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798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模块,属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具体说属于电 子信息技术领域中散热部件,特别是处理器芯片散热部件结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生产技术的进步,电子组件的尺寸越做越小,其运算速度 却越来越快,因此电子组件单位体积内的相对密度提高,相对的发热量也增 加,于讲求科技生活化,电子产品越来越贴近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要求 携带轻便与运算快速的情况下,电子产品机体外型越做越小,却还拥有更多 的功能,使得机体内部所含有电子组件的密度增加,因此电子产品在结构上 的设计密度变更高,电子产品整体的发热量也相对增加许多,如果热无法有 效并快速的带离电子组件,容易增加电子产品热故障的机率,所以电子组件 在运作时的散热设计亦日趋重要。
一个电子系统在运作状态下,主要的发热来源是各个处理器芯片,这些 芯片容易造成整个系统温度分布不均的现象,如果系统散热设计不良,易产
生 单一点温度过高的现象,热点(Ho t s p o t )会使芯片发生热当机率 变高,产品故障的可能性也相对增加,为了解决电子组件的散热问题, 一般 都是传统轴流风扇(Axial flow fan)加装散热鳍片(H e at s i n k 、近年来由于笔记型计算机的发展进步,热管(Heat p i p e )与离心风扇(Centrifugal fan)的应用日趋普遍; 但由于经济的考虑,目前还是传统风扇配合散热鳍片,因此散热片的设计就 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度。
故便有业者利用一整块铝块或铜块上以钻孔方式钻出复数个蜂巢状开口,形成蜂巢式散热片固定于基座上使用,虽然此种蜂巢式散热片可藉由复 数蜂巢开口来有效排散热源,但于加工制作上则较为不符合经济效益,为必 须在铝块或铜块上透过钻孔方式钻出一个个的蜂巢口,其所衍生的问题,如 加工困难、耗时费力、成本提高,且产品质量上较无法有效掌握的缺失。
所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 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散热模块,以实现热源快速 排散,且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组装便利及降低成本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釆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散热模块,包括有导热块及散热器所组成,其中 该导热块为架设于预设电路板的发热组件上,且导热块底面凸设有接近 发热组件表面的传热部;
该散热器设置有复数相对应并排贴合的鳍片,且各鳍片于底部设有抵贴 导热块上表面的接触片,而接触片上向上弯折有呈竖立状的竖起部,并于竖 起部上依序凹设复数相互间隔的凹槽,且此凹槽及相邻凹槽之间为设有贴合 另一鳍片定位的接合面,再于相贴合的二鳍片凹槽内为设有呈开口状供气体 流动的散热通道。
该导热块四周为可开设供外部对接组件嵌入的穿孔,且对接组件可对准 锁接于电路板上。
该散热器的复数鳍片为可于接合面及底部接触片上涂抹锡膏并过锡炉进 行焊接作业而结合于导热块表面。
该散热器侧边为可进一步装设有吹送冷风至散热通道内的风扇。
该散热器的鳍片凹槽与另一鳍片凹槽结合后可呈现六角形、矩形、三角 形或圆形等几何形状的散热通道。
该散热器的鳍片可为铝、铜、铝铜合金或导热系数佳且质轻的材质所构成。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由于散热器的鳍片底部设有抵贴导热块上表面的接触片,而接触片上向 上弯折有具复数间隔凹槽的竖起部,而各凹槽间的接合面与另一鳍片贴合定 位时,可使散热器呈现类似蜂巢式的结构,且复数蜂巢状的开口形成封闭型 的较大散热面积,当导热块下方的发热组件散发热能时,可藉由导热块传送 热能至散热器的鳍片上,其热传导方向为由复数鳍片下方往上传,以及左右 互相传递的良好散热效果,使热能由鳍片底部接触片向上传导至竖起部的凹 槽及接合面上,而藉由类似蜂巢状开口供风流量进出,可使鳍片上热源快速 排散的效果。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使用时的侧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导热块
1 1、传热部 1 3 、对接组件
12、穿孔
2、散热器 2 1、鳍片 2 10、散热通道 2 11、接触片
