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490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其利用支撑架与显示模块来增加散热鳍片组的导热面积,以取代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电子装置朝薄形化发展,许多厂商推出一体成形(All in One)的电子装置,或将内部的电子组件整合为单芯片型式,藉以减少电路板所占用的空间。然而,随着芯片功率的提高,电路板、中央处理器等发热组件的发热功率亦相对增加,在内部散热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衍生出许多散热问题,有待解决。目前的散热机制通常是在发热组件上设置散热板,并采用风扇进行强制对流,以将电子装置内部的热气排出。然而,风扇的体积大、耗电量高,运转时常会伴随着扰人的风切噪音,且长时间使用后需面临风扇老化及组件故障等问题。此外,为了避免散热板炙烤电子装置中某些功能模块,散热板或热导管往往以绝热材料与其它功能模块相隔,导热面积有限,因此散热的效率仍无法提升。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显示模块;支撑架;电路板,固定在该显示模块与该支撑架之间,该电路板上设置有发热组件以及散热片,该散热片与该发热组件热搭接;第一散热鳍片组,配置于该显示模块与该支撑架之间,其中该第一散热鳍片组具有顶面以及底面,该底面与该显示模块的背面相接触以形成第一导热面以及第一热导管,连接于该散热片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之间。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撑架包括盖板,该盖板固定该电路板。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顶面与该支撑架相接触以形成第二导热面,该支撑架的材质为金属。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显示模块包括金属外壳,该底面与该金属外壳相接触以形成该第一导热面。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电子装置更包括第二散热鳍片组,配置于该显示模块与该支撑架之间,该第二散热鳍片组的顶面与该支撑架相接触;以及第二热导管,连接于该散热片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之间。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散热鳍片组的底面与该显示模块的背面相接触。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电子装置更包括热接口材料,贴附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的底面与该显示模块之间。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散热鳍片组的鳍片与第一散热鳍片组的鳍片同向且向上平行配置。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电子装置更包括第一热接口材料以及第二热接口材料,该第一热界面材料贴附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的该顶面与该支撑架之间,该第二热接口材料贴附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的该底面与该显示模块之间。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导热面的面积大于该第二导热面的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得原本仅靠散热鳍片组提供的导热面积得以延伸至显示模块内金属外壳或支撑架,大幅增加原有的散热效果。

图1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A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正面分解示意图。图2B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背面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可在不使用风扇进行强制对流的情况下,利用散热鳍片组将热传导至显示模块背面,使得原本仅靠散热鳍片组来散热的导热面积得以延伸至显示模块的背面,大幅增加原有的散热效果。此外,电路板、散热鳍片组以及热管等组件可藉由支撑架组装在显示模块背面上,并藉由自然对流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而使低瓦数的一体成形机可达到完全静音的效果。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电子装置100包括显示模块110、支撑架160、电路板120、第一散热鳍片组130以及第一热导管140。电路板 120固定在显示模块110与支撑架160之间。电路板120上设置有发热组件122以及散热片124,散热片IM与发热组件122热搭接。第一散热鳍片组130配置于支撑架160与显示模块110之间,其中第一散热鳍片组130的底面134与显示模块110的背面IlOa相接触以形成第一导热面Si。第一热导管140连接于散热片IM与第一散热鳍片组130之间。请参照图2A及图2B,其中图2A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正面分解示意图, 而图2B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背面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60包括盖板162。盖板162固定电路板120于显示模块110的背面110a。支撑架160为金属材质。 第一散热鳍片组130的顶面132与盖板162相接触以形成一第二导热面S2。此外,显示模块110包括一金属外壳116。第一散热鳍片组130的底面134与金属外壳116相接触以形成第一导热面Si。在一实施例中,发热组件122例如是中央处理器或其它芯片组,其发热功率例如小于35瓦,较佳是小于10瓦。散热片IM配置于发热组件122的上方,并以螺丝、弹片或卡榫等构件固定在电路板120上。散热片IM用以吸收发热组件122所产生的热,并可经由第一热导管140传导至第一散热鳍片组130,而一部分的热可再经由第一散热鳍片组130 的底面134传导至显示模块110背面的金属外壳116,另一部分的热则经由第一散热鳍片组 130的顶面132传导至支撑架160。因此,第一散热鳍片组130的导热面积可分别由上下两侧延伸至金属外壳116以及支撑架160,以增加导热面积及散热量。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更包括第二散热鳍片组170以及第二热导管180。第二散热鳍片组170垂直配置于显示模块110与支撑架160之间。第二散热鳍片组170的顶面171与支撑架160相接触,以增加散热面积。此外,第二散热鳍片组170的底面172与显示模块110的背面IlOa相接触,以形成一第三导热面S3。第二热导管180连接于散热片IM与第二散热鳍片组170之间,以使散热片IM所吸收的热可经由第二热导管180传导至第二散热鳍片组170,而部分的热可再经由第二散热鳍片组170的底面172传导至显示模块 110背面的金属外壳116,以增加导热面积及散热量。