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433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止挡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般具掀盖的消费性电子产品,诸如可携式电脑、移动电话、电子辞典及携带型影 音播放装置等,大抵将主体部置于下半部,并藉枢纽装置与上半部的盖体部连结,使盖体部 相对于主体部,可为之旋转开合。因此,转轴装置亦为决定上述消费性电子产品优良的一大 要因。 枢纽装置通常包括分别与电子装置的上盖、底座相固定的两个连接件,两个连接
件之间通过一转轴可枢转地连接。为了避免上盖受不当外力作用时旋转角度过大而损坏电
子装置,现有技术的枢纽装置经常具有限位功能,以限制上盖的旋转角度。 —般来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通常会在其中一连接件上设一限位凸块,该转轴设
一止挡部,该连接件相对于该转轴转动时,通过限位凸块和止挡部相互抵挡来限制两连接
件的相对旋转的角度,进而限制上盖的旋转角度。 但上述方式皆是将止挡结构设置在枢纽装置内,在面临现今消费性电子产品皆朝 向轻薄短小的潮流发展,上述方式常会受限于枢纽装置内的空间而无法完全发挥其功能。 另一方面,频繁开启或者关闭该电子装置的上盖亦容易磨损这些限位结构,进而影响该枢 纽装置的限位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止挡件配置在转轴外,而有效地縮减转轴的体 积。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一转轴以及一止 挡件。转轴连接在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且第一机体通过转轴而相对于第二机体旋转。 止挡件配置在第一机体上且相邻于转轴。止挡件干涉于转轴,并阻挡第一机体沿着一旋转 方向相对于第二机体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具有一缺口,转轴与止挡件皆位于 缺口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止挡件具有一熔接部与一止挡部。熔接部熔 接在第一机体内,止挡部连接熔接部并露出于第一机体,且熔接部与止挡部夹一锐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止挡件还具有一第一止挡面,位于止挡部上, 且第一止挡面随着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旋转并恒朝向转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转轴具有一第二止挡面。第一止挡面接触第 二止挡面,并阻挡第一机体沿着旋转方向相对于第二机体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为一显示模组,第二机体为一主机 模组。[0013]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通过配置在其缺口处的止挡件,而使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旋转至一角度时,止挡件会干涉于转轴,进而阻挡第一机体沿着一旋转方向继续相对于第二机体旋转。当转轴内部空间不足时,此举有效地改善当止挡件无法配置在转轴内的情形,且因止挡件位于转轴之外,进而避免止挡件故障时,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无法通过转轴而相对地开阖的情形。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0016] 图2及图3分别是图1的电子装置于转轴处的剖视图。[0017] 图4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构件组装示意图。[0018] 图5是图1的电子装置中止挡件的示意图。[0019]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电子装置110 :第一机体112显示面114 :缺口120第二机体130 :转轴132第二止挡面140 :止挡件142熔接部144 :止挡部146第一止挡面Tl :第一旋转方向T2 :第二旋转方向116 :熔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及图3分别是图1的电子装置于转轴处的剖视图,其中图2显示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处于闭阂状态,图3显示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展开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例如是一笔记本电脑,其包括一第一机体110、一第二机体120、一转轴130以及一止挡件140。第一机体IIO例如为一显示模组,其具有一显示面112,而第二机体120例如为一主机模组。但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0029] 转轴130连接在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之间,以使第一机体110通过转轴130而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旋转。当第一机体110沿着一第一旋转方向Tl旋转时,第一机体110可相对于第二机体120呈现图3的展开状态。相反地,当第一机体110沿着一第二旋转方向T2旋转时,则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可呈现图2的闭阂状态。[0030] 止挡件140配置在第一机体110上且相邻于转轴130。当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旋转至一预设角度时,止挡件140会干涉于转轴130,因而止挡件140得以阻挡第一机体110沿着一第一旋转方向Tl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旋转。然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止挡件亦可配置在第二机体上,同样能达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功能。