2 12、竖起部 2 13、凹槽 2 14、接合面
53、 电路板
3 1、发热组件
4、 风扇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 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
请参阅图l、图2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及立体分解图,可 由图中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系于一导热块l上表面结合有散热器 2,而散热器2设置有复数相对应并排贴合的鳍片2 1,且鳍片2 l为于底 部横置接触片21l上向上弯折呈竖立状的竖起部212,而竖起部212 上依序凹设复数相互间隔的凹槽2 1 3,且凹槽2 1 3及相邻凹槽2 1 3之 间形成有接合面2 1 4,使鳍片2 l整体呈现竖立连续转折态样。
当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块于组装时,为可将复数鳍片2 l的接合面2 1 4及底部接触片2 1 l上涂抹锡膏,再使复数鳍片2 l的接合面2 1 4相对 贴合后,便可利用外部治具夹持于整个散热器2二侧,并使散热器2置放于 导热块1上,令鳍片2 l的接触片2 1 l底面平贴于导热块l上表面后,即 可过锡炉进行焊接作业而结合于导热块l表面,使复数鳍片2 l结合成散热 器2而稳固定位于导热块1上,其复数鳍片2 l相结合后为呈现类似蜂巢式 的结构,且复数蜂巢状的开口形成封闭型的较大散热面积,来完成本实用新 型的整体组装配置。
请参阅图3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使用时的侧视剖面图,藉 由上述组构完成后的散热模块于使用时,为可以导热块1连同散热器2置放 于电路板3上,使导热块l底面凸起的传热部1 l接近对准定位于电路板3 上的发热组件3 l表面,此时,便可供导热块l四周开设的穿孔l 2内嵌入一对接组件13,而以对接组件l3对准锁接于电路板3上呈一定位,当发 热组件3 l运作并产生热能时,该热能即可藉由导热块l的传热部1 l传送 至散热器2上,而散热器2会以复数鳍片2l底部接触片21l平贴于导热 块1上表面,供发热组件3 l的热能依序经由接触片2 1 l向上传导至竖起 部212上,而竖起部212上会将热能传送至凹槽213及接合面214 上,达到热传导方向为由复数鳍片2 l下方往上传,以及左右互相传递的良 好散热效果,并可以接合面2 1 4传热至另一鳍片2 l接合面2 1 4上,而 将热源依序传导至复数鳍片2 l上来达到热源快速排散、避免发热组件3 1
因高热囤积而烧毁的问题。
请参阅图4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由图 中所示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散热模块亦可进一步于散热器2侧边装设一 风扇4,并使散热器2的鳍片2 l吸收热能后,可藉由风扇4运转送风方式 将鳍片2 l上的热能吹散至外部,并利用复数鳍片2 l相结合后,其对应形 成六角形的二凹槽213内会形成一可供气体流动的散热通道210(即是 类似蜂巢状开口),在风扇4吹送冷空气至散热通道2 1 0内时,可使鳍片2 l上热源经由凹槽2 1 3、散热通道2 1 0上的气流吹散至外部,达到热交
换、快速排散热源至外部形成较佳的散热功能、提升散热效率的作用。
上述本实用新型散热器2的凹槽213与对应贴合的凹槽213结合后 可呈现六角形(如图2所示)、矩形或圆形等几何形状散热通道2 1 0,而本 实施例主要以六角形为例,其中,请参阅图5所示,系为散热器2鳍片2 1 向上弯折呈竖立状的竖起部2 1 2另一种实施例结构,该竖起部2 1 2上依 序凹设复数相互间隔的凹槽2 1 3,且凹槽2 1 3及相邻凹槽2 1 3之间形 成有接合面2 1 4 ,当复数鳍片2 1的接合面2 1 4相对贴合后,为使凹槽 2 1 3内散热通遒2 1 O略呈正三角与倒三角交错排列;且鳍片2 l本身可 为铝、铜、钼铜合金或导热系数佳且质轻的材质所构成。
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重点为针对于电路板3的发热组件3 1上架设有导 热块l,而导热块1上表面结合有具复数鳍片2 l的散热器2,且各鳍片21为于底部横置接触片21l上向上弯折有呈竖立状的竖起部212,而竖 起部2 1 2上凹设复数相互间隔的凹槽2 13,且凹槽2 1 3及凹槽2 1 3 之间形成有接合面2 1 4 ,将此接合面2 1 4与另一鳍片2 l接合面2 1 4 相贴合时,即可使散热器2整体呈现类似蜂巢式的结构,且复数蜂巢状的开 口可形成封闭型的较大散热面积,当发热组件3l散发热能时,即可藉由形 成封闭型的散热面积比传统的直立鳍片2l所形成开放型的散热面积要大, 