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142674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观组件以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平面显示器包含背板、前框等机构元件以及液晶面板、背光模块等功能性电子元件,其中功能性电子元件是设置于背板以及前框所组成的空间中。为了易于组装以及日后维修,背板以及前框大多是以螺合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请参考图9,一种在背板上设置螺孔的现有方法是将具有螺孔的凸柱90铆合于背板100。由于凸柱90穿透背板100,破坏了背板100的外侧表面,因此,采用此种背板的平面显示器必须设置一外壳来修饰平面显示器的外观,导致零组件数增加,因而增加了零组件的采购、管理以及组装的成本。综上所述,如何在基材上设置凸柱结构而不破坏基材的外侧表面,以使基材可直接作为外观组件便是目前业界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以及其制造方法,其是将凸柱铆合于一介质组件,再将介质组件与基材连接,因此,基材的外侧表面可维持平整而可直接作为一外观组件使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包含一基材、一介质组件以及一凸柱。介质组件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且介质组件以第二表面朝向基材的方式与基材连接。凸柱铆合于介质组件,并突出于第一表面。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的制造方法包含提供一介质组件,其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将一凸柱铆合于介质组件,其中,凸柱突出介质组件的第一表面;以及将介质组件以其第二表面朝向一基材,并与基材连接。以下通过实施例配合附图详加说明,以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内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图1为一俯视图,其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图2为一剖视图,其显示图1所示的实施例沿AA线的剖面结构;图3为一剖视图,其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外观组件的局部剖面结构;图4为一剖视图,其显示图1所示的实施例沿BB线的剖面结构;图5为一剖视图,其显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外观组件的局部剖面结构;图6为一剖视图,其显示图1所示的实施例沿CC线的剖面结构;图7a至图7c为一剖视图,其显示本发明多个实施例的外观组件的凸柱结构;
3
图8a至8c为一剖视图,其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的制造方法;图9为一剖视图,其显示现有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背板的局部剖面结构。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基材11表面12突出部20介质组件20a、20b 介质组件21第一表面22第二表面23、23,焊接位置24开孔30凸柱30a 30c 凸柱31螺孔32螺纹40胶体90凸柱100背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考图1以及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包含一基材 10、一介质组件20以及一凸柱30。基材10可依据设计形成特定的外观结构,例如平面显示器的背板或前框等。介质组件20具有一第一表面21以及一第二表面22。介质组件20以其第二表面22朝向基材10的配置方式与基材10连接。凸柱30则以穿透介质组件20的第一表面21以及一第二表面22的方式与介质组件20连接,并突出于介质组件20的第一表面21。举例而言,凸柱30是以铆合的方式与介质组件20连接。依据上述结构,无需破坏基材的外侧表面即可于基材10上设置凸柱结构。在一实施例中,介质组件20是以焊接的方式(例如激光焊接)与基材10连接,其中焊接的位置可呈连续状(例如图1所示的焊接位置23)或点状(例如图1所示的焊接位置23’)。另需说明的是,介质组件20可依据设计而为任意形状,例如其可为长条形(如图 1所示的介质组件20)或圆形(如图1所示的介质组件20a)。在一实施例中,介质组件20能够以贴合的方式与基材10连接。举例而言,请参考图3,介质组件20以及基材10之间可设置一胶体40来贴合介质组件20以及基材10。一般而言,利用焊接以及贴合方式连接介质组件20以及基材10时,介质组件20的第一表面 21高于基材10的表面11。在一实施例中,介质组件20能够以嵌合的方式与基材10连接。举例而言,基材10 成型时,例如注塑成型,包含凸柱30的介质组件20可设置于模具内与基材10 —并成型,如此即可形成图4所示的结构,亦即介质组件20的第一表面21与基材10的表面11共平面。 或者,修改模具的设计,可使基材10包覆介质组件20的第一表面21的全部或部分,使介质组件20的第一表面21低于基材10的表面11,如图5所示。请一并参考图1以及图6,在一实施例中,介质组件20具有一开孔24,以使基材 10在成型时可在介质组件20的开孔24形成相对的突出部12。通过基材10的突出部12 嵌入介质组件20的开孔24可加强介质组件20以及基材10之间的连接强度。凸柱的外型可为限位或固定线材的圆柱形,如图2所示的凸柱30,或者,凸柱连接端的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如图7a所示的凸柱30a。