端短接后另一端分别接在集成块Ic1的1#脚和2#脚上,一端与电阻R11和R10短接端连接、另一端各自接在集成块IC1的6#脚和5#脚上的电阻R7及电容C4,接在电阻R11和电阻R10的短接端与集成块IC1的9#脚上的串联的电阻R5和电容C5,接在集成块IC1的11#脚上的电阻R17,基极接在电阻R17上的三极管BG3,栅极通过电阻R16接在三极管BG3的集电极上的场效应管VT1,栅极通过电阻R18接在集成块IC1的14#脚上的源极与场效应管VT1源极连接的场效应管VT2,正极接在场效应管VT1漏极上的二极管D5,接在二极管D5负极和场效应管VT1源极上的电容C8,接在电容C8和集成块IC1的1#脚的反馈电阻R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强灯光的亮度,使之在雨天路面潮湿发黑吸光能力强夜间行驶时,弥补被路面多吸收的光,使视距达到最大,在雾天雪天反光强烈时,将灯光的色温调到红黄光的色温,使视距达到最大,且不刺眼。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的车用灯光亮度调节装置,包括电源开关电路1,亮度调节电路2和灯光控制电路3接在电源开关电路1上,负载HL1、HL2接在亮度调节电路2和灯光控制电路3间;亮度调节电路2包括16#、13#脚接在电源开关电路输出端的集成块IC1,IC1为脉宽调制型开关集成电路CW3525A,一端分别接在集成块Ic1的1#脚和2#脚上另一端短接的电阻R11、R10,一端与电阻R11和R10短接端连接、另一端各自接在集成块IC1的6#脚和5#脚上的电阻R7及电容C4,接在电阻R11和电阻R10的短接端与集成块IC1的9#脚上的串联的电阻R5和电容C5,接在集成块IC1的11#脚上的电阻R17,基极接在电阻R17上的三极管BG3,栅极通过电阻R16接在三极管BG3的集电极上的场效应管VT1,栅极通过电阻R18接在集成块IC1的14#脚上的源极与场效应管VT1源极连接的场效应管VT2,正极接在场效应管VT1漏极上的二极管D5,接在二极管D5负极和场效应管VT1源极上的电容C8,接在电容C8和集成块IC1的1#脚的反馈电阻R14。灯光开关控制电路3包括与非门F1,接在与非门F1上的非门F3,两基极和两发射极分别短接后基极接在非门F3输出端上的两三极管BG4、BG5,栅极通过电阻R19接在三极管BG4发射极上的场效应管VT3,一输入端与与非门F1输入端连接的与非门F2,接在与非门F2输出端上的非门F4,两基极和两发射极分别短接后基极接在非门F4输出端的两三极管BG6、BG7,栅极通过电阻R20接在三极管BG6发射极上的场效应管VT4。负载HL1及HL2的一端与二极管D5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VT3及VT4的源极连接。脉冲发生电路包括555集成块IC2,接在集成块IC2的5#脚与地间的电容C9,集成块IC2的6#脚和2#脚短接后通过电容C10接地,输出端接在集成块IC2的2#脚上的电位器W,接在电位器W一端的二极管D3,串联后接在集成块IC2的8#脚和二极管D3上的电阻R21电阻R22,一端接在集成块IC2的7#脚及电阻R21和电阻R22的连接点上、另一端与电位器W的另一端连接的二极管D4。集成块IC2的3#输出脚与与非门F1、F2的两短接的输入端连接。电源开关电路(1)包括稳压块,稳压块为7809,发射极接在稳压块上的三极管BG1,接在三极管BG1发射极与基极间的电阻R13,接在三极管BG1基极上的电阻R12,集电极与电阻R13连接的三极管BG2,接在三极管BG2基极上的电阻R8,两负极连接后接在电阻R8上的两二极管D1、D2,两正极对接后与二极管D1、D2并联的稳压二极管DW1、DW2,一端接在稳压二极管DW1和二极管D1上且与与非门F1输入端连接的电阻R1,一端接在稳压二极管DW2和二极管D2上且与与非门F2输入端连接的电阻R2。电阻R1、及R2的另一端输入灯光控制信号,无论那一个有信号,集成块IC1的11#脚、14#脚轮流有信号输出,控制场效应管VT1、VT2的导通与关断,当VT2导通时,电源在通过二极管D5给负载供电的同时,也给电容C8充电,当VT2截止VT1导通时,二极管D5截止,电源电压与电容C8电压叠加后供给负载,使供给负载HL1、HL2的电压明显增强。通过调整反馈电阻R14的数值,改变集成块IC1的11#脚与14#脚的输出脉冲宽度,从而达到所需要的增亮电压。通过调整电位器w的输出,改变集成块IC2的3脚脉冲输出宽度,从而使场效应管VT3、VT4的截止与导通的时间比例发生变化,从而使亮度可根据天气情况而变化。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灯光亮度调节装置,包括电源开关电路(1),其特征是亮度调节电路(2)和灯光控制电路(3)接在电源开关电路(1)上,脉冲发生电路(4)接在灯光控制电路(3)上,负载HL1、HL2接在亮度调节电路(2)和灯光控制电路(3)间;亮度调节电路(2)包括16#、13#脚接在电源开关电路(1)输出端的集成块IC1,两电阻R11、R10一端短接后另一端分别接在集成块Ic1的1#脚和2#脚上,一端与电阻R11和R10短接端连接、另一端各自接在集成块IC1的6#脚和5#脚上的电阻R7及电容C4,接在电阻R11和电阻R10的短接端与集成块IC1的9#脚上的串联的电阻R5和电容C5,接在集成块IC1的11#脚上的电阻R17,基极接在电阻R17上的三极管BG3,栅极通过电阻R16接在三极管BG3的集电极上的场效应管VT1,栅极通过电阻R18接在集成块IC1的14#脚上的源极与场效应管VT1源极连接的场效应管VT2,正极接在场效应管VT1漏极上的二极管D5,接在二极管D5负极和场效应管VT1源极上的电容C8,接在电容C8和集成块IC1的1#脚的反馈电阻R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灯光亮度调节装置,其特征是灯光控制电路(3)包括与非门F1,接在与非门F1输出端上的非门F3,两基极和两发射极分别短接后基极接在非门F3输出端上的两三极管BG4、BG5,栅极通过电阻R19接在三极管BG4发射极上的场效应管VT3,一输入端与与非门F1输入端连接的与非门F2,接在与非门F2输出端上的非门F4,两基极和两发射极分别短接后基极接在非门F4输出端的两三极管BG6、BG7,栅极通过电阻R20接在三极管BG6发射极上的场效应管VT4.两场效应管VT3、VT4漏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灯光亮度调节装置,其特征是脉冲发生电路(4)包括集成块IC2,接在集成块IC2的5#脚与地间的电容C9,集成块IC2的6#脚和2#脚短接后通过电容C10接地,输出端接在集成块IC2的2#脚上的电位器W,接在电位器W一端的二极管D3,串联后接在集成块IC2的8#脚和二极管D3上的电阻R21电阻R22,一端接在集成块IC2的7#脚上的并与电阻R21和电阻R22的连接点连接、另一端与电位器W的另一端连接的二极管D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可调节的用于照亮前方路程的用电装置的技术领域。这种车用灯光亮度调节装置,包括电源开关电路,亮度调节电路和灯光控制电路接在电源开关电路上,脉冲发生电路接在灯光控制电路上,负载HL
文档编号H05B37/00GK2930187SQ20062008742
公开日2007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7日
发明者刘炳德 申请人:刘炳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