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温弱电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0443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温弱电机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两温弱电机箱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安装用电设备的弱电机箱,尤其涉及一种隔离出两个 不同温度环境腔室的两温弱电机箱。技术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安防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室外或环境恶劣场所设置机箱(机柜)放置(安装)网络、信号传输设备越 来越多,而这些设备一般对工作环境有一定要求,外部环境的恶劣,夏天温度 过高,造成了运行稳定性下降、设备死机多发、设备故障率上升。有的机箱为 了降低内部温度进行强制通风,因之吸入大量灰尘,附着在设备内外,也易引 发故障,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两温弱 电机箱,能够为设备运行创造优良环境,降低故障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两温弱电机箱,包括分隔开 的恒温腔体和自然温度腔体,所述恒温腔体内安装有制冷设备。作为优选,所述恒温腔体和自然温度腔体之间采用水平的隔热的分隔板分隔。作为优选,所述恒温腔体和自然温度腔体之间采用垂直的隔热的分隔板分隔板分隔。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分隔板将机箱分隔为两个独 立的恒温腔体和自然温度腔体,恒温腔体用于放置网络交换机、光纤收发器、 光端机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设备,通过制冷设备制冷带走设备发出的热量,自 然温度腔体用于放置光纤连接盒、电源接线桩、部分电源变压器、防雷器等对 环境要求不高的设备。采用本实用新型既能够及时降低设备温度,避免死机状 况的发生,又能将腔室密封,避免灰尘进入,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为弱电设 备提供了可靠的工作环境,并且,分隔为两个独立的隔热腔体,使需要恒温的 腔室体积减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能源消耗。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两温弱电机箱实施例一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两温弱电机箱实施例二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两温弱电机箱实施例三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阅图l,两温弱电机箱,包括分隔开的恒温腔体1和自然温度腔体2,所 述恒温腔体l内安装有制冷设备3。制冷设备3进行自动温度调节,关上门后, 恒温腔体l处于密封状态,相当于一个室内环境。用来放置对环境要求较高的、 要求在室内环境工作的设备。如网络交换机、光纤收发器等。自然温度腔体2 为自然温度腔体,用于放置对环境不高的设备,光纤连接盒,电源接线桩、部 分电源变压器、防雷器等等。整个机箱及恒温腔体1和自然温度腔体2的形状 都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设计。这样设置二个不温度环境的腔体,根据设备对工作要求分别放置、安装在 不同的腔体内, 一方面制造了一个可靠的设备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对进入恒温腔体1内的设备是选择的而不是全部设备,可减少恒温腔体1的体积,同时 腔内设备工作时会发出热量,设备越少相对而言发热就少,需要进行调节恒温 腔体l所需的能量就越小。本实施例中,所述恒温腔体1和自然温度腔体2之间采用水平的隔热的分 隔板4分隔,形成上下排列的腔室。实施例二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恒温腔体1和自然温度腔体2之间采用垂直的 隔热的分隔板4分隔,形成左右排列的腔室。 实施例三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恒温腔体1和自然温度腔体2之间采用水平加 垂直的隔热的分隔板4分隔,形成特定形状排列的腔室。根据安装设备的需要,还可以采用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分隔分布。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 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两温弱电机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分隔开的恒温腔体(1)和自然温度腔体(2),所述恒温腔体(1)内安装有制冷设备(3)。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两温弱电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腔体(1)和自然温度腔体(2)之间采用水平的隔热的分隔板(4)分隔。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两温弱电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腔体(1)和自然温度腔体(2)之间采用垂直的隔热的分隔板(4)分隔。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两温弱电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腔体(1)和自然温度腔体(2)之间采用水平加垂直的隔热的分隔板(4)分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温弱电机箱,包括分隔开的恒温腔体和自然温度腔体,所述恒温腔体内安装有制冷设备。本实用新型采用分隔板将机箱分隔为两个独立的恒温腔体和自然温度腔体,恒温腔体用于放置网络交换机、光纤收发器、光端机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设备,通过制冷设备制冷带走设备发出的热量,自然温度腔体用于放置光纤连接盒、电源接线桩、部分电源变压器、防雷器等对环境要求不高的设备。采用本实用新型既能够及时降低设备温度,避免死机状况的发生,又能将腔室密封,避免灰尘进入,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为弱电设备提供了可靠的工作环境,并且,分隔为两个独立的隔热腔体,使需要恒温的腔室体积减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能源消耗。
文档编号H05K7/20GK201131114SQ20072031206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9日
发明者傅如毅, 勇 唐, 杰 钟 申请人:傅如毅;唐 勇;钟 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