此外,凸柱可包含一螺孔31,如图7b 所示的凸柱30b,或者凸柱的外侧具有一螺纹32,如图7c所示的凸柱30c。通过凸柱上的螺孔31或螺纹32可用以螺合前框或电路板等组件。请参考图8a至图8c,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的制造方法。首先,提供一介质组件20,其具有一第一表面21以及一第二表面22。举例而言, 介质组件20可利用冲压方式成型。接着,将一凸柱30以穿透介质组件20的第一表面21 以及一第二表面22的方式与介质组件20连接,其中凸柱30突出介质组件20的第一表面 21。最后,将包含凸柱30的介质组件20以其第二表面22朝向一基材10的方式,与基材10 连接。举例而言,基材10可为镀锌金属板、烤漆金属板、贴皮金属板、塑胶板、塑胶/金属复合板或塑胶/木质复合板,其中,金属材料可为铁、铝或其合金;复合板结构可为层状结构或是分散结构,例如木质材料分散于塑胶材料中。在一实施例中,介质组件20是以焊接、嵌合或贴合方式与基材10连接,以避免破坏基材10的外侧表面。其它详细说明已如前所述, 在此不再赘述。综合上述,本发明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以及其制造方法是将凸柱先与介质组件连接,再将介质组件以不破坏基材外侧表面的方式连接于基材上。因此,基材的外侧表面可维持平整而可直接作为一外观组件使用,以降低零组件的采购、管理以及组装的成本以及平面显示器的厚度。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亦即大凡依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包含基材;介质组件,其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该介质组件以该第二表面朝向该基材与该基材连接;以及凸柱,其铆合于该介质组件,并突出于该第一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其中该介质组件是以焊接、嵌合或贴合方式与该基材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其中该介质组件的该第一表面高于该基材的一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其中该介质组件的该第一表面与该基材的一表面共平面或低于该基材的该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其中该介质组件具有一开孔, 且该基材具有一突出部,其穿设于该开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其中该凸柱具有一螺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其中该凸柱的外侧具有一螺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其中该凸柱的连接端的外径大于其相对端的外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其中该基材包含镀锌金属板、 烤漆金属板、贴皮金属板、塑胶板、塑胶与金属复合板或塑胶与木质复合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其为一背板或前框。
11.一种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的制造方法,包含提供一介质组件,其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将一凸柱铆合于该介质组件,该凸柱突出该第一表面;以及将该介质组件以该第二表面朝向一基材,并与该基材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介质组件是以焊接、嵌合或贴合方式与该基材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介质组件的该第一表面高于该基材的一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介质组件是在该基材成型时与该基材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介质组件的该第一表面与该基材的一表面共平面或低于该基材的该表面。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介质组件具有一开孔,且该基材具有一突出部,其穿设于该开孔。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基材包含镀锌金属板、烤漆金属板、贴皮金属板、塑胶板、塑胶与金属复合板或塑胶与木质复合板。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基材为一背板或前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应用于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以及其制造方法。外观组件包含一基材、一介质组件以及一凸柱。介质组件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且介质组件以第二表面朝向基材的方式与基材连接。凸柱铆合于介质组件,并突出于第一表面。依据上述结构,可避免凸柱破坏基材的外侧表面,以使基材可作为平面显示器的外观组件。同时揭露一种上述外观组件的制造方法。
文档编号H05K5/02GK102445772SQ20101050787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5日
发明者林安伸 申请人:林安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