第二散热鳍片组170的鳍片与第一散热鳍片组130的鳍片同向且向上平行配置,以使热可由下往上通过各个鳍片间之间隙并排出于外界空气中。以直立式的显示模块110为例,各个鳍片的长边L(见图2B)平行于显示模块110的背面IlOa向上延伸,以使各个鳍片向上平行配置,以利于气流的流动。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热面Sl与第二导热面S2均为接触良好的平面,且平行相对。此外,第一散热鳍片组130的顶面132与盖板162之间可贴附第一热接口材料142,而第一散热鳍片组130的底面134与金属外壳116之间可贴附一第二热接口材料144,减少热传递时因接触不良而产生热阻,以使散热的效果更为明显。同样,第二散热鳍片组170的底面172与金属外壳116之间可贴附第三热接口材料(图未绘示),减少热传递时因接触不良而产生热阻,以使散热的效果更为明显。较佳地,第一导热面Sl的面积大于第二导热面S2的面积,以使第一导热面Sl的散热量大于第二导热面S2的散热量。此外,第三导热面S3的面积亦可大于第二导热面S2 的面积,以使第三导热面S3的散热量大于第二导热面S2的散热量。在实际的应用上,支撑架160因设计上的需求,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冲压或锻造出立体结构的盖板162、侧壁164以及固定片166,盖板162经由侧壁164与固定片166相连,并藉由固定片166上的螺丝固定在显示模块110背面的金属外壳116上。盖板162另设有散热用的网孔165以及具有功能性的组装孔167。此外,盖板162内还设有多数个螺柱168,以使螺丝可穿过电路板120并固定在螺柱168上。因此,盖板162上可使用的导热面积有限,故第一导热面Sl的散热量较低。反观,显示模块110背面的金属外壳116可使用的导热面积大,且多为完整的平面, 相对于强调外型设计需求的支撑架160而言,可提供更大的导热面积,故第一导热面Sl的散热量大于第二导热面S2的散热量。同样,在一实施例中,当发热组件122的发热功率增加时,例如由10瓦增加到25瓦,为了提高散热量,可藉由增设第二热导管180以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70,并接触显示模块110背面的金属外壳116以形成第三导热面S3,藉以提高整体的导热面积及散热量。此外,显示模块110可为薄形化的液晶显示模块,正面配置有一液晶显示面板 112,且液晶显示面板112的周围配置有一环状的边框114,用以固定液晶显示面板112于背面的金属外壳116上。金属外壳116为金属材质,具有防电磁干扰的屏蔽功能,并使显示模块110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在实际实施例中,但非必要限制,显示模块110的安规设计以温度不得超过75度为上限值,然而液晶显示模块110的工作温度低、发热量小,且散热需求不大,可藉由设置散热孔或导热通道以自然对流的方式散热,以使内部的温度低于45度左右,即可符合安规的标准。因此,即使显示模块110背面的金属外壳116因受热而温度上升, 但只要控制温度低于75度的上限值,仍符合安规的标准。反观,中央处理器或芯片组等发热组件122的工作温度远比液晶显示模块110的工作温度高,发热量大,且散热需求大。若利用显示模块110背面的金属外壳116来增加散热量,可明显改善散热的效果。且金属外壳 116可容许的温度上限值亦大于支撑架160可容许的上限值,因此利用金属外壳116来散热比仅利用支撑架160来散热的效果更显著,故在不影响显示模块110的情况下,利用大面积且接触良好的金属外壳116来增加导热面积,可明显改善散热的效果,以取代传统的风扇。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除了以热导管将热传导至散热鳍片组的外,更藉由将热传导至显示模块背面的金属外壳以及支撑架,使得原本仅靠散热鳍片组提供的导热面积得以延伸至金属外壳以及支撑架,大幅增加原有的散热效果。因此,在不使用风扇强制对流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仅需藉由自然对流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不会产生风切噪音,进而达到完全静音的效果。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块;支撑架;电路板,固定在该显示模块与该支撑架之间,该电路板上设置有发热组件以及散热片, 该散热片与该发热组件热搭接;第一散热鳍片组,配置于该显示模块与该支撑架之间,其中该第一散热鳍片组具有顶面以及底面,该底面与该显示模块的背面相接触以形成第一导热面以及第一热导管,连接于该散热片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之间。
2.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包括盖板,该盖板固定该电路板。
3.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顶面与该支撑架相接触以形成第二导热面,该支撑架的材质为金属。
4.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模块包括金属外壳,该底面与该金属外壳相接触以形成该第一导热面。
5.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第二散热鳍片组,配置于该显示模块与该支撑架之间,该第二散热鳍片组的顶面与该支撑架相接触;以及第二热导管,连接于该散热片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之间。
6.如权利要求5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的底面与该显示模块的背面相接触。
7.如权利要求6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热接口材料,贴附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的底面与该显示模块之间。
8.如权利要求5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的鳍片与第一散热鳍片组的鳍片同向且向上平行配置。
9.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第一热接口材料以及第二热接口材料,该第一热界面材料贴附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的该顶面与该支撑架之间,该第二热接口材料贴附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的该底面与该显示模块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热面的面积大于该第二导热面的面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显示模块;支撑架;电路板,固定在该显示模块与该支撑架之间,该电路板上设置有发热组件以及散热片,该散热片与该发热组件热搭接;第一散热鳍片组,配置于该显示模块与该支撑架之间,其中该第一散热鳍片组具有顶面以及底面,该底面与该显示模块的背面相接触以形成第一导热面以及第一热导管,连接于该散热片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之间。
文档编号H05K7/20GK102163584SQ20111006023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4日
发明者简州舆, 苏永俊 申请人: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