并且这种类似蜂巢式的结构,使热的传导方向,不只是由下往上传,左右也 会互相传递,进而产生比直立鳍片2 l更好的散热效果,并以接触片2 1 1 向上传热至竖起部2 1 2的凹槽2 1 3及接合面2 1 4上,达到热源快速排 散的效果,所以,凡运用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原理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 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块为可改善习用的技术关键在于散热器2的复数 鳍片2 l结构相当简单,于开模制作上只需一组模具即可制成,且鳍片2 1 的竖起部212上依序凹设复数相互间隔的凹槽213,而此凹槽213与 另一鳍片2l竖起部212上的凹槽213接合后可呈现一气体流动的散热 通道2 1 0,整体复数鳍片2 l并排贴合后,可呈现复数类似蜂巢状的开口, 在热气排散当中,由于开孔非常紧密,所形成的封闭型的散热面积比传统的 直立鳍片所形成开放型的散热面积要大,并且这种类似蜂巢式的结构,使热 的传导方向,不只是由下往上传,左右也会互相传递,进而产生比直立鳍片 更好的散热效果,并于发热组件3 l的热能经由鳍片2 l接触片2 1 l向上 传导至竖起部212上时,该竖起部212会将热能传输至凹槽213及接 合面2 1 4上,使接合面2 1 4传热至另一鳍片2 l接合面2 1 4上,而将 热源依序传导至复数鳍片2 l上来达到热源快速排散、避免发热组件3 l因 高热囤积而烧毁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组装便利及降低成本的 功效,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 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 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模块,包括有导热块及散热器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导热块为架设于预设电路板的发热组件上,且导热块底面凸设有接近发热组件表面的传热部;该散热器设置有复数相对应并排贴合的鳍片,且各鳍片于底部设有抵贴导热块上表面的接触片,而接触片上向上弯折有呈竖立状的竖起部,并于竖起部上依序凹设复数相互间隔的凹槽,且此凹槽及相邻凹槽之间为设有贴合另一鳍片定位的接合面,再于相贴合的二鳍片凹槽内为设有呈开口状供气体流动的散热通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热块四周为可开设供外部对接组件嵌入的穿孔,且对接组件可对准锁接于电路板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的复数鳍片为可于接合面及底部接触片上涂抹锡膏并过锡炉进行焊接作业而结合于导热块表面。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侧边为可进一步装设有吹送冷风至散热通道内的风扇。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的鳍片凹槽与另一鳍片凹槽结合后可呈现六角形、矩形、三角形或圆形等几何形状的散热通道o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器的鳍片可为铝、铜、铝铜合金或导热系数佳且质轻的材质所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模块,包括有导热块及散热器所组成,其中该导热块为架设于预设电路板的发热组件上,且导热块底面凸设有接近发热组件表面的传热部,而散热器为设有复数相对应并排贴合的鳍片,且各鳍片于底部设有抵贴导热块上表面的接触片,而接触片上向上弯折有竖起部,并于竖起部上依序凹设复数相互间隔的凹槽,而各凹槽间设有贴合另一鳍片定位的接合面,于复数鳍片相结合后为呈现类似蜂巢式的结构,且复数蜂巢状的开口形成封闭型的较大散热面积,当发热组件散发热能时,可藉由导热块传送热能至散热器的鳍片上,其热传导方向为由复数鳍片下方往上传,以及左右互相传递的良好散热效果,使热能由鳍片底部接触片向上传导至竖起部的凹槽及接合面上,而藉由类似蜂巢状开口供风流量进出,可使鳍片上热源快速排散的效果。
文档编号H05K7/20GK201267083SQ20082013502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7日
发明者郑淑如, 陈恒隆 申请人:国格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永腾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