据此,任何配置在转轴外的止挡件140,其可达到上述阻挡第一机体IIO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旋转者皆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0031]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通过配置在转轴130外的止挡件140,进而达到第一机体 110与第二机体120的限位效果。此举有效地解决转轴130内部空间不足以配置止挡件140 的情形,同时亦能藉此縮减转轴130的体积,让电子装置100朝向轻薄短小的方向设计。 再加以详述如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体IIO具有一缺口 114,转轴130及止挡 件140皆位于缺口 114内。此举让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的面积得以縮小,并使得 止挡件140在配置于转轴130外的前提下无须另行占用电子装置100的使用体积。 再者,图4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构件组装示意图。图5是图1的电子装置中 止挡件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4及图5止挡件140具有一熔接部142与一止挡部144。 熔接部142穿过第一机体110的熔接孔116而熔接在第一机体110内,止挡部144连接熔 接部142且并露出于第一机体IIO,且止挡部144与熔接部142夹一锐角。 此外,请再参考图2及图3,止挡件140还具有一第一止挡面146,其位于止挡部 144上。当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旋转时,止挡件140的第一止挡面146会随着 止挡件140而相对于转轴130旋转,且无论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的旋转角度 为何,第一止挡面146恒朝向转轴130。 更详细地说,转轴130具有一第二止挡面132。当第一机体110从图2的状态相对 于第二机体120旋转至图3的状态时,止挡件140的第一止挡面146会朝向转轴130并逐 渐接近转轴130的第二止挡面132,直到第一止挡面146接触于第二止挡面132。此时止挡 件140便完全抵靠在第一机体110与转轴130之间,进而限制第一机体110继续沿着第一 旋转方向T1旋转。据此,第一机体110只能沿着第二旋转方向T2进行旋转。在此,本实用 新型并未限制第一止挡面146与第二止挡面132之间的距离及其相互接触时的机体角度, 设计者可依照所需的机体限位角度而加以变更。 值得 一 提的是,止挡件140的材质为热塑性聚氨酯 (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以下简称TPU)橡胶,其具有热塑性,因此易以熔接方式与 第一机体110连接。此外,其具有弹性,因此当止挡件140同时抵靠在第一机体110与转轴 130之间时,止挡件140能兼顾其止挡限位的功能以及避免第一机体110、转轴130与止挡 件140之间因碰撞而造成表面的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配置在转轴外的止挡件,以达到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 旋转时的限位功能。再者,止挡件的弹性亦能避免其发挥止挡功能时造成转轴或第一机体 因碰撞而损坏。此举不但让转轴得以縮减体积,还进而让电子装置能朝向轻薄短小的方向 进行设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 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 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 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一转轴,连接在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之间,且所述第一机体通过所述转轴而相对于所述第二机体旋转;以及一止挡件,配置在所述第一机体上且相邻于所述转轴,所述止挡件干涉于所述转轴,并阻挡所述第一机体沿着一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机体旋转。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体具有一缺口,所述转轴与所述止挡件皆位于所述缺口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具有一熔接部与一止挡部,所述熔接部熔接在所述第一机体内,所述止挡部连接所述熔接部并露出于所述第一机体,且所述熔接部与所述止挡部夹一锐角。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还具有一第一止挡面,位于所述止挡部上,且所述第一止挡面随着所述第一机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机体旋转并恒朝向所述转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具有一第二止挡面,所述第一止挡面接触所述第二止挡面,并阻挡所述第一机体沿着所述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机体旋转。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体为一显示模组,所述第二机体为一主机模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一转轴以及一止挡件。转轴连接在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且第一机体通过转轴而相对于第二机体旋转。止挡件配置在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且相邻于转轴。止挡件干涉于转轴,并阻挡第一机体沿着一旋转方向相对于第二机体旋转。
文档编号H05K5/02GK201550385SQ200920266760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0日
发明者何承泰, 刘政嵘, 李锦宙, 林建宇, 胡盈全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