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齿形扶手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8908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步齿形扶手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扶手带,尤其涉及一 种用于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同步齿形扶手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扶手带一般为平带,如图1、 图3所示,即内腔表面为平坦的滑动层,同时也是摩擦层,为了增大扶手驱 动力,需增加内腔表面的摩擦系数,但同时也增大了运行的阻力,在这种需 要折中的情况下,往往采用压带的方式来增加驱动力。但随着时间推移,扶手带的驱动性能逐渐下降,出现打滑现象,不得不 频繁调整压带的压力和扶手带的张紧力。但这种平带还是由于驱动力不足不 能用于大提升高度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为了适应大提升高度的情况,也出现了一种"T"形的扶手带,如图4 所示,其将驱动时的摩擦层和扶手导轨上运行时的滑动层分开来,摩擦层位 于突起的两侧面,滑动层则位于内腔平坦部位,这确实使扶手的驱动性能得 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其驱动性能随时间推移的逐渐下降,出现打滑现象的缺 点仍无法克服。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公开一种用于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同步齿形扶手带,能够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能大幅度的提高扶手驱动能力,且 不需压带装置,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扶手带的使用寿命。同时无需改变现有 的驱动方案,只需更改驱动轮即可实施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同步齿形扶手带,它包括扶手带本体, 所述扶手带本体的内腔表面上设置有同步齿和齿槽。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解释 所述同步齿和齿槽交替的设置于内腔表面上。所述同步齿和齿槽沿长度方向均匀交替地设置于内腔表面上。所述同步齿和齿槽设置于扶手带本体的内腔表面的宽度中央。 所述同步齿与内腔表面可以是无缝一体化成型。所述同步齿与内腔表面也可以是采用其它特殊方式有缝连接,拼接构成 整体。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 本实用新型的同步齿形扶手带,能大幅度的提高扶手驱动能力,且 不需压带装置,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扶手带的使用寿命。2. 本实用新型的同步齿形扶手带,无需改变现有的驱动方案,只需更 改驱动轮即可实施本实用新型,利于推广。3. 本实用新型的同步齿形扶手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 独特、结构新颖简单,功能卓越;制造方便,使用方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应显著,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常见公知的扶手带截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常见公知的扶手带立体图;图4为另一种常见公知的扶手带立体图。其中1扶手带外层;2加强部件;3内部结构;4滑动层;5扶手 带本体;6内腔表面;7同步齿;8齿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2所示, 一种同步齿形扶手带,它包括扶手带本体5。该 扶手带本体5是一个由图1示出的扶手带外层1、加强部件2、内部结构3 和滑动层4等主要部件构成的类似公知扶手带的结构。扶手带本体5的内腔表面6的宽度中央上设置有同步齿7和齿槽8。同 步齿7和齿槽8沿长度方向均匀交替地设置于内腔表面6上。同步齿7与内腔表面6可以是无缝一体化成型;也可以是采用其它特殊 方式有缝连接构成整体。本实用新型采用类似同步齿形带的结构,与本实用新型相配合使用的驱 动轮和扶手带之间能提供足够的驱动力,同时不会由于磨损出现打滑现象, 从而保证了乘客的安全。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特殊结构,无需传统的压带装置, 利用扶手带自身的张紧力就可以可靠的传动,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扶手 的使用寿命。同时无需改变现有的驱动方案,只需更改驱动轮即可实施本实 用新型。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同步齿形扶手带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并不局 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总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 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
权利要求1.一种同步齿形扶手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扶手带本体(5),所述扶手带本体(5)的内腔表面(6)上设置有同步齿(7)和齿槽(8)。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齿形扶手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齿 (7)和齿槽(8)交替的设置于内腔表面(6)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齿形扶手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齿 (7)和齿槽(8)沿长度方向均匀交替地设置于内腔表面(6)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齿形扶手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齿 (7)和齿槽(8)设置于扶手带本体(5)内腔表面(6)的宽度中央。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同步齿形扶手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步齿(7)与内腔表面(6)为无缝一体化成型。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同步齿形扶手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步齿(7)与内腔表面(6)以有缝拼接构成整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步齿形扶手带,它包括扶手带本体(5),扶手带本体(5)的内腔表面(6)的宽度中央上设置有同步齿(7)和齿槽(8),同步齿(7)和齿槽(8)沿长度方向均匀交替地设置于内腔表面(6)上。本实用新型采用类似同步齿形带的结构,与之相配合使用的驱动轮和扶手带之间能提供足够的驱动力,同时不会由于磨损出现打滑现象,从而保证了乘客的安全。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特殊结构,无需传统的压带装置,利用扶手带自身的张紧力就可以可靠的传动,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扶手的使用寿命。同时无需改变现有的驱动方案,只需更改驱动轮即可实施本实用新型。
文档编号B66B23/22GK201144132SQ20072004506
公开日2008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7日
发明者华先铎 申请人